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作文

时间:2023-07-28 13:00:4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品三国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品三国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三国作文

品三国作文1

  三国,很多人都看过。不过,有没有人真正的去理解,品味三国呢?今天,我来跟大家侃一下。

  首先,《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是完全不同的。《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从题目上来看,是把《三国志》这本历史书变成了小说,就连一些文盲都可以看得懂了。但是《三国演义》拥有一些《三国志》完全没有的内容: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杀文丑……这些都是在《三国演义》中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但其实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但是试想一下,假若罗贯中还原历史,不编这些故事,难道《三国演义》还能够这么精彩吗?这些故事,虽没有还原历史,但也别有一番风趣。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人物形象,我今天就说这几种:曹操、吕布、关羽、诸葛亮。那么,首先从首位曹操说起。曹操,字孟德,是个有名的军事家,统一了中国北方,为后来中国统一打下基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形象,那我也不说他历史的本来面目,就说《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吧。曹操从小就很聪明,但是很不老实。他的叔父经常向曹操父亲曹嵩告状。曹操不满,想了个办法。一天,他路过叔父,装出一副中风的样子。曹操的叔父大惊,连忙告诉了曹嵩。曹嵩也急了,马上来看。但是曹操又马上恢复原来的样子,对父亲说:“是叔父不喜欢我,故意这么说的。”从此曹嵩再也不听曹操叔父告状的话了。这个故事说明曹操从小就很聪明,在乱世里可以打下一片天地。但是后头,曹操成为了奸雄。最残忍的估计也就是借了粮官的头吧。再后来,曹操又很好色,导致典韦惨死在宛城。再说猛将吕布。吕布,字奉先。虽勇猛过人却还是败在了曹操手上。为啥呢?勇而无计、唯利是图啊!他认丁原为养父,董卓送几件东西,吕布杀了丁原。丁原尸骨还未寒,王允送他貂蝉,再来个计,又把董卓杀了。杀就杀吧,遇上了陈宫这样的`人才,居然不听劝阻!他被包围在下邳时,陈宫几次劝他小心,吕布不管,和貂蝉、严氏喝酒。侯成把马夺回来,想喝点酒,却被吕布打了。吕布不听劝阻,打骂手下人,造成了败局。最后要刘备劝劝曹操,刘备也是心太软,想着:吕布总是背叛主人,丁原和董卓都这样了,我一定要让曹操远离危险。然后让曹操杀了吕布(题外话:吕布想活在乞求刘备,但是死了;张辽想死骂曹操,却被刘备挡住了)。说起关二爷,恐怕妇孺皆知啊。关羽,字长生,后改成云长。他的忠义让百姓佩服,后来历代加封,到了盖天古佛最高级别。他的忠义我是认可的,过五关斩六将找刘备是他忠的表现;华容道义释曹操也是他义的表现。可是,关羽还是有个缺点的:轻视敌人。当初只带500校刀手去夺长沙。若不是黄忠也是忠义之人,恐怕关羽也夺不下长沙。后来,轻视了吕蒙的计谋,以为东吴不会找麻烦,去打樊城去了,结果败走麦城,最后父子惨死。诸葛亮,字孔明。这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三出茅庐、火烧新野、三气周瑜、八卦困陆逊……他的故事,可算是多得很呢!最后魏延大意熄灭了七星灯,诸葛亮也只得“星落秋风五丈原”。孔明在刘备死后,尽力辅佐刘禅。可惜,刘禅是个庸主,还听黄皓的话,最终亡了蜀。

  今天也就讲那么多吧,各位看官,明天再聊。

品三国作文2

  易中天老师对三国这段历史是怎样评价的呢,他谈到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是紧随秦汉大一统而来的一个国家分崩离松的历史阶段,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纷纷涌现出一批力图恢复社会大一统国家政治经济的英雄人物,其中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周瑜,有忠义兄弟张飞关羽,有品德明主刘备,有雄才大略的曹操,也有雄据江东的孙权……

  谈起周瑜,让我们联想到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谈,也想到其妒忌诸葛亮之才,最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之狭小肚量,难道周瑜在三国历史中真是如此?那苏轼又为何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给予其高度评价呢?词中说道,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见周瑜事业有成,婚姻美满,而又何去羡慕嫉妒他人呢,就连易中天老师也笑道,就连他也羡慕嫉妒周瑜,虽说在苏词作为文学作品,不足为信,但也不是无一是处,无一可信的,除非苏轼价值观扭曲。究竟周瑜是怎样的风云人物呢?易中天老师说道既为周郎,郎字帅小伙之意,可见当时江东父老对其的评价,就连三国志,刘备,蒋干等人对其评价也是极高,说其宽宏大量,品德优雅。众说纷坛,到底该怎样看待这历史人物呢?

  诸葛亮,大家耳熟能详吧,不说你也知道他曾求来东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事,还唱了一出空城计,退了司马大军……易中天以幽默语言,引经据典,以现代视角探究了那一场空城计。他侃侃而谈,说是马谡失了街亭司马大军压境,诸葛亮几千兵士,且老弱病残,可见其兵力悬殊,诸葛抚琴,大开城门,焚香作坛,傍侍两童,来来来,我迎你来了,犒劳你几万大军来了,司马偏不去,说道我来卡罗,就ok了,扭头退兵……说到这,你我不免失笑,难道司马懿不会派一支先头侦查部队探探虚实,不是十几万大军吗?为何不来个十面埋伏围它个十天半个月的水泄不通呢?易中天老师借古拆古,以上就是后来学士收集资料反证得来的,闲话少叙,各位看官听众,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主题:如何看待历史人物。

  易中天老师谈到即使是正史,也不可全信,哪怕是民间传说,也不能不论证取信。论史看人分三种,一种是随历史发展而产生的历史人物,但历史长河流淌而渐渐模糊,因此也产生了文学人物,民间人物。何为文学人物,就是经文学作品艺术处理深化的人物形象。何为民间人物,也就是一种民问信仰人物,比如,某某某以其某特点或无关联性而施加给他的特定身份。历史人物已不可追寻,无论种种,都因当论证采取,不可以以心中人物形象去适配历史人物,有失公正。

  看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应以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以现代人的社会视角去探寻,那么其耐人寻味而又难以捉摸的秘密也就更为清晰了。是的,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但是,也只有小心谨慎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在今后的做人处世当中,不要轻下决论,看人看脸看心看一辈子去吧。

品三国作文3

  易中天稍出名时,也即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相中时,我也就知道此人了,当时千千万万人还不知呢,更没有人喊出“非易中天不嫁”的“豪情壮志”来。

  刚看《易中天品三国》,尚觉有点趣,特别是易中天喜欢用现代的词汇表达古代一些概念的幽默,也看中了易中天这个人讲话从不重复或者有什么“这个”“那个”的口头禅。等到易中天真正飞来飞去出名的时候,我就已经不再看易中天的东西了。

  有人买了《易中天品三国》这样的厚厚的上下集书,献殷勤地要借给我看,我也不好意思拒绝,放在家里几个星期然后再还给人。这么厚的书,比《三国志》还厚,我不愿浪费时间看它们,有时间多看几遍《三国志》,什么都清楚了,如果真要研究的话,再翻翻《史记》、《汉书》、《后汉书》,保证任何人也能讲个唾液横飞。

  易中天这个人很聪明,他知道现代人的心理:一是不想自己看书,二是虚荣,三是假斯文。于是他这个学中文的人,也是惯于讲各种动听故事的`人,便借《三国演义》,来给《三国志》中的人物还魂来了。《三国志》这道有营养但人们不喜吃的粗食经他一添油加醋,便活色生香起来。尤其是裴松之的注,本来是被人家陈寿弃之不用的,充满了各种道听途说的故事,他拿来正好生趣。经他这么大厨一炒,人们还以为谈三国非易中天莫属,就像歌星原唱了一首诗,别人都不能唱了。于是,易中天在造神的时候,自己也被世人视为神了。

  再后来,易中天真的被捧上天了,估计天天在飞机上度过的。参加这个那个签名售书,参加这个那个讲座,仿佛他一夜之间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通灵宝玉”了。从三国讲到东西方文化比较,从诸子百家讲到中国历史,只是自己的专业中文倒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

  我听过一场易中天在浦东干部学院讲的讲座。是关于诸子百家的,实际上只是用不太好的嗓子哼一段旋律,然后再断章取义地取几个小故事来弄弄从未看这些书的人。对于我这个拿起《论语》、《孟子》,放下《老子》、《南华经》(和《庄子》)等等诸子原著的人来说,他说的这些东西只是小儿科。我听了一半实在听不下去,于是中途退场到车上睡觉看报纸。

  哗众取宠和花言巧语只会短期内迷倒不明真相的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清这一点。

  原著就是原著,是千古流芳的东西。虽然有很多人想打扮小姑娘一样打扮历史和厚著,其实质只是在不想读书的世人和历史、原著之间放一个烟雾弥漫的烟幕弹。君不见千古来有多少个烟幕弹,到头来都烟消云散,摆在书架上的还是历史和原著。

  相信过不了多久,易中天的大作将被撤出书架,从学术上看,他的书不如《三国志》,从文学的角度看,他的书不如《三国演义》。

  据说,满载疲惫的易中天终于觉醒了,想等还清了人情债后金盆洗手了。这是好消息,无论对他来说还是对世人来说都是好事。对他来说激流通退,留余香在人间,不必江郎才尽而黔驴技穷,对世人来说旧的不去他们怎样才能造出于丹后的新星呢。

【品三国作文】相关文章:

品于丹作文04-01

品曲作文05-07

品龙井作文12-22

品秋的作文03-13

品苦瓜作文07-10

品他的作文07-24

品石榴作文07-25

品心作文范文05-03

品“味”黄高作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