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味的作文

时间:2023-11-25 16:31:44 好文 我要投稿

乡味的作文(精华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味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味的作文(精华15篇)

乡味的作文1

  银川——一座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味道,它们组成了我对故乡的全部回忆。但说起最爱的呀,那还得是令我垂涎三尺的各种美食。伴着这跃动在舌尖上的回忆,一股子香味扑面而来……

  放学回家,我便趴在厨房门口,眼睛瞪着,鼻子闻着,嘴也吧唧着。在盼什么呢?原来在盼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臊子面呀!每当这时,舅妈便一手持锅勺,腾出来的另一只手摸着我的头,笑着说:“放心,少不了你这只小馋猫的份!”可被那阵阵鲜香气味牢牢勾住味蕾的我,心里只惦记着面。

  入座后,我早已急不可待,跺着脚,口中高喊“舅妈,快些呀,快些呀!”,当那一碗心心念念的羊肉臊子面端上桌时,我便如饿狼扑食,将满满一大碗冒着热气的面揽到自己面前。虽已迫不及待想满足舌头的欲望,但还是不能破坏仪式感。

  一看,红彤彤的辣油在汤上浮了一层,白花花的面条被染上了一层亮红,灯光的原因,微微泛着光泽,如盘卧的巨龙伏在碗底,在汤中若隐若现亦有种“犹抱琵瑟半遮面”的美感。胡萝卜丁、冬瓜粒、土豆块、青菜叶以及“重量级人物”——羊肉粒,统统在水面起起浮浮,因为只经过清水抄煮,食材原本的资色得以保留,淡橙掺着翠绿,米白杂着棕红,绚丽的色彩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为一碗面做了点辍添上了点晴之笔,这种种风情”不经令人胃口大开,口水已是“飞流直下三尺”。

  再闻,微微吸下鼻子,一股辣子的辛辣与羊肉的鲜香缠绵,各种菜品带起的清新微甜打底,浓郁的'香气一下涌进鼻腔,刺激着我的神经与味蕾,一刹那,将我整个人包裹其中,不禁如痴如醉。

  后品,筷子入碗,钳住那条“巨龙”,入口后不等咀嚼,麻辣中伴着羊肉的醇香已充满了口腔,慢慢品尝,感受劲道弹牙的面条、鲜嫩细滑羊肉,入口软糯或香脆可口的蔬菜在齿间徘徊。不说其它,那块块煮地恰到好处的羊肉,除去本身的肉香,还吸收了微微的椒麻辛辣与清甜,流连于齿间,富有嚼劲却不柴,细嫩却不腥。面对这些在味蕾上爆炸的美味,不经意间一碗臊子面便入了我的肚腹,我意犹未尽地舔舔嘴唇,高呼:“再来一碗!”

  一碗唇齿留香的羊肉臊子面寄托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是刻在记忆深处中难以忘怀的乡味。

乡味的作文2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甜得粘住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

  腊月的日子长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村子,照亮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乡味的作文3

  我的故乡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我的故乡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我的故乡也是一个美食小镇。我的故乡很美,很美…….

  一天,出去买烧饼,我一边观赏着四周的景色,看,多美啊,风儿微微的吹着柳树的发梢;耳边都是小鸟的‘啾啾’声;蔚蓝色的'天幕上挂着一轮红艳的太阳,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了下来,在地上留着斑驳的痕迹;原来是春天来了,真是风景如画啊和冬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冬日,一副萧败之景,枯黄的树叶随着风飘落在地上,而树上那为数不多的树叶也快摇摇欲坠了;小鸟们纷纷离开,去了温暖的北方,街上,只有偶尔一声鸟啼;太阳也被乌云遮住了,散发出暗淡的光。

  我欣赏着周围的景色,买完烧饼后在回家的路途上我又望见了一片古色古香的老建筑。

  看,那是典型的建筑-----白墙黑瓦的房子。门外,两个老人正在下象棋,那一招一式,那认真的神态,那胜利后的笑容‘嘿,老家伙,又输给我了吧嘿嘿!,那失败后仍不服输的嚷嚷着‘再来一盘,我就不信我翻不回!’而屋里面,则更加古色古香了,正中央放着一个大水缸,里面养着一些绿色的植物,也许是荷花吧!真希望夏天时能摘几个莲藕尝尝鲜!四处那以假乱真的假山,那入门处还挂着一个横幅,真是诗情画意,很美!你听,你听!远处传来那吴侬软语的沪剧声,那声音,真是充满了家乡的味道!看着周围的一切,我知道,我的家乡,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

  ‘哎哟’我不小心被石子磕倒在地,浑身像散架一样,哎,刚刚看得太入迷了,好痛!眼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哎哟,闺女,小心点儿诶,怎么样啊,来来来,快坐快坐!’这是熟悉的上海话,我被小心翼翼的搀到椅子上,这是一位中年的大妈,她轻轻地拍了拍我身上的灰尘,一边帮我轻轻地揉揉,一边和我唠起家常来。我很感动,我的家乡,果然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家乡!

  家乡的景,家乡的情,我一份份都记在脑海里。想想,家乡,是一个多么温馨的词啊。家乡,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家乡,是孤雁们所向往的巢;而家乡,更是一切一切的源头!它是凝聚我们爱的港湾!我思家乡,我念家乡,我爱家乡!我想,从来都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吧!

乡味的作文4

  我的老家在仁义,仁义是一个千年古镇。每年的四月初一和十月初一都有两次传统的集会。

  我从来没有赶过,因为我生下来就在县城,回老家的次数也很少,只是听爸爸在茶余饭后讲起过。每次的集会有三天,集会上是要唱戏的,戏台就搭在政府院内,三天七场戏。集市在街道上,我也曾经在仁义街上走过一两次。说是街道并不宽,有城里的两个巷子那么宽。稀稀疏疏的没几个行人。两边有两排老式的瓦房。爸爸说那是公社时期的供销社和人民公社大食堂。说起来最让爸爸兴奋的是仁义枣糕。

  他说小时候每次集会上,都有个买枣糕的老头,嗓门特别响。枣糕也特别好吃,他们那些小孩会问大人要上三五毛钱,买上手掌大的一块,边赶集边吃。说起枣糕,姥姥也会做,我也吃过,而并不像爸爸说的那样怎么怎么好吃,也许他们小时候那个年代是饿昏了,看见什么都好吃。可爸爸说起时眼中都放着异彩。

  有幸今年四月初一写礼,正好赶上仁义的集会。本来就狭窄的街道两旁被那些做小买卖的商人摆得满满的,中间是那些周村赶集的.老乡,有走过来的,也有走过去的。整个街道显得熙熙攘攘。

  “枣——糕——”声如洪钟叫喊盖过了整个热闹的街市。这就是爸爸“传说”中的仁义枣糕吧。好吧,今天说什么也要尝尝仁义的枣糕,证实一下爸爸的“谎言”。我便拉着爸爸的手循声挤过去。卖枣糕的就是爸爸说的一个老头,可爸爸说那是他儿子,光秃的脑袋顶上勒着一条叠着窄窄的白毛巾。周围围了许多人,他边收钱,边切枣糕,嘴里还边喊着。我拿着十元钱挤到跟前,买了也就巴掌大的一块,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啊,真像爸爸说的那样好吃。比起姥姥做的就更不用说了。软乎乎的,咬到嘴里黏黏的,甜甜的,一种醇香的味道。我让爸爸也吃了一口。爸爸说:“就是这个味,和原来的一样,没变。”爸爸满足地啃了一口,我边走边吃,一会儿便吃完了。

  那种味道至今让我回味无穷。仁义枣糕就是好吃,有机会回到仁义赶上集会,我还要买上大大的一块。

乡味的作文5

  现在的年,已经没有当年的浓郁的味儿。

  “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春运高峰,今年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广播里、电视上,都在传播这样的消息。年味开始酝酿起来。

  会有亲朋好友来我家拜年,热闹增添一点儿“年味”,但奇怪的是,来的人不少,送的礼不少,待的时间很短,说的话很少,好像礼到任务就完成,给人的感觉就像还个礼走个过场罢。

  我们也会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好多次我们刚坐下甚至还没坐下,主人像是有很多事情要办一样的,我们茶杯还没捧上就离去。

  刘少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写过年的情景是人们从腊八开始就酝酿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门聊天,热闹得不亦乐乎,尽管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很贫乏。而现在,送礼几乎成串门的唯一目的。

  唯一比过去更有“年味”的.就是大量购置年货。人们刷着贵宾卡、会员卡,把一推车一推车的年货搬回家。超市里的人们洋溢着物质满足后的笑容,却因失去精神的依傍而显得僵硬没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的座位早就被定完,大家去饭店吃所谓的年夜饭,看似“年味”很浓,但在情感还没来得及充分沟通就该散,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几家亲戚,送礼呢。

  “年味”发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但它像一只未熟透的苹果,吃起来酸涩涩的。

  还是以前小时候的过年过瘾呢。虽没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也没有饭店里的美味佳肴,但兄弟姐妹们一块儿放两元钱一包的小烟花能玩得痛痛快快,拿上个小电筒就可以去幽暗处探险,一副残缺的扑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乐就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个小红包就让我们对新的一年憧憬无限……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像有讲不完的话……那种心心相通毫无防备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才有真正的“年味”。

  现如今,很多过年时的仪式都开始简化甚至省去,贴春联、迎灶神、祭祖宗、喝腊八粥的习俗都少见,人们认为这些太形式化,那么请问,实实在在的东西究竟在哪里呢?

  当外国为中国春运规模之大而感慨,连纽约帝国大厦都为中国年而亮起喜庆的红灯时,他们是否知道,中国年的“年味“已经一年不如一年呢?

乡味的作文6

  低眉浅嗅,乡味至醇。

  在乡间,年年总有那么一场戏。年年今日,总要回乡,只为寻找那一抹浸润于乡戏中的乡味。

  这日,农人总早早荷着锄头,哼着小调穿过田埂,回到村头。那块空地上,已立起飘扬的彩旗,搭起宽大的戏台。屋里头,戏团里的青衣着上羽衣,轻捻画笔勾勒上眉眼,戴上一泻如墨的假发,对着镜面莞尔一笑,静待着于夜幕之下舞尽风华。

  戏台下,长凳衔接成线,老旧的木腿吱呀地唤。凳面上,红漆已斑驳,轻触,便随风而落。还未到点,只有几个老妪端着饭碗,稀稀拉拉地坐在下面。村头上,越来越多的农人结伴去观戏,闲聊之中,既轻松又溢着一丝庄重。

  时间在喧闹声中不知不觉地流逝,如血的残阳悄然退却,帷幕在聚光灯下缓缓拉起。

  楚帐中,她身穿一袭红衣,婀娜姿态,掩映于红袖腾舞、烛光灼灼之中。

  “大王——且让臣妾再为大王歌舞一首。”

  月影婆娑,灯光葳蕤,美人回眸一笑,显露最后的妩媚与留恋,随即将剑架在白皙的脖颈旁,狠心一滑。她孱弱地倒在霸王怀里,暗红的星星点点染红霸王的戎装……三千青丝尽数散落在腰际,而手里紧握一把红带断剑。

  台下,人们的表情随着剧情变化着,懂得、不懂得,全已融进千年的历史,随着青衣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而爆发如雷的掌声。初秋的暑意融入浓浓的戏情,高涨的`激情把夜空也渲染成亮色。

  曲终人散之际,已到了半夜。吆喝声、狗叫声、开门声、关门声,整个村庄又出现了短暂的沸腾。接下来的几天,辛劳一年的人们的脸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诚然,年戏之中有对艺术的享受,但我认为,其中最令人回味的应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冀,是农人心间纯朴至醇的乡味。

  “大王——“二字如一袭清风吹拂着,精神与灵魂,都在其中升华。

  听,风的拂动,叶的摆动,云的笑声,我不由得又想到了古老而自然的韵律。

  低眉浅嗅。这旋律之中,至醇的,还是那抹乡味。

乡味的作文7

  还没有过年,家里已经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年前,住在乡下的二姨一家乘车来到这里,为过年做准备,我们一起去了大润发超市购物。“大润发”里比以前更加热闹了,那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们来来往往,纷纷挑选过年时需要的东西。“大润发”里的装饰也不一样了,里面张灯结彩,挂着许多灯笼、中国结和各种福字。超市里面还专门开辟了一条年货大街,上面集中摆放着一些过年时热销的物品:八宝饭、保健品、糖果……烟酒区也比往常更热闹了,柜台上的服务员忙的不可开交,嘴里不停地说着:“怎么这么多人啊!好像买东西不要钱似的”。二十几个收银台全部开放,后面还排着长长的队伍,想找一个空位子是根本不可能的,从机器里打出来的小票都是一长条一长条的`。从大润发里走出来,许多人都在候车亭里面等免费班,车子刚到,大家就挤着往车上搬年货。

  要过年了,得回乡下,路上车子很少,老爸都能开到一百码。回家,姑姑在包蛋饺,我问姑姑:“为什么要包蛋饺?”姑姑告诉我,要过年了,亲戚要来做客,饭桌上少不了这个。桌上,还摆着一大盆团子,爸爸对我说:这是年团子,象征着团团圆圆。过年,还要打年糕,年糕代表年年高。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相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上,小朋友里我最大,爸爸妈妈让我敬酒,一开始我一直说“新年快乐”妈妈让我换一换,我就对爷爷奶奶说:祝你们身体健康!他们也回敬一句:祝依依学习进步!敬好酒,长辈们纷纷发了压岁钱,我收得很高兴,收好后把他们藏进了口袋。放烟花是大年三十少不了的东西,烟花的名字取得很吉利:什么鸿运当头,捷星高照、步步高升……一个个烟花飞上天,在天空中绽放着笑脸。大年三十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守岁前的必看节目。时钟敲过了十二点,在一片鞭炮声中我又长大了一岁。

乡味的作文8

  下雪啦!放假啦!我们要回乡下过年啦!

  近了,又近了,老家到了!你们好!袅袅的炊烟、亲切的老柳树、慈祥的老祖母……我们回来了!

  团团圆圆香香甜甜汤圆味

  天上下雪,我们的厨房也“飘雪”,厨房的“雪”就是那磨的米粉,祖母早就磨好了干粉和水粉,干粉蒸糕,水粉做汤圆或团子。大人们忙着拌馅、和粉、捏团子,我们小孩子则把米粉当橡皮泥玩,把它们做成田螺、元宝、小枪……玩得满头满身都是粉,眉毛、头发都白了!大人们忙着将团子上笼、落蒸,我们忙着搬柴、烤火、给团子点红点,欢喜极了。

  除夕晚上,我们总是要吃用水粉做的汤圆。家乡的汤圆个儿大、馅多、皮薄,咬一口,嘿!那滋味就别提有多好了,浓浓的黑芝麻馅慢慢流出来,甜丝丝香喷喷,让人吃了还想吃。祖母看着我们说:“多吃点,多吃点,一家人好不容易团圆了,就要吃汤圆哪。”

  平平仄仄喜气洋洋春联味

  “歪了,向东一点儿,唉,又过了,再向西一点儿……”在干什么呢?贴春联哪!“一顺百顺事事顺,千好万好年年好。”横批“万事如意”。褐色的木头大门上贴了大红的春联,喜气洋洋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爸爸在房门和后门上贴上倒着的“福”字,我急忙说:“福倒了!福倒了!”妈妈笑着说:“是啊!福到了!”

  拉着妹妹在村子里走一圈,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春联,我挨个读过去,这平平仄仄的春联增添了不少春的气息。

  欢欢喜喜噼噼啪啪鞭炮味

  在我的老家,一过腊月二十,各家各户就开始祭祖宗或谢灶王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把乡村的年味给放出来啦!

  除夕的晚上,鞭炮声此起彼伏,那绚烂的烟花在黑夜里绽放出迷人的笑脸,好像在庆祝人们合家团圆,又好像为我们送来独特的新春祝福。

  看着春晚,依偎着祖母,在热热闹闹的鞭炮声中,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得又香又沉,还做了好多甜甜的梦。

  在乡下过年,从小年夜起,王爷爷家的大锣鼓就开始敲起来了,全村的男人们轮流去敲鼓,据说鼓声可以驱赶“年”这个怪兽,可以辟邪。不过我觉得这鼓声给人带来力量,让人们觉得在新的`一年里干什么都有信心、有希望。这鼓声会一直响到元宵节才结束呢。这年哪,就有了咚咚的欢乐锣鼓味。

  在乡下过年,大年初一我们一定要穿上新的衣服,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大年。我的口袋里塞满了糖果和压岁钱,这年就有了糖果的甜味,妈妈说糖果预示着来年,我们的生活会比糖果还要甜美、幸福。

  现在我又跟着爸爸妈妈回到了城里,但是乡下那浓浓的年味,让我久久地、深深地回味……

乡味的作文9

  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的家乡味,从我的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的桂花香。爷爷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里挤出来,从未掩好的窗户里钻进屋里,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的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的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的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床,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里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里的有时香的冲鼻,花朵也没有城里的`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隐在叶子中,星星点点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是猪圈草棚里臭烘烘的,阴冷的味道。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的童年回忆。草棚里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的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的鸡从草棚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的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的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的脆响,欢乐极。

  家乡味是大铁锅里炒出的饭菜的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的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的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

  家乡味,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乡味的作文10

  淅淅沥沥的阴雨湿润了整个徽城,云雾氤氲,香气淡然,寥若晨星的路人,悄然间将我的思绪拉回故乡,不免想起那道家乡的美食。

  在徽城,烩面是一道传统美食。因味极其鲜美,面极筋道,家家饭桌上必不可少。小时候,烩面总是孩子们魂牵梦萦的对象,而我也不例外。那时候家境并不是多么富裕,再加上父母的繁忙,烩面制作工序的繁琐,很久才能吃到一次。因此,我总是格外珍惜。先用筷子将面和汤搅拌均匀,滴几滴辣椒油在上面,轻轻夹起一根面条,吹上一口,刹那间,香气溢满你的鼻腔,清香,浓郁,消除世间一切贫苦;再慢慢咬上一口,让汁水和面料在你口腔弥漫开来,调皮的在每一个细胞上轻摇曼舞。细细的咀嚼,用心感受烩面在口中逐渐融化的每一个过程,待一口下肚,顿时觉的满足和幸福。最后,再喝一大碗浓汤,回味无穷。

  烩面香满我的童年回忆。

  逐渐大了,烩面似乎不那么稀少了,几乎时时都能喝上一大碗热烫的烩面汤。每至傍晚时分,村民们端着烩面,趁着暮色,在村头的土桌前享受美味,欢声笑语伴着香面浓汤,显现出一片祥和与美满。我总留恋那时聚众吃烩面的场景,即使心情再不好,端着一碗面融入于集体中,那热闹的氛围总会消散我心中的忧愁。傍晚的暮色,总是伴着袅袅炊烟和挥散不去的浓浓面香,香郁的`浓汤里溢满了独属于乡村人的质朴与团结。

  烩面,香满了乡村暮色。

  再后来,我学会了独立,也离开那生活了十几年的小镇。外面的世界大了,绚彩缤纷的生活使我新奇更兴奋;但时间久了,却有些空寂和茫然,每每徘徊于灯火璀璨的繁华街道,竟不知心该归向何处。澄澈碧蓝的天空中,一排人字形大雁向南方飞去,渐行渐远,那嘹亮的叫声似归乡的喜悦,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清风拂面,柔暖中夹杂着一丝熟悉的香味,勾起了我记忆深处的情思。那一刻惊喜了,是烩面香!这一发现使我有些微感动,于是循着风儿姑娘去寻找香味的源头。

  再入眼,我已在一家古色古香的小饭馆站定,双眼在亭堂里穿梭,寻找那令我牵肠挂肚的至宝。转眼间,看到了亭堂正中的那一碗色泽诱人的烩面。刹那间,乡思再次牵动,泪珠打湿了颤抖的双手,浸润了空寂冰冷的心。

  独自端着点的烩面坐在无人的角落,看着突然下起的缠绵的小雨,飘升的烟雾,晦暗的天空,吃着美味的面条,任思绪在脑海中涌动。面入口的瞬间,有了家乡的味道,冲散了淤积心中的苦闷。那一刻,寻回了心底的空缺,找回了独属于我的故乡的回忆。

  一口一口,细嚼慢咽,就着淡淡的乡愁,我将一碗面悉数吃下。雨雾朦胧中,有一座错落有致、水墨画般的幽静村庄,村子里,是一张张质朴的笑脸……

  烩面,成为我远走他乡时的心灵慰籍。

  烩面,乡味缠绵,唤醒回思。

乡味的作文11

  过年也称春节,它之所以是中国最热闹及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因为过了这一天晚上十二点整就是一个新的开端了。

  “年”在古代传说中是一只其丑无比,力大无穷而且无恶不作的怪兽。它手持武器,面部凶狠,大大的鼻子喘着粗气,眉毛皱起,牙齿尖利得像一把刀刃,露出来。一幅好像要恨不得把你吃进圆鼓鼓腹中的样子。

  “年”常常欺凌老百姓,还杀害老百姓,食歂民,携老弱。真是不想让善良,诚实的老百姓过上安宁的日子。不过再强大,再铜墙铁壁的人也会有弱点,而且“年”一般在春节出动,并且也非常怕火或其它亮的东西。

  于是古人就趁着“年”的这个弱点,在过年那天放烟花,贴对联,开灯到天亮,贴福字。就是因为这个传说,中国后人就有了这些特殊的.习俗。

  今年过年,我们来到外婆家。一进门,又是那年年来外婆家熟悉的味道——梅花香。一闻到这个香味,就想起了我童年时候夏天和哥哥一起到田地里外公种的樱桃树上去摘樱桃,冬天一起去摘梅花,品味梅花那坚强不屈的品德。

  来到外婆家里面,坐下仔细倾听,就会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也让我想起了童年和哥哥去那河里捉鱼虾,那时,哥哥为了捉到一条稍大的鱼,结果跌入冰冰凉的河水里,回去就被外公骂了一顿。

  过年那天傍晚,我和父亲一起贴对联,贴福字,父亲还告诉我,福字要倒着贴,意思是“福到”。 还 吩 咐我买了几条小金鱼,意思是”年年有余”我们中国人还真是讲究吉利。

  这时,我趁着父亲不注意,偷偷跑到大街上,一路上原本还热闹的大街空无一人,只有树叶从路的这头飘到那一头,路旁的灯上也挂着又大又红的灯笼,可是每一户人家都传来了欢声笑语的声音,好浓的年味呀!

  开吃年 夜 饭了,全家十几口人一起坐在圆桌旁,我们家的规矩就是只有长辈先动筷子。看着外公从烤鸭上撕下一块肉,我馋得直咽口水······

  那么多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一到小品出现笑点,全家人张大嘴巴哄堂大笑,一到小品出现重点,大家就竖起耳朵仔细听······

  我们的心随着电视机一起倒数:“五,四,三,二,一”“过年了”我来到阳台是,无数筒烟花一起射向天空,似乎照亮了这个中国,还照亮了所有中国人坚持奋进,壮大祖国的心!

乡味的作文12

  忙活了一整天,我躺在床上,随手打开收音机,耳边传来一阵轻柔的歌声:“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这是费翔唱的《故乡的云》,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此刻,它又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一阵微风吹过,略带着一些寒冷,但我不怕冷,我要乘着它,飘过海,飘过江,飘到江西,飘回家乡,踏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

  家乡的明月知道我回来了,她更加卖力地散发着皎洁的光芒;家乡的风知道我回来了,她变得更温柔了,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绕着我欢快地旋转,仿佛在咿咿呀呀地说些什么。我侧耳倾听,哦,原来是村子里的老人略带嘶哑的祝福声,年轻人真诚的祷告声,还有儿童欢乐的嬉笑声……

  此时,家家户户门前已张灯结彩,一幅幅春联,一对对大红灯笼,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财源广进。望着这些,我的鼻子一酸,眼泪涌了出来。

  只见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在这皎洁的月光下,我看得更清楚了——炊烟如牛乳般,倾泻在村庄旁的那几棵杨柳上,之后,又聚集在一起。有时像一只只小猪,在柳树下安静地打盹;有时又像一只只小鸡,欢快地在村子里嬉笑打闹。我刚想靠近它,它却像一个害羞的姑娘躲开了。此时,触景伤情,我的眼泪竟不听话地流了下来。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家家户户都开始吃团圆饭了。我知道,在今晚的菜中,有一道菜是绝对不会少的,因为我已经闻到了那浓浓的鱼香,其中还夹杂着些许辣味,那就是香辣鱼。家乡的人喜欢吃鱼,不仅是因为我们伴着盱江而生,还因为“鱼”与“余”谐音,它寄寓着家乡人的希望,它象征着年年有余。

  是啊,年年有余呀!看,这块土地上的变化多大呀!那一排排小楼房已替代了低矮的茅草房,那一条条宽阔的水泥大道已替代了那又窄又凹凸不平的泥巴路,不少人家的.楼房下还停放着大大小小的轿车呢……

  我猛然睁开眼,发现自己仍躺在床上,但脸上却早已泪水迷蒙。泪水流进口中,竟是酸酸的、涩涩的、苦苦的。我知道,这就是我思念已久的家乡的年味。我该满足了,因为在梦里,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乡的特殊年味。

乡味的作文13

  每到春节,火车站人山人海,火车上人拥人挤。人人的心都被“家”牵着、拽着,急迫地往家赶。对于常年奔波在外地的人来说,春节就是最幸福的节日了,因为春节可以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我的家乡在过春节的前几天,人们会打扫屋子、贴对联、贴窗花、贴门神。在过节期间还会举办庙会、走亲戚等。逛庙会最有意思啦,有各种节目表演,有踩高跷、跑龙船,还有各种各样的地方特色小吃,好吃极了。

  今年春节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呢。年夜饭可丰富了,但是饺子却是最不可缺少的了。妈妈做的饺子可好看了,煮熟了像个金元宝,又亮又圆。“这象征着年年有元宝,年年不缺钱”,爸爸打趣地说到。

  大年初一的早上,几乎各家各户都要燃放鞭炮。据大人们讲,春节燃放鞭炮是祖辈传下来的,是为了驱除一切邪气、晦气呢,这样在新的一年才能够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呵呵。我才不信这样的传说!但不管怎么说,大年初一早上燃放鞭炮这一习俗现在仍然得以流传。

  春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了潼关老家走亲戚,我和亲戚家的小伙伴们在一片空地上用树枝和棉花干架起来,然后买了一些小零食,到了晚上我们围在一起玩起了篝火晚会,有的吃东西,有的摔小甩炮。

  中国年应该是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才算完毕。最热闹也应该是正月十三、十四、十五这三天了。这三天好多地方都在举办庙会,扭秧歌、唱大戏、走高跷,非常热闹,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市工人文化宫逛庙会,看热闹。晚上,我们又去了公园,公园里面也是张灯结彩,各种各样彩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天鹅灯、鱼儿灯、莲花灯、花瓶灯。还有大街两边的.树上和花草上也挂满了各种颜色的串灯,把整个城市“妆扮”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十分艳丽、壮观!

  这就是我所看到感受到的中国年、家乡味。

乡味的作文14

  想起家乡,满脑子就是各色地美食。那种让人意犹未尽的味道,存在嘴里,萦绕在鼻尖,深刻地印在心里。

  晨起,总会与父母到十八拐小巷里去吃一碗馄饨,坐在木制的红漆长椅上,听着那千回百转的温州弹词,我的头却不住地向屏风后的`厨房望去,翘首以盼着美味。“来嘞”,随着一声吆喝,不见馄饨影,只闻馄饨香,让人不禁胃口大增。铺在馄饨上面的是蛋花,虾皮,胡萝卜丝,榨菜丝和紫菜,这五大传统配料,色彩各异,做足色香。馄饨皮薄,褪去外皮就是劲道的瘦肉,配有虾仁,这是味香。吃完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只觉神清气爽。一天的美好生活就从这里开始。

  夜深人静的时候,楼下总是洋溢着锅贴的香气,坐在门口,随着晚风吹拂,点一盘锅贴,是何其享受的事啊。锅贴皮脆,咬开后是韭菜和肉的混合香味,吃上一个,可真是唇齿留香,色味俱佳。锅贴着醋,酸香脆爽,爸爸要一瓶啤酒,这是深夜之最佳拍档也!

  每逢喜事,邻里乡亲总会送来一个红袋子,那里面方方正正的定是九层糕。捻起一小点,放入嘴里,无需去嚼,糕点已在嘴里化开。留有的是那糯米粉的清香。九层糕虽软,可其制作过程却是“粗暴”的。大手一挥,将把控好的水洒在糯米粉中,用手反复揉搓,形成一不干不散的米粉絮。将豆子放在石磨,用手推动石磨,把豆磨碎均匀。一切准备就绪,只见奶奶撒一层豆粉,放一层糯米粉,再撒豆粉……直到九层,有黄豆粉、绿豆粉、红豆粉,再加白白地糯米粉,于是色彩多样的九层糕,就基本成型,再将糕放入蒸笼中蒸熟,在那烟雾缭绕之中,九层糕已露出真身,引诱着我们这些小馋猫去品尝。这糕寓意着“年年高”“步步高升”“高中榜首”。

  不管人在哪儿,身在何处,时刻都会思念着,牵挂着家乡。然而,我的家乡却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记,唯有温州美食不可辜负!

  品其家乡味,记住乡愁。

乡味的作文15

  当千年古银杏翡翠般的树叶上正酝酿着晨曦的朝露,小城的主动脉——老街,便开始流淌着如潮般的人流。喧闹而噪杂的人群中,谈论最多的当属这座小城最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早茶。摩肩接踵地挤进了“皮包水”这家老店,扑面而来的热气瞬间便模糊了眼前的一切,只听见茶倌的吆喝声、老人的闲谈声、孩子的嘻闹声、早茶师傅剁干丝的刀板声……一片忙忙碌碌的声音,一团热热闹闹的人气。阳光散落在人群中,一张张围桌而坐的面庞,等待美食的焦急,老友相逢的`喜悦,大快朵颐的畅爽,皆在一碟碟、一笼笼美食佳肴面前展露得淋漓尽致,真是一派质朴本真的乡情乡味啊!

  “先生,你点的干丝。奶奶,你点的馄饨。”茶倌正热情地招呼着客人,来不及拭去额头布满的汗珠,忙的不变乐乎。细细打量,一张不太精致、甚至带着些许青春痘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温暖而亲切,那定是在平凡之中,他带着一颗火热的内心对前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吧!看着桌前品味早茶的男女老少,望着店里麻利奔走的茶倌,品尝着鲜嫩爽滑的大煮干丝和美味可口的蟹黄汤包,日光倾城里,家乡人民质朴热情、其乐融融的幸福滋味轻轻扣响了美好时光的门扉。

  白云岫出,落日余辉。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傍晚的茶楼成为了家乡人民心中的一片桃花源。年长的,年青的,捡定张木桌坐下。或闭目养神,回忆过往的美好时光;或举杯小酌,分享一天的采撷芳菲。时光在此刻慢慢流淌,悠闲而安然。

  不时,有老人起身捋袖,咿咿呀呀地唱起淮剧,旁边的乐手拉起二胡、弹起扬琴为他伴奏。悠然韵足,像极了此刻的时光。一曲终了,余音绕梁,满茶楼都是喝彩声。临雕栏而坐的我亦为之感染,情不自禁想起了马可波罗说过的话,“泰州这座小城不大,但尘世间的幸福极多”。是啊!这哪里只是品茶茗香,这分明是家乡人民悠闲淡然的美好品味的沉淀啊!偷得浮生半日闲,清悠茶香伴着乡人宁静闲适的生活品味已悄然定格为静美时光的剪影。

  古老的凤城河静静地流淌,华灯若霓裳翩跹了墨色蓊郁。月华初上,霓虹绽彩,映衬着夜游的人们兴致盎然的脸。登上披华带彩的望海楼,泰州,这座韵味十足的水城夜景尽收眼底。墨黛般的凤城河上,缀满五光十色灯挂的游船悠悠地漂荡着,河畔栏杆在彩色灯带的点缀下,勾勒出凤城河的妖娆多姿。站在雕梁画栋的望海楼顶,我手执摄像机,记录下这座小城的美好光景。月色澄澈,凤城河水携着今日家乡古老的文化蕴味静静流向明天的诗味与远方。

  梅花吐香露蕊。这一季,花开凤城。家乡,将带着质朴热闹的浓浓情味,悠闲从容的致臻品味,美好厚重的文化韵味,沉淀出属于我们泰州的乡土真味!

【乡味的作文】相关文章:

乡味的作文03-06

乡味的作文09-06

关于乡味的作文09-19

关于乡味的作文03-30

乡味的作文10篇03-16

乡味不变作文08-06

舌尖上的乡味作文05-03

乡情作文作文10-06

神秘的作文课作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