杜牧《旅宿》阅读答案
杜牧的《旅宿》是一首羁旅怀乡之作。诗中抒发了杜牧自己寂寞沉郁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
①凝情:专注深沉的思虑。
②悄然:静静地。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③断雁:失群之雁。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声。
④远梦归:家远梦亦远,梦归之时已到拂晓,言梦里归家时间之短暂。
杜牧《旅宿》阅读答案一:
⑴诗中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诗句是(1分)______ ,________ 。
⑵“家书到隔年”写出了诗人盼望家人音信的急切心情。由此,我们联想到杜甫在《春望》一诗中表达这种情怀的诗句:(2分)
_________ ,______ 。
⑶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表达作用。(3分)
参考答案:
⑴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⑶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绘优美的风光图景反衬出诗人思乡的愁苦。
杜牧《旅宿》阅读答案二: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3分)
【答案】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首先找出颈联(第三联),分清虚实:哪是实景,哪是虚景。并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其次指出作者意图,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4分)
【答案】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主旨。读标题,“旅宿”提示读者所写的是作者住宿旅馆时的见闻感受。抓情感,首联“无良伴”“自悄然”,显示作者独宿旅馆的孤寂;颔联“思旧事”“愁眠”,表现作者无眠的愁苦;颈联“远梦”“家书”,解释对家乡的思念是愁苦的根源。上述三联,景物暗淡,心情愁苦,表现的是羇旅之愁,故园之思。第四联,“好烟月”“钓鱼船”,故乡景物明朗,生活闲适自在。表现一种愉悦心情。明手法,第四联与前三联的景物描写和表现的心情,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意思却一脉贯通,正因为羇旅愁苦,所以才留恋向往家乡自由闲适的生活。至此作者的意图就显豁了:以想象中的故乡美景、闲适生活反衬羇旅的愁苦,表达了对家乡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点明主旨。
(3)结合全诗,简要评析颔联、颈联是如何表现羁旅之思的?(6分)
答:颔联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衬托出羁旅在外的寂寞凄凉。(3分,手法1分,内容2分。)
颈联虚实结合,想象奇特。旅人孤灯,长夜难眠。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而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远离故乡,书信难达。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3分,手法1分,内容2分。)
(4)联系全诗的情感,对尾联“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杜牧《旅宿》阅读答案三:
(1)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请加以分析?(5分)
【答案】诗中描绘了一个内心充满思乡之情的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尾联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2)颈联意思曲折,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答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首先找出颈联(第三联),分清虚实:哪是实景,哪是虚景。并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其次指出作者意图,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杜牧《旅宿》阅读答案四:
1.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B. 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孤雁鸣叫,屋里诗人深愁难眠。
C. 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 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2.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
参考答案
1.C
2.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这是虚写;梦醒天明,隔年的家书都是实写。两句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