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端午节手抄报素材

时间:2024-06-11 14:32:35 秀雯 板报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统节日端午节手抄报素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手抄报很是熟悉吧,借助手抄报可以培养我们动手、动脑的习惯。那些被广泛运用的手抄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手抄报素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节日端午节手抄报素材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祝福语

  1.端午节到了,祝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健健康康,轻轻松松;团团圆圆,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2.端午节的到来,愿你心情舒畅;曾落下的问候,这一刻一起补偿,所有的关心,凝聚这条短信。祝端午节快乐!

  3.愿你生活中:十分热情,九分优雅,八分聪慧,七分敏锐,六分风趣,五分温柔,四个密友,三分豪放,二分含蓄,一分浪漫,祝端午节快乐。

  4.走过山山水水,脚下高高低低;经历风风雨雨,还要寻寻觅觅;生活忙忙碌碌,获得多多少少,失去点点滴滴,重要的是开开心心!祝端午节快乐!

  5.我是粽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裹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祝端午节快乐!

  6.粽有千言万语,也甜蜜在幸福米粒的包裹里;粽有千丝万缕,也缠绕不尽爱你的情意。粽有千年万年,也不够我们相伴的距离。端午节祝你快乐黏黏,开心糊糊,睁眼顺利,合眼有喜。

  7.粽子飘香端午到,五彩香囊身边挂,驱邪避灾福相伴,敬上一杯雄黄酒,宾朋举杯迎端阳,龙舟赛出情悠扬,一年更比一年强,生活美妙更辉煌,愿你端午快乐,幸福万年长!

  8.作为老大级人物,我发短信很慎重的,面子是兄弟给的,好处是大家分的,不能不守规矩,我几十年如一日,及时提醒你端午快到了,欠我的俩粽子该还了!

  9.粽子香香,引来好一切美好。龙舟划划,赶走所有烦恼。大家齐聚,共度欢乐时刻。快乐日子,祝福多多,愿你端午节快乐,好运粽在身边,幸福满舟围!

  10.忙碌的日子让彼此疏远,但知心的朋友却一辈子难忘;人生其实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愿你昨天值得回忆,今天尽情发挥,明天充满机会!预祝各位朋友端午节快乐!

  11.发出的是文字,收到的是快乐,见到的是短信,不见的是牵挂,打开的是健康,读出的是吉祥,默默的是祝福,祝端午节快乐!

  12.五月五,端午节,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一段历史文化的延续。在这特殊的节日里,吃着碧绿碧绿散发着清香的粽子。发条短信寄托我对你的思念。祝端午节快乐!

  13.你是多愁善感的乌鸦,你是活蹦乱跳的青蛙,你是洁白的地瓜,你是我心中火红的大虾,我想祝福看我短信的傻瓜:永远流着幸福的哈拉,祝端午节快乐!

  14.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15.端午是夕阳中远山的剪影,你还停在我的画布中;只是我怕,今天疾驶而过,明天飞奔地来,而所有昨天的细节,早已支离破碎……

  16.五色新丝缠角粽;棕叶包着朋友情,友善关爱粽是情;门边插上艾叶香,平安健康永一生。祝端午节快乐!

  17.若一粒米代表想你,我愿是一把米,时时刻刻想着你;若一颗枣代表爱你,我愿是一颗蜜枣,分分秒秒甜着你。端午我要长长久久包着你。

  18.当我把神灯擦三下后,灯神问我想许什么愿望。我说:我想您照顾正在看短信的这些朋友,愿这些朋友端午节快乐!

  19.饮罢一杯酒雄黄,闻得青衣粽子香。敢问何人赛龙舟,忽然梦回汨罗江。又是一年五月五,端午佳节祛病灾。门前艾叶嵩草在,自有安福护吉宅。

  20.端午节送粽子啦!我这里有:吉祥八宝棕,象征招财进宝;龙凤状元粽,寓意金榜题名;养生瘦肉粽代表多福多瘦!

  21.开手机,看短信,多少祝福数一数。祝端午节快乐,端午节幸福!

  传统节日端午节诗句

  1、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出处: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2、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3、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6、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7、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8、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

  9、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出处:舒頔《小重山端午》

  10、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1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2、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13、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14、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

  15、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6、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7、六幺令天中节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18、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9、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吊屈原赋》

  20、重午佳辰独掩门。——出处: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21、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2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出处: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23、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

  24、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25、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杨无咎《蓦山溪》

  26、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7、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28、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29、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30、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3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32、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33、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出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4、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35、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宋·胡仲弓《端午》

  36、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37、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38、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39、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

  端午节习俗:吃粽子

  端午节时,很多人都会采摘些粽叶回去包各种口味的粽子,并送给亲朋好友,庆祝节日的到来。包粽子的方式多样,口味多样,可包成牛角状、四角形状等,里面可放些腊肉、蛋黄、红枣、花生、鲜肉等。不过现在很少有人包了,大多是公司或企业发一盒就差不多了。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习俗: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节习俗: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弧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习俗:系五彩绳

  五彩绳又称为五色丝、五彩丝,中国古代时期崇敬五色,五彩绳的五色代表五行——赤木水火土,彼此相生相克,蕴含着吉祥如意。所以端午节那天长辈们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将五彩绳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以保孩子平安。五彩绳不可以弄断或者丢弃,据说佩戴五彩绳的孩子可以消灾避难,以防蛇虫伤害。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而在传说之外,“龙舟竞渡”也确实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而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但是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由此可见,历史悠久的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按《续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食物,用粽叶包装,是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传统节日端午节手抄报素材】相关文章:

端午节绘画手抄报素材06-20

2023年端午节手抄报素材06-20

手抄报端午节的手抄报图片素材07-05

端午节主题的手抄报图片素材07-06

庆祝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素材07-06

大学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素材07-06

传统节日端午节手抄报07-01

端午节传统节日手抄报图片07-06

端午节a4手抄报图片素材07-06

经典诵读手抄报素材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