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现如今,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理解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1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4.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5.……共谈‖高峰……仙都‖……
①层:引子,引出写景
②层:具体写景
③层:议论、抒情,点明中心。
6.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2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云归而岩穴暝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在描写景物方面,两文都充分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请举例加以说明。
12.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醉能同其乐
参考答案
9.消散 昏暗 落下 精神不振
10.(1)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11.示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充分将视觉与听觉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调动嗅觉、视觉、触觉等,将四季的景物的各自特征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娱情山水的情怀。
12.(1)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2)作者娱情山水,但让他陶醉的是与滁洲的老百姓一起出游,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3
文言文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③作响;好鸟相鸣,嘤嘤④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⑤飞戾⑥天者,望峰息心;经纶⑦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注释①缥碧(piǎobì):青白色。 ②轩邈(xuāunmiǎo):争高争远。 ③泠泠(línglíng):形容水声的清越。 ④嘤嘤(yīngyīng):鸟鸣声。 ⑤鸢(yuān):一种猛禽 ⑥戾(lì):至、达到。 ⑦经纶(jīnglún):筹划、治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天下独绝( ) ②急湍甚箭( )
③猛浪若奔( ) ④负势竞上( )
⑤蝉则千转不穷( ) ⑥窥谷忘反( )
2.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则短文都从视觉和听觉写景。试从文中各摘出一组(不少于2个小句)相关的句子。
【甲】文 从视觉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听觉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从视觉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听觉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都运用了以静写动、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两文中各摘出一组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文都以写景为主,也有抒情的点睛之笔。摘出两文中的抒情句子。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独一无二 ②超过,比……更快 ③奔驰的`马
④依凭 ⑤通“啭”,呜叫 ⑥ 通“返”,回来。
2.①树枝纵横交错向上延伸,遮住了天空,虽是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
②傍晚,夕阳将要落山,原先沉入水底的鱼儿,争着跃出水面。
3.【甲】文 视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听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乙】文 视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听觉: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4.【甲】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乙】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甲】文: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4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文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
3、这篇短文的内容可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__________。
4、简答。
(1)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采用的是什么结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意对即可)
2、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书,即书信,一种应用性文体。
3、欲界之仙都
4、(1)描写了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2)总分总。
【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10-12
《答谢中书书》阅读题答案03-30
答谢中书书和三峡阅读及答案参考02-16
《答谢中书书》《三峡》比较阅读题及答案06-07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10-31
阅读理解及答案01-19
《书戴嵩画牛》阅读理解及答案02-14
《答谢中书书 》阅读练习题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