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作文
画龙点睛作文1
古时候 , 有一个画家特别喜欢画动物 , 其中最喜欢画的画就是龙。每一次都把龙画的栩栩如生,可是不知为什么,他总不画龙眼睛。
有一次,他的朋友让他给他画一幅画。他画的速度快极了,两三笔就把一条栩栩如生又活灵活现的龙画好,可是,总不会画上龙的眼睛。
他的朋友问他:“你怎么不画龙眼睛呢?”他回答说:“如果我画上了眼睛,那么它就会变成真的.一条龙,飞到天上去了。”朋友说:“那我可管不了那么多,你赶紧画上两只龙眼睛吧,要不然我就不收下这一幅画了。”他只好说:“好吧,那我要画了,你做好心理准备。”朋友说;‘你快画吧!”那个人仔细地画上了两只龙眼睛,生怕画错了。
那人终于画好了。突然之间,电闪雷鸣,乌云遮住了整个天空,隐隐约约的看见了一条金龙。朋友吓得躲到一边,叫到:“赶快擦去龙眼睛!”画家赶紧擦去了龙眼睛,立刻间乌云散开了。他们俩吓得惊呆了。画面上还剩下一条没有眼睛的龙。
画龙点睛作文2
“画龙点睛”和“神来之笔”在一起被连用了这么多年,仿佛也变成一定程度上的近义词了,但大家在说话时有没有想过“画龙”真的要“点睛”吗?想当初,大师把九条龙画在墙壁上时,并没有给他们加眼珠子,是在世人不停地,甚至令人嫌烦的一再要求之下,才补上了眼珠,那么,大师的本意似乎并不是要“点”那个“睛”的。他似乎想告诉我们一个别的什么道理,那就是,别把什么都说透了,给人一个想头。
刚开始接触外国的文学,第一本就是《伊索寓言》。相信看过的朋友们都知道,在每一篇充满小动物、神灵与哲理的短小故事里面,总有那么一两句相当倒胃口的话,比如说什么,这篇文章告诉我……或是这……了……这样的人。不知这是原来就有还是怜悯我们智商的编者加上去的,这样一句看似是“画龙点睛”了的话语,在无形中给我们的思想带上了一个枷锁,只能这样才是“正确”的理解方式。反观我国的古代寓言,虽一般没那么生动可爱,但它永远不会给出一个结论,于是便需要大家去动动脑子去想,因而就得到了不同的答案,也才会有龟兔赛跑这个故事的多种版本。可见,有时一句“画龙点睛”也会适得其反,减了语言的'艺术。其实,中国人说话做事都是相当含蓄的,有时就为了说个“不”字,要耗上半个时辰的功夫。可要真当着面把话挑明了,却恰似头上浇下来一盆冷水,于他于我倒也是没有益处。而若是已经寒暄起来了,到头却来“画龙点睛”,糊了半天的纸还是给捅破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就像那先说了长寿啊,百岁啊,吉祥话讲了半天,突然点一句:反正都快死了,不如赶快去买块墓地,也免得明年又涨价了,这不把老师傅气个半死才怪呢。所以啊,画了龙,切不可来“瞎点睛”。不然点坏了,就算龙飞起来,也变成一条瞎龙了。断臂的维纳斯之所以成为西方艺术界最伟大作品之一,近乎完美的体态自然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她的美来源于她已经断了的双臂,正是那两块参差的花岗岩断臂,让人们不禁遐想,在这如此完美的身体上的两臂又是多么的灵动、唯美,多少著名的雕塑家想给她补上臂膀,给这“画龙”来“点睛”,但又以失败告终。他们痛苦地得出结论:“这尊雕像是不容修改的,哪怕是加上一厘米或是去掉一厘米,整个的美感与平衡将消失的无影无踪。”再看达芬奇的惊世之作《蒙娜丽莎》中,那丝若有若无,忽隐忽现的微笑,让人们捉摸不透。这才引出了数百年来人们对他的狂热。试想,要是达芬奇给她画龙点睛,用黑笔重重地描出她的唇线,我们还能看到这朦胧的美吗?有些时候,就要像中国画一样,学会留白,去“点睛”反而破坏了美。当然,一杆子把“画龙点睛”打倒是不必要的,也不可取的,毕竟有些时候,一句点睛之笔可以给文章增光添彩,没有眼珠的蒙娜丽莎也很可怕不是吗?但是,“画龙点睛”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仙丹。
我们要在充分的把握下,再来使用,免得弄巧成拙,使之成为一记“败笔”。
画龙点睛作文3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老师讲完之后说:“我本想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画条龙,可我练习了好多次都没有画成。”毛老师看起来挺不好意思的,“所以,我就在电脑上搜了两条龙。”说着,手里就拿起一瓶胶水,把胶水涂在纸的背面,贴到黑板上。哇塞,那两条龙腾龙驾雾,很是威风。
老师说要找一个白雪公主要一个白马王子上来给龙添上眼睛。几位男生就互相指,看起来都不想上去。老师说:“你们不主动,就让我来挑吧!”同学们一个个好像很紧张的.样子,生怕挑住自己。“毛伟超和汪博熙你们两个上来吧!”他们两个上来就准备去画,“不行不行,还得捂上眼睛呢!”毛老师笑着说。眼睛捂上了,“啦啦队可以给他们指方向!”
开始画了,同学们有的说往左,有的说往右,甚是激烈。没想到这个同学真给大家争气,都画的不错,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个贴画。
今天真是太高兴了。
画龙点睛作文4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好龙的皇帝。
他派人去打听了一个很好的画家,然后要求他在宫门前画出三条巨龙,就重重有赏。
画家就画了三条巨龙并点了眼睛。第一个看见龙的人是一个小孩。他左看看右看看觉得哪有点好玩,于是他把三条龙的眼睛擦去了。过了好一会画家和皇帝刚想出宫看龙,但还没出到门外就听见人们的讨论,有人说:“这条龙怎么没有眼睛。”画家解释道说:“我明明画上眼睛了呀!”皇上说:“再画上去就行了。”画家说:“皇上,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呀!”皇上听了说:“为何?”画家有解释道:“要是这三条龙再点一次眼睛的.话,它就会飞走的。”皇上已经很生气了,听了这话气上加气,命令道:“你在说这些话,再不画好,朕就要你的人头!”画家不得不画了了。
画家刚点好三条龙的眼睛,突然墙上的画不见了,乌云盖满了天下,然后只见三条龙,腾云驾雾而过,然后才恢复了平静。
从此以后这个皇帝再也不敢叫人画龙了,而画家拿了赏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画龙点睛作文5
今天作文课一开始,陈老师突然说了一句:“我们等一下要玩画龙点睛的游戏。”果真不一会,陈老师在黑板上放出了一张龙的图片。我们看了都欢呼雀跃起来!
这条龙真是威风凛凛呀!它身穿深绿色铠甲,脚踏红色祥云,胡须长如蛇。龙身上鳞光闪闪,头上还长着一对金碧辉煌的龙角。可唯独就是没有龙该有的那炯炯有神的眼睛。
这时,老师请小渊上来玩。老师给小渊蒙上眼睛,并且给了他“两个眼睛”让它为龙贴眼睛。小渊走起路来像个年迈的大妈,伸长手臂慢慢摸索着。我和小展在后面捣蛋。小展在前面喊:“有蜘蛛!有蜘蛛!”我也躲在一个椅背对外的椅子后面学着小展喊。等小渊靠近,我用椅子一拱,小渊居然做了一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的'动作,一转就到了黑板上。小渊用丈量法从黑板的边一笔一划地测量着。快要到龙眼眶了。可恶的小展拿着黑板擦和另外一个小磁铁放到小渊的肩膀上假装是蜘蛛,小渊心里一慌,手里的“龙眼”就落在了黑板上。小渊把红领巾拿下,原来“龙眼”贴在了龙的眼眶下方。大家看了哄堂大笑。
这个游戏真有趣!我们度过了一段快乐的课堂时光!
画龙点睛作文6
张僧繇是我国古代梁朝非常的画家,他非常擅长画龙。
传说,张僧繇曾经在金陵的安乐寺里画过龙。张僧繇的龙画在安乐寺的墙壁上,总共有四条。那四条龙画得非常生动,简直是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但画上的.龙却没有眼睛。这一天,正是赶庙会的日子。
张僧繇来到安乐寺赶庙会。有人认出了他,就问他为什么不画龙眼睛。张僧繇说:不滑呀。若是画了龙眼睛,龙就会飞走的。“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认为她是在说谎。
张僧繇没办法,只好拿起笔来画龙眼睛。边画边说道:我就给两条龙画眼睛吧,以免全部飞走了。你们大家也躲开点儿,以免龙起飞的时候伤害你们。”说着,他很快就把两条龙的眼睛画好了。忽然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风声大作。被点演的两条龙腾空而起。转眼间,抖动着身子,驾着乌云飞上了天空。不久,就消失在云朵里了。
过了一会儿,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个成语。
画龙点睛作文7
名句运用, 历来就是写作中的一大宝典。远的不说, 单来提一提当代。闻名学者李健吾的散文《雨中登泰山》, 前后的引用有八处之多, 它们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增加了文章的灵气, 更烘托出了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泰山所富有的浓郁的人文色彩。在风靡一时、影响了无数人的琼瑶小说中, 古诗文的运用也比比皆是, 《碧云天》《在水一方》《几度夕阳红》这些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 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是借自古诗句的漂亮和隽永。而大家喜欢的流行歌曲, 更是善于借用唐诗宋词来营造氛围, 表达情怀, 如白雪的《声声慢》, 冯小泉的《中华民谣》, 刘海波的《人面桃花》}, AGA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 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 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白云深处》和《巴山夜雨》), 等等, 真是举不胜举。
名句, 是前人思想和聪明的结晶, 散发着超越时空的魅力, 闪烁着永恒的灵感和诗意的光线。多用名句, 能使我们的表达精练而生动;善用名句, 则能使我们的作文意蕴深刻, 神采飞扬。
名句的运用, 一般分为引用和化用引用又分明引和暗引。所谓明引, 即点明名句的出处和来源, 如例文《以平和之心对待人生》的最后两节, 它是一种最常见的引用;所谓暗引, 即不指明出处, 直接将名句编织在自己的语言中, 这种引用不露斧痕, 最受作者青睐。如例文《断岸千尺?气定神闲》的开文三节。
化用也可分为两种
一是借用式, 即借用名句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属于旧瓶装新酒。如苏轼的如蝇在食, 吐之方快一句, 便是借用了《汉书。杜钦传》中的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 但表意已有所不同:鲠在喉, 给人的是痛感, 而蝇在食, 则让人恶心。这样一改。就将苏轼对权贵的厌恶之情和无畏之意表达得更为强烈可感。
二是引申式, 即发挥名句的原意, 在原有意思上引出新意来。例文《所谓伊人, 在水之溪》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不难看出, 这篇记叙性散文的情节, 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中屈原行吟江畔和屈原《涉江》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的诗句申发而来。考生充分利用文史知识, 对屈原生命的最后一刻进行了大胆而又合理的`想象, 并加上简练雅致又不失细致生动的文笔, 将屈原热爱祖国决不犹疑、坚持真理毫不妥协的高贵品质和伟大情怀, 表现得淋漓而隽永, 令阅卷者赞叹。值得一提的是, 与例文2考生对苏轼的诗文烂熟于心了如指掌一样, 本文对《诗》《易》《论语》《史记》以及《离骚》《涉江》《九歌》的运用也是信手拈来, 俯拾即是, 充分反映了考生非同一般的文化底蕴, 难怪阅卷老师说:就冲这功力, 也会打个高分!
显然, 名句的运用, 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 丰富我们的审美情趣, 还能培养我们的创造思维。在我们的作文中, 名句的运用, 有这样几种具体的途径。
1. 以名句为题, 画龙点睛。
例文3的所谓伊人, 在水之诶, 言简意赅, 一语双关:既是屈原心中追随的伊人一一明主, 又是考生心中崇尚的爱国先行者屈原, 可谓典雅传神, 韵味无穷。
2.以名句开篇, 先声夺人。
拣尽寒枝不肯栖嫣然一笑竹篱间玄裳缟衣嘎然长呜, 暗引苏轼的名句, 构成语意上的排比, 为正文论述断岸千尺?气定神闲的苏轼做了极富神韵的渲染, 引人入胜。
3.以名句对比, 突出见解。
明引北岛的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和舒婷的未来的一切, 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 通过绝望与希望的鲜明对比, 有力地突出了人生的聪明就是拥有平和心态的见解。
4.以名句为料, 别致传神。
以暗引, 作为开头, 它们起到了摄人眼目、先声夺人的作用, 而作为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些富有象征意味的诗句, 含蓄隽永, 别致传神, 虽不是主要材料, 但对表现主旨同样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5.以名句穿插, 一气呵成。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三句屈原《离骚》中的名句为小标题, 既巧妙衔接三个片段, 又通过层层叠加, 使屈原热爱祖国、坚持真理的伟大品性更加鲜明突出。
6.以名句煞尾, 强化主题。
以《论语》完篇, 强化了人生聪明的现实意义, 引文简洁明了, 短促有力, 虽戛然而止, 却引人深思, 以苏诗结尾, 进一步突出了苏轼的淡定潇洒、豪放旷达, 既照应开文, 又给人回味无穷之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作文就像方塘和镜子, 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就如天光, 而名句则如飘动的云影?亲爱的同学, 多用名句、善用名句吧, 它能让我们的作文更亮, 更雅, 更灵动, 更富有魅力, 你, 何乐而不为呢?
【画龙点睛作文】相关文章:
画龙点睛作文09-16
[热门]画龙点睛作文11-24
画龙点睛作文锦集[2篇]12-12
作文啊作文02-10
乡情作文作文10-06
我与作文作文01-01
神秘的作文课作文09-28
难忘的作文课作文04-06
有趣的作文课作文01-07
我与作文作文(优秀14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