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预习

时间:2020-10-13 08:44:29 答谢中书书 我要投稿

答谢中书书预习

  答谢中书书预习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答谢中书书预习包含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答谢中书书预习方案以及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答谢中书书预习篇一:答谢中书书预习方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

  2.了解以声衬静、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运用。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体会作者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饱含感情的语言,感悟文章的美学价值和较高的鉴赏价值。

  【课文提示】

  1.谢中书,即谢征,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2.《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回信。

  3.本文68个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4.南北朝时,由于政局动荡,不少文人墨客选择退隐山林,在自然中陶冶性情,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此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寄情山水,慰籍友人。本文就是属于此类。

  【朗读课文】

  【自我训练】完成下列对偶句: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庄子)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复习

  【朗读课文】

  【翻译课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的秀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论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河流可见水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各种颜色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茂盛不衰。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薄雾将要消散时,猿啼和鸟鸣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傍晚太阳将要落没时,潜游的鱼儿争相跳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云以后,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妙山林的人了。

  【课文分析】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

  文章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感慨发端,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概括。接着以清新隽永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而山下则是“清流见底”,溪流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流动,山的倒影,动静结合,形成山水相映成趣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石壁众彩纷呈,交相辉映,加之又有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夹杂其中,景象绚丽动人,且四季长存,形成景色缤纷之美。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各不相同。“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薄雾将要消散时,猿猴、鸟雀的鸣叫此起彼伏;“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而到了傍晚,红日西沉,暮蔼罩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展现了晨昏变化之美。作者巧妙地运用以声衬静、以动显静的手法,写猿啼鸟鸣、鱼鳞竞跃是为了更显境界之寂静, 王籍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实是欲界之仙都”,是作者对秀丽的山水景致由衷的赞叹。最后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慨收束,期以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全文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表达作者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本文结构非常缜密,共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当中部分则具体描绘山川之美。最后“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以感叹总括全文。这样,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结构得如此经纬发明,脉络贯通,十分难得。

  这篇小品语言清丽明净且凝练。先言“高峰”给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象。同样,先以“清流”使人初感,“见底”则给人以实感。“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乱”、“竞”几个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它与南朝吴均的'书札名篇《与朱元思书》,可称双璧。

  【思维训练】

  1,作者描写的景物“奇”在哪里?

  2,末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内心体验?

  ( 景物奇特,观者不再,知音难觅,曲高和寡。 )

  3,本文最绝妙的是哪一处描写?

  ( 五色交辉、四时俱备:植物色彩丰富,气象万千。 )

  答谢中书书预习篇二: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

  1、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人,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二、语音

  颓(tuí) 与(yù) 歇(xiē)

  三、重点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  交:交相 2、四时俱备  时:四季 俱:都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4、夕日欲颓  颓:坠落

  5、沉鳞竞跃   竞:争相 6、古来共谈  共:共同

  7、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实在  欲界:人间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四、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五、重点语句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5、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欣赏这奇美的山水。

  六、课文内容理解

  1、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①“美”字 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七、开放性试题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

  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⑤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

  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⑦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答谢中书书预习】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预习测评11-21

“答谢中书书”赏析08-21

答谢中书书改写11-07

答谢中书书作文09-14

答谢中书书说课稿09-12

答谢中书书题目06-17

答谢中书书译文06-15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06-13

语文答谢中书书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