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作文

时间:2023-08-18 19:33:44 好文 我要投稿

(荐)老人的作文2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人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老人的作文2篇

老人的作文1

  夜泊中倒映着明月,耳畔是戏子腔声。

  ——题记

  我回老村已半月有余,正巧赶上台风季,天气阴晦,听大人们说村里的三口古井都被雨水填满了。风呜呜地响,锅盖欢快地翻转着,随风摇曳,木门匝子恣意地呻吟,像是在无声地诉说。

  “行了,孩子们过来拿碗,吃——”“啊全,快啊!你家窗没关好!”披着雨衣的老婆婆打断了大伯的话,转眼大伯已经到水花处了。老村的邻里都这样古道热肠,就像缕缕炊烟紧紧缠在一起。

  窗已经关得严严实实了,屋内更暖了些。我半卧在木椅上听着暗下来的雨,闻着淡淡的泥土气息,刚出锅的面条冒着蒸腾直上的白气,十年前那方红色的戏棚在眼前若隐若现……爷爷说从他年轻起,乡里的人每年都会在村口搭起红棚给庙祖请戏,戏台就靠着庙祖在尾边,前边密密麻麻的都是座位,看戏的多是老人,小孩根本就坐不住。

  十年前,我便也是这么一个小孩,跑了出去就遇见了一个卖糖的白发老头。老头往一台黑漆漆的炒台撒一勺白糖,就可以拉出一支比脸还大的白色棉花团。我喜甜,对那软绵的口感没有抵抗力,可我没钱,我只在口袋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角。一颗棉花糖,最小做一块钱,我不敢进去给爷爷要钱,只能瞪大双眼,干巴巴地盯着老头看。

  “女娃子,想吃吗?就一块钱。”他本来就黑,一笑连牙齿也是黑的。“不要了……我……我只有五毛钱。”我试探性的看了他一眼。

  他缓缓低下头,没搭理我。

  许久,一颗小了一半的棉球出现在视野。“就破一次例,给你做一个五毛的。”我开心地从他手里接过,轻咬一口,甜滋滋的味道在细腻中蔓延开来。

  “你为什么只这几天才来?”他听了笑出满脸皱纹:“看戏吃甜食的人多,好卖!”红棚里的角咿咿呀呀地唱起来了。“哦……那戏停了,你还会来吗?”其实我不过顺口一问,他却回答得语重心长。

  “神佛保佑我们这块福地,好人是不会停公戏的,戏不停我这辆糖车就不停。”他抹了抹嘴边的汗水,“戏场热闹有乡味儿,孩子们跑累了就来我这。”说完又开始吆喝了……

  一抹抹艳丽的`花火在空中绽放又坠落,戏棚里的人陆陆续续地走了。爷爷逛到糖车这找到我,拉着我就要走。

  “女娃子!”

  女孩被突然叫停了。卖糖老人拔了一根糖人塞到她手里:“不要忘了这些东西!”对她摆了摆手……

  女孩一直握着那根糖人,爷爷叫她放下该睡了,她摇了摇头,乖乖地把被子盖好,从被窝里探出手,把糖人握在肚子上。她脑子里一直重复着白发老头那句话,又问爷爷老人的名字,爷爷摇了摇头。

  一阵凉风吹扰了我的思绪,不觉天已经黑了,此刻我的手正握着别在木门背后的木门闩。我撑着伞跑向了外边的雨天,灶火则留安稳地留在了屋内。

  路上只有雨声,一个人也没有,长长的路,走了很慢,很慢。我的心像被什么揪住了。

  老村,小,但像这样的村庄,它的形成往往需要上百年,若干代人的努力。而随着城市化加快,先是精神气,再到出逃的人口,已经有不少这样的村庄消失了。

  “不要忘了这些东西。”

  我钻进了红篷里,合起伞。灯光照在一个孤单佝偻的背影,那一头白发不停地摇曳着。

老人的作文2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杏树,这棵杏树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阳春三月,杏树开花了,有淡粉色的,还有纯白色的。我仰起头看的'时候,它们好像星星,闪烁在我童年的天空中。我非常调皮,把杏树的花摘下来放在脸盆里,又把脸盆放在杏树对面的石头上。它们每天都要说悄悄话,好像有许多说不完的话。蜜蜂在杏树边飞舞着,小鸟在杏树边唱着歌,感觉非常热闹。

  夏天,花落了,叶子长了出来。圆圆的小杏叶里面的果实刚开始非常小,只有小拇指那么大。随着时间地推移,越来越大。阳光透过杏树照射在果实上,金灿灿的果实显得非常漂亮。果实成熟了,我非常贪吃,爬到杏树上,摘下一个又黄又大的果实吃起来,味道美极了!我们家的小猪和小猫,看我吃得非常香,口水直流。我就扔给它们几个,它们也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还边吃边哼哼着,好像对我非常感激。

  冬天,白雪覆盖,杏树变得孤独了。过了一段时间,乌鸦和麻雀来了,树上的水“嘀嗒”地流着。杏树不再孤独了,反而欢乐起来,非常开心。

  我喜欢这棵迷人的杏树,这棵树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老人的作文】相关文章:

老人的作文07-18

磨刀老人作文03-06

修车老人作文04-13

那个老人作文03-28

车站的老人作文04-09

补鞋老人作文04-04

老人与鞋子作文01-09

老人的瓷碗作文12-19

走近老人作文05-10

老人情作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