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27 10:10:50 弟子规 我要投稿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集合1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集合15篇)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1

  今天我们听了罗晨老师和沙爱琴老师的课<主题班会>是我们想到这样的一句话:一流的班主任靠情感熏陶学生。主题班会——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使我们了解到主题班会是班级实践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班主任与全体学生共建班级发展愿景并同心协力使之得以实现的重要平台。所有优秀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会课,在这样的时空中,往往会开展若干主题班会。如共商对策,解决班级问题;开展对话,达成心灵交融;汇聚信息,达成教育效果等。那么办主任如何把先进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成果。罗晨老师和沙爱琴老师的主题班会针对班级学生学习没有目标,不理解父母,不体谅父母进行学习《弟子规》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父母,体谅感恩父母,从而落实自己的行为上的教育,主题班会始终贯穿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引领学生在爱的天枰中反思,在对比中反省,在故事中回味,怎样回报父母老师的教育,都深深地触动着学生的心灵。让许多老师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方法,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中,不断成长,主持主题班会的老师也在总结反省中成长。

  沙爱琴老师的在应对自己本班学生的过程中不做作,很真实,图片解读有启发。全体同学的活动组织的井然有序,沙老师始终把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员,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学生发言积极参与率高,在小品演完之后,讨论了人物的特点和期望。让学生有成长的目标效果很好,学生认识到学习《弟子规》对照自己的行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背诵《弟子规》作为座右铭,来鞭策自己促使进步,当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的很多,而我们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时候!你觉得快乐,幸福吗?其实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让我们感动,我们仅仅感动是不够的,我们怎样报答父母呢?怎样落实在行动上呢?请没人对父母说一句话如何做。

  这两节主题班会给我的感受最深的是:父母为我们做的很多,我们应该怎样报答父母,其实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当然前提是对学生的引导,在这两节班会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承担责任,所跟进的是学生的一切感恩话得,包括学习在内的其他行为。这样做就不仅仅是学习一项活动。可以有效的关注全学生,包括学生学习不好的,不代表其他方面不好。是要学会感恩,就能学会责任的担当,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 这节主题班会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特点,通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是学生出了问题,老师解决,老师解决不了的,年级组长解决,其不然,当我们把问题教给学生的时候,在主题班会上,我们会发现学生对自己很严格的,对别人很宽容,而且调动的好,他们会提出许多好的建议,正如班华教授认为学问高的人,思想道德不一定就比学问低的人高,孙云晓,魏书生等教育专家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提出向学生学习,这2节主题班会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智慧,看到了老师的智慧。

  主题班会是有针对性的,是解决班级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可是过去我们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常常是政教处布置检查,才被动的去做,过去常注重形式,不重视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的自我管理意识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这是我们欠缺的。主题班会是随时可以召开的。主题班会的召开,需要办主任持有一种态度,对发生在教育中的任何事情,都要追问为什么的务实根本的态度。通过研究其背后的教育问题,对教育的细节不轻易放弃,对各种现象,如迟到,不交作业,撒谎,迷恋网吧,早恋等追根溯源,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治标不治本,

  这两节主题班会课,罗晨老师,沙爱琴老师的“学习《弟子规》,践行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做好引导,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会快乐而充实,因此,快乐的做好班主任工作,做更好的班主任是我们现实的追求。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没有深入学习,不知其深浅,我是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越学越觉得自己的浅薄,慢慢地发现贪大不精。此时,我明白了“一门深入。长期熏修”的真正道理,也坚定了我用《弟子规》去规范孩子与我的行为,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现在的孩子,迷茫、无聊、空虚,没有目标。孩子的心灵没有寄托,没有寄托的心灵是不可能安稳和充实。为孩子找一个心灵的家园,让孩子的心有一份寄托,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而构建什么样的心灵家园,给孩子和自己的心灵浇什么样的养分,就一一摆在我们的面前。中华传统文化是最好的机床和养分,而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孝”,夫孝德之本。“孝”是德育的“根本”,构建孩子心灵的家园,应以“孝”的培育为本?让孩子的心灵归附在“孝”上,在“孝”的家园里健康成长。

  一、在孩子中推展《弟子规》和《孝经》。中华传统文化育德本中,《弟子规》和孝经》是孩子养正的最好读本。孩子学《弟子规》时,要一门专入地去修习。从背诵、抄写、讲解、力行、分享这几步去专心学习,诚心念,常说善恶只是一念之差,养成善念,在做悖之事时,这些善念就会提醒你,使你时时警惕自己不去做坏事,长此以往,善行多了,恶行少了,心灵就干净了。《资治通鉴》里有一句话“行有不止,乃成君子。”长期去学习《弟子规》,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力行,力行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倾听别人的分享,找出自己的差距,努里向别人看齐。让我们的心灵家园拥有更多健康、积极的精神。

  二、学习《弟子规》要放宽心量,这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心态。心怀诚敬心和感恩心,心量放宽了,才能容下《弟子规》的一切。不要还没有打开《弟子规》,没有了解和深入体会《弟子规》就带着分别心去对待《弟子规》怀疑它,带着有色的眼光去评判它,你怎么能深入体会和感悟到它其中的精华,又怎能分辨出其中的?可见,心态很重要,把心态方正,不偏不倚,认真学习,心有怀疑,随时记录,找名人名师求解,以求得到正确的意义,真正学好学透,用心去感悟,才能找到其中的精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才能真正地学好《弟子规》,并用之以孩子的德育中去。

  三、推展《弟子规》时,要能克服障碍,坚持正确的事情。有时,我在推行《弟子规》时会听到家长怀疑的声音,说“《弟子规》是不是太呆板了,把我的孩子都教儒腐了,孩子没有个性了,哪来的创造力,整个人的竞争意识都没了,将来在社会上怎么生存?”等等疑问,其实,所有的这些疑问只是家长没有深入了解《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深入学习《弟子规》,你就不会有这些疑问了。其实,《弟子规》就是一部行经,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别无他意,比如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就是在培养孩子待人接物的习惯,比如说:丧三年,常悲咽。“这是在培养孩子的.恭敬心和感恩心,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心培养,先人虽然不在,但我们应缅怀先人的恩德。你连祖先都不感念,你说你有爱心,那不是骗人的吗?所以说,没有领悟其真谛和精髓,那就先学,再有取舍不迟。《弟子规》不是把孩子的个性没有了,而是把孩子的个性加以整饰,然后孩子不那么贪心,不那么情绪化,不那么傲慢了。而是懂得格物,致知,有诚意,正心,修身,家齐,进而天下平,这种内涵的个性比张扬个性好的多,孩子以后的成就就要大得多。

  四、抓住《弟子规》中的核心”孝心“,对孩子进行教育,打开孩子的孝心,一切的善心都打开了。一个人不“孝顺”自己的亲人而“孝顺”别人,那是不可能的,试想一下,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你还能说自己有爱心,那不是自欺欺人吗?孝心一开,感恩心,恭敬心就开,感恩心一开爱心就开了,爱心一开,仁义道德都能得到践行。并念念想着去利益别人,把爱不断地传递下去。

  五、让《弟子规》成为孩子的心灵家园,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家园里熏陶我们的德行,成就我们幸福美满人生。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3

  二年级暑假时,爸爸要求我读诵《弟子规》,刚开始时,读起来朗朗上口,觉得挺好玩,可爸爸要求我背诵下来,这可真有点难为我了,在爸爸的坚持下,慢慢的,每天背几段,一个暑假,我终于全部背下来了,经过爸爸的耐心讲解,我还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这个暑假收获可真不少。后来在一次课堂精彩三分钟上,我一口气背下《弟子规》,同学们被我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顺口连句的背诵声所打动,赢得一阵阵掌声。我为读到这本好书而感到自豪和高兴。

  首孝悌。爸爸告诉我做人首先要学会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还说一个人如果连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么可能去尊敬、爱护别人呢?爸爸也时常以这句话来教育我,正是因为学习了《弟子规》,我对爷爷、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过生日时,我总会送给奶奶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使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平常早晨上学前,我总会先向爸爸、妈妈鞠躬请安问好,然后再高高兴兴上学去。在班上与同学们也团结的很好,同学间过生日时,我们相互间还上门祝贺。

  次谨信。书上解释说,其次说话要谨慎,为人要诚信。要求做人说话要讲究方法,不要冒然随便乱讲,弄不好会伤害到别人,甚至好事变成坏事,这一点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可真够重要,平时我总好讲话,守不住口,今后需要多加注意。为人要讲信,平时凡借了别人的钱物,我就会即时归还。

  还有很多诸如“身有伤,贻亲忧。字不敬,心先病……”爸爸在看到我生病或受伤时,会用《弟子规》上话来告诉我,这样会导致父母担心的。看到字写的不好,也总会说字不敬,心先病,你态度不端正,不恭敬,当然字就写不好。

  《弟子规》上的句子短,好记,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用《弟子规》上的话来规范我们的言语行动,就会使我们小朋友变得懂事,有礼貌。尽管我还有很多不足,与《弟子规》上的要求还有差距,但在我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以《弟子规》为镜子,时常照照自已,力争使自己取得更大进步。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4

  通过这两天的业务学习,我对《弟子规》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使我的育人能力得到增强,育人水平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弟子规》“出则弟”中提到的“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让我从内心中真正懂得了怎样做一名好老师,怎样教好学生。

  中国一贯有尊敬长辈,注重做人的优良传统,在今天经济发展迅猛的背景生活中,民族的传统美德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而言,首先要懂得尊敬长辈、学会感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长辈,尤其要尊敬以全部心血无私养育自己的父母。试想一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深爱的人,还谈得上爱祖国、爱人民吗?因此我们应从小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教育他们从小尊敬父母和长辈: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古人言:“子不教,父之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好家长”作榜样。

  二、老师要尊重学生。

  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祥和的氛围。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而不应高高在上。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而做为一个班主任,则更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5

  开学第一周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弟子规》,从《弟子规》总则里,所教导我们的五项要领,都是很值得我们重新来反思。过去我们没有读到《弟子规》,我们不明白;现在我们有机会读到,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审视自己,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作为一个人的首要。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要学做人,你要孝顺你的父母,如果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别人更不会好。常言说:“万善孝为先!”你对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你就不会是一个善良的人。其次,你要做事谨慎小心,考虑周全;与人相处、交往要有诚信。你要对你周围的人多关心,友好相处。学习关键要落实行动上,所以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学生背诵的弟子规都很熟悉,在平时有个别学生有不好的行为,就按弟子规的内容教育他们,向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真正有好的品质,也就是说学会了做人,你才有资格去读书、学习。否则你有了学问也不会对社会做出什么有益的事。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6

  我从书本中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名言,但是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高尔基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了。

  有一次期中考试的前一天,语文老师布置回家认真地看一看书,我回到家里以后,不但没有读书,而且还没有把作业写完。我这时想:反正试卷上考的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我都会,就不用读书了,于是我就这样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起床了,到了学校后,我把书包放在座位上,我就借着去厕所的名义在楼下玩。直到校长在广播里宣布考试马上开始了,我才急匆匆地跑到了楼上,坐在我的座位上准备考试。

  监考老师把语文试卷发到了我们每个人的`手里,我就满怀信心地把我的名字写在试卷上,前面的半页做得挺顺利的,但是到了课文理解题,就出现了我不会的题目,后面一页的课外阅读理解,我更是读不懂了。我绞尽脑汁才想出了一两题的答案,我怀着沮丧的心情把写完了之后,把试卷交了。

  几天后,语文成绩出来了,我一看,大吃一惊,我居然才考了81。5分!我心想:怎么办,怎么办!妈妈一定会揍我的!放学的时候,我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里,妈妈见我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就问:“怎么那么不高兴呀?”我哑口无言,只指了指书包,“噢,是不是没有考好呀?”妈妈严肃地问,我点了点头。

  我就把试卷拿出来,让妈妈看,妈妈看完后,语重心长地说:“你错的都是文章的阅读理解题目,以后多读一读书吧!”我说:“好的,我记住了。”

  从那以后,我写完作业就复习学过的课文,预习没学的课文,如果这两项任务都做完了,还有时间的话,我就再读一读课外书,看到好词好句就摘抄下来,我相信如果我一直保持这样的学习态度和阅读习惯,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的。

  果然,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又名列前茅,再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98分,我非常高兴。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读了这么多书,从里面得到的知识使我进步,我领悟到了书籍果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7

  在实验中学,我好好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第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言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平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拈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

  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妹妹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妹妹,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心妹妹,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我终于知道了学校让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一一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8

  弟子规这本书在老师没发下来之前,我认为只是一本普通的书,根本不把它当做是一回事。可发下来没几天,我渐渐地觉得这本书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也喜欢上了这本书,经过老师的介绍才知道这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让人学习怎样和他人和谐相处。

  弟子规这本书有着弘扬和建设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弟子规讲述了人们:在家,出外,待人,处事上该学习的良好品德。强调:孝心,孝行,从而达到对父母孝敬的目的,对构建和谐家庭起到促进作用。这本书让我们养成一种尊敬他人的良好习惯。弟子规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师生树立起正确的伦理道德和人生价值观。

  而我特别喜欢一段,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短短的24个字,就让我有非常大的感想,而我理解的意义就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要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所谓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这就是我得到的心得。

  脾气小一点,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做错了 应该在自己身上找一下过失,要多为别人处地着想,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要微笑面对人生。忧愁,愤怒使人老,微笑可以让人变得轻松而有活力。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最能笑者是健康的,人们通常用笑来随顺,尊重,供养一切大众,令人皆大欢喜。肚量要大一些,做事不计较,心中没烦恼,任劳任怨,尽心行孝。这就是我所得到的启发和体会。

  幸好我们有一本博海深文的书,让我们学会这么多做人的道理,使大家进一步和谐!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9

  本学期开学初,县教育局要求全县师生共同学习《弟子规》,我在指导同学们朗读、背诵的过程中,自己也努力学习,感到收获很大,体会到教育局开展这次学习活动意义重大,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呼唤道德的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反复诵读那质朴的古训,不禁使人心胸豁然开朗,在潜移默化中,似乎拉近了自己与圣贤的距离。

  《弟子规》这本书,它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教诲人们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上进了,才能做好人,而我们学习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

  学习《弟子规》使我最难忘的句子是“凡是人,皆友爱。天地覆,地同载”。它传递了孔子的“泛爱众”,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蓝天之下,大地之上,对所有的人都应该爱,所有的人也都需要爱。在表达上“凡是人,皆友爱。天地覆,地同载”比“四海之内皆兄弟”还有气度,令人感到胸襟博大,时至今日它仍然有现实意义。作家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一切。”

  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人只有懂得爱,懂得感激,懂得体贴,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谦让,世界上才不会有空虚和孤独。爱在哪里?爱在一个淡淡的微笑里;爱在一个已经被家人传递了许多次的苹果里;爱在一床暖暖的被子里、、、爱是生活的主旋律。都说父母的爱比山高,似海深。在亲情的世界里,雨滴会变成咖啡,种子会开出玫瑰,清泉会酿成美酒,眼泪会闪出微笑。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处事,如何分寸有度的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冲向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孝敬父母方面还要好好努力。去年我的爸爸患直肠癌,需要我的帮助和照顾,我却借口工作忙,单位不准假。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应该。父母对我那么好,我有什么理由让他们在需要我的时候使他们失望呢?

  我也生过病,他们是那样的细心照料,无微不至,而我呢?既缺乏细心,又缺乏耐心。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是一本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学规、学则的形式,三言成语的体例,浓缩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知识的教育范本。其通俗易懂“便于诵读讲解而皆切于实际”,不论从工作到生活,还是从做事到做人,廖廖1080个字,就把人类社会所提倡的、反对的,遵道的、违德的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内涵丰富。《弟子规》本身就是“道”是“德”。

  所以要牢记《弟子规》,并用它来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反省自己,做到敦伦尽分。大量的事实证明,能按《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己言行的人,绝对在家庭中是一个好儿女、好夫妇、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单位是一个好员工、好同事、好朋友、好领导,在社会上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圣贤之人。

  《弟子规》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一种道德品质的规范;同时也是一个让大家去身体力行、自我管理的行为规范。它不是拿来要求他人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践行来引导、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社会风气,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家园、和谐社会的目的。

  我学习《弟子规》深刻领悟到以下四点: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虚;

  4、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长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并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圣贤的教诲吧,从尽人伦之本分做起,做一个好儿女,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妻子,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员工,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愿与大家共勉,在教书育人这个事业中,严格要求自己,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身体力行,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为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素质教育即全(学校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工作方案及预案)面发展素质,因此,我们家长以往所提倡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就可以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途径。我们居住比较落后的县城,周边环境相对较乱,居住人群较复杂,文化水平较低,平时为生计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因此,学校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它是一本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

  在古时候,古人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在这个时候就要好好的教育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姐妹友爱,他就会友爱。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记住。所以如果小孩错过学习得这个时段,就非常的可惜。

  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弟子规》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德育教育重在点滴渗透,同时,又为了不耽误原有的教学进度,又进行了德育教育。听到的是孩子吟诵《弟子规》的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中的内容是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孩子做表率。“凡是人,皆须爱”只要充满爱那个孩子不可爱。所以作为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耐心,爱心和细心,对待孩子要少讽刺和轻视,多一份尊重和宽容,少说伤害孩子的话,多说关怀的话,少用命令和批评的话,多用商量和鼓励的话。

  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想要教好《弟子规》就要善于抓住机会教育,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更是机会的教育点。比如见到孩子读书时心神恍惚,到处张望时,我会提醒孩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当孩子讲粗口时,我也会教育他们“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当孩子有了不良行为习惯,如坐姿站姿和走姿不文雅时,我也会教他要有礼节,做到“步从容,立端正”《弟子规》贵在“学以致用”,我们不要照搬,要活学活用,唯我所用。

  《弟子规》教学已开展一学期了,作为我们家长,我们不是在教授《弟子规》,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将和我的孩子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10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

  《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让父母为我们而感到自豪,做到这些也算是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让自己有改过的机会。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比如我上学期间学习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参加工作以后,好像一下子就没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开始为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忙碌了好几年,一直都不怎么开心,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想到的是为什么别人比自己过的好,感觉心里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努力奋斗过觉得活着很累。

  现在通过学习才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把自己的青春梦想和对工作的热情献给我热爱的工作事业,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11

  本月青年教师读书的范围是经典名篇,因此我学了弟子规。

  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人们要向经典学。《弟子规》在当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师,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规范我们做人的准则,指明我们做人的方向。

  《弟子规》这本书,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教诲人们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上进了,才能做好人,而我们学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地处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的总纲领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只要我们认真学、认真感悟,就会明白许多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在教书育人这个光荣的事业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身体力行,勤奋学,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12

  写下这个题目,我首先想起我送儿子到慈明学校时的情景,儿子说:“妈妈我不想在这儿上学。”没和儿子说,在我心里也是这样想的。我告诉儿子:“我们既然千里迢迢的来到了慈明学校,连考试都没考,不是白来一趟了吗?等到考完试再做决定吧。”就这样儿子通过了考试,看到老师都很可亲,最后还是把儿子留在了慈明学校。回去的路上,女儿看哥哥没有一起哭着要哥哥,我也流眼泪,因为当时我对慈明学校一点都不了解,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儿子是我妈妈带大的,我妈也说我这么狠心把儿子送那么远去上学,说他还是个孩子。

  慈明学校和其他学校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花费财力和精力让家长学习。后来我才明白,慈明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才是最懂教育的,因为只有让家长受教育了,明理了,才能真正的做到家校合作,家校共育。刚开始我也没有太用心的去学习,至到有一次我在慈明学校听了李老师讲解的《了凡四训》,我才意识到经典的重要,那次从学校学习回来,我和女儿就开启了读经之旅,从《弟子规》开始读起。听李老师讲解《弟子规》,一段时间学习后,我发现我家里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我们遇到烦心的事儿,总能用经典的话来化解。我未成长大的女儿经常用《弟子规》上面的话劝诫爸爸不要喝酒,她说;

  “爸爸,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有一次隔壁小男孩和妈妈顶嘴吵架,她听到跑去说:“小哥哥,父母命,行勿懒。别和妈妈吵架。”先生虽然不读书,但也告诉我,现在的心不像以前那么烦躁了。他看到两个孩子的变化。就和我说:“我们就少挣点钱吧,你别干活了,把家里面收拾好,陪着孩子读经典学习吧。”我的儿子在学校里受老师的关爱和智慧引领变化也很大。尤其是有孝心了。今年暑假里,我腿疼了十几天,当时先生去外面干活,家里面的家务买菜洗菜做饭,洗衣服,收拾全是儿子带着女儿做的。上次国庆回来看到我说他爸爸。他和我说:“妈妈,你经常和我说爸爸干活很辛苦。你和爸爸说话柔和一些嘛。”以前看儿子总喜欢哼流行歌曲,我怕孩子崇拜明星,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崇拜明星,而不是科学家或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那么对于我们小家和国家都是非常危险的。上次儿子回来,我就故意问他:儿子的偶像是哪个明星啊?儿子说他从来没有崇拜过明星。我看他在手机上经常看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向钱学森,邓稼先的故事,和一些军人的故事,看到感人的地方,还会和我一块分享。这点我很欣慰。其实孩子长时间在学校里也会有一些想不开,也不想和老师说的话。上次儿子国庆回来问我一个问题,他说:“妈妈有一次吃饭,有三个同学最后吃饭,食堂阿姨就把剩下的虾每人分十几个,给他们三个吃了,结果被老师看到了,说了那三个同学,最后还罚三个同学每人写1000字的检讨。老师是不是错了?”我说:“老师没有错,学生错了。”儿子和我争辩说:“是阿姨给他们吃的,不是他们要的。”我想了一下说:“《弟子规》前面四句话是不是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老师和父母的心是一样的`,所以老师没有错。”我的回答似乎让儿子不接受。他又问我:那人贩子是不是也是为人父母,那人贩子是不是也没有错。我没有生气。告诉儿子:“人贩子虽然是为人父母,但是他没受过圣贤教育,他是个糊涂的父母。你听过张良履鞋的故事。张良三次受辱为老人穿鞋,老人才把兵书给张良,那是考验张良呀。你们现在就像温室里面的花朵一样,经不住的一言一语的批评,到社会上怎么办?你们都看不出老师的智慧,老师是希望你们现在经历一点委屈,以后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呀。是爱你们的心。没想到你们才这点水平。”这次儿子愉悦的告诉我:“妈妈我知道了。”这次开心的对话,让我们两个都有所领悟。要是以前儿子这样问我,我虽然不会说老师的不好。我肯定会搪塞儿子。现在有了圣贤经典做指导,很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慈明学校的宗旨是一人上学,全家成长在我家得到了印证。感恩伟大的古圣先贤!感恩李老师的谆谆教诲!感恩慈明学校给我学习的氛围!感恩老师!感恩一切!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13

  弟子规这本书教导我们怎样待人接物,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然后再去学习知识,正确做人。

  孝顺父母, 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言行,努力去奋斗为父母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要学礼,懂礼等。学校里遇到学长学姐要打声招呼,主动问好,发自内心的'去尊敬他们。

  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然后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要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弄虚作假。在学好良好品德的前提下,再去学习知识,学习谦虚、忍让的态度,并且行为上也要处处为他人着想。

  弟子规给了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要找准人生目标,并为了目标,脚踏实地的去奋斗,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14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我觉得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哆嗦了几句,我反而讨厌他们。现在想想那多不应该啊!

  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就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母亲的我就应正确引导孩子诵读《弟子规》。让她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母亲的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匪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

  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所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现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提高自己的修养。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15

  最近公司每周一课的时间在播放《弟子规》。说是近期很流行的培训课(不过在他们放映之前,我还真是一点都没听说)。

  刚开始确实有点不屑,因为讲课的教授自己也说,这是古人用来教育小孩子的训言。我们基本都是可以有小孩的年龄了还看这个……

  不过,听了2次课以后,这种想法慢慢改变了

  其实具体的内容我也不见得都能背下来,但是那位教授讲的几个小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次的触动是在那个警察局长给小朋友讲完课后,告诉他们:“你们知道吗?哪怕是死去很久的人,只要我们看到他的骨头,就能知道他是男是女。“小学生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纷纷询问是如何知道的。警察局长说,“男生和女生的骨骼颜色是有区别的,特别是生过孩子的女性,骨骼略呈灰色,因为妈妈为了孕育孩子,把自己身体的养分都传给了孩子……”当时一听,顿时觉得头脑一阵胀痛,眼眶顿时红了,突然就想到妈妈头上花白的头发,就算染色,不时的'还会褪去……心情异常沉重。

  今天的课我记住了那几句:父母叫,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乍一看,都是小事,或许很多人都觉得不值一提,甚至有逆反情绪,我刚开始也觉得……父母的训话、要求也不见得都是对的,难道还都要接受啊。不过再想想这些无非说的就是一个“孝”,“孝”——“老”在上,“子”在下,强调的就是长辈和晚辈间血脉相承的联系。而“教”——孝之文也,乃是中国文化中一贯要求的做人的根本——孝为先,然后习文。父母养育我们的恩情重如山,难道我们不应该把这视为做人的根本吗?所以,至少不要太过忤逆,即便父母的想法、做法不对,至少也别正面冲突。

  说到“父母叫,应勿缓”,讲师还提到一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曾子。他是个著名的大孝子。有一天在山上砍柴,刚好有个朋友到他家找他,曾子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怕言语上有什么不妥之处,既不敢与之交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妇人不能随便出门,曾子父亲早亡),于是用牙齿咬着手指,直至出血。这时候,在山上的曾子顿觉得心口一紧,怕母亲有事,立刻下山来,跪问母亲是否有事。母亲如实相告。

  讲师说完,很霸气地说:“不要跟我讨论这个典故的真实性,我就坚信这是真的!父母对儿女的呼唤,尤其是母亲对儿子的,有时候就是不需要言语。”挺有魄力的一讲师。

  还有一个小故事,在网上看到的。发生在一小公园,一个3、4岁的小男孩在草地上玩耍,他年轻的妈妈唤他回家,叫了他很久,他也不理会。直到母亲拿出一条巧克力,在手中晃了晃,小孩立刻被吸引住了,妈妈问他想不想吃,他说想,妈妈说那要跟我回家吃。小孩立刻就乖乖地跟妈妈回家了。

  教授说,这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父母对孩子的物质奖励式教育。仔细一想,这不是对孩子进行人的教育,而是动物的条件反射教育!长此以往,就不是“父母呼,应勿缓”,而是“物欲呼,应勿缓”了!而人的欲望是会膨胀的,直到有一天,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欲望,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将父母弃之不顾,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想想,这些都说的很有道理,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反省,对父母,我们做的真的够了吗?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08-07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08-13

弟子规学习的心得体会12-29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10-17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10-17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11-11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10-18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11-12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12-29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