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月夜》赏析

时间:2024-10-18 10:18:32 春宁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的《月夜》赏析

  《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此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的《月夜》赏析,欢迎阅读!

杜甫的《月夜》赏析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释】

  ①鄜州:现陕西省富县。

  ②云鬟:妇女的鬓发。

  ③清辉:指月光。

  ④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⑤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简析】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难鄜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月夜》赏析】相关文章:

杜甫《月夜》赏析11-28

月夜杜甫全诗赏析05-29

杜甫《月夜忆舍弟》原文及赏析12-11

杜甫《月夜忆舍弟》原文及赏析10-09

唐诗《月夜》杜甫拼音版及赏析06-12

杜甫《月夜忆舍弟》意境赏析04-16

月夜全诗、意思及赏析唐代杜甫01-06

杜甫诗词《月夜忆舍弟》的诗意赏析10-03

杜甫写景的诗《月夜》及赏析(精选10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