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很多人对于白居易的了解都只停留在他的诗上,但在其他方面也有着不俗的成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白居易的主要成就,欢迎大家阅读!
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官场
翰林学士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江州司马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杭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文学
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诗人,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文学创作偏向现实主义,被誉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对唐代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凝练,通俗易懂,因而被后人誉为"诗魔"。他除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政治家。
但他生逢乱世,恰逢国难当头。再加上他生性正直,经常被皇帝贬官,但无论怎样,他始终坚持自己内心的追求,矢志不渝。处理政事十分认真,为民着想,所以深得民心。
生逢乱世,好好学习
白居易出现于唐代宗年间,出生于河南一个"士敦儒生"的中下层官员家庭。省。白居易出生不久,家乡战火硝烟弥漫,民不聊生,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白居易两岁时,祖父在担任县令期间去世,祖母也因悲伤而死。此时,白居易的父亲担任徐州彭城县县令,面对割据势力,他率军抵抗,终因守城有功而被提拔。
为了保护家人,白居易的父亲将他们送到苏州居住。这期间,白居易在这里度过了比较艰苦的童年。他本来就很聪明,再加上父亲的影响,他决心入朝为官。为了报效祖国,他努力学习,甚至磨出了手的茧,白了头发。好在天不负人之苦,小小年纪的白居易就有了一身学问。
因生性正直,仕途不顺
成年后,白居易被朝廷征召参加科举考试,并多次被皇帝提拔。担任左拾遗时,白居易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屡获提拔,是因为皇帝喜欢文学。于是,他想成为一名名臣,来汇报皇帝的理解和恩情。他多次上书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朝廷的发展还是不够。而且还写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甚至当着皇帝的面指出皇帝的错误。他的一些建议被皇帝积极采纳,但过于直接,不受宪宗喜欢。
一切都在慢慢积累,直到815年,丞相武元衡不幸遇刺事件正式爆发。此事源于白居易要求皇帝严办,将凶手绳之以法。然而,他们被认为是多管闲事的恶人,所以他们被诽谤和罢免的皇帝。
宪宗死后,穆宗继位,他被皇帝召回京城。当时朝廷一片混乱,大臣之间党派林立,大臣们相互争夺权力和利益。而唐穆宗沉湎于犬马声色,不理朝政大事。不听别人的劝阻,白居易极力要求外放到外地做官。皇帝也让他这样做,并任命他为杭州刺史。
在这期间,他努力为人民解决困难,比如,他知道杭州周边的土地经常受到干旱的影响,但官员们不愿意抽取西湖水灌溉。于是他排除万难,号召人民一起筑坝。从而增加湖水容量,解决灌溉问题。在其他方面,白居易为人民付出了很多,所以也受到人民的尊敬。
借景作词,文学成就突出
白居易是唐代非常著名的诗人,通过他的文章影响了一大批人。他的诗歌往往浸透着自己的人生观,因此颇有意味。他的诗歌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即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种诗歌类型。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会把自己的诗献给皇帝,通过诗歌来表达社会现实。从而达到进谏皇帝的目的。
唐玄宗甚至亲自为白居易写了一首诗赞美他:白居易玉饰六十年还有珠子,是谁教他在来世之路上作诗的?"。"浮云不是聚义的名字,"他说,"天堂的创造是快乐的。男孩唱了一首长恨歌。虎儿会弹琵琶。文章已经在路人的耳边,一时间又想起了清亦然。
生于乱世的他,在文学创作上有如此高的成就,难怪世人如此推崇他。而后人也将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这首诗也是对白居易一生最好的总结。身在其位,为官一任,就要解决百姓的困难,白居易做到了。他在朝廷为官期间,努力为百姓排忧解难。是一个真正为人民着想的好官。
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一、文学革新与诗歌创作
白居易是唐代文学革新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倡导诗歌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表达真实情感。他反对过分追求辞藻华丽和形式主义的诗风,主张诗歌应通俗易懂,易于传唱。这一主张在当时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唐代诗歌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民情感。
在诗歌创作方面,白居易的成就更是卓越。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既有对爱情生活的歌颂,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深受人民喜爱。其中,《琵琶行》、《长恨歌》等作品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二、社会改革与民生关怀
白居易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关心民生、关注社会改革的政治家。他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多次上书言事,提出改革建议。他主张减轻人民负担,加强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反对奢侈浪费和腐败行为,呼吁政府应廉洁奉公、为民除害。这些主张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广泛共鸣和支持。
白居易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他曾捐款修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帮助贫困百姓改善生活。他的善举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楷模。
三、文化传承与教育推广
白居易还是一位热爱文化、关注教育的学者。他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倡学习儒家经典和传统文化。他曾在多地设立学堂,亲自授课讲学,传授文化知识和人生哲理。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这些教育理念在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巨匠和杰出政治家、哲学家。他的文学革新和诗歌创作成就卓越,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社会改革和民生关怀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他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推广则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白居易的一生是充满光辉和传奇的一生,他的事迹和成就将永远铭记于人们心中。
【白居易的主要成就】相关文章:
诗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08-22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03-24
韩愈主要成就12-26
诗人李白的主要成就12-07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的诗歌成就04-01
唐代诗人李白的主要成就01-31
韩愈的主要成就有哪些05-11
《赠汪伦》李白的主要成就04-01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