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博物馆奇妙夜作文【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博物馆奇妙夜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博物馆奇妙夜作文1
都说博物馆的晚上是安静的,之前看《博物馆奇妙夜》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很肯定地认为这些都是虚构的,直到那天晚上,我终于肯承认博物馆的夜晚的确奇妙这个事实了。
一天晚上睡觉前,我正在看一本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书,大概是看困了的缘故,看着看着,我便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这是哪儿?”我疑惑地看着周围的一切,黑漆漆的,幸好月光能让我大致看清,我发现我不是在家。仔细看着身边的事物,我发现这里跟刚刚所看书上的图片好像啊。我又往前走了几步,一看,果真是国家博物馆。我很是惊讶,但既然来都来了,就好好地参观,白天人多,一些展览看得不够细致,晚上参观效果更好。于是,我兴奋地直奔三层的“瓷器展厅”,那是我最喜欢的展厅,白天人多,根本看不清几个物件。
进了展厅,我首先就被眼前的瓷器吸引了,那瓶上的.花纹雕刻得精美极了,而且我注意到保护瓷器的玻璃罩没了。我特意环顾了四周,应该是没有别人,守馆的人也不在这儿。我就放心地摸了摸眼前的瓷器,可谓爱不释手。
“把手拿开!”一个声音跳了出来。我又看了看周围,发现并没有人。于是,我又摸了摸这个瓷器,同样还是那个声音:“把手拿开!”我一惊,看了看眼前的瓷器,说:“莫非……是你在说话?”“没错。”瓷器答道。忽然,整个展厅的灯都亮了,那瓷器说道:“白天你摸不成,你就现在摸!我们好不容易趁晚上没人了,把保护我们的玻璃罩卸下来透口气,没想到竟被你占了便宜!我们好歹也是珍品,容不得你们这些人随意糟蹋,所以才在白天罩好玻璃罩。可是,你们白天触摸不成我们,就用手随意触碰玻璃保护罩。在白天,还总有人给我们照相,害的我们眼睛都快被闪瞎了。馆内有明确标志说‘请勿触碰展版及展品,禁止照相’,可你们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随后,众瓷器齐声说道:“是啊。我们已经被糟蹋得很难受了。”那瓷器接着说道:“在你来之前,我和其他展厅的文物聊天时,也总听他们说起自己遇到的不幸,筒车模型就说它因为没有保护罩,自己总被你们人类玩得一身的伤。”听到这儿,我有些感触,连忙说道:“对不起,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会遵守规则,决不再伤害你们。我会告诉给更多的人的。”“既然你真的知道错了,我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好了,你走吧。”“可我只参观了一个展厅,其他展厅我还没……”话音未落,只见那瓷器放射出一道刺目的光,再一睁眼,我看见书还在眼前,台灯亮着,窗外的阳光直射进我的房间。
想起刚刚经历的博物馆奇妙夜,我更加坚信了博物馆的夜晚非同寻常这一事实了。而且,这次奇妙的经历更让我深切地体会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大到遵守国家法律,小到爱护博物馆文物,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才有利于构建美好的社会环境。
博物馆奇妙夜作文2
迈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再一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来到这梦幻般的博物馆,来感受着属于我的博物馆奇妙夜。为什么是梦幻般的博物馆呢?因为每天夜晚都会有一位古人从自己的画像中走出来。
“昨天是伽利略,今天又会是谁呢?”我喃喃自语道。接着我便在博物馆中来回走。忽然,一个熟悉的面孔吸引住了我,我在脑海中仔细回想他的名字,啊!拉瓦锡,那个被后人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安托万·洛朗·拉瓦锡!我曾经在化学课上学到他对空气组成进行的实验。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最终得出空气由氧气与氮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我将他叫住,问他:“请问您是安托万·洛朗·拉瓦锡先生吗?”他点点头。“太好了!”我惊叹道。与他聊了起来。我向他询问了许多关于他生活的年代的事情,以及他所做的实验的细节等。通过与他的交谈,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他的研究内容:对于用定量试验的方法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他告诉我,他先把少量汞房子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发现部分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空气体积减少了1/5左右。通过对剩余气体的研究,他发现这部分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助燃,他误认为这全部是氮气。他又把加热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中再加热,又得到了汞和氧气,且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中减少的空气体积。我告诉他通过现在的科学手段测得空气中不仅有氮气、氧气,还有许多种稀有气体,如氩、氦等。他听到我的话后半信半疑。
在我问道他为什么被斩首时,他颤抖了一下,面容愁苦地告诉我:在1794年5月8日他被法国人民以革命的名义送上了断头台。当他向人民法庭要求宽限几天执行以整理他最后的化学实验结构时,得到的回答是令人毛发悚然的断喝:“共和国不需要学者!”。我不禁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段话:“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吧转的年代;是拉瓦锡被推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我告诉他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为他讲述了许多关于现代科学的产物:原子弹、智能手机、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神物”时,他更是瞠目结舌。
转眼间已经早晨了,到了应该告别的时候了,我向他道谢,瞬间他便消失了,在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他的微笑。我还沉浸在与拉瓦锡对话的时刻。与古人的对话,让我充分意识到了今天思想自由的可贵!
博物馆奇妙夜作文3
是夜,我不经意地漫步在这座博物馆中,夜是这么的静,静得好像能听到外面纷飞的雪花落在地上的声音,听着听着,我也有了几分寒意。
漆黑的夜空中只有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穿过层层密封的玻璃窗,将月光送到了一个展柜上,银光熠熠分外耀眼。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我轻轻走上前去,往展柜里只是一瞥便觉得再也离不开眼了,这里面展示的正是闻名天下的《快雪时晴帖》,只可惜是千年前的古人摹印本,真迹早已不知去向,据说很可能与唐皇一起沉眠与地下了,想到这里,我闭上眼,深深地沉思起来。
再睁眼时,我站在一片雪地中,白雪洋洋洒洒还在下,但我却一点也感受不到寒意。不远处有一位古装男子,他两鬓微白,脸上带有一些喜色,欣赏着雪景,他的肩上已然有了一层薄薄的积雪。想来我应该是冥冥之中与时代相通,才来到此地吧。我再打量这个人,细看,脸上是七分笑意,三分忧愁,我不禁有些好奇,看着这么美丽的雪景即使心中有再多的忧愁也会化作云烟吧?看着雪景我也不禁出了神,仿佛听见远处悠悠萧声,与这风声落雪为伴,别有一番滋味。
忽然雪停了,从厚厚的云层后面射出了明媚的阳光,这时我听到了一阵脚步声,我回头一看,看他在雪地中蹒跚前行,我赶紧跟上。他走进了屋子,坐在案前熟练地磨墨润笔,气定神闲,在一张纸上不徐不疾留下了墨宝,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原来是王羲之写给友人“山阴张侯”的一个问候信札,他竟是著名的“书圣”王羲之!我差点惊叫起来!近看《快雪时晴帖》忽然想起一句话:“寓刚健于妍丽之中,寄情思于笔端之上。”用来形容此帖真是再好不过。写完,王羲之放下了笔,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和即将化完的薄雪,心情舒畅,好似了却了一件心中大事。
我在一阵晕眩之后又回到了现世。月光偏离了一点,照在了我的脚下,好似我还踩在雪地上一般,再看展柜中的《快雪时晴帖》,深深感觉到寥寥几笔中浓缩的情谊,对于友人来说定是要比一炉红碳都要暖和。但想如今,人们都不大用信件往来了,多是逢年过节才在微信上发着没什么真情实感的`群发祝福。像王羲之这样用自己的笔墨与一颗真心为友人送去祝福的人还有多少呢?感叹之余,我对王羲之的作品,不,是对在历史长河里埋没的文化瑰宝,送上我的一份惋惜之情。
博物馆奇妙夜作文4
看这个电影的过程十分轻松愉快。
电影先是讲一个小人物在生活中陷入危机——妻子离婚,儿子日益与自己疏远和不信任,房租快要付不起了。当然,更严重的是,他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于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应聘成为了博物馆的夜班保安。于是开始了三个不可思议的夜晚——由于一块神奇的刻写板的作用,博物馆每到夜里,陈列的历史人物和野生动物就会复活。
第一天晚上,他应付地焦头烂额。当中,他得到了西奥多·罗斯福的指点:要摆平这一切,要多学一些历史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那些相互仇视的人们和平相处。
于是在第二天的白天作好了充分的知识和物质(包括假钥匙、泡泡糖等等)准备之后,他雄心勃勃地又走进了博物馆。一开始似乎因为准备充分,应对得当而得心应手。但是光是靠哄靠骗最后还是无法支撑的。电影主人公难忍这一切混乱,想要放弃。罗斯福又适时地对他说:“有时英雄造时势,有时时势造英雄”;而一个野人因为他的疏失,被晨曦化为了尘土。这些给他触动。更令他难堪的是老板因为他的工作纰漏当着他儿子和他儿子同学的面,扬言要炒掉他。在他的努力争取下,老板给了他最后的`机会。
在第三个晚上,他发现了阴谋,他面临着危机,他用他被激发出来的领导才能,英雄气概,用他学习获得的历史知识,带领博物馆里的朋友战胜了敌人,战胜了阴谋,赢得了儿子的信任和崇拜,甚至赢得了爱情。
这部电影的特效一流。这是20xx年十大票房卖座之作。之所以票房好,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特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屋大维和他的罗马战士,看那些满身盔甲,使用投石车的微型战士,真是由衷地敬佩电影工业的发展。
电影的主题也很积极向上。电影的主题是小人物也有颗强大的心。人只要有责任感,有学习心,有团队意识,给个机会,你一样可以是镁光灯的聚焦点。电影中的主人公用三个晚上,证明了这一点。
电影的启示发人深思。电影告诉我多学些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多么的重要。读史可以明心,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需要历史知识才能解决危机的极端情况。但是历史依然十分重要,它给我们知识并引导这些知识内化成为智慧,成为我们应对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历史能让我们获得对生命的掌控感和优越感,让我们短暂的一生更加从容自在。
这就是我轻松愉快的观影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