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时间:2024-09-30 08:58:06 好文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大全

  在日常的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大全

  一、生字

  铲(chǎn)平

  恶劣(liè)

  惹(rě)人讥(jī)笑

  泥浆(jiāng)

  岔(chà)道

  攀(pān)山越岭

  寝(qǐn)不安席

  频(pín)繁

  朦(méng)胧(lóng)

  凄(qī)凉

  可见一斑(bān)

  篇(piān)章

  二、多音字

  要(yāo yào)

  得(děi dé)

  塞(sài sè)

  几(jī jǐ)

  待( dāi dài)

  盛(chéng shèng)

  撒(sǎ sā)

  劲(jìn jìng)

  薄(bó báo bò)

  三、近义词

  杰出——卓越

  阻挠——阻挡

  控制——操纵

  嘲笑——讥笑

  精密——精细

  艰巨——艰难

  怀念——想念

  崇高——高尚

  真挚——诚挚

  孤寂——孤独

  朦胧——模糊

  沉静——沉寂

  凄凉——凄惨

  伴随——陪伴

  特别——特殊

  庆祝——祝贺

  抚养——抚育

  端详——打量

  赞叹——赞美

  刚劲——刚健

  碧空如洗——晴空万里

  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萦绕——围绕

  四、反义词

  藐视——敬仰

  缩短——延长

  杰出——平庸

  恶劣——良好

  轻蔑——尊重

  大概——精确

  狂风怒号——风和日丽

  强烈——柔和

  真挚——虚伪

  普通——特别

  甜蜜——苦涩

  增添——减少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沉闷——轻松

  公开——保密

  艰苦——舒适

  波涛起伏——风平浪静

  纯洁——肮脏

  热烈——冷淡

  周密——粗略

  轻蔑——尊敬

  藐视——重视

  崇高——卑微

  真挚——虚伪

  朦胧——清晰

  甜蜜——苦涩

  沉闷——活跃

  公开——保密

  艰苦——舒适

  波涛起伏——风平浪静

  纯洁——肮脏

  刚劲——柔弱

  铭记——忘记

  崭新——陈旧

  响亮——低沉

  给予——索取

  自豪——自卑

  五、词语积累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攀山越岭

  怅望灰天

  寝不安席

  可见一斑

  水落石出

  百折不回

  思潮起伏

  碧空如洗

  描写环境恶劣的

  狂风怒号

  穷山恶水

  荒无人烟

  风雨交加

  冰天雪地

  关于爱国的

  精忠报国忧国忧民

  碧血丹心以身殉国

  毁家纾难为国捐躯

  形容痛苦的词语

  欲哭无泪

  痛不欲生

  愁肠百结

  悲痛欲绝

  撕心裂肺

  关于思念家乡、祖国的词

  魂牵梦萦

  故土难离

  归心似箭

  魂归故里

  含有“不”字的词语

  食不下咽

  坚韧不拔

  刚正不阿

  高不可攀

  含有“如”字的词语

  碧空如洗

  心急如焚

  心乱如麻

  始终如一

  关于蝴蝶的词语

  破茧成蝶

  庄周梦蝶

  蜂媒蝶使

  蝶恋蜂狂

  招蜂引蝶

  形容少年的词语

  生龙活虎 聪明伶俐

  朝气蓬勃 青春活泼

  欢蹦乱跳 风华正茂

  六、词语搭配

  计划(周密)

  (精密)观察

  (严密)控制

  (紧密)联系

  (勘测)线路

  (勘察)地形

  (勘探)石油

  (勘正)错误

  (杰出)的工程师

  (艰巨)的工程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孤寂)的小城

  (矮墩墩)的战士

  (不寻常)的来历

  (啧啧)的赞叹声

  (巍峨峻拔)的草原

  (碧波环抱)的宝岛

  (苍苍茫茫)的草原

  (鲜嫩)的山丹丹

  (纯洁)的雪花

  (热烈)的红棉

  (刚劲有力)的方块字

  (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

  (崭新)的画卷

  (璀璨)的诗篇

  (轻蔑)地说

  (细细)地端详

  (轻轻)地

  (慢慢)地咬

  七、积累句型

  第5课詹天佑

  1.关联词: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递进关系)

  2.设问句: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3.排比句: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第6课怀念母亲

  1.关联词: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转折关系)

  2.反问句: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

  八、复习课文

  1、《负荆请罪》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代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请罪的故事,展现了廉颇的知错就改和蔺相如的宽宏大度。

  2、《最后的姿势》讲述了谭千秋老师在遭遇地震、教学楼倒塌的刹那,紧紧趴在课桌上,用身体死死护住四名学生,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歌颂了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3、《船长》中为什么哈尔威船长有机会逃走,但他却选择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

  答:因为哈尔威船长把这艘船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完成了救援任务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与船共存亡,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幸福,他甘愿以此为归宿。由此可见哈尔威船长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神圣的使命感。

  4、《爱之链》讲述了失业的乔依无偿帮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乔依妻子的悉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就悄悄走了。文章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热情的手。

  九、听写

  上卿 门客 厉害 昏庸 委屈 府邸 欺负 避让 惧怕 侵犯 踱步 荆条 宽恕 侮辱 洗漱 散步 刺耳 尘埃 短暂 坍塌 震撼 诠释 灵魂 赞颂 废墟 薄雾 笼罩 阴森 剖开 绳索 秩序 嘈杂 违抗 争执 斗殴 巍然 屹立 镇定 调遣 深渊 凝视 职守 履行 穿梭 雕像 哭泣 威严 大副 肇祸 颠簸 寒战 倒闭 凄凉 皱纹 安慰 车胎 蹭破 冻僵 绝望 餐馆 掩盖 亲吻 粗糙 脸颊 喃喃 潸然泪下 聚精会神 针锋相对 唇枪舌剑 宽容大度 老迈昏庸 深明大义 负荆请罪 大公无私 地动山摇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井然有序 不可开交 荒无人烟 天经地义

  十、比较组词

  赵(赵国) 廉(廉洁) 韩(韩国) 惧(惧怕) 赶(赶路) 兼(兼职) 朝(朝阳) 俱(俱乐部) 唇(嘴唇) 庸(庸俗) 墟(废墟) 漱(洗漱) 辰(星辰) 慵(慵懒) 嘘(嘘气) 嗽(咳嗽) 吱(嘎吱) 撼(撼动) 凹(凹陷) 感(感谢) 枝(树枝) 憾(遗憾) 凸(凸起) 咸(咸鱼) 诠(诠释) 释(解释) 曼(曼妙) 薄(薄弱) 栓(栓子) 译(翻译) 漫(浪漫) 蒲(蒲草) 泣(哭泣) 舰(军舰) 胎(胎生) 愣(发愣) 位(位置) 船(船舶) 抬(抬举) 楞(楞角)

  十一、填空

  填入合适的动词。

  (冲出)教室 (亲吻)脸颊 (逃离)现场 (张开)双臂 (涌进)船舱 (解开)绳索 (维持)秩序 (违抗)意志 (摘下)手套 (擦干)雪水 (搬走)水泥块 (下达)命令

  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刺耳)的吱吱声 (破裂)的砖块 (翘起)的船头 (威严)的声音 (可怕)的震荡 (简短有力)的对话 (伟大)的灵魂 (阴森可怖)的薄雾 (黑色)的雕像 (飞舞)的雪花 (破旧)的汽车 (矮小)的老妇人 (荒无人烟)的地方 (年轻)的女人 (雪白)的毛巾 (甜甜)的微笑 (粗糙)的脸颊

  (聚精会神)地读书 (狠狠)地抽 (猛烈)地涌 (痛痛快快)地饮 (亲密)地交谈 (镇定)地指挥 (慢慢)地颠簸 (纷纷扬扬)地飘落 (紧张)地闭上眼 (针锋相对)地争斗 (轻轻)地亲吻

  十二、船长

  一、多音字:

  薄:bó(薄雾) bá(薄薄的雾) 尽:ìn(尽力) ǐn(尽管)

  呼号(há):因极端悲伤而哭叫;因处于困境需要援助而叫喊。(仰天呼号、奔走呼号)

  呼号(hà):某些组织专用的口号。

  含有“然”字的成语:

  潸然泪下、黯然失色、安然无恙、焕然一新、怦然心动、悄然无声、油然而生

  一目了然、处之泰然、理所当然、不以为然、大义凛然、春意盎然、道貌岸然

  二、填空:

  1、《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

  3、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

  (1)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从位置上讲,船长在其他人的上面;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

  (2)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当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

  十三、爱之链

  一、容易读错的词:

  暖和(hu) 粗糙(cā) 车胎瘪(biě)了 颠簸(bǒ) 脚腕(wàn)

  二、填空:

  1、《爱之链》是一首爱的赞歌,课文叙写了下岗的乔依无偿帮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了乔伊妻子的悉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2、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主要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他们三人在接受爱的同时也把爱给予别人,在人与人之间串起了爱的链条,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所以课文以“爱之链”为题目。

  十四、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包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参加开国大典的游行群众比作海洋,把翻动的红旗比作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开国大典的声势浩大和场面壮观。

  2、反复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人们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2)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开国大典热闹非凡的气氛和盛大的场面。

  3、精彩句

  (1)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人们对人民子弟兵的无比热爱和信赖的思想感情。

  (2)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这句话是对天安门广场夜晚环境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现在的人们过着光明、温暖的生活,从而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含义深刻的语句

  (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句子中“直奔”一词,表现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又迫切的心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句子中“投向”一词,表现了人们对毛主席无比热爱、崇敬的心理。

  辨析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句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2)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十五、考试热点

  1、《七律·长征》一课,常以课文内容填空和理解文中生难句含义的形式考查。

  2、《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第6~9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开国大典》一课,课文写的四个重点场面,常以填空的形式考查。

  4、《灯光》一课,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中心思想,常以判断的形式考查。

  5、本单元作文,常以“的游戏”为题进行习作考查。

  十六、七律·长征

  一、生字组词

  崖:云崖 山崖 石崖 悬崖峭壁 悬崖勒马

  渡:渡江 渡河 横渡 渡口 远渡重洋

  二、多音字

  磅:páng磅礴 bàng磅秤

  尽:jìn尽力 jǐn尽管

  三、形近字

  崖(山崖) 涯(天涯)

  渡(渡河) 度(度假)

  四、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释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

  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七、课后练习

  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意思 :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情感: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意思: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情感:“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十七、狼牙山五壮士

  一、生字组词

  寇 kòu(草寇、日寇、敌寇)

  冀 jì(希冀、冀求、冀北)

  副 fù(副手、副食、副班长)

  榴 liú(石榴、榴莲、手榴弹)

  弹 dàn(炮弹、炸弹、原子弹)

  抡 lūn(抡选、抡拳、抡一圈)

  贯 guàn(贯彻、万贯、全神贯注)

  棋 qí(象棋、棋子、下棋)

  悬 xuán(悬案、悬念、悬殊)

  沸 fèi(沸水、沸点、沸腾)

  涧 jiàn(深涧、山涧、溪涧)

  雹 báo(冰雹、雹子、雹灾)

  屹 yì(屹立、屹然不动)

  悦 yuè(喜悦、愉悦、悦耳)

  屈 qū(委屈、屈服、冤屈)

  二、多音字

  绷 bēng(绷着脸) běng(绷带)

  弹 dàn(子弹) tán(弹琴)

  着 zhe(看着) zhuó(沉着) zháo(着凉)

  三、近义词

  进犯──侵犯 崎岖──蜿蜒 屹立──耸立

  眺望──遥望 豪迈──豪放 沉着──冷静

  奉命──遵照 相继──连续 依托──依靠

  惊天动地──震天撼地 气壮山河──气吞山河

  四、反义词

  集中──分散 沉着──慌张 崎岖──平坦

  英勇──懦弱 惊天动地──风平浪静

  豪迈──狭隘 昂首挺胸──垂头丧气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五、词语理解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李喆,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六、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七、课文主题思想

  1、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可看出敌人兵力强大,敌众我寡,五个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4、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八、问题归纳: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

  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可以活下去,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是死路一条。他们选择了后面那一条。因为他们觉得群众和连队的安全更重要。

  3、五壮士在任务胜利完成后选择了跳崖,这表现出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面对绝境,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他们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说” “砸” “走” “ 跳” “昂首挺胸”等词准确生动地描摹了五壮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表现出了他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九、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十、教材课后习题

  1、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 )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课文中采用白描的手法,将五壮士杀敌的样子逐一作了勾勒,使其形象鲜明。 课文中还对五壮士进行了群体描写,如:“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群体塑像与个人形象相结合,文章的层次感就突出了。

  十八、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一、我会写

  政 zhèng(邮政、政治、政策)

  宾 bīn(外宾、来宾、宾客)

  盏 zhǎn(数盏、酒盏、灯盏)

  栏 lán(栏杆、石栏、桥栏)

  汇 huì(汇集、汇报、汇款)

  爆 bào(爆炸、爆发、火爆)

  宣 xuān(宣布、宣传、宣誓)

  帜 zhì(旗帜、标帜、独树一帜)

  阅 yuè(检阅、阅读、阅览)

  制 zhì(制服、制止、压制)

  坦 tǎn(坦克、坦然、坦白)

  距 jù(距离、距今、相距)

  隆 lóng(隆重、隆冬、隆起)

  射 shè(射入、射击、射门)

  二、多音字

  奔:bēn(奔跑) bèn(投奔)

  行:xíng(行走) háng(银行)

  三、近义词

  汇集──聚集 擎着──举着 诞生──产生

  瞻仰──瞻望 欢跃──欢腾 挺立──屹立

  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迎风招展──随风飘扬

  四、反义词

  肃静──喧闹 汇集──散开 上升──下降

  五、词语理解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六、句子解析

  1、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2、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4、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所为,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七、问题归纳

  1、开国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哪里?

  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得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的海洋;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2、作者是如何来介绍阅兵式的?展示出了人民军队怎样的风采?

  用“开头” “接着” 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详细地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在阅兵式上的出色表现,展示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凛凛、纪律严明。

  3、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广场的“红旗” “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表现了什么?

  反复写“红旗” “红灯”,是为了写出开国大典的欢庆气氛,反复写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则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更表现出了其对毛泽东的无限爱戴,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4、课文是怎样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的?又是怎样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的?

  作者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如“一齐欢呼”“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把手掌都拍麻了”“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等。更多的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如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等。

  八、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主要写了阅兵式的过程。

  第四段(第14自然段):主要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第15自然段):主要写散会的情况。

  九、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十、教材课后练习

  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1)课文依次写了“群众入场、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放礼炮、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这几个场面。

  (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然后升国旗。升国旗以后,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接着,阅兵式开始。之后,开始了群众游行。

  十九、灯光

  一、多音字

  钻:zuān钻研 zuàn钻石

  埋:mái埋头 mán埋怨

  二、近义词

  照耀—映照 宏伟—雄伟 激烈—猛烈

  茂密—茂盛 注视—凝视 憧憬—向往

  焦急—焦虑 璀璨—灿烂

  三、反义词

  赞叹—嘲笑 挺进—撤退 激烈—和缓

  茂密—稀疏 微弱—强烈 焦急—悠闲

  暴露—隐蔽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四、词语积累

  ABB式:

  黑魆魆 白花花 绿油油 红彤彤 黄澄澄 绿莹莹 沉甸甸 喜洋洋

  形容情况危急的词语: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火烧眉毛 危在旦夕

  四面楚歌 岌岌可危 兵临城下 箭在弦上

  间不容发 十万火急

  五、词语理解

  1、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简称。苏:江苏省的简称。

  2、宏伟:(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

  3、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4、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háo)、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

  5、倚:靠着。

  6、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7、黑魆(xū)魆:形容黑暗。

  8、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9、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10、华灯: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的灯。挺进:指军队直向前进。

  11、阻击:指以防御的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攻击。

  12、清明节: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几天扫墓。

  13、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14、憧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15、注视:聚精会神,集中精神的看。

  16、沙柳:沙柳为沙漠植物,也是极少数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一种植物。其幼枝黄色,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是固沙造林树种,其天敌为沙柳毒蛾,生于河谷溪边湿地,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沙柳用于作北方防风沙的主力,是“三北防护林”的首选之一。

  17、信号弹:一种具有独特颜色和性质而被用作信号的烟火照明弹。

  18、电钮:电器开关或调节等设备中通常用手操作的部分。多用胶木、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有按下式、扳动式和转动式。

  19、整编师:整编师实际上就是军。是把一军压缩成一个师。

  六、课内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答:课文主要写了这样一件事: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2、本文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灯光,与开头照应。这样写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含义深刻。

  3、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引起了郝副营长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正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促使郝副营长在战斗中不顾自身安危,点燃了那本书,用微弱的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七、句子解析

  ①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②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最后一句话既是对前面的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③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灯光,与开头照应,显得结构紧凑。

  八、教材分析

  主题思想:

  《灯光》本文讲的是作者由天安门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段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先写在一场激烈的围歼战前夕,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再写战斗打响以后,为了帮助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郝副营长毅然点燃了书,结果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

  最后写这场围歼战获得了彻底的胜利,而那位“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而献身的郝副营长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课文的开头意在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同开头照应。加上这样的开头结尾,显然是在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12-18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第二单元知识点03-04

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08-23

人教版五单元语文上册知识点03-03

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06-02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03-04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12-19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06-02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