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母亲的故事

时间:2024-06-24 13:40:34 好文 我要投稿

我和母亲的故事共5篇

我和母亲的故事1

  肆虐的寒风,毫无顾忌地吹过 ,大地蜷缩起僵硬的身躯,山川河流失去了往日的欢悦,鸟儿倦飞,鱼翔浅底,又一个冬天的故事开始了。

我和母亲的故事共5篇

  风停的间隙,飘起几片雪花,时而舞,时而伏在大地的怀抱,世界在这瞬间,充满了一份冬日的温情,所有的生命,都安详地呆在自己温暖的小窝里,欣赏着外面的景色 ,叽叽喳喳的小鸟雀,躲在母亲的羽翼下,做着甜甜的梦,无论雪夜下的新绿,还是行人匆匆的脚步,都在重复着冬日的同一个主题-回家。

  我也如这远航的归帆,无论漂泊在何方,流浪在何地,每当雪花飘起,鸟儿倦飞的岁月,我也在重复着自己的故事,回家过年,母亲在家等我。

  有人说,母亲就是家,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家,当我们呆在母亲的腹中那个温暖的小家时,母亲跳动的脉搏,流动的血液,就维系着这份浓浓的深情,当我们步履蹒跚地走来,亦或满怀疲惫地来到门前 ,眼里总是在急切的找寻呼唤,多日不见的妈妈,那声呼唤足以融化掉冰封的世界,足以慰抚那颗风霜雪雨涤荡的心灵,因为,我回家了,家里母亲在等我。

  回家的脚步总是轻松愉悦的`,洗去了一年的风霜尘埃,忘却了许多的繁华旧梦,走在故乡的土地上,觉得自己的心灵都在吟唱,朔风也温情许多,雪花也顽皮地奔跑,鸟儿也从小窝里伸出脑袋,回家的脚步,惊醒了故乡的梦,望着远村袅袅升起的炊烟,母亲,一如往昔地站在村头守候。

  放下行囊,母亲端来一盆热水,为我洗去旅途的尘埃,一家人,围在饭桌前,吃着母亲做得香喷喷的饭菜,我陶醉在家的温情里,而母亲,总在年前的几天,忙碌不停。首先得磨上两锅豆腐,泡好的黄豆在石磨里翻滚,然后下锅,点豆腐 ,最后压成豆腐,而当那热腾腾的豆腐尚未成型时,母亲总会先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慰劳我们这些馋虫,再就是要做上一锅地瓜糖,那个年代,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不缺地瓜,熬成糖稀后,加上芝麻,花生,凝固后,切成薄片,大年初一,孩子们前来拜年,这就是孩子们最好的美味了,鱼肉更是不可或缺的,毕竟是过年,有时,把家里的猪杀掉,卖掉一部分,其他的都留作过年,家里的大铁锅里面煮着香喷喷的肉,母亲把煮好的肉和骨头放在大铁盆里,年幼的我总是在享受着这难得的美味,然后就是炸丸子,包饺子,穿新衣,写春联,放鞭炮,守夜,拜年我陶醉在故乡浓浓的新年里。

  母亲总是在我们的成长中,弯起了腰,驼起了背,八十多岁的母亲已经自身都难照料了,但是,每回过年,母亲依然坐在沙发上指挥着我们,准备过年的东西,归来依然是我最轻松的旅程,回家过年,依然是我不变的主题,而母亲,期盼我们回家过年,仍旧是她最为开心的等待,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儿孙们的虔诚祝福和跪拜,外面响起的声声爆竹,还有村里飘起的袅袅炊烟,过年,成为母亲最为开心的岁月,每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都满怀喜悦地背起行囊,我要回家过年,母亲在家等我。

  思乡的风卷起依恋的雪花,无拘无束地挥洒,车站,码头,还有哪行色匆匆的人群,都开始了自己的回归之旅,你看,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的人们,无论是伤心还是幸福与否,在回家的时刻,都变得那么无足轻重,心中充满的是,回家过年的喜悦。

  就在12年全家团圆的新春,母亲在过年初八的晚上,离开了我们,而我,也似乎迷失了回家的方向,当新年的钟声再次敲响,我却不再充满期待和喜悦,村头没有老娘的身影,老屋也变得荒凉冷漠,萧条的院落,孤寂的身影,还有远处村庄外,娘亲孤寂的坟茔,都让我有种撕心裂肺的伤痛,没有了母亲,我也就没有了家,四十多岁的人,成了孤儿,不再有人直呼我的乳名,不再有人心里如此牵挂儿子,今生,我将与娘亲别离,这种心痛,只有没娘的孩子最知。

  回家过年,虽然,没有了母亲的忙碌的身影,但是,娘亲的坟冢还在,娘亲的牵挂还在,静坐在母亲的坟前,回想着每一个回家过年的快乐时刻,那老屋,哪村头,仿佛母亲的身影依然蹒跚在故乡的田间巷陌,母亲的音容笑貌,还在老屋的院落里飘荡,虽然,新年的钟声,无法带给我往昔的欢声笑语,但是,那份深情还在,那份牵挂依旧,那声呼唤依然回荡在耳边

  雪花飘起,新年又至,我依然收拾好熟悉的行囊,回家过年,因为,母亲在家等我。

我和母亲的故事2

  我的母亲十分不幸地落入我在上篇文章中设计好的那些妇女乡亲们当中去,但更为不幸的是自1985年她生下我的兄弟后,突然患上风湿心脏病,我的兄弟成长了二十年,风湿心脏病也伴随了她二十年,其间,病情从心脏瓣膜的二间瓣狭窄一直恶化到现在的三间瓣狭窄。

  很多年前的一个六一儿童节,当时我和我的兄弟在一家煤矿的子弟小学念书,那天我特别纳闷我的母亲为何不到学校来看我们参加比赛,当我们满载着胜利的奖品回到家中,发现我的妈妈躺在那张破床上喘着粗气,我和我的兄弟急忙跑到床边,半推半哭地嚷着:“妈妈,你又生病了啊”。当我看到那仅读一年级的兄弟向母亲递上他在比赛中赢来的米花糖,并用稚嫩的声音对她说:“妈妈,你吃,你吃”,我便下定了决心,将来要找很多很多钱,医好她的病,不再让她有任何痛苦。

  在我的印象中,她总是躺在一张小床上,旁边的柜子摆满了一包包的中药和一个被煤烟薰得发黑的砂罐,否则便是气息奄奄地坐在一张靠橙上,耹听前来看望她的邻居嗑唠外面的故事。她大字不认几个,无法从书本中摄取更多的东西,唯有用她的双耳去听,用衰竭的心脏去感受。

  1994年,经过四处寻医问药,她的病情开始有所好转,并且能够勉强做一些家务事。那时候,我的父亲在家开了一间修理铺,从外面招来了一些学徒,这其中包括我的幺叔。我的母亲每天在为那一帮人做饭之间,总要先给我和我的兄弟准备一个浑菜,让我们能够摄足基本的营养,健健康康地上学去。这些事后来被我的幺叔知道,他说母亲为人小气,并动手打了她。这件事我的母亲没有向我们声张,我的父亲念及对方是他的亲兄弟,也没有过多地谴责。

  由于生意上的失败,以及无法忍受我的母亲长年卧床不起,我的父亲时常对年幼的我们大打出手,这其中也包括我的母亲。那是一个惨遭家庭暴力的女人,也是一个惨遭疾病折磨的女人,当她的牙齿被打掉的时候,瞒着我和我的.兄弟偷偷地去缝补。

  20xx年,我和我的兄弟离开家来到贵阳念高中,母亲一时处于无人照料的地步,后来我的外婆从老家起来照料她的起居,我们才能够安下心来好好读书。可每次回家,看见强装笑颜的母亲,外婆总告诉我们:“你妈妈今天看见你们回来了,心情都好了许多,往几日她饭都吃不下几口”,我无法想像在我们离开期间疾病是怎么折磨她的,看着那张床上深深凹下去的越来越瘦小的脊背印,唯有涌出一些泪水来缓解我的悲痛。后来,我的外婆离我们而去,我的父亲又在外地谋生,她只能孤独地生活着,依靠求生的本性自己烧水,自己吃药。一边读书,一边还要忍受痛苦的煎熬,我曾经自私地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极致:人都是自私的,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自古忠孝两难全。可当我回想起母亲对我们的种种好处时,那些极度沦丧道德的观念又被抛到九霄云外,我痛苦地生活着。

  xxxx年,我进入大学继续着自己的学业,我的兄弟参军去了广西,母亲仍然一个人生活着。她不愿意花那几毛钱的电话费同他的儿子们嘘寒问暖,当我们打电话回家,她都强打精神通过声音来表明她还很好。每次回到家,看见她的枕头底下放着我的兄弟从部队寄回的照片,还有我们小时候的影集,我知道她在想我们。也许是老天有眼,近年来我的母亲居然能像个正常人似的烧菜做饭,只是不能长时间的走动,这也许完全归因于她把生活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我们的身上,看着我们很有希望,她便奇迹般地活下来。

  一个女人,在她年轻的时候没有脂粉,没有口红,在她走向中年的过程中顶着巨大的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从我母亲的身上,我学会了一个人不管是在什么境遇下,都是坚强地活下去。

我和母亲的故事3

  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我出生的时候我的父亲已经43岁了,虽然我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可是他们还是更加疼爱我。我不知道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因为打我记事起,我感觉父亲就是个老头,农村种地,风吹日晒不像现在的人保养的那么好。只听母亲经常说,我姥姥家是个大家族,当时就是我母亲的奶奶看上了我父亲的相貌和老实,才同意了这门婚事,结婚前他们是没有见过面的。尽管岁月的刀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可依然能看到他明亮的双眸。他干活麻利经常得到我们街坊邻居的夸奖。我相信我的父亲曾经是最帅的男人。

  父亲有三个哥哥,一个妹妹,在他刚会走路时我的爷爷就离开了,我奶奶一个人拉扯大他们五个,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父亲8岁就开始上工,那时候是记工分的,他太小,就给生产队割草,落下了胳膊疼的病根。长期弯腰干活,早早就驼背了。和母亲在结婚后,先后有了大姐,大哥,二哥,二姐,三姐,9年后,又生下一个我。这么多孩子,本来就贫穷的家,注定他们的日子不会好过。

  可是他们靠着勤劳的双手,硬是挺过来了。大哥盖房子结婚,二哥盖房子结婚,母亲是个要强的人,不能比别人差,后来是奶奶的过世,原本就不富裕的家更是雪上加霜。母亲为了支撑这个家,曾经卖过两次血。父亲为了养活几个子女,去干两份工,背上都晒出来水泡。就这样,撑到了我初中毕业,那年三姐也结婚了。父母一直用的是煤油灯,蜡烛不舍得点,更不要说电灯了,电灯只有过年时候才舍得开。他们牙不好,可是坚持吃咸菜,每年的秋天就腌一大缸萝卜,可以吃到第二年的夏天。他们养鸡养猪,卖了猪和鸡蛋攒钱,以前是给哥哥他们攒,后来是攒我的学费。

  我是硬着头皮读到初中毕业的,父亲经常说上完这学期下学期就不要上学了,那时候我是多么恨我父亲,恨他的重男轻女,恨他的无能,别的同学的父亲都会做生意,可是我的父亲只会种地,我只好努力抓住每一个学期的学习机会。初中毕业,我倔强的选择了读高中,当时母亲坚决不同意,父亲抽了颗烟,平静地说:“我才60岁,供她读完高中还是没问题的。”那一刻,我觉得瘦小的父亲是那么高大,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以前那个不支持我上学的父亲呢?突然明白他用他的方式在爱我。

  就这样在我三个姐姐的帮助下,我读了高中,上了大学。离开家,才慢慢体会到了父亲的.呵斥和母亲的唠叨,原来那就是爱,对孩子无私的爱。高一那年的寒假,我的头上长了很多疙瘩,是父亲用他粗糙的大手给我抹药。高中时候每个月回家一次,大学时候一个学期回家一次,开销大了花钱多了,小气的父亲变大方了,每次我离开家时候,父亲都会去送我,临上车总会说一句:“在学校不要不舍得吃饭,钱,爹会想办法。”我坐上车走了他还在那里站着,我从车窗里向外看着,一直到父亲的背影模糊。我任泪水流淌。我下定决心,等我毕业挣钱了就不让父亲种地了,因为每次过秋天,母亲都会累的生病。

  为了早日报答辛苦的父母,我专科毕业就工作了,虽然挣钱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容易,我和我姐姐都还是坚持不要父亲种地了,为了减少儿女的负担,他却说:“种了一辈子地,不种地我干什么,种地能打粮食还可以锻炼身体,现在国家还给发钱,少种点可以,这样就不用你们操心。”是的,父亲的话多么富有哲理,和那个央视一个艺术家的话如出一辙:“我74岁了,还能干活,这是多么幸福的事。”父亲就这样一辈子都在为儿女着想,伟大的父亲!

  现在父亲母亲很知足,他们养育了六个儿女,大哥二哥的儿子都到了结婚的年龄,母亲经常说:“那时候邻居都看不起我们,哪想着能有今天啊,三个孙子,两个孙女,四个外孙,七个外孙女,现在玄外孙都有了,有吃有喝,有穿有戴,春秋天下地干点活,大部分都是用机器,冬天没事你爹就用电动三轮带着我去看戏,平时串串门,这都好哪去了,你们在外都过的好好的,不要操心我们。”

  转眼我都毕业十年了,无论多么忙,我还是像读书时候一样每年回家两次,看看我的父母亲,回家时间虽然不长,可是他们总是在盼着,回家几天走了后,他们又开始盼着我下一次回家。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更加理解做父母的不易。

  前年国庆,我自己回家了,我二姐的儿子也回去了,我们一起帮父母去出花生,我们两个人还没有父亲一个人干的快。今年国庆,为了父母开心,我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回家了,那天我上到房顶上,用水桶把玉米拉到房顶上晒,才拉上去四五桶,我就给岔气了,后来父亲自己上到房子上,母亲在剥玉米,我和我的两个孩子把玉米抬过去挂上绳子,父亲拉上去,我感觉自己真是没用啊,还不如76岁的老父亲。

  我最佩服的人就是我的父亲,他这辈子没有上过学,也不会做生意,他是一个成功的男人!用他勤劳的双手,坚韧的品格,不服输的精神,为他人着想,知足常乐,不攀比,务实,很多人一辈子才悟出的学问,他却每一天都在享用,他是个智慧的父亲。他没有给我金钱,却给我很多财富……

  我也佩服我的母亲,她没有进过校门,却知道很多的谚语,难得的是学以致用,把每句谚语都融在生活的每一天,用行动教我们自强自立,善良是基本的美德,我离开家这么多年,被很多人认可并帮助,无疑母亲的功劳很大,感谢我的父亲母亲!

  很多人不相信爱情,而我的父母亲不知道爱情两个字怎么写,他们已经走过金婚,用行动在诠释爱情的含义,爱情就是相濡以沫,爱情就是不离不弃,爱情就是生死相依,爱情就是白头到老……他们的爱情在继续,他们的幸福生活在继续。

  我的幸福生活才得以继续。

  希望所有的儿女都用心孝敬你的父母,因为有一天你也会老去,你的孩子在看着你!

  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幸福安康!

我和母亲的故事4

  孩子上学了,作为母亲的我任务和烦恼也都接踵而来了。以前是陪着孩子玩,现在不仅要陪着孩子玩,还要陪着孩子学习。

  每天要看校讯通上的作业信息,逐条读给孩子听,看着孩子写作业,再逐条检查,最后完成网上的一起做作业。

  孩子看不懂的要给孩子读,不会的要给孩子讲解。给孩子听写,给孩子制作卡片。给孩子......

  对孩子来说,英语犹如舶来的怪物,一下子,难以接受。我让孩子听录音,孩子渐渐开始感兴趣了。但是再拿起英语书自读,就无从张口了。情急之下,我给他示范读,有些单词,虽说是一年级,我也很陌生。我就想当然地大胆地发音吧,又怕孩子难以更正,只好请教英语老师,英语老师说一句,我跟着说一句,再反复读,巩固。

  学习之余,我为了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和技能,我来教孩子珠算、书法和古典文化。孩子有时你让他慢点书写,他偏潦草,你让他抓紧完成,他偏磨磨蹭蹭。有时候跟你反驳对抗。真是气得我头訾尽裂,肝肺鼓胀得马上要炸开了。效果极其不佳。这时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宁愿拿出钱,让孩子到外面各个艺校班学习。省心省力少生气。

  而我心疼钱,就只能和孩子较量,生气,对抗,以时间换空间。有时苦口婆心,反复说教,他张口接到,你说过很多次了。此时才了解做母亲的不易,和培养人才的艰辛。

  于是更加佩服孟母、陶侃的母亲、寇准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清时蒋士铨的母亲......她们的全心付出和成功的教子方法,不得不让我敬佩。不禁由衷地赞叹:她们是多么伟大呀!

  孩子高兴,我跟着高兴;孩子烦恼,我跟着烦恼。孩子的一丁点喜怒哀乐,就牵动着母亲的喜怒哀乐。

  遇到顽劣的孩子,就像一棵根歪苗蔫的小树,你就要格外费心,格外地焦心。有时我就想起,谁说过的一句话,上帝给你什么样的孩子,你都得接受。来安慰自己。有时还得多想想孩子的优点,闪光之处。

  如周末,我让他写老师布置的作业:所有学过的字的笔顺,所有学过的词语,怎样哀求,怎样逼迫,自己气得大呼小叫,甚至动手打他一掌,他就是坚决不写。而晚上,他磨着我和他做游戏时,他制定了规则,出一张牌,说一句诗。第二局,我俩各出一张牌后,说得数。他却玩得不亦乐乎,不知不疲地迟迟不愿意结束。所以说孩子如果来了兴致,你要叫他停,他都不肯停不下来,他要是此刻没有兴趣了,你逼他,骂他,打他,他也是强硬到底。所以有时还要顺应孩子的。

  孩子有时也会说:妈妈,你就不能多鼓励鼓励我吗?

  孩子丢东拉西,孩子需水需水果,妈妈一大早就得东跑西颠地给孩子准备。孩子感冒咳嗽,妈妈一大早就得一遍遍倒水喂药,然后扯着孩子向学校奔跑。妈妈就像一颗流星围绕着自己家的小宇宙转、转、转。大概世界上的妈妈无一例外地每天都在这么做。

  我的角色是母亲,我的事业是母亲。我就要倾尽所能把母亲这一职业完成到最好。

我和母亲的故事5

  父母均是耄耋之年的人了。而我现在,竟也不能陪伴在其左右。今天提起笔来,就想写写他们的故事。

  父亲年近九十,身体也还算硬朗。只是血糖偏高,而正是因为受这一点的困扰,父亲的耳朵不是很好。每次回老家,总是要对着父亲的耳朵大声叫上几句话,父亲再辨认一会儿,才能认出我这个儿子。其实与父亲一年也就见上两三次面,而每次见面也无非就是带他老人家出去洗个澡,吃个饭。但是,父亲每次都表现的很满足。而这种父子情,对于我来说,是何等的珍贵,却也带着些许无奈。

  出生于解放前的父亲,可谓是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一路走来。父亲当过兵,为了共和国的安宁,父亲曾在福州海防前哨站岗巡逻。而让我感受最大的,则是他为子女辛勤操劳的一生。父亲到了八十岁时,才逐渐放下手中的劳作。

  父亲一生简朴,向来与烟酒无缘。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总是穿着我们换下来的旧衣服。然而,他对我们的要求却是十分严格,甚至是严厉的。以至于我们从小,对父亲都有一种畏惧感。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父亲的一巴掌》。现在想想,那就是爱的一巴掌吧。后来这篇文章还被收录到了一本课外书中,想来,那本书的编辑也希望更多的人去理解“父亲的一巴掌”吧。渐渐的,我们都长大了,父亲也似乎不那么严厉了,我们开始更多的接触父亲,亲近父亲。原来,父爱是这么的博大和宽广,又是那么的温暖与慈祥。在我的印象中,“付出”就是父亲的标签吧。

  父爱就像是一座山,给予孩子们希望:父爱就像一面旗,指引着孩子们的方向:父爱就像一棵树,为孩子们遮蔽着风雨。

  谈到与父亲之间的遗憾,那就是我曾经许诺父亲,带他到上海的虹口,带他去福建的福州,也就是他曾经当过兵的地方。父亲嘴里常常念叨着,然而却因为我的种种原因也可以说是借口,至今没有实现。哦,对了,我曾经还答应过父亲替他联络到几个之前的战友,后来,也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也许,这恐怕是我这辈子对父亲最大的愧疚吧。

  母亲比父亲小上几岁,出生于书香世家。外祖父是乡里的文化人,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只把二舅和四姨供到了大学,当然,他们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都成了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母亲就似乎没有那么幸运了,12岁时才进入小学。然而母亲却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完成了五年级的课程。后来,有了一个参加民办老师考试的机会,外祖父就陪着母亲步行十余里去参加。考试结束后,主考官就对外祖父说:“老爷子,可以回家了,您的女儿考上啦。”母亲没有仔细给我描绘过的'当时的心情。但是,从她每次讲起这句话时的语气和表情就能体会到她当时的兴奋与喜悦。之后,母亲便被分配到一所学校,教授一年级课程。后来,母亲又被分配到一所师范学校进修了两年。这也是在她记忆里,很快乐两年吧。母亲一生从教三十余年,培养了几代学生,如今又做起了父亲的专职保姆,每天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

  母亲热衷于公益事业,即使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还仍然坚持每天去村头的大云寺(我们当地的文化广场)做义务的管理员。活动中心的荣誉碑上,经常可以看到父母亲的名字。

  母亲身体尚好,这个年龄还骑着自行车到处乱跑。有一次,一大清早骑车,被路边的石子绊倒,幸好没有伤到。但是,我们子女还是批评了她。让她慢一点,更不要在单手骑车。她老人家却淡定的回了一句“没事,有菩萨保佑呢。”不过,之后她还是听从了我们的意见,之后骑车便小心多了。

  母亲与我们的之间的联系也许就是电话吧。每天晚饭后,母亲最大的奢望就是听到家里的电话铃声响起。因为,在她心里,那是来自儿女的声音。父亲常常告诉我们,每一次电话声响,母亲都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像个孩子一样跑过去接电话。其实,每次通话的内容都不外乎家长里短,电话的最后,母亲也不忘说“过两天不忙了,就再打过来。”冷冷的电话线,传递的却是暖暖的亲情。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父母在的地方,是家;父母离开了,那里便也只能称作故乡了。

  龙应台对于父亲,写的是长长的《目送》,朱自清对于父亲,写出了暖暖的《背影》。而我,不想有太多的修饰和比喻。既然是写我的父亲母亲,那就便叫做《我的父亲母亲》吧。在母亲节即将到来的时候,谨以此文献给全天下的父母,祝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

【我和母亲的故事】相关文章:

我和母亲的故事05-23

(优)我和母亲的故事06-24

(经典)我和母亲的故事15篇05-23

我和妈妈的故事01-12

我和爸爸的故事02-01

我和小狗的故事01-28

我和父亲的故事01-29

我和邮票的故事05-15

我和吉他的故事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