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的叙事技巧

时间:2024-09-23 16:49:19 边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边城》的叙事技巧

  《边城》采用了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特有风土民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边城》的叙事技巧。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论《边城》的叙事技巧

  论《边城》的叙事技巧

  摘要: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作者通过多种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使《边城》的创作在形式上摆脱了束缚,不落俗套,在结构上具有精致、匀称、完美的特征。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叙事技巧

  沈从文说:“一个作品的成立,是从技巧上着眼的”。他的作品《边城》,叙事舒缓从容,不落俗套,文章结构精致、完美,这种特点与他的叙事技巧的运用密不可分。

  叙事学是80年代中后期文学最常见的研究方法论之一。法国叙事学家拉尔热奈特用聚焦方式对叙事作了注解。聚焦方式是叙述者同他叙述的故事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叙述者的自我限制。根据叙述者同作品中人物的关系,我们把聚焦方式分为叙述者全知型的零聚焦全知视角、叙述者只说某个人物的情况的内聚焦次之视角和叙述者只能观察人物外部表象而不潜入人物意识的外聚焦次之视角三种。

  沈从文正是把这三种聚焦叙事方式结合起来,使《边城》的结构充溢着音乐美。概括地来讲,《边城》从总体上采用不受限制的零聚焦,他掌握着叙事的控制权。这种控制权更多的体现的是情节的简洁化。此外,为了尽量减少零聚焦的全知叙述方式的距离感,他又局部采用了内聚焦来拉近距离,对情节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局部采用了外聚焦对人物复杂的心理作一种外向化的透露,增强了结构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他既展示了宏观的社会生活画面,又采幽探微,剖析了人物在特定背景中的精神世界。

  一、优美明了的主旋律

  这个特点是说《边城》的情节简洁明晰,结构如行云流水。

  《边城》主体上采用的是零聚焦叙事。《边城》一开篇就是这样一段话: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是一段典型的民间叙事式的开篇方式,用极为简洁、洗练的文字,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交待得清清楚楚,没有任何做作和卖弄,娓娓叙来,简明扼要,古朴动人,带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朴素美。

  《边城》中行云流水的结构,娓娓道来的文风与他的这种叙事视角的运用也是分不开的。沈从文通过删减使他想强调的方面得到凸现和强化,叙述的全知视角占主导地位,故事娓娓道来。

  他对吊脚楼上歌女的讲述就很有特色。她们的不幸在作者笔下轻轻滑过:

  “不是从乡下弄来,便是随同川军来湘流落后的妇人。”

  作者感兴趣的是她们品性:

  “不相识的人先交钱再关门,相熟的人,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

  二、乐曲突出的章节

  这个特点是指沈从文用固定聚焦和外聚焦的次之视角来增强情节层次化、人物立体化。为了让情节更具有层次性和立体感,沈从文在《边城》中也运用了次之视角来拉近距离和刻画人物,在写到翠翠父母的爱情就是运用固定焦点内聚焦的叙述视角,通过祖父对女儿的思念展示出来的。

  “……因为翠翠的成长,使祖父记起了旧事,翠翠的母亲,某一时节原同翠翠一个样子,眉毛长,眼睛大,皮肤红红的。……她认识了那个兵。到末了丢开老的和小的,却陪了那个兵死了。”

  通过视角的转换,使叙事者对翠翠母亲做了一个交代,补充了作品的情节,同时也揭示了祖父担心的事。

  沈从文在刻画人物心理情绪上也独具特色,他不采用内心独白的表现方式,往往从外聚焦视角入手,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揭示。这种手法具有极强的生活画面感。

  “从祖父口中听到对象不是二老,是大老时翠翠忽然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虽然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明显的失望),但仍然剥她的豌豆了(坚持冷静)。不同的是随手(心里的不满)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失望的行为表现),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

  当翠翠得知提亲的是大老而不是二老时,一时明显的失望,继而是对自己感情选择的坚定与从容, 这种抽象的心理内涵,是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表情透露出来的。

  三、别样的曲调

  这里指情节的逆转。逆转情节可以给读者造成别样的感受,一个突然发生的事件往往改变了人物整个人生和命运,情节突然急剧逆转,天保的死亡,傩送的出走,使翠翠本来充满期望的爱情变成不确定的等待,这使作品充溢着叙事的张力,能将故事的意蕴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当然这种逆转结构运用的好,还和沈从文另外的一个小技巧是结合在一起的,它就是伏笔,只有结合这一点才能更好的领会情节的逆转这一点是如何在文章中作用的。沈从文在《边城》中安排的伏笔是非常优秀精致的,举例说明:

  翠翠逐渐感到祖父的死亡,有了忧患意识。下大雨、雷声、电光都预告水灾的开始。翠翠说了还想说:“爷爷你在这里我不怕!”这句话暗示着今晚翠翠的心里不安,同时读者也能猜测爷爷的死亡。

  总之,伏笔的作用是为了调节小说情节的起落。小说的进行中不可单调,必须有曲折。但不可大起大落,起落一定要有限度,不可妨碍流畅。

  四、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是空白艺术手法运用所达到的效果。空白意味着无限,意味着扩展、开放和对整体最大程度的丰富。在《边城》情节的设计上,沈从文巧妙的安排“空白”,让读者有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边城》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结尾。这么一个开放性的结局,给读者欲罢不能、欲追不得、回味无穷、怅然若失的感受,掩卷后带来无尽的沉思,让作品有了永葆青春的魅力。

  另一方面,沈从文不是事无巨细的一一叙述,在作品中也常表现有意做成的模糊,对一些事避而不谈,让读者自己用想象来填补。如对翠翠父母爱情悲剧的底蕴,沈从文也没有具体交代,只是在祖父的回忆中把故事大致的提了提。这些情节的模糊和婉转,可能会给那些追问前因后果的读者带来一些费解,在我们不能否认它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让人联想与咀嚼的空白,造成深幽、朦胧的意境。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论技巧 沈从文文集[M] .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7月第1版.

  [2] 沈从文:边城[M] .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3] 尤作勇: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小说叙事[J].中华文化论坛,2008,(2).

【论《边城》的叙事技巧】相关文章:

沈从文《边城》的叙事技巧08-16

论《边城》的生态意识11-25

论《边城》的美学主旨07-22

论沈从文《边城》的理想性11-28

论《边城》的圆形结构艺术07-05

论《边城》的艺术美质07-15

论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情怀09-10

论《边城》中的民俗事象06-22

《边城》叙事结构特征11-06

《边城》的叙事时间分析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