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课堂实录

时间:2024-03-27 12:20:31 好文 我要投稿

搭石课堂实录(精品10篇)

搭石课堂实录1

  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桥,你们见过哪些呢?

搭石课堂实录(精品10篇)

  生:独木桥。

  生:跨海大桥。

  生:人民大桥。

  生:拱桥。

  生:木桥。

  生:赵州桥。

  师:赵州桥你见过?据说那是几百年前所建的!

  生:(笑)我在书上看见过的。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在山村当中最常见、最普通但又很特殊的一种桥,这种桥人们叫它搭石。(板书课题)一起来认识以下吧。

  (生齐读课题。)

  师: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在课题上头认认真真、端端正正地写一写这种特殊的桥──搭石。

  (生写课题。)

  师:同学们写得可真认真,发现许多小朋友的字写得真漂亮!搭石它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生:想!

  师:好,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山村游览一番,去“触摸”这平凡又可爱的搭石。自己读读课文,把文中的生词划一划,找找什么叫搭石?

  (学生自读课文,划生词,解决问题。)

  师:(出示词语)看,这些词语,哪位小朋友最棒,能第一个站起来把它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你学得真快,而且还很勇敢!还有谁想读?

  生:读词语。

  师:真流畅,都读得正确啦,现在我请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好吗?

  生:好,齐读词语。

  师:大家学得真不错!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就是搭石。

  师:哦,这就是搭石,大家可以看看书本上的插图,(生看插图)大家看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谁能看着图说一说吗?

  生:就是在秋天,那里的人们为了方便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搭了一座桥。

  师:说得真好,对呀,这些普通的石头铺成了一座桥──搭石。它给乡亲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吸引着作者的眼球,作者从中看到了哪些画面,感受到了哪些美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村,大声地读一读课文,细细地品一品,把你认为美的画面的内容划一划,并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这是种怎样的'美?

  (生自读课文,感悟美。)

  师:好,同学们找了不少,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读(第三段中“每当上工下工……美感。)我觉得这是种协调有序的美。

  师板书:

  协调有序

  师:什么是协调有序?

  生:就是做事按照一定的秩序。

  师:嗯,有秩序,非常协调的,那文中指什么协调有序?

  生:人们走搭石走得协调有序,踏踏的声音,如轻快的音乐。

  师:说得真好,走搭石时要快,才可保持平衡。瞧,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去,那声音真美。大家可以闭上你的眼,感受一下这种画一般的美。

  (生闭眼。)

  师:行人正协调有序地走搭石,倒映在清澈荡漾的小溪中,人影绰绰……

  师:你们感受到了吗?(指一生)你见到了吗?

  生:见到了,(读一读,用你的感情读:每当上工……)

  师:我仿佛看到了小溪与一行人。但似乎不够清澈,因为那人影不够柔美。谁还能读?

  (生读)指导朗读“清澈荡漾,人影绰绰”。

  ……

  分小组比赛读这段话。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似乎真的看到了那美的画面,还有哪些美的画面?

  生:读(假如遇到老人来……理所当然的事)。我觉得这是中尊老的美德。

  师:你真会读书。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他们那的人都市这样做的?

  师板书:

  尊老美

  生:“总要”,“理所当然”。

  师:是呀。尊老是理所当然的事,生活中这样的理所当然的事很多,如认真地学习是我们每位学生理所当然的事,那么还有呢?

  生:扶老爷爷过马路是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做的事。

  师:你真是个好孩子。

  生: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是我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真是个爱劳动、懂事的孩子。

  ……

  师:让我们千毫动笔写一写吧!

  (生书写)──继续交流:

  生:见到老师得问好是我们理所当然的事。

  师:真有礼貌。

  生:别人需要帮助,我去帮助他是理所当然的事,捡到东西交给老师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拾金不昧,好学生,助人为乐,好品德。是呀,就如尊老,我们也要学会尊敬老人,谁能把这种尊老之美读出来?

  (1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这个“理所当然”词语用得真好!

  (2生读。)

  齐读这句话。

  师:还有哪些美的画面?

  生:读:“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是种助人为乐的美。

  师板书:

  助人为乐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的?

  生:“无论,怎样,只要,一定,才。”

  师:谁来读一读?

  (1生读。)

  师:老师也想读读。(师读这句话)。重点词重读。谁再来试试?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

  (1生读。)

  师:我听出这种味道了。我们都一起试试。

  (生齐读这句话)。

  师:(师指着黑板板书)是呀,这就是一幅美的画卷,一幅人与景和谐之美的画卷。

  (投影出示:“这一排排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这一排排搭石,构成了一道道家乡美丽的风景,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把它送到在场的每个人的心间!

  投影:

  搭石搭出了乡亲们助人为乐之美!

  搭石搭出了乡亲们尊老之美!

  搭石搭出了乡亲们谦让之美!

  搭石搭出了乡亲们协调有序之美!

  这一排排搭石,构成了一道道家乡美丽的风景,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生共读诗)。

  下课!

搭石课堂实录2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要求: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本板块正是据此设置的阅读策略单元。《搭石》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作家刘章的一篇散文。写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情形,赞扬了家乡人互相谦让有秩序的淳朴民风。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快速读文,完成练习。教师采用“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以寻找“美”作为这节课的主线,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体会字里行间的人性美,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捕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重点语句的课件。

  2.搜集作者刘章的资料,准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视频。

  学生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节小诗:

  故乡是大真大美,

  故乡是大音大象,

  故乡的每一块石头,

  也像明珠闪光!

  2.自由读,指名读。

  3.引导学生发现:在作者心里,故乡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4.小结:同学们真会思考,从简短的一节小诗中读懂了那么多。那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刘章。(课件出示刘章的照片)有人称他是“农民诗人”,因为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又回到农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多年。山乡的人物,燕山的草木,田里的庄稼,农家院里的瓜果蔬菜、猪驴牛羊,乃至溪头的一砖一石,都能涌入他的笔端,生发浓浓的诗意。他还特地为故乡的搭石写了一篇文章——《搭石》。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带入课堂氛围中,介绍作者,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二、借助导读,明确方法

  1.过渡:这一课与第一单元的课文有些不同,我们来看一下课前导读(出示课前导读)。

  (1)指名读课前导读。这段话给了我们怎样的提示?

  (2)小结:这个导读内容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我们快速读文,记下所用的时间;二是给我们提出了建议,告诉我们怎样去快速读文。

  2.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快速读文,并记录一下所用的时间。

  3.阅读这篇文章,同学们用了多长时间?举例说说你们是怎样阅读的。(生交流:2分钟、3分钟、4分钟等,时间长短不一。)

  (1)生交流阅读体会。

  预设:

  A.我就是按照导读去读的,一直读下去,没停。比如“汛期”这个词我不懂,但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我就没有管它,继续往下读了。

  B.我也是这样,一直读下去。我读到第3自然段开头的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读得特别生硬,但我没有回读。我一直往下读,读着读着,对这句话好像有一些理解了。

  (2)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知道,大家已经领会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去读,暂时放下不理解的地方。因为这些都不影响我们读懂文章的大致内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前导读的功能,使学生明白怎样去快速阅读,训练学生快速读文的能力。用记录阅读时间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汛间谴惰衡协绰

  (1)检测学生对多音字“间”的掌握情况,指导学生读准“间隙、间隔、中间、时间”等词。

  (2)学生齐读会认字,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学习效果,考一考会认字的读音。

  2.理解词语。

  (1)出示: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

  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

  B.我仿佛看到了溪水涨得很快。——哪个字让你有溪水涨得很快的感觉?(猛)

  (2)出示:

  汛期间隔联结平衡懒惰平稳俗语

  ①指名读。

  ②谁能说说“联结”的意思?指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义。

  (3)出示:清波漾漾脱鞋挽裤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

  ①指名读。

  ②说说自己能够理解的词语。

  3.指导学生读长句子,正音,把句子读得正确、通顺。

  句子一: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句子二: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句子三:每当上工、下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的内容基本上是根据预学案的学习要求来设计的,这也是对学生预习的一个反馈性了解。对三个长句子的朗读、理解、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读通、读顺只是第一层次的要求。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组织学生交流。边说边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3.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话搭石(第1自然段)、摆搭石(第2自然段)、走搭石(第3、4自然段)、赞搭石(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梳理,理清文章结构。尤其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标题式的概括,有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五、细读课文,感悟美好心灵

  1.过渡: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粗略一读就知道了这么多东西。刚才,大家都提到了一个词——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到文中介绍搭石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2)指名读句子。

  看着书上的插图说出“二尺左右的间隔”中的“间隔”就是“距离”的意思。

  (3)体会搭石的重要。

  这就是搭石,透过这一块块石头,你又想到了什么?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想到了许多许多。比如读到“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里,我就想到了:人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摆搭石呢?你能读读课文,帮助老师解答这个问题吗?

  预设:

  A.“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洪水会冲走原来的搭石,或者把搭石冲得不平稳了,所以人们要在汛期过后的秋天重新摆搭石。

  通过师生交流理解“汛期”——江河水位定期性的上涨时期,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到九月。这段时间,因为受梅雨、台风天气的影响,雨水较多,江河水位容易上涨,引起“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那可是很猛、很凶的,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摆搭石呢?还有别的`原因吗?

  B.“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很不方便,所以要摆搭石。

  请你把不方便的感受加进句子里,读一读。

  师生对话,体会搭石的作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生:脱鞋挽裤)可通过表演来理解“麻烦”。

  收工要——(生:脱鞋挽裤)

  赶集要——(生:脱鞋挽裤)

  访友也要——(生:脱鞋挽裤)

  来来去去都要——(生:脱鞋挽裤)

  这样不停地脱鞋挽裤,真是——麻烦!

  一旦到了秋凉之后,溪水变得冰凉,人们就——(生:没法通过这条小溪了。)所以——(生读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而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无须脱鞋挽裤。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摆搭石呢?还有别的原因吗?

  C.“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我从这里感受到了人们来来往往都要从小溪经过,如果没有搭石,那天凉的时候,人们过小溪就会不方便了。

  是啊,搭石成了家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经和乡亲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所以——(生读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4)感受人们的用心。

  是啊,同学们边读边想,就想出了这么多,帮助老师解答了问题,还知道了乡亲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请你再细细地读读这句话,一边读一边想:你还会想到些什么?

  (5)小结:每年,人们都要自觉、用心地摆搭石。我们从摆搭石的细节中感受到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文中看得见的具体的“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为下节课体会搭石默默无闻的美和人们的心灵美起到了示范作用。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你认为哪些生字需要给同学们提个醒?(挽、惰、衡、隔)

  2.课件播放生字书写动漫,学生观察。

  3.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重点指导“惰、衡”,强调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笔画较多,要认真观察部件位置,写紧凑。“惰”右下“月”的撇变为竖。“衡”中部下边的“大”的捺要变为点。

  4.评价书写:先小组互评,再全班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要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所以课堂上一定要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写字教学,注意对写字质量的评价和反馈。

  七、小结本课,引出话题

  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从而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心灵。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出示下节课需要研究的话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既能延伸学习兴趣,又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他们会在课后思考下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学习动机被唤醒,真正做到主动学习。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学生互相纠错。

  2.指名朗读全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思考: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景美)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再次走进作者的家乡。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

  过渡: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仔细读课文,用心发现美。

  (一)指导学生默读第2~4自然段,说说课文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并与学习伙伴交流。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两个板块的学习。

  1.预设板块一: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读出美感。

  (2)理解“协调有序”。

  ①引导学生质疑: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②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读:

  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临其境。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读一读。我问问你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得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走好?好,从这儿开始。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

  可边表演边朗读或展开想象来理解。

  (4)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没有)

  (5)小结:对!动作这样默契,这样有序。这就叫“协调有序”。(板书:和谐美)体会得多好哇!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又从哪儿体会到了美呢?

  (6)结合画面,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①A.“绰”有两种意思,在“人影绰绰”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a.宽绰。b.(体态)柔美。]

  B.词语“绰绰有余”是什么意思?

  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7)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①过渡:是的,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谁能读出诗一样的感觉?(指名朗读)

  ②全班配乐朗读。

  2.预设板块二:

  (1)出示: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指名朗读,质疑: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无论、只要、一定、直到)

  ②理解“踏”。

  A.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

  B.指导朗读。是啊!正是这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能把老人的形象读出来吗?

  ③体会淳朴民风,丰满人物形象。

  A.老人这样为他人着想,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像你们这样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例:行色匆匆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民风,代代相传哪!

  B.小结:从这平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我们还从哪儿感受到了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呢?(板书:奉献美)

  (2)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指名朗读。

  ②引导学生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导朗读: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重重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④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有两个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⑤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生交流)

  看样子,你还真不是刘章的老乡啊,他们是不会这样说的,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来证明。

  ⑥理解“理所当然”。这里的人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先扶后放,写话训练。

  ①好一个“理所当然”,这里面藏着的不仅仅是一颗谦让的心,一颗敬老的心,还是一种美(板书:谦让美、敬老美)。家乡的人们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遇到孕妇来走搭石……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呢?请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②生写话,稍后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会美。在品读课文中进一步体会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三、总结全文,升华内涵

  1.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所以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联结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3.导学: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地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俯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美。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

  4.学生畅谈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好人好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升华情感,感悟搭石所蕴含的人性美。通过寻找身边的美的活动,使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激发他们的人性美。让学生从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到生活中,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发现美,创造美。

  四、学习写法,课外拓展

  1.过渡:在农村的山野溪流中,搭石是那么平常,那么普通。但作者没有熟视无睹,而是从心中流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的滋润心田的文章。这不仅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生活,还因为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事物。

  2.进行写作方法方面的指导。

  3.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像作者刘章一样,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设计意图:学习作者“小中见大,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记录身边的美,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并不深奥难懂,但其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本节课围绕“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展开交流和讨论。因为课文中蕴含的美是有层次的,一是看得见的具体的风景美,二是看不见的家乡人的心灵美。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海中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我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擅于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文中“我搭你走,你谦我让”,这种人与人的和谐之美就蕴含在平凡的事情中。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中的美并想到与它相关的人或事。让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美,表达美,既是对课文的延伸,又是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搭石课堂实录3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

  生:行(hánɡ)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

  生: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

  (生读)

  师: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

  (男生读一遍)

  师:人影绰绰要读准确,女生读。

  (女生读一遍)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生:查了。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是宽的意思。

  师:是吗?你知道绰绰有余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就是很宽。

  师(微笑地):老师告诉你,绰绰有余不是很宽,而是很宽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理解了吗?(生点头)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

  (生点头)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

  (全班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

  (全班再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台下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

  (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

  生:fúfúfú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出示字理图)左边

  生:一个人

  师:右边

  生:一条犬

  师: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

  (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爱幼

  师:是尊老还是爱幼呢?

  生: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生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师: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

  这部分是一个立体化学习的板块,教师将读懂词句、体验语言的画面、体验美好的情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你简直不能分割出一个单独的环节,真的有浑然一体的感觉。甚至一个多音字,一个选择解释好像都染上了课堂情感的色彩,堪称经典的是对和谐有序人影绰绰伏理所当然几个词的理解和感悟,既有最基本的,更有到语言里去体验一番的经历,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体验、感悟的过程后,才真的学会了学习,真正学懂了语言,真正在心中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中,精心截取了几个生动的画面,并带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走进了这些画面,把自己当成画中的人去体会那画中的美。教师在课堂上构建了一个强大的语文文化的场,这个场有着巨大的磁力,是学生的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在这个场中,语言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在这些画面中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课堂实录4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你们好啊,老师已经用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告诉你们了。你们可以叫我王老师,你们还发现什么了?

  生:青岛小学的老师。

  师:我是来自哪里的老师。希望老师能够放松心情,度过愉快的四十分钟,希望你们能够记住王老师。

  出示青岛风景图片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家乡也很美丽。有时间老师也要去走一走,看一看。

  上课。

  师: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哪里不懂就在旁边画一个小问号。

  (学生自由读)

  师板书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联结

  师:发现有几个词读不准,指名读。

  师:有没有读不懂得地方?

  生:为什么搭石构成了一处风景?

  生:“上工下工”(是什么意思?)

  生:上工就是……

  师:我们说上班下班,在农村就是——

  生:上工下工。

  生:“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如果还有问题,最后再提出来。刚才有同学提出来,为什么搭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弄清楚什么事搭石?谁能读书上的句子?

  (学生读)

  师:“间隔”的间的字音是“间”。

  (齐读)

  师:(出示图片)这些石头就是搭石。没有搭石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

  (生读)

  师:知道什么叫“脱鞋绾裤”?

  生读

  师:来来去去都必须要——

  生:走搭石

  师:搭石确实是太重要了,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生读)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搭石。搭石构成了家乡的风景,风景是什么意思?

  生:一些地方。

  生……

  师:老师有个问题,搭石就是铺在小溪里的石头,怎么会构成风景呢?这又是怎样的风景呢?

  同学们读课文的'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学生默读圈画)

  师:谁来读你划的句子。

  生:无论怎样着急的赶路……

  师:看清楚每一个字来读。

  生:每当上工下工……

  师:还有谁想读?

  生: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招手示意……

  师:还有谁来读你划的句子?

  生:年轻人俯下身子……

  (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师:这句话概括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

  师:能不能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出来。

  生:背老人过去。

  师:谁背老人过去?

  生: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

  师:怎样背老人过搭石?再读,圈出相关的词语。

  (生圈画)

  师:哪个词能够看出来?

  生:“俯下”

  (师做动作)

  师:是这样俯下的吗?你们做一下动作。

  (学生做动作)

  师:你为什么深深地弯下去?

  生:这样才能背老人过去。

  师:小姑娘你为什么这样弯下去?

  生:老人年岁比较久了。

  师:应该是年纪大了

  生:老人年纪大了……

  师:你们体会得真棒,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

  师:此时此刻,我们都是年轻人(配乐)发现有老人就要过搭石,这时你会——

  生:背老人过搭石

  师:如果遇到陌生的老人,你是怎样做的?

  生:背老人过搭石。

  师:老人过了搭石,要谢谢我们——

  (生无语)

  生:不用谢,这是理所当然的。

  师:“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

  生:经常见到

  生:应该的

  师:“理”是什么意思?

  生:道理。

  师:那么这个词应该怎样解释?

  生:是符合道理的。

  师:按道理就应该这样啊。

  师:这里的道理指的是什么?

  生:尊敬老人

  师:尊敬老人是我们的美德,乡亲们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谁想来读。

  (生读)

  师:如果年轻人把背老人过搭石看成理所当然的,还有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

  生:年轻人过搭石,互相谦让。

  生:不平稳,找搭石来

  师……

  生:不能抢路也不能……

  师:同学们你想一想,还能发生哪些事,可以被乡亲们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

  生:如果有个小朋友……

  (师评价)

  生:有人跌入水里,马上把他救上来。

  师:互相帮助也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些事情在乡亲们看来都是平常的事,有了这样的感受,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这段话你们是不是也可以读好呢?

  (生读)

  师:老师也喜欢这段话,给不给机会?老师读的时候,你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境。有了感受,加上想象,再来读这段话。

  (生读)

  师:谁能读得比他好?

  (生读)

  师:也许是在瑟瑟的秋风中,也许是在凛冽的寒风中,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境——

  (生读)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

  师:就是这样的乡亲们踏石而来,自己小声读一读。

  (生读)

  师:谁想来读?

  (生读)

  师:这是一幅协调的画面,谁来读一读,最想听谁来读?

  (学生推荐读)

  师: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为什么这样读?

  生:这是一些天然的石头,走上去很不平稳……

  师:这是天然的石头,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前面的抬起脚来——

  生: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老师和同学合作来读怎么样?老师读第一句,同学们读后面。

  (生读)

  师:水波人影两相和的美啊,我们一起来读。

  (师生齐读)

  出示:

  师:构成风景的仅仅是搭石吗?

  生:还有乡亲们。

  师:现在知道了搭石是家乡的风景了吗?

  (齐读“一排排……”)

  师:你们的表现是最亮丽的风景。

  下课。

搭石课堂实录5

  师:今天络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的课文

  (板书:21 搭石)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陌生的石,你的脑海里产生哪些疑?

  生:搭石是什么?

  师:搭石是什么?问得很清楚。(板书:是什么?)

  生:搭石是怎样搭的?

  师:怎么搭的,你很会提问(板书:怎么搭)。还有吗?

  生:搭石是谁搭的?

  师:我也想到这个问题(板书:谁搭)。

  生:搭石搭在哪里?

  师:在哪儿,在哪啊(板书:在哪?)

  生:为什么要搭?

  师:为什么要搭?搭的作用是什么?(板书:作用)

  师:一口气提出这么多问题,我想你还有问题,这些问题在课文中都能解决,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课文,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

  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师:看看同学们读课文的效果。

  师:(出示幕:谴责、懒惰、俗语、伏下、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看看,这是新的词语,自由读读。

  指名学生领读。

  师:这些词语通过读课文,哪个词语的大概意思你知道?

  生:谴责,是责备

  师:责备责怪的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文

  师:读课文联系前后知道的,很好。谁还知道?

  生:伏下是把腰弯下来

  师:能不能做个动作。

  师:如果你还有哪些词语不太懂,一会儿我们深入读课文在解决。

  生:好

  师:单个的字你认识吗?这样老师点哪个你们读哪个

  生读。

  师:果然不错。再往下看,加大难度,带着句子读。

  (出示:1,如果别处都有

  2,家乡有一句

  3,每当上工,

  4,清波漾

  5,假如遇上老人来走)

  师指名学生分别读五个句子。相机指导人影绰绰等词的读音。

  师:看来大家对生字已经认得不错了。不知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好。

  生:有。

  师:这样,几个人一起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互相帮助,看看读得准不准。

  生合作读课文。

  师:好,孩子们大部分都读完了。这样,请几位同学读一下,请五位同学一人一个自然段。

  五位同学连读课文。

  师(第一位同学读完后):老师打断一下,其他同学听的时候就像刚才这样,认真一点,等一会请你来评。

  师:好,读完了,同学们评价一下他们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有个字读错了。平衡

  师:你在读一遍。

  生读。

  师;还有没有?

  生:第二自然段有一个词东西没读好。

  师:好,一齐读一下。

  生读。

  生:协调有序读出了感叹号。

  师:把语气都读出来了,表扬你呢。

  师:尽管有点小问题,但第一次读可以读成这样,我非常高兴。书读到这里有没有问题。

  生:我知道是谁搭的?

  师:谁搭的

  生:乡亲搭的。

  生:我知道搭石是什么?

  师:是什么?你读一下相关的句子。

  生读相关句子。

  师:这就是搭石,刚才他读得这段话还可以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生:怎么搭的。

  师:怎么搭?

  生答。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作用是什么

  生:让乡亲们能从小溪另外一边走对另外一边。

  师:走到对面,到秋天能像小桥小路一样给乡亲们带来方便。

  师:初读课文解决了很多问题,轻松一下,来看看字。

  (出示:供暴猛涨裤惰稳俗

  交流一下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自己可以读一读,再交流一下。

  师:这样我们在全班说一说,你觉得这些字哪个字要特别注意一下。

  生:裤,容易写成示字旁

  生:伏字。容易写漏一点。

  生:暴字。容易把下面的点提写成横撇。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上中下。

  师:这样老师和大家一上写一下,上中下的字怎样写好。每一部分要扁一点。找一找竖中线横中线在什么位置,这

  样才能写在中间的位置。

  师范写暴字(撇捺要舒展一点。)生书空。

  师:还有哪个字。

  生:衡字。中间好像一个鱼字,下面是一个大字,最后一笔是点。

  师:把捺变成了点,这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左中右

  师:还能找到这样的字吗?

  生:涨。

  师: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写得怎么样?

  生:每一部分写得长一些。

  师范写衡。(中间注意紧凑,中间下面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师:还有哪个字需要注意?

  生:惰字。下面的月字撇变成竖。

  生:洪要注意最后是一点,不要写成撇。

  师:看看惰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左右。

  师: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成有什么共同点?

  生:左边比较窄一点,

  师:右边呢?

  生:宽一点。

  师:是不是都是这样呢,看看其他的字(出示一些左右结构的字)。来,我们写一下这个惰字。

  师范写惰(师:注意左窄右宽,这样左右结构的字我们也写好了)。

  师:同学们,今天要写的有特点的字我们写了一下,这样,现在你们挑一些你认为最难的字写一下,一会儿交流一下。

  生写字,师指导坐姿。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两位同学的字,你们来评价一下。从大小从位置,或者哪些地方还需要提提建议。

  生:第二个字暴字点写成捺。

  师:哦,要注意一下。

  生:裤没写在正中。

  师:没写在中间,看上去好像有点,实际上写得还可以。

  生:衡越写越低了。

  师:成阶梯啦,注意要写得高一点。

  出示第二个

  生:暴字太靠下了。

  师:注意扁一点。

  师:在课文中都有相关的词语,回去联系一下写一写,相信大家都能写得好。写完字,我们再来深入地读一下课文。这次我想看看大家除了了解搭石的作用等还读懂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放松地读,也可以合作读。开始。

  生自由读师指导。

  师: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交流一下。

  生读课文中的一句俗语。

  师:你在这体会到什么,你发现了这句俗语,你对这句话感兴趣。

  生:第二自然段我感受到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师:非常好。你从哪感受出来的。

  生: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师:是不是心灵美呀!

  生:是。

  师:你说说

  生:假如遇上老人……

  师:是不是一种心灵的美。同学们还有很多人想说,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一排搭石连起了乡亲们的情感。

  师:为什么呢,你很会提问。同学们,回去以后把你喜欢的句子着重画出来,下节课我们听写一下词语,解决一下大家的问题,这节课就先上到这。

搭石课堂实录6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了吗?谁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出示课件)

  师:强调“间隔”的“间”的读音。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暴是本课的生字,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师板书暴字)

  师:暴上下结构,上面是个

  生:日

  师:要把他写得

  生:扁一点儿

  师:下边的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一撇一捺要写的长一点,最下边不能写成水字,注意笔顺竖钩、点、提、撇、点。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写字本工工整整地写一遍。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漂亮,有同学写字姿势非常得好,坐得非常地端正。写完以后同桌之间可以互相看看,评价一下,取长补短嘛。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挽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脱鞋挽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脱鞋挽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脱鞋挽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挽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

  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板书)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3、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来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这有个多音字,一行人,齐读三遍,强调行字的读音。这还有几个词语,谁来读一读?(“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生读词

  4、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协调有序”

  (1)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理解)

  (2)指导朗读。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和老师合作着读一读这段话。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男同学走前面,女同学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人指挥走得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5、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

  师:“绰”是生字,绰在这个词中是舒缓、柔美的意思,想一想,“人影绰绰”是什么意思?

  师:不错,人影绰绰就是人很多,影子倒映在水中。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出示画面)请学生看图描述。

  师:听你们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们看(播放课件)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指生读。

  师: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一道风景)

  生:一道风景

  6、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生读段落,师出示语句)

  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透过他们的表演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让)。你看出了文字里蕴含的美。

  师:这种谦让的美也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理所当然”,“伏”字。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讲“理所当然”)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谈“理所当然”)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敬老

  师:他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构成了(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说一句话。

  师:这么多的假如也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所以作者才由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

  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六、课外延伸,布置小练笔。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美就蕴藏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平凡小事中。

  老师出示收集的美的图片,美就在身边,美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在身边,美是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交流身边的美。

  课下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七、板书

  搭石

  暴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课堂实录7

  师: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小山村,继续领略那里的风光。齐读课文。

  师:昨天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还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主要从课文的哪几个段里读懂了课文。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段读懂了什么是搭石。

  师:这样吧,同学们再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什么是搭石?

  生大声朗读。

  师:读得非常认真。

  生: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一生再读。

  师:听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明白了吗?

  师:老师也明白了,听老师来介绍一下。如果老师说错了,你会不会大胆地提出建议。

  师:师介绍,漏掉“根据水的深浅”读。

  生:老师漏掉“根据水的深浅”

  生:老师漏掉了“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这样,不是要掉到溪里去了。

  生:老师漏掉了“平整”这样会掉下去了。

  生:老师漏掉了“方正”

  生:老师把这些漏掉了,就不能体现家乡人的细心。

  师:谢谢大家的提醒,所以,我们不要疏忽这些字眼,漏掉的字词点红。请一生读。

  再请一生读。

  师:这一段看上去很平淡,但它是很严密。

  课件出示“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看着这些词,你能说说什么是搭石了吗?

  请一生说。

  师评:能用自己的话说,也不错。

  再请一生说。

  师:刚才通过学习,了解了什么是搭石,也感受到了这一段写得非常准确。我相信,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他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自己再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生大声读。

  师:课文对搭石还有这样的介绍,屏幕展示“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请一生读。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搭石是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是家乡一道风景?

  生:风景是非常美丽的,可搭石一点都不美丽。

  师:你去过哪些风景名胜?

  生:长城。

  生:颐和园。

  师:搭石只有一块块石头,怎么会成为风景了呢?

  生自读课文,找找答案。

  生:我看到了老人,看到哪块石头不平稳,就去摆摆正。

  师板书:

  老人在搭石

  生:黄昏时,夕阳照在古头上。

  师:这么美啊,

  我们先看一幅图,老师取个名:众人过石图。

  生读相关段落。

  师范读,让生边听边想象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很多人走搭石,动作很协调。

  师: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协调?

  生:配合默契。

  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人们喊着1──2──1的口号。

  生:我仿佛听到了人们的走路声。

  生:我看见了水里的人们的影子。

  师;难怪是。

  生齐说:人影绰绰。

  生:流水声。

  师:上工、下工,有什么感觉?

  生:画一般的美感。

  生:夕阳西下,人们回来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我想起了一首诗:夕阳西下,只是近黄昏。

  众人笑。

  师:对呀,黄昏多美。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动听,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过一过搭石。

  生配乐读。

  师:老师也想读,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的。师生配合读

  师:来,我们不看书,只看屏幕,再过过搭石吧。

  师;看着众人过石,有美丽的景色,所以,这确实是一道──

  生齐说:风景。

  师:两人过石在哪里,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还有吗?两人过石?

  一生读。

  屏幕出示。

  师:课文第四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两个过石图。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

  生:是当然是这样。

  师:生活中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

  生:穿衣服自己穿。

  生:一日三餐。

  生:每天上学。

  师:在两人心里,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背老人过溪。

  生:让别人先走。

  师:这让我们看到了相互谦让。

  生齐说:尊老爱幼。

  师:所以,我们可以把这幅图改名为“谦让爱幼图”

  师:这幅画美在哪?

  生:心灵美。

  师:谁来读好呢?

  一生读。

  师:那样谦让,确实也是一道风景。

  师:谁来找找老人过搭石的情景?

  一生读。

  屏幕出示相关段落: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来,咱们一起来找找动作的词。

  师:同学们,简简单单的弯腰捡石,那老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在想些什么。

  生:我要赶快要把这些石头搞好。

  师:怎么搞好,老师不懂。

  生:搭好。

  生:老人会想,不能让村里的人受伤,自己耽误点时间也没有关系。

  生:幸运我发现了这块石头,不然,别人要掉下去的。

  师:再踏一踏吧,直到满意了为止。

  生:我是老爷爷了,要关心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我们的孩子掉下水了,就糟糕了。我从无论、一定可以看到老人内心的坚定。

  屏幕动词点红。生自读。

  一生读。

  来,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你觉得搭石怎么样?

  生:搭石连接着家乡人的感情。

  生:搭石连接着很多人的汗水。

  师:搭石上传达着美,传达着感情,作者也发出了由衷的.感叹:看,屏幕出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齐读。

  师配乐介绍作者刘章生活。当作者在热闹城市生活时,想起了家乡人们搭石的情景,小溪潺潺,人影绰绰,在搭石上,有情,有爱。于是,他写下了这篇散文。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

  师: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溪水潺潺

  走上故乡的搭石

  脚步轻快 清波荡漾

  ……

  作者刘章也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

  我希望大家也有一又善于发现的眼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我的感受】

  第一次聆听郭昶老师的课,感觉他的声音是那么有磁性,特别配着舒缓的音乐声,听着他娓娓的朗读,那么深情,那么动人,于是,搭石的一幕幕如精彩的画卷在我心里慢慢地铺展,铺展,铺展。太美,太美,太美。噢,我们的语文世界,真是一个真、善、美的世界,作者刘章或许不太喜欢城市的拥挤,于是,他追忆,追忆纯朴的乡村生活,那里,流水潺潺,人影绰绰,人们互相和谐地共处,共同美好地生活。其实,在我心里,何尝不在寻求这样的精神家园?噢,谢谢郭老师,让我触摸到了桃花源的大门。我迷恋,我沉醉,我忘记了自己的疲惫,我忘记了自己的忧愁,我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感觉孩子所说的那黄昏的红霞正飘到了我的面颊……(胡燕萍)

搭石课堂实录8

  课前交流:

  师:老师的家乡是个风景美丽的地方。那里不但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而且新疆还被誉为“歌舞之乡”。这天,老师要表演一个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舞蹈――维吾尔族舞蹈。

  (课件出示新疆风景图片,配音乐,老师表演新疆舞。精彩的表演赢得学生、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领略了老师的家乡新疆的美丽风光。这天让我们一齐去了解一下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轻音乐起)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齐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生看)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21.搭石――

  师:像老师这样读,21.搭石――(声音干脆利落)

  生齐读:21.搭石――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昨日,老师要求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此刻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

  (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

  师:同学们读课文个性认真,什么是搭石?谁来用课文的句子回答。

  生: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两尺(应是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同学们听出来没有,他读的时候有什么问题?

  生:他总是还没到停的时候就停了一下。

  师:停顿上有问题,请以后改正,好吗?他有个字音没读准,谁听出来了?

  (生沉默)

  师:认真倾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以后可要注意了。刚才他把“二尺”读成了“两尺”,一齐来读。

  生:(齐读)二尺。

  师:再读。

  生:(齐读)二尺。

  师:对了,读课文必须要把字音读准。(“间”变红)这个字是多音字。刚才这个同学读得很准确,他读的是几声?

  生1:四声。

  师:对了,读给大家听。

  生1:间(jiàn)隔。

  师:一齐来像他这样读。

  生:(齐读两遍)间(jiàn)隔。

  师:它还有一个音,谁明白?

  生:间(jiān)。

  师:组个词,好吗?

  生:黑白相间(jiān)。

  师:就应是黑白相间(jiàn)。平常我们经常说的时――

  生:时间。

  师:再读课文里的字音――间(jiàn),读词――间隔。

  生:(齐读)间隔。

  师:“间隔”是什么意思?

  生:距离。

  师:课文里指的是距离,是什么之间的距离?

  生:是搭石之间的距离。

  师:回答得真好,掌声送给她。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书上找一找。

  生:会脱鞋――

  师:把问题回答完整。

  生:如果没有搭石的话,人们会脱鞋绾裤。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务必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务必――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访友就务必――

  生: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务必――

  生:脱鞋绾裤

  师:“绾”是什么意思呢?

  生:绾裤的就是卷起裤子。

  师:在那里脱鞋绾裤的“绾”就是把裤子卷起来。把鞋子脱掉,把裤子绾起来,这就叫――

  生:脱鞋绾裤。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很麻烦。

  师:把话说完整。

  生1:我感受到人们来来去去很麻烦。

  生2:人们上工时,收工时,赶集时,访友时等等都感觉很麻烦,因为都要脱鞋绾裤。

  师:是呀。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很麻烦,这还是在夏天的时候。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务必靠什么过小溪?

  生:搭石。

  师:有了这样的了解,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注意了“二尺”,读。

  生:二尺。

  师:再读。

  生:(读)二尺。

  师:什么样的石头?

  生:平整方正。

  师:对了。平整方正的石头。把“平整方正”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平整方正。

  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搭石是用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的石头组成的。

  师: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觉得搭石怎样样?

  生1:有了搭石后,人们很方便。

  师:除了方便,搭石还给了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2:我觉得搭石很美。

  师:多好啊。你们和作者刘章爷爷想的是一样的,他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就用一句话概括写出了搭石的美,谁找到了?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齐读。

  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自主寻美,体会情感

  师: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听要求: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描述人们走搭石的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师:我们此刻来交流吧,谁来说一说?

  生: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请坐。(课件出示语段)同学们来看他找的着这两句,(“行”变红)那里面也有一个多音字,他读的什么?

  生:一行人。

  师:对了,一行人。这些在搭石上面行走的人叫――

  生:一行(xín)人

  师:对了,再读一遍,一行人――

  (生读)

  师:它还有个读音是什么呀?

  生:行(hán)。

  师:组个词。

  生:行(hán),银行。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那里还有几个新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我们来读一读。先自己练习读一读,等会儿请小老师带读。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她读对了,同学们跟读两遍。

  (生读)

  师:小老师当得不错,同学们读得也很好。

  师:那么,怎样的动作叫协调有序呢?

  生1:协调有序就是很整齐,人们走搭石的时候一个挨着一个。

  师: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她刚才说人们走搭石的时候一个挨着一个。让我们一齐去走一走搭石,感受一下什么是协调有序。

  师:我们合作读读,老师读前面的,同学们读“抬起脚来”,老师读后面的,你们读“紧跟上去”。明白了吗试一试。

  师:(引读)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对了,就这样。哪个组来走一走搭石?注意力必须要集中,如果没接上,你们就会掉进小溪里的。(师读,但学生没弄明白要求,师把要求重述一遍)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两遍)

  师:踏踏的声音像――

  生:轻快地音乐。

  师:没有人踩脚,也没有人掉进水里,是有人指挥吗?

  生:没有。

  师:对,没有人指挥,大家的动作那么的整齐,配合得如此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师板书“协调有序”)

  师:再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两句,你还从哪个词感受到画面的美呢?

  生1: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把话说完整。

  生1: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

  师:他刚才读的时候,怎样啦?

  生:他把“人影绰绰”的“绰”(chuò)读成了cuò。

  师:你再把“人影绰绰”读一遍。

  生1:读。

  师:“人影绰绰”的“绰”在那里是什么意思呀?

  师:同学们来看,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就应是第三种解释:形容姿态柔美。

  师:对了,在那里”人影绰绰”的“绰”形容姿态柔美。多么柔美的姿态呀,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着两个词。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1: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读得很准确,谁来带着感情读,让我们感受到画面的美。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这幅画呢?

  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多美呀,把我们带进了画里,请同学们像他一样读读这两个词。

  (全班读)

  师:再柔美一些,读。

  (生柔美地读)

  师:多美呀!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两句话。

  (生自由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老师大声地读,同学们小声地读。

  (师配乐朗读)

  师:是啊!它不但是一幅美丽的画,而且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

  生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读完后,全班不由自主地鼓掌)

  师:读得太好了!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无数次走过搭石。每次走过搭石,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请女同学读――

  (女生有感情地读)

  师:刘章爷爷一遍遍走在搭石上,一遍遍数着,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请全班同学再来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全班同学再次融情朗读)

  师:一行人走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如果有两个人应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来说。

  生: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经常到山里的人……”

  师:“俩人”,跟着读两遍。

  师:两个人应对面走搭石,都是让对方先走。从那里你体会到什么?

  生:从那里我体会到这两个人很谦让。

  师:多好的一个谦让,他读懂了家乡人完美的`品质。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来读这部分资料。

  (生齐读)

  师:假如一位“老人”和一个“青年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同学们一齐来看,那里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读两遍。

  生:fú,fú。

  师:“伏下身”的“伏”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动作来表示?(到讲台上表演给大家看)

  (一男生上台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注意年轻人做了一个什么动作?“伏下身子”就是把身子――

  生:弯下去。

  师:年轻人恭恭敬敬地弯下身子,还把老人安安全全地背过小溪了。

  师:(采访一男学生)年轻人,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啊!掌声送给他。同学们,年轻人会因为老人没有向他表示感谢而感到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对了,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板书“理所当然”)同学们想一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如果遇到别的老人来过小溪,他会怎样做(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那如果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肯定会有其他人怎样做?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对了,通过这一个又一个人的“理所当然”,你们又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家乡人孝敬的品格。

  师:孝敬的品格,再那里就应用――

  生1:尊敬。

  师:他用了一个词――尊敬,家乡人十分尊敬老人。从那里我们能够看出尊老,敬老已构成民风、乡风。家乡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忙,让我们看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这真是景美,人更美。

  师:难怪作家刘章爷爷由衷地赞叹道:(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全班齐读该句)

  四、激发想象,练习说话

  师:每一天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来走搭石,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样的人走搭石呢?

  生1:一位妇女。

  师:你能说说是怎样一位妇女?

  生:一位妇女抱着小孩。

  师:把话说完整。也许会有――

  生1:也许会有一位抱着小孩子的妇女来走搭石。

  师:人们会怎样做?

  生1:会帮忙她,背她走搭石。

  师:是把她背过去吗?是帮她――

  生1:帮她把孩子抱过去。

  师:谁再来说说还有什么样的人来走搭石?

  生2:还有上学的小姑娘来走搭石。看,那个小姑娘很胆小,年轻人看见了,把她抱过去。

  师:多好的年轻人哪!还有没有人走搭石

  生3:会有带着行李的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们会帮忙他们把行李提着,扶着他们过搭石。

  师:那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家乡人的完美品质。其实会有很多很多人来走搭石,尤其会有一些需要帮忙的人来走搭石。请同学动笔写一写。请用上“假如来走小溪边,家乡人会”这样的句式写上一两句就能够了。

  (生动笔写。师巡视,并提醒:写完的同学读一读,把句子写完整)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没写完的也没关系,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生:假如有腿脚不方便的残疾人走搭石,人们总会伏下身子背他过去。

  师:还有吗?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就交流到这儿。

  五、总结本课,布置任务

  师:同学们,这条搭石静静地躺在小溪里,它们任人踩,任人踏,默默地为大家做贡献。难道让作者难以忘怀的仅仅是这搭石吗

  生:还有家乡人。

  师:对了,还有像搭石一样默默奉献的家乡人。我想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纯朴、善良的家乡人必须会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里。

  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还有哪些资料让我们感受到家乡人的美?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21.搭石

  协调有序

  }美

  理所当然

搭石课堂实录9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吗?(记得)这一块块搭石,它们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它们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使作者刘章钟情于它,为它痴迷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第二十一课《搭石》(多媒体出示课题),再一次走进刘章的家乡,去感受那里淳朴的民风,体验那里完美的民情。(板书课题)

  教师用准确、凝练、简洁的语言,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从而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研读交流

  师:(简笔画)在家乡这条无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那里的景美,人更美。景美在何处?人又美在哪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吧。同学们能够把找到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学探究,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状况)

  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山村的情景图,那里不仅仅展示的是教师的基本功,而且是通过简单的画面唤起学生表象。这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教师唤起学生的表象的同时,设置疑问“景美在哪里?人美在哪里?”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这是顺情而导,由情而发,自然衔接。在那里教师还注重学习方式的提示,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不但能自己认真读课文,画句子,而且能够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此刻,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对文本是怎样理解的,是他们自己体验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告诉和琐碎的追问。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简单,只是用引领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整合性问题“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这和传统的做法不一样,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老师提出几个具体的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教师解读替代了学生的解读,学生是教师的附庸,那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也不可能真正的走进文本。问题就应让学生自己读出来。

  生:我找到的美是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必须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适宜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师:从哪能够看出来呢?

  生:因为句子中说“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就是说老人无论自己有什么着急的事,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必须会把搭石摆好。所以我说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师:有理有据,说的不错。从这个场景中,你还看出了什么?

  生:我感觉这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

  师:理由呢?

  生:因为这位老人宁可自己先不赶路,也必须要把搭石摆好。从这我能看出这位老人十分善良。

  阅读是对话的过程,当学生要把自己的体验交流出来的时候,教师要认真的倾听,并且从倾听中捕捉信息,恰当地评论、点拨,引发学生深度地思考。

  师:那请同学们看这两句话。(多媒体出示)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必须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适宜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适宜的石头搭上。

  师:谁能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

  师:能说一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哪句话描述老人摆搭石的场面更适合?

  生:第一句话更适宜。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句话中,有无论,只要,必须,这些关联词语,而且后面还说“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师:“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你明白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因为老人怕搭石不稳,从这也能够看出老人很为别人着想。

  师:从你的发言中老师也能够看出你是一位读书认真,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谁能再读一读描述老人认真搭石的句子?(指名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样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一般。我觉得在读的时候,就应把那几个关联词语读得重一些。

  师:哦?那你能为大家读一读吗?(生读)

  师:读得确实不错。

  师:通过句子,我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的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吧!师引读:上了点年岁的人,生齐读。

  教师出示两个不同的句段,让学生比较分析,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描述的具体和用词的精妙,这是在训练学生理解语言的基本潜力,同时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老人的人性美、人格美、无私美,这样孩子的感情世界就会得到升华。然后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感受,那里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师: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并感受到了美?

  生:我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发现了美。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持续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这句话中的“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说明人们走搭石时都想着后面的人,我觉得这也是家乡人的一种美。

  师:对,心中有他人也是一种美。谁还愿意说一说你找到的美?

  生:我找到的美也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象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一种协调有序的美。因为这是一行人一齐过搭石,所以他们在走的时候务必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就是说谁的步子也不能出差错,这样才能配合默契。

  师:对,这是一种和谐的美。(板书:和谐)从这句话中,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声音美。

  师:声音美?声音美在哪?

  生:踏踏的声音,象轻快的音乐。

  师:你能模仿一下过搭石的声音吗?(学生模仿)

  师:好象不够轻快,听着有点沉重的感觉呢。试着轻快一些。

  (学生再次模仿)

  师:踏踏的声音,真象一个个快乐的音符,谱出了家乡一首首动听的歌谣。

  师:你还能感受到这句话中蕴涵的其他美吗?

  生:还有画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播放音乐,师读句子)

  师:谁愿意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生: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上工,下工的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的情景。他们走得很整齐。

  生:我的脑海中想象的是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微波荡漾,人影绰绰的那副很美的画面。

  师:谁愿意把大家带到那完美的画面中?(指名读)

  师:你读得太美了。谁还愿意试一试?

  师:同学们仿佛已经陶醉其中了。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了美?

  生:我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发现了美。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应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这句话是说两人同时过桥的时候,谁也不会抢着过,而是让对方先走。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美。

  师:对,美还体此刻互相谦让中。(板书“谦让”)

  生:“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从这句话中我感到家乡的人彼此都十分友善。

  这个环节仍然是研读交流阶段,还是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间,走进文本,读出文本,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境界。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比如学生发现了画面美、声音美、协调美、谦让美、友善美。美在不同的孩子的眼里有着不同的解读,而这些是从文本中读出来的,不是靠教师讲解和琐碎的追问才发现的。在师生的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点拨性和激励性的语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的引读时机恰到好处,中间又穿插了教师有情有色的配乐范读,把文字之美跃然与耳,情文并茂。

  师:有道理。或许,乡亲们的友情就在这彼此相遇时的拉家常中构成了。谁还找到了课文中的美?

  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成语,谁找到了?

  生:理所当然

  师:理所当然?说一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理所当然就是天经地义,理应如此的意思。

  师: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句话中的“这”指什么呢?

  生:指年轻人背老人过河。

  师:那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我的家乡只要年轻人遇见老人过搭石,就必须会背老人过去,人人都这么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师:在一个村庄,如果人们把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的话,那你认为,在这个村子里还有哪些事会是理所当然的呢?

  生:刚才说的那几件事,老人摆搭石,人们过搭石时互相谦让,这些在家乡可能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课文中没有写到的事情呢?想象一下。

  生: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背刚上学的小孩过搭石肯定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谁家遇到什么困难了,大家一齐帮忙她,也就应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即使俩个人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也绝不会大声吵架,我想这可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是文章的关键语句,这个词语也是最能体现人性美的点睛之笔,只有教师很好的解读了教材,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抓住关键所在.读课文就是要做到“咬文嚼字”,不仅仅要理解字面的含义,还要通过字面理解引申义,以及把这个词放在整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去体验,并且还要注意用好这个词。理解、积累、体验、运用是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要义。此环节的处理没有停留在词语教学的表面,而是还做到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验到人性的善美,把词语教学和生活感受密切的联系在一切,有助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师:对,正是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搭石这道风景中,我看到了老人躬身搭石,你看到了什么呢?(多媒体出示)

  生:我看到了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

  生:我看到了年轻人伏身背老人过搭石

  生:我看到了两人相遇过搭石时互相礼让

  师:所以说,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完美的情感。(师引读,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要把直白的文字转换成丰富的表象,到达知情义的统一,这是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如果学生既能读懂文字,又能建立表象,这是教学成效的所在。在这个环节,教师利用了多媒体演示了人们过搭石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去发现美,诉说美。思维想像和文字表达密切结合,很好的体现这样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三、拓展延伸

  师:这一桩桩,一幕幕,事虽小,情却浓。搭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搭石无语心有情”,搭石对老人说:“老爷爷,谢谢您在溪水中为我们摆搭石,但是秋天水凉,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多媒体出示)

  搭石对老人说(老爷爷,谢谢您在溪水中为我们摆搭石,但是秋天水凉,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搭石对年轻人说()

  搭石对大家说()

  生:搭石对年轻人说,你们背老人过搭石,谢谢你们!

  生:搭石对大家说,你们这些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值得我学习!

  这是利用变换主角和转换思维角度的方法来体验文本价值。搭石原本是无生命的,如果给予它的生命,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去发现、去表达。把搭石赋予人的思维,这个搭石也就成了学生代言者,学生能够借助搭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的体验得到充分地释放。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是啊,就是因为家乡人具有了(指板书)善良,无私,尊老,谦让等这些完美的品质,才会有家乡淳朴的民风,和完美的民情。我想,这种美,不仅仅感动着搭石,也感动着你,感动着我。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

  生:美是妈妈的微笑

  生:美是乘公交车时人们按顺序排队上车

  生:美是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

  生:美是在汽车上给老人让座

  生:美是献给老师的一杯热茶

  生:美是和同学闹矛盾后彼此握手相视一笑的那一瞬间

  生:美是老师的微笑

  师:(笑)那你觉得老师此刻美吗?

  生:美。

  师:是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象作者刘章一样,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这篇课文洋溢着人性美,通过前面的研读与交流,学生对美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而文本的价值关键要唤起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学语文很重要的一个理念也要学做人。我们反对把语文上成情感教育课,但语文确实不能脱离情感教育,否则语文教学真是一潭死水了。语文教学要做到认知和体验融为一体,这和思品教学有严格的区别。语文教学在打牢语言基础的前提同时,还要关注情感的升华,加强理解文字和生活的联系。但是生活的拓展不能牵强,也不能没有限度,见好就收才能不失语文教学之本。此环节设计既不附赘,也不僵化。能够说自然得体。

  师:短暂的四十分钟就要结束了。最后,请同学们踏着搭石,离开教室。再一次回味刘章家乡那淳朴的民风和完美的民情吧!

  同学们踏着搭石离开教室。(配乐《爱》)

  全课结束。

  最后处理也很独特。搭石在学生心中留下了完美的记忆。人们的善美深深的感染了每个学生。最后让学生踏着“搭石”,离开教室,用自己的行动去体验、去表现那种人性美,可谓是独具匠心的设计。

  综述:这是一篇以爱为主题的文章,教育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去感受美。文章以一个小山村的搭石为背景,描述了村民的人性美。教者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按着“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的阅读思路,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通过对话交流方式深度解读文本,体验文本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的语言富有诗意,评价性的语言富有激励,提问不琐碎,追问不盲目,归纳不牵强。教师很好的把握了语文教学的要义,重视语言的理解、积累和体验,同时加强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既重语言的训练,又重情感的升华,张驰有度,节奏明快,进展有序。情境美,文字美,语言美、想象美,音乐美,朗读美……构成可整个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搭石课堂实录10

  搭石(人教版四年级教材)

  执教: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王玲湘老师

  记录:本人在武汉现场匆匆记录,未作任何修改。

  说明:本课获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实乃难得一见的好课!

  课前:课件展示江西的名胜古迹,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跟王老师说的?

  一、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介绍作者的家乡,引入课题,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准,并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样的印象?

  2、交流:

  (1)明白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指名读,出示句子。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是怎样样过溪的?

  引读:人们出门工作,务必……

  人们走亲访友,务必……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人们的生活怎样样?(麻烦、累)

  (3)再齐读课文写“搭石”的句子。

  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样的印象?

  生1:方便

  生2:不仅仅方便,而且增加了邻里友谊。

  生3: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研读体悟

  1、默读2-4自然段,找找家乡人走搭石的景象,想想是一幅怎样样的画面?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指名读词语。

  像搭石一样练读课文。

  什么叫“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的?(有感觉,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把我们带到画里?)

  音乐起。谁能读出诗一样的味道来?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指名读,齐读。

  2、这一行人走出了音乐美,的确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行人走是风景,那么两个人应对面走又是怎样样的呢?

  找到相应的句子。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心灵很美,是一种互相谦让的美)

  让我们再来一齐感受一下这种美吧!齐读。

  3、如果碰上青年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样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仔细读,哪个词语在你心中轻轻一擦?(理所当然,伏)你们都有自己的读书感受。

  理解“伏”。在甲骨文时代,狗是最忠实的,那样虔诚,那样恭敬。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这个字。

  我此刻是老人,谁来当当年青人?过了溪后,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不需要)为什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想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必须也伏下身子帮忙过别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这个年青人老了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人去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通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这个“伏”字,我们也看到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4、拓展:

  假如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

  有很多的'假如,家乡的人,也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吗?

  我们写一写吧,想一想后再写多好!

  四、课堂结语

  也许有一天,家乡会铺上桥,建上路,也许搭石有一天会消失了,但是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王玲湘老师说课: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文设计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为主线,从看得见的景美,到看不见的人美,情美,到去发现美,书写美。

  二、扎扎实实求发展。比如“伏”字的教学。注重朗读。注重默读,边读边圈边思考,使孩子在读书中到达语言与情感的共振。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搭石”。我有了“搭石”走到了这天,将来我将努力做好青年教师的“搭石”。

【搭石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搭石课堂实录03-27

搭石课堂实录(优)03-27

《搭石》课文03-05

人教版搭石教学实录03-13

《搭石》课文15篇(热门)03-05

【必备】《搭石》课文15篇03-05

《搭石》课文15篇(优选)03-06

课堂实录-石壕吏03-12

《石壕吏》课堂实录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