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曹刿论战

时间:2024-03-13 10:40: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实录:曹刿论战

课堂实录:曹刿论战1

  1.教学目标:

课堂实录:曹刿论战

  知识与能力:(1)相关文学常识(2)课文大意的理解和重点词句(3)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4)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充分认识到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民心的向背。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像曹刿一样开动脑筋,运用智谋,使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2.教学实录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我们今天要学的长勺之战就是其中著名的战例之一,而在这次战役中有一个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是……

  生:曹刿

  师:不错,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位平民政治家,一起来学习《曹刿论战》!看看曹刿的风采。

  (二)介绍相关知识,熟悉课文背景

  师:我们先看看注释①,看看对课文相关资料的介绍。本文选自《左传》,大家对这部书了解吗?

  生:不了解。

  师:好,那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我们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些特点。

  (三)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师:大家都知道,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读好。下面就请大家放声将课文朗读一遍。

  (生读)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将这篇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的字音和节奏有没有问题。

  生1:“十年春……”

  师:这位同学读得还是很流畅的,不过也有些美中不足。大家听出来了吗?

  生2:“又何间焉”的“间”他读成了第一声。

  师:对,这个多音字要注意。

  生3:“下视其辙”的“辙”也读错了。

  生4:还有,“吾视其辙乱”的节奏应该是“吾/视其辙乱”。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读文言文就应该读准它的字音和节奏。下面就请全班同学听一遍朗读录音。

  (四)分组讨论,互相质疑

  师:大家已经初步读熟了课文,在此基础上,我们来了解课文的大意。以大家现在的水平,应该可以大致上看懂它。那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可以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拿出来向其他同学问难。

  生1:我有一句话不是太懂。“齐人三鼓”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我们学习的“三”有作“三”讲的,有作“多次”讲的,在这里应该是哪一种呢?

  生2:我认为是三次。这从第三段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可以看出来的。

  生3:“必以信”这句话我总是翻不通顺。

  生4:这句话应该仿照注释3来翻,可以翻成“一定上报实情”。

  师:这种翻译的方法不错,其他同学应该向她学习。

  师:刚才的两位同学都是有疑而问。其他同学没有举手,看来这篇课文确实不难理解。那有没有同学在讨论中有所收获,来考验一下其他同学呢?

  生5:我觉得有个词很重要,“牺牲玉帛”的“牺牲”,它的意思是猪、牛、羊,和现在完全不同。我想请其他同学再找几个这样的词。

  生6:这很简单。“小大之狱”的“狱”,古代是案件,现在是“监狱”。

  生7:还有“弗敢加也”的“加”,它的意思是虚报,和我们现在也不一样。

  生8:我有一个问题:“登轼而望之”是什么意思?

  生9:这有注释啊。就是“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啊。

  生8:这我也知道,可是谁知道这句话里的道理和哪句诗一样?

  生:……

  师9: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吧?

  生8:对。

  师:这位同学的联想非常丰富。所提的问题也很有创造性。

  看来大家对课文意思的理解确实比较透彻了。好,让我们再把课文齐读一遍,边读边思考句子的含义。

  (五)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

  师:通过对课文的翻译,大家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意,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地探索了。我国古代的历史著作不仅仅是为了记事,更多的时候是在写人。就拿本课来说,大家对文中的人物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

  生1:是的,我对曹刿的印象很深。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人,这次战役能够以少胜多,全是靠他的指挥。

  生2:我还觉得曹刿是一个爱国的人,国家有难,他主动要求出战。

  生3:我觉得鲁左公是一个没用的人,他对打战的战术完全不了解,就连胜利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生4:不过,鲁左公也有可取之处,他能好好断案,这是最好的战争准备,他还比较得民心。

  师:大家分析得都不错,那大家是怎么得出这些结论的呢?这篇课文又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生1:我是从人物的对话中看出来的。第三段曹刿说的那些话不但说明了胜利的'理由,更说明了他是一位军事家。

  生2:我也是从对话中看出来的。第一段中曹刿说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现出了他对那些达官显贵的蔑视。

  生3:而鲁公在第一段说的话也表明,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战争的根本,平时为政也有不少缺点。

  生4:我是从人物的动作中看出来的。第二段中曹刿在追击敌人之前,“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说明他做事十分小心。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也正是我们在前面介绍《左传》的特点时说到的:它善于通过对话和动作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而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也正是我们分析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师:既然课文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如此精彩,那让我们来尝试一下,看看我们能否将课文中的对话绘声绘色地读出来,将课文中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演出来。请一、二、三组的同学准备第一段的朗读;四、五、六组的同学准备第二段的表演。

  (学生准备)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我想先问一下,等会儿朗读和表演的时候,我们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生5:朗读要注意语气。比如“肉食者鄙”这句话要读出轻蔑的感觉。与鲁公对话中的肯定与否定语气也要很明显。

  生6:表演也一样。要突出曹刿的坚决与果断。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想必大家的表演会更加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学生表演)

  (六)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战争内涵

  师:看到大家精彩的表演,可以看出大家确实是理解了这篇课文,理解了课文中的人物。以大家的演技,都快可以考虑让大家去拍一部《曹刿论战》的电视剧了。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这篇文章描写战争的过程好像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电视不大一样啊。

  生1:是的,平常看战争片,打仗的场面占了很大的比例,而课文没怎么描写厮杀的场面。

  师:确实,那我们这篇课文详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1:课文详写的是战前和战后。

  师:战前的什么和战后的什么呢?

  生1:战前的准备和战后的总结。

  师:很好,那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而不像电视一样多描写一些战争场面来吸引读者呢?

  (学生面露难色)

  师:那我来提示一下。我们的史学家记载历史并不仅仅是记录事件,他们更希望后人从中能够得到一定的教训。

  生1:我明白了,作者详写战前和战后是希望后人能够更好地明白这场战争胜负的原因。

  师:好,一针见血。那大家不妨探讨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鲁国在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呢?

  生2:我认为是因为他们有一位好的统帅,精通谋略的指挥者,就像赤壁之战中的火攻之计一样,是用智谋获胜的。

  生3:鲁国抓住了最好的作战时机,趁“彼竭我盈”的机会出击,一举奠定了胜局。

  生4:还有,课前提示中说,齐国发动的是一场以强凌弱的战争,它不得人心,所以才会失败。

  师:大家总结得非常正确,确实,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除了实力的强弱,更重要的是民心的向背、战略战术的运用。大家讨论一下,历史上其他的战争是不是符合这一规律。

  生5:抗日战争时,日本的军事实力比我们强,但他们是侵略者,我们又运用了正确的游击战术,所以最后获胜的是我们。

  生6:赤壁之战,曹操的部队在数量上有绝对的优势,但是由于他中了对方的火攻计,结果一败涂地。

  生7:我们学过的陈涉吴广起义也是一样,起义军的装备虽然不好,但由于他们反对暴秦,是正义的,所以他们的起义能够成功。

  生8:所以我们以后一定不能支持那些不正义的战争,比如美国入侵伊拉克。

  生9:我们还要向曹刿学习,多用计谋,不能蛮干。

  师:大家归纳得非常好。看来,学习了《曹刿论战》,我们的最大收获就应该是认识到战争的内涵。我们身边虽然没有战争,但我们无法避免矛盾与冲突,面对它们,我们要像课文中说的一样。第一,我们是不是有理的一方;第二,我们要多开动脑筋想办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生活中的胜利者。下课后,请大家再收集相关战争的资料,补充到自己的摘抄本上。

课堂实录:曹刿论战2

  一、训练重点

  1、了解词的古今义差异。

  2、背诵这篇课文。

  二、创新视点

  无提问式教学设计。

  三、教学蓝图

  1、正读

  2、点读

  3、译读

  4、品读

  5、理读

  6、背读

  四、教学主要过程

  教学步骤一:

  正读。(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

  1、导入。

  2、同学们朗读课文。

  3、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

  4、同学们再读课文。

  5、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6、同学们再读课文。

  教学步骤二:

  点读。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1、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

  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

  鄙、安、加、信、孚、狱、绩、轼、焉、靡

  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

  5、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三:

  译读。(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各人自读自译。

  2、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

  3、女生读课文,男生译课文,方法同上。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再请同学们质疑。

  教学步骤四:

  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

  1、教师介绍本文的背景。

  2、要求同学们自选角度,谈谈对课文层次、情节、人物、笔法的理解。发言者可用“……从……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3、学生准备,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引导。

  教学步骤五:

  理读。(所谓“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字词的学习,用“整理”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板块。)

  1、教师解说:理读,是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清理,进行梳理,进行整理,从而形成知识板块以供积累的一种读法。这种读法的好处是有利于积累,有利于提炼,有利于高效率学习。我们学习《曹刿论战》,重点是理读课文中的'文言字词。

  2、教师介绍学法。指出,理读文言字词,其方法是集聚文言字词的板块,在辨析中理解词义。其方法可以有:找出课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找出课文中(或加上课文外的)同义词组,找出课文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等等,这些都要形成一组一组的形式。另外还有一种有用而且有益的方法: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能够进行印证的成语,这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积累。我们今天着重来学一学这种方法。

  3、教师示例:“齐师伐我”的“师”的意思是“军队”,能够印证此意的成语有:师出无名,师出有名。

  4、同学们活动,理解词义,找出、想出相应的成语。如: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不孚众望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故克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三而竭——弹精竭虑,精疲力竭

  观其辙——南辕北辙,重蹈覆辙

  放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

  难测也——莫测高深,心怀叵测

  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

  教学步骤六:

  背读。(所谓“背读”,就是在课文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背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同学们先进行演读,也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式的朗读。

  ①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进入情境,读出语音语调。

  ②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大声演读,读出语音语调。

  ③将同学们分为两大组,老师读课文的非对话部分,学生进行演读。

  2、同学们背读。

  3、用比赛的方式组织背读。

  创意说明

  本教学设计的创意重点表现在教学中的“无提问”。

  从“提问”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碎问”,时时在问,问得密度很大,可以说已经不能称之为“提问”;二是“多问”,问得比较多,“提问”的质量不高;三是“主问”,只提出几个主要的问题,提问有深度,有牵引性,学生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再就是“不问”,而“不问”的教学设计几乎没有。

  但“无提问设计”的课是一定可行的——既然课堂教学中有“问”,也就可以没有“问”。但课堂上如果不提问,教学过程不就散了吗?不会的,有组织有步骤的朗读教学能够取而代之。本设计中的“正读、点读、译读、品读、理读、背读”的教学流程就表现了这一点。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

  于是,由于没有课中的提问:

  就能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在教师的调控下,课文由学生读准读顺读美,课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讲出来、析出来、品出来,这就充分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认读、理解、质疑、辨析、综合、鉴赏等各种层次的阅读能力。

  就要求教师改变角色,由以讲析为主改变到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指导、艺术点拨为主,这就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研究教材、找准线索以及考虑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尤其是自己如何精要点示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长进。

课堂实录:曹刿论战3

  一、回忆复习,导入新课

  (放古典音乐,投影课件封面。)

  师:在古典音乐中我们来复习课文。先回答我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曹刿和谁论战?

  谁是主人公?

  全班:鲁庄公、曹刿。

  师:第二,论的是哪一次战役?

  全班:长勺之战。

  师:请一位同学回答,课文三段话分别照应了战争的哪几个阶段?

  生(1):战前、战中、战后。

  师:(课件一:板书学生回答内容)很好。战前、战中、战后又写了些什么?我们今天

  继续学习课文。曹刿论战,我们来作战,同学们是士兵,课文是碉堡,要攻下碉堡必须过三关,敢不敢过?

  全班:(大声)敢。

  二、探究理解,趣味读背

  师:好。过第一关。(课件二:第一关,理解背诵)

  生(1):(插话)最讨厌背文言文。

  师:(笑)千万别讨厌。文言文很有意思的。我们先欣赏课文。(课件三:课文录像)

  (学生看录像后。)

  师:课文欣赏完了,同学们自由探究一下,找出不懂的地方,谈谈学习课文的收获。

  (学生讨论约三分钟。)

  师:哪位同学谈谈他不懂的地方?或者谈谈他的收获。

  生(2):“肉食者”包括鲁庄公吗?

  师:哪位同学帮他回答?

  生(3):我认为包括。根据注解,“肉食者”指居高官、得厚禄的人。鲁庄公是一国之君,正是“肉食者”。

  生(4):包括。“肉食者鄙”,鲁庄公正是“鄙”者。

  师:“鄙”是什么意思?

  全班:鄙陋,目光短浅。

  生(5):这篇文章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写得好,语气有肯定、有否定、有赞成、有反对。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6):课后练习有这句话。(全班笑)

  生(7):“彼竭我盈”是成语吗?

  全班:不是。

  师:应该是哪一个词?

  全班:一鼓作气。

  师:哪位同学用“一鼓作气”结合这次过关游戏造个句?

  生(8):这节课我一鼓作气过完了三关,攻下了课文。

  师:课文在刻画人物方面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9):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师:刚才也有同学说这篇课文对话写得好,下面我们来读读这篇文章的对话部分。曹刿、

  鲁庄公对话最多的是哪一段?共几次?

  全班:第一段。三次。

  师:(课件四:板书对话内容摘要)男同学读曹刿的话,女同学读鲁庄公的话,其余我读。

  (朗读完第一自然段。)

  师:谁读得好?

  (男女生互不相让。)

  师:(笑)读得好不好,关键看有没有把握好人物的语气、语速。对话字最少的是哪一段?共几个字?

  全班:第二段,八个字。

  师:(课件五:板书对话内容摘要)同学们自由读这一段,注意读出曹刿当时的语气。

  还可以做做动作,模仿一下曹刿的神态、动作。

  (学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来表演读。

  (一生举手,一边读一边做着摸胡须、挥手等动作。全班笑。)

  师:很好。课文第三段共几次对话?

  全班:一次。

  师:(课件六:板书对话内容摘要)全班齐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了课文,我们就来背诵。刚才有同学说讨厌背古文,其实是没掌握方法。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三种方法。(课件七:背诵方法)一,熟读是基础。二,按课文线索背。如本课可按人物活动线索、战争进程线索背。三,抓住关键句子背。比如板书的这些对话。好,大家按这种方法自由背诵第二段。

  (学生背诵,2分钟后声音渐弱。)

  师:好,检验一下。就用类似二重唱一样的“二重背”方法来背。左边两组为一声部,右边两组为二声部。哪边先背二个字?

  (左、右两边争抢。教师随意指定左边快两个字,右边慢两个字。)

  师:看哪边能不受干扰,自己背自己的,真正背出来。

  (第一遍,先乱后合为“一声部”。第二遍,交换“声部”,学生整齐有节奏背完)

  师:请一位同学单独背一背,2分钟内背完。(课件八:计时钟)这里有一个钟,一按开始计时,站起来的同学在钟走完一圈之前背完了课文,就迅速上来按下面的成功键。如果钟走完了一圈你还没背完并上来按这个成功键,时钟就会“爆炸”,这一关就过不了。谁敢背?

  (一生背,按成功键,课件传来掌声和话外音:顺利过关。课件九:第二关,评析人物。

  (学生也鼓掌)

  三、辩论人物、竞答总结

  师:鲁国取胜,谁的功劳最大?

  全班:曹刿。

  师:看来大家都很欣赏曹刿。那鲁庄公是个怎样的'人?你怎样评价曹刿?请大家思考。

  (课件十:欣赏曹刿、批评鲁庄公的同学坐左边,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坐右边)

  师:想好了吗?想好了就迅速换位。

  (学生换位。)

  师:左边为正方,右边为反方,现在开始进行小型辩论。可以互相讨论、帮助。正方请先陈述理由。

  生(正1):我欣赏曹刿,因为他有远谋,而鲁庄公鄙陋,什么都问曹刿。

  生(反2):对方辩友,鲁庄公为一国之君,不懂就问,有什么不好?如果你有问题不懂,难道不问老师?

  生(正3):我不同意。鲁庄公既是一国之君,却一点军事才能没有,鲁国也是个弱国。

  曹刿细心、谨慎、善于指挥战斗。

  生(正4):曹刿还是个爱国的人。

  生(反5):对方辩友,鲁国是弱国,但可能经过这次战斗后就不再是弱国。你们以偏概全,用老眼光看人。

  生(反6):鲁庄公善于纳贤,用人不疑。

  ……

  (辩论约十分钟后,教师介入暂停。)

  师:好。(笑)我再不说停,可能会没完没了。我很赞赏同学们的口才、气势,也很赞同同学们全面看问题、看人物的思维方法,我也总结了曹刿、鲁庄公的一些性格特点,投影出来供大家参考,可能不如同学们的全面。(课件十一:曹刿、鲁庄公性格)

  (学生看。课件十二:四个炸药包图形)

  师: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鲁国取胜原因,尤其是军事上、政治上的原因。讲出一条原因,就可拆除一个炸药包,总结出四条原因就可过关,否则不予过关。看正反方哪方更厉害。

  生(7):战前得到人民支持,获得民心。

  生(8):作战时抓住了时机。

  生(9):凭借了勇气、智慧。

  生(10):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地点──长勺。

  (课件十三:顺利过关。)

  师:再看看毛主席的总结。(课件十四:毛主席《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有关评论。学生看)

  师:佩服毛主席吗?

  全班:佩服。

  师:我也佩服你们,因为你们又过了一关。(课件十五:第三关,写作训练)

  四、互改互评,合作提高

  (课件十六:请展开想像,再现长勺之战场面,200字左右。)

  师:请同学们拿出昨天写的这篇作文。(随意读一位学生的作文)这篇文章有何优点、缺点?

  生(1):叙述得很清楚。

  生(2);我觉得想像不够,没有描绘出战争场面。

  师:你们的文章描绘战争场面如何?先看一段录像,看能不能多写一些战争的场面。

  (课件十七:战争场面录像。学生兴致勃勃地看)

  师:好,请同学们自行修改。修改好了,互相交换着修改、分享。

  (学生修改。)

  师:有没有写得好的?请推荐一篇好文章读给大家听。

  生(3):我推荐我同桌的。

  (朗读作文。学生鼓掌。)

  师:你是伯乐。你认为好在哪儿?

  生(3):战争场面写得很生动、具体。

  生(4):我念一篇。前半部分写我乘“时光机”,穿过“时光隧道,变成了一位鲁国士兵”,是我写的。后半部分是我同桌写的。

  (全班笑,并听。读完后,教师给予高度评价)

  师:有没有毛遂自荐的?

  (生5读,学生鼓掌。仍有许多学生举手)

  师:时间关系,就不念了。问问大家,自己觉得修改后的文章确实比上节课写的文章有进步了吗?

  全班:(响亮)是。

  师:可以过关了吗?

  全班:(高兴)可以。

  (课件十八:战斗胜利结束,奖励歌一首)

  (学生听《打靶归来》歌曲。课件十九:课后拓展练习。)

  师:课后拓展练习,有兴趣的同学任选一题,用电脑完成,把软盘交给我。下课。

课堂实录:曹刿论战4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吗?

  生:赤壁之战,巨鹿之战,长勺之战

  师:刚才有位同学谈到了长勺之战,它是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处于防御地位。曹刿主动献计献策,把握战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和长勺之战有关的文章。它就是《曹刿论战》。(板书)本文节选自儒家经典之一的《左传》。同学门能说说对它的认识吗?

  生:介绍《左传》知识

  师:小结并投影《左战》的常识。

  师:下面就请同学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左战》的魅力。

  生:大声朗读。

  师:同学们基本上能流畅地朗读此文了吗?

  生:能。

  师:那就请一位同学展示一下他的朗读才能。

  生:一女生读。

  师:哪位同学能对刚才的朗读做个简单评价?

  生:朗读顺畅,发音标准。

  生:停顿较好。

  师:两位同学的评价基本上代表了老师的意见。我们现在看看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几个字的读音,请看大屏幕。

  生:读屏幕上的字。

  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字词掌握情况。请看屏幕。

  生:解释重要字词。

  师: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

  生:大声地齐读课文。

  师;通过同学们展现的形式多样的朗读,让我欣赏到了你们的朗读天赋,不过我还想看到你们精彩的思辨才能。请同学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师:曹刿为什么请见?结合课文谈一谈。

  生:齐师伐我。

  生:齐师伐我攻将战。

  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师:同学门说的很好,把你们的结合起来就可以了。

  师:你们说到曹刿请见,那么鲁庄公接见了吗?

  生:接见了。

  师:那他们之间又有一场这样精彩的对话呢?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曹刿和鲁庄公之间的对话。师读旁白。

  生:读。

  师:朗读的很精彩。

  师:请同学们在朗读的基础上思考一下鲁庄公认为作战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生:勾画。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

  生齐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安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必以分人”,那么“人”是普通百姓吗?

  生:不是。

  师:那他们又是谁呢?

  生:王公贵族。

  生:大臣。

  师:那么,说明鲁庄公认为打仗只靠贵族就可以了。

  生:是

  师:那么曹刿认为作战胜利的因素又是哪些?

  生:一个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师:同学们提到可以一战,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战。

  师:什么条件?

  生:“忠之属也”

  师:忠指什么?

  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师:是鲁庄公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情吗?

  生:是。

  师:那说明鲁庄公有什么特点?

  生:尽职尽责。

  师:如果你现在是鲁国的一位普通百姓,你拥有这样一位克尽职守的国君,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幸运。

  师:这位同学已经感到作为鲁国的百姓很幸运,很幸福,那说明鲁庄公的做法已经收到了成效,已经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生:是,取信于民。

  师:看来,鲁庄公已经取得了鲁国百姓的信任。拥有这么士气高涨的士兵,在战场上又会怎样呢?齐读二三段。

  生:齐读。

  师:讨论曹刿选择什么时期作战,什么时候反击?他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生:读第三段。

  生:“齐人三鼓。”

  生:“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师:你们支持哪位同学的说法。

  生:支持第二位同学。

  师:对。第一位同学说的是理由。

  师:通过以上环节,我们共同认识文中了文中的两位主角。请问是哪两位?

  生:曹刿,鲁庄公。

  师“那就结合文中的语句,先谈谈对曹刿的看法。

  生:爱国精神。

  师:哪句话体现的?

  生:“曹刿请见。”

  师:曹刿是达官贵人吗?

  生:不是,是普通百姓。

  师;普通百姓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战,正如你们所说是爱国精神的`体现。请问还有哪些?

  生:远见的卓识。

  生:卓越的军事才能。

  师;哪里体现的?

  生:读书中语句。

  师:在参战的过程当中曹刿有简单的几句话,其实就八个字,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生:,未可,可以。

  师:能读出它的语气吗?

  生:干脆。

  生:镇定。

  师:对,这正是他才能的体现。文中的两位主角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请同学们说说对鲁庄公的看法。

  生:善于纳谏。

  生:目光短浅。

  师:那你觉得鲁庄公是一位明君还是一位庸君?

  生:自由说。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曹刿,鲁庄公,现在如果你们是左丘明,也写一篇关于长勺之战的文章,你们会怎么写?师引导。

  生:写战争场面。

  师:那本文是怎么写的?

  生;主要写论战。

  师:抓住了文题,强调论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生:不语。

  师:本文的主角是谁?

  生:曹刿。

  师:看黑板。曹刿有哪些特点?

  生:德、识 、才、谋。

  师:看来这么写是有意突出曹刿的吗/

  生:是。

  师: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烽烟四起的战场。假如你是鲁庄公身边的一名士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生:写。

  生:奋战杀场。

  师:看来鲁庄公取信与民收到了效果。

  生:英勇杀敌。

  师:应该,俗话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师;同学们,因时间有限,就请同学们把课堂上写的,课下交流一下。

  师: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课文。

  生:其读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认识左秋明,认识了曹刿,认识了鲁庄公。今后只要你们读万卷书,就会认识更多的人,就会发现有更多的精彩!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儒家经典的名篇,全文抓住“谋”字,展现了曹刿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远见的卓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读带动学生对文本的熟悉、感知,对人物的分析及思维的拓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我设置了三个能有思维碰撞的地方,想通过它看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不过,在课堂上,学生胆量不够大,没有产生我预想中的效果,另外,在“我看曹刿”的这环节,我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加以点拨,达到认识曹刿这一人物,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不过,在曹刿这一形象的认识上,当师生达到共识:曹刿主要的特点是德、识、才、谋的时候,我因时间关系没有展开,其实,在这里,我可以跳出文本,联系学生实际加以谈谈,让学生能由古到今,加深对人物,文本及对自己的认识。

【课堂实录:曹刿论战】相关文章: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03-03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02-27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注释03-02

(优)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7篇03-04

【必备】《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6篇02-27

子鱼论战原文翻译02-29

子鱼论战原文、翻译09-09

奋斗曹云金相声08-07

蒲公英课堂实录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