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国名将其实都用矛民间传说
关羽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是整个三国故事中最为著名的兵器,它几乎与关羽融为一体。关于它的传说人们耳熟能详: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
但历史上,关羽使用的并非是青龙偃月刀,而是类似于矛一类的兵器。遍查史书,三国时代无人曾使用“青龙偃月刀”。《三国志》中说到关羽“策马刺(颜)良千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很可能他使用的是矛,同时随身佩有短刀,以便对刺杀的敌将进行斩首。
《三国演义》中说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是一种附会,为的是使人物的英勇形象更加丰满,其实偃月刀到宋代才出现。也叫“掩月刀”,偃月,即半月的意思。宋代《武经总要》中就有这种刀的绘图。这种宽刃大刀的制造工艺在三国时还不成熟,很难造出。三国时的刀为窄而直的刀,长度在1米左右,东吴的刀长60多厘米,蜀国的刀则长1.2米以上,有坚厚的刀背和单侧刃,不再有锐利尖锋,而且一般都有环首,环首上的布条缠在手腕上,可以防止格杀时刀从手中脱落。
虽然青龙偃月刀在三国并未出现,但带有木柄的长刀却是可能有的,《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就称:“韦好使大双戟与长刀。”
到了唐宋时期,长柄大刀已成为长兵器中的重要武器之一,唐代有种被称为“陌刀”的长刀就常被使用,这种刀两面有刃,前边带尖、能刺能砍,极为凶悍。
张飞丈八长矛并非像蛇
一般认为,张飞的“丈八蛇矛”矛头弯曲似蛇,更为惊奇的是其矛锋如毒舌芯般双锋并举,煞是威风。不过,好看归好看,此“蛇矛”只是凭空臆想,在战场上中看不中用。
道理其实不复杂,突刺类兵器如矛、戟等,其杀伤力取决于尖刀刺击时产生的压强,矛前两个尖,明显会减小压强,穿透力不如单尖,况且,中间新月形的矛锋增加了遇阻的概率,很容易就折断锋尖,其装饰性明显大干实战意义。所谓止八蛇矛,是小说家为了给张飞增添英雄气概的捏造之物。《三国志·张飞传》中说他大闹长坂坡时,只是说“据水断桥,嗔目横矛”。那么,“蛇矛”称谓有没有来源呢?有,汉代称“丈八长矛”为邓矟,如《释名·释兵》:“矛长丈八日矟,马上所持。”矟昔同朔,故后又称槊。由于矟和蛇音相近,而矛长又似蛇,故而丈八之矟就讹称为“丈八蛇矛”,并在后世流传颇广。
丈八长矛有多长?汉魏的一丈八尺,约合今天的4.15米,这种长度不是夸张,两军对阵,双方都挺矛前刺,矛身长的就可先刺及对方。但矛的长度也不是越长越好,根据使用者的体力及熟练程度,矛的长度有所不同,太长了单兵操作有困难,不灵活,但古代的矛一般都在3米以上。
三国时,长柄矛是制式兵器,大量装备部队。刘表支援黄祖,一次派出5000长矛兵。长柄矛也是关西兵擅长的兵器,连关西妇女也载戟挟矛。当时的许多名将都使矛,如关羽、张飞、吕布等。曹操、曹丕父子都曾“上马横槊”,故而苏轼的《赤壁赋》中有曹操“横槊赋诗”之句。
吕布的兵器不是方天画戟
吕布用的是矛,而非方天画戟。三国时,戟是军队中的标准武器,从战国开始常用“持戟”一词作为士兵的同义词。
戟是制式兵器,大量装备部队。官渡战前,袁绍檄文称自己的部队“长戟百万”,此说虽有夸张,但也说明其装备之多。袁绍有大戟士700余人为左右随从。
戟分长短,短戟又称手戟。手戟是单手握持的短柄戟。曹操年轻时,私人中常侍张让室内,被发觉,舞手戟自卫。典韦喜好手持大双戟,军中谣谚“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说明典韦手戟每只重40斤,折合今8.9公斤。
汉魏时期,车战衰落后,戟的功效已由主要是回拉钩斫,转变为前冲叉刺,因此就与矟的效能相近,但是,在对付披重铠的敌方,戟的杀伤力远逊于两刃稍。
【三国名将其实都用矛民间传说】相关文章:
三国名将马超是哪个民族的人02-21
铁血名将辛弃疾作文07-19
矛与盾的作文03-28
矛与盾作文08-11
河民间传说02-27
夜车民间传说02-27
侠盗的民间传说02-27
兄弟的民间传说09-12
猴王的民间传说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