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迟子建:时间之河的玫瑰
《晚安玫瑰》是我所写的用时最长、篇幅也最长的一部中篇。
算起来,我在哈尔滨生活已有20多年了。初来这里,我就像一个水土不服的人,非常不适应,因为这不是我生长的故土。那冰冷的楼群、嘀嘀的汽车喇叭声、闪烁的霓虹灯、蜂拥的人潮,像团团乌云,堵在我心头。
对它的渐渐喜欢,很奇怪的,竟始于一次外出归来。十多年前吧,深秋时节,我从外地出差回到哈尔滨。下了飞机,乘车回城路上,看着熟悉的北方的原野,看着路两侧挺直的白杨,那股温暖而苍凉的清秋之气,刹那间感动了我——这就是我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啊,它的美一直存在,只不过我与它隔膜多年,没能感受到它的律动!
我开始在情感上融入这座城市,也开始用笔描绘它。从《起舞》到《黄鸡白酒》,从《白雪乌鸦》再到《晚安玫瑰》,我小说的故事背景,都是哈尔滨这座舞台。
这是座国际大舞台,尤其在上世纪初。中东铁路贯通后,哈尔滨商铺林立,文化繁荣,包容性强,吸引了大批外国人。在外来人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流亡到哈尔滨的犹太人。
《晚安玫瑰》写的就是流亡到哈尔滨的犹太后裔的故事。
引出这个故事的,是赵小娥,一个租房客。而她的房东,就是犹太后裔吉莲娜。
吉莲娜和赵小娥,虽然经历不同,信仰不同,但她们是一根藤上的瓜。
在我眼里,吉莲娜是一个凄美的人物。她有弑父的行为,但她用一生的忏悔,洗清了自己,我相信如果有上帝,上帝也饶恕了她,因为她弑父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当爱情的曙光出现后,吉莲娜选择了珍藏——她也别无选择吧。但这缕爱的曙光,照亮了吉莲娜的余生。
内心最为挣扎的还是赵小娥。犹太人本身的离散命运,是整个民族的命运,吉莲娜作为犹太后裔,她好像是一曲悲歌里面的一个音符,悲伤,但也有个人的美好,再加上她有宗教信仰,有深沉的爱,人生的沟壑,对她来说,都不会成为深渊。赵小娥却不一样。有朋友告诉我,从网上浏览的读后感来看,很多读者更喜欢赵小娥,我想这是因为赵小娥打动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心。这个出身寒微的大学毕业生,工作的收入仅够维持生活,没房,自身条件不好,又曾有那么一段屈辱的身世,一个奸犯的女儿,她的灵魂从来就没有安宁过。所以当她终于确认奸她母亲的人是谁时,她把所有的不平都归咎于私生女的身份上,有了弑父的行为。其实她不幸的根源,更多源自社会,而不是她的出身。而她的弑父,与吉莲娜不同,当赵小娥想除掉身为奸犯的生父时,在松花江的夜色中,那个罪人,用他的父爱,摧毁了她的计划。他在自沉的同时,也让赵小娥落入了深渊。
没人看见深渊中的赵小娥,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并不少见,但这个时代的“盲人”太多,或者说是只看见自己的人太多,很少有人看见深渊中的人。
但吉莲娜看见她了,并向赵小娥伸出了手。她不知道,凭着一双衰老的手,能否救起一个伤痕累累的女孩。
《晚安玫瑰》故事发生的场景,我都走过。记得我去犹太老会堂时,是一个冬日的午后。一楼那个状如香蕉的小餐厅里,一个客人都没有,只有两只小猫,在一只旧沙发上,相依相偎着,慵懒地睡着。这个场景深深震撼了我。所以小说结尾,赵小娥发疯的那一刻,她在呐喊之时,我让这样两只温柔的猫,做了她的听众。
哈尔滨那些有着穹顶的教堂,我都一一朝拜过。这些带着鲜明的上世纪城市生活的印记的教堂,是被遗忘的时钟。虽然它不再行走了,依然满怀时间。在隐秘的时间之河中,我看到了玫瑰,有的凋零,有的绽放——如同我们的生活,如同我们的艺术——残缺中呈现着美好,衰败中透露着芬芳!
【迟子建:时间之河的玫瑰】相关文章:
《迟子建》语录11-10
王安忆评说迟子建02-21
迟子建:“红楼”的哀歌08-15
迟子建作品精选《鱼骨》04-22
迟子建爱人原文12-28
迟子建散文评价12-21
迟子建作品欣赏03-06
迟子建的散文特点12-21
迟子建的经典语录11-11
迟子建:必要的丧失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