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时间:2024-12-03 10:54:29 偲颖 好文 我要投稿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1

  一、一词多义

  “之”

  1、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

  2、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

  3、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

  4、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

  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2、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

  3、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

  5、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3、秦伯说 (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3、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5、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

  7、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 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 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 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2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3

  第1段 秦晋围郑

  知识点:

  贰:从属二主; 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介词结构后置句,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 且于楚贰也

  第2段:临危受命。

  知识点:

  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句,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辞曰:省略句,补充完整后为(烛之武)辞曰;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也字表判断。

  第3段:智退秦师

  知识点: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 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 封:名词的意动用法;

  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东:名词活用做状语;

  陪:通假字,通倍 ; 共:通假字,通供;

  厌:通假字,通餍; 说:通假字,通悦;

  阙:通假字,通缺或掘;

  以为:古今异义词,古义:把当作;今意:认为。

  行李:古今异义词,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行时带的包裹。

  东道主:古今异义词,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乏困:古今异义词,古义:缺乏的.东西;今义:精神不好。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还原后应为:有何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还原后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第4段:晋师撤离。

  知识点:

  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知:通假字,通智 。

  夫人:古今异义词,古义:那个人;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去:古今异义词,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

  二、人物形象

  1.烛之武:(1)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2)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3)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2.郑伯:(1)善于纳谏。

  (2)勇于自责。

  (3)善于言辩。

  3.秦伯: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

  4.晋文公: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拔,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雄才大略。

  5.佚之狐:慧眼识才的伯乐。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4

  1、把握全文中心事件,理顺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

  全文以烛之武说退秦军为中心.故事先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接着写郑国君决定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郑伯自责,情真意切感动烛之武,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只身见秦伯.进而阐述保存郑国对秦的好处,利用的矛盾,指出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使秦国意识到与晋订立盟约不助郑的危险,终于达到秦郑为盟的结果.

  2、鉴赏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思路:

  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语文必修一学习方法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语文必修一学习技巧

  1.线索法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把结构层次作为记忆线索,形成记忆网络.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利用这条线索,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2.串连法

  (1)层次串连法: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与段落,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记,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连起来.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2)词语串连法:如背《回忆我的母亲》后面两段,我们可以找出关联词语:母亲现在……

  我将……母亲是……只是……但是,正是……报答……尽忠……使……这是……一定……愿…….根据关联词语,串连成诵.

  3.支点法

  即把课文中或段落中的重点词、句作为记忆支点,利用这些支点检索贮存脑中的文字,毫无差错地背出有关的文段.如背《岳阳楼记》:先抓住警句,作为记忆支点,理清文脉,有助于快速记诵.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陋室铭》: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为全文支点,再从三个层次理解记诵:(1)开头以类比方式点题——“陋室德馨”;(2)隐居生活:A.环境:苔痕……草色……;B.交往:谈笑……往来……;C.生活情趣:……调……阅……,无……无……;(3)类比作结:何陋之有?可见,支点法与层次串连法结合,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4.欣赏法

  有些课文的段落荟萃了许多好词好句,我们常常为之陶醉.欣赏法则是在熟读课文后在字里行间寻觅优美词句,说出理由,感情朗读,相互交流,自赏共赏.如《爱莲说》、《春》、《听潮》等,分别圈画出有关好词佳句,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及多次有声有色的朗读,形成记忆.

  5.图画法

  就是背诵课文时,凭借图画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头脑回忆出来,边回忆作者怎样写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有些诗词没有插图,我们都可以根据诗词内容与意境,自己动手画图配诗.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都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6.比较法

  即比较句式的特点进行记忆背诵.如背诵《白杨礼赞》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特点.抑:没有……没有……也许……(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设);扬:但是……更……它是……(先转折,又递进,然后肯定).

  当你……难道……难道……难道……难道……(第一句是肯定反问,后三句是否定反问,四个反问构成一组排比句群).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则要比较对话双方的语气:智叟的话句句是嘲讽,愚公则先斥后驳.这样,从比较中折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5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城楼

  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通“缺”,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国势衰微)

  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请自己整理到摘抄本上。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6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 5、何厌之有(餍) 6、若不阙秦(缺)

  烛之武退秦师古今异义(古/今)

  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 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

  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烛之武退秦师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二)名词作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 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三)动词作名词

  1、君亦无所害(害处)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四)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五)形容词作动词

  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六)一般动词的使动

  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主语)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拓展:文言文阅读技巧

  1.读准字音借助课本(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古代人名;地名仍保留古音的字.这些都是学习的重点.

  2、学会断句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词之间的停顿根据文意,古汉语大多采用单词表意,不要把两个相邻的单音词误读为现代汉语的合成词.长句可根据文意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可停顿.

  3.理解句意①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理解句意.

  ②了解古今词义变化,正确理解句意.

  ③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4.对精美选段进行背诵要想背得快、记得牢,首先要读准课文,一字不差,不丢字,不多字,不错字,认真地逐字读,待到读熟后,再考虑背诵,一篇新课文,最主要的是先读正确,否则读错的地方形成习惯很难纠正.

  其次,边读边理解,已有理解内容,才能背得准确.

  第三,背诵时可将较长的文章分成小段,个个击破.

  第四,借助联想,形体动作,辅导记忆背诵.

  第五,不断复习,任何人记忆不可能一次完成,有计划地进行反复训练,可以增强记忆.

  第六,背诵中心难点易错之处,可摘重点写笔记.

  5、对内容要点的概括针对文章的内容,一般设问:写什么人,叙了什么事,介绍了什么物品的特点,阐述了怎样的道理,答这些问题,就要逐句逐层逐段理解文章,在阅读方法上是与现代文相同的,文言文虽然因距离我们生活较远,但它的学习是有明确范围的,无论那个知识题,都以课本为主.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7

  一.一词多义

  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8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二、一词多义

  若(A.像B.假若、如果C.你)

  夫(A.成年男子B.句首语气词,无实际意义C.那,那个)

  微(A.稍微B.如果、没有C.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之(A.往,到B.的C.代秦军)

  焉(A.助词B.何,为什么C.哪里D.兼词“于之”在这里E.代词,它)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君知其难也(驻军,名词活用动词)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使……为边境,名词的使动用法,往西,名词作状语)

  3、越国以鄙(以……为边邑,名词意动)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君知其难也

  四、文言句式

  1、晋军函陵(省略句)

  2、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3、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句)

  4、佚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句)

  5、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五、翻译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文: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龄大了,不能干什么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文: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5、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

  译文: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找您,这是我的过错。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9

  1、把握全文中心事件,理顺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

  全文以烛之武说退秦军为中心。故事先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接着写郑国君决定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郑伯自责,情真意切感动烛之武,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只身见秦伯。进而阐述保存郑国对秦的好处,利用的矛盾,指出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使秦国意识到与晋订立盟约不助郑的危险,终于达到秦郑为盟的结果。

  2、鉴赏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思路。

  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3、分析烛之武、佚之狐、郑伯等主要人物形象。

  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但在国难当头时,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说服了秦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佚之狐是个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郑伯则是个勇于自责的上级领导人。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牢。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

  4、鉴赏课文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性。

  课文人物形象塑造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特别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另外,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退秦师的事实,都从侧面烘托了这个人物。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相关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12-07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04-2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12-18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常用9篇)03-27

烛之武的作文12-01

怎么样看待烛之武作文06-06

周颂·臣工之什武06-27

《大雅·文王之什·下武》鉴赏03-01

吾之师作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