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的板式介绍

时间:2024-07-24 16:40:50 振濠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晋剧的板式介绍

  晋剧就是山西梆子,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晋剧的板式介绍,欢迎阅读!

  晋剧的板式介绍 1

  一、四股眼:

  亦称慢板、平板,属一板三眼节奏,(记作4/4拍),梆子击每小节第一拍)是中路梆子唱腔中速度最慢,旋律性最严格,抒情性最强的一种板式,但其不能乱用,必须转入“夹板”。这种板式最善表现剧中人物感情的深沉和细腻,适用在平静的情境中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多为须生、青衣、小生、小旦等行当使用。如《打金枝》唐王“王坐江山非容易”,《见皇姑》中秦香莲“包相爷他与我讲说一遍”等唱腔都是由一句“导板”导入即一气吟咏而成的唱腔。

  二、夹板:

  属一板一眼或紧三眼节奏。(记作2/4一说仍为4/4)一般为中速。此板式既可叙事也可抒情,独用或和其他板式连用皆可。通常用于人物感情不太激烈,比较平稳的场合,有时也可在人物感情较激烈,较紧张的情况下使用,但速度要加快,省略“过门”唱成“夹板垛板”。此板式各种行当均可使用,例如《陈三两爬堂》的陈三两的“可笑我薄命烟花陈三两”和《日月图》中白茂林的“恨胡贼父子双双都强暴”等唱段。

  三、二性:

  有板无眼(记作1/4或2/4),其节奏、曲调变化很多,速度的变化幅度,唱词的多寡,伸缩性也很大。长于叙事,也可抒情,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和其他板式配合,是晋剧中最为灵活,使用最为方便的一种板式,所有行当都能适用。此外,各种唱法经常交替使用,如去掉‘过门’稍加变化连起来唱谓之“二性垛板”,梆子每拍打一下。例如《三娘教子》中薛英哥的“薛英哥在南学懒把书念”唱段和《白蛇传》中许仙的“白娘子真乃是多情之女”等唱段。

  四、流水:

  有板无眼的紧板(记作1/4和散拍),其按使用的武场家具大小有大流水、小流水之分,按速度的紧缓又有紧流水、漫流水(大的叫“二流水”小的叫“丁光流水”。)之别。在本剧种唱腔中属节奏最紧,速度最快的板式,它有既激昂慷慨又热情奔放之特点,故多用于紧张激烈和争论的场合。可单独使用,也可和其他板式连接,多从“二性”“介板”中转来,若通过“导板”则可转入其他任何板式。各种行当均可使用。其基本唱法有二:一是紧打慢唱,二是入板唱。如《白蛇传》中许仙“骂声法海心太狠”和白娘子“强挣扎将许郎一声呼唤”以及法海“大胆的孽畜你出言狂暴”等唱段。

  五、介板:

  属散板形式,依所用武场家具的大小分“大介板”“小介板”。依速度快慢分“紧介板”“慢介板”。其节奏曲调较为自由,伸缩性很大,梆子在一定的速度内自由敲击。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板式的引句用在一个上句上。适用各种行当在激愤、悲哀的情绪时,一如离弦之箭,或如峡谷之水,喷发湍流而出。如《蝴蝶杯》中田云山的“田云山怒冲冠”《见皇姑》中包拯“王朝传马汉禀皇姑驾到”等唱段。至于补下句却无词的“假介板”则另需别论。

  六、滚白:

  一种无板无眼的'散板唱腔,乃中路梆子中唯一不用梆子,可以运来表现极为悲痛的感情。独立使用较少,多与其他板式衔接使用,也有大小之区分,但唱腔基本无甚差异,生旦行当用之较多,如《祭江》中孙尚香“我哭了一声刘先主”等唱段。

  中路梆子唱腔的第二组成部分是“腔儿”也叫“花腔”如“三花腔”“五花腔”“走马腔”“三倒腔”“导板腔”“扫地腔”“刮地风”“十三嗨”“四不象”等等。这些腔虽然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并不单独使用。而是依附于各种板式的“乱弹”之中,运来增加艺术情趣。

  第三组成部分是“曲子”。其乃晋剧中的昆曲和地方小曲。使用“昆曲’的特定剧目如《草坡》《钟馗嫁妹》《功宴》等,以梆子腔为主穿插运用的戏如《宁武关》《芦花荡》《扈家庄》《九江口》等,小曲则在《柜中缘》《屠夫状元》等戏中也穿插一二。

  中路梆子还有诸如“导板”(倒板)“流板”(留板)“切板”“垛板”等辅助板式。若乱弹、腔儿、曲子这三大部分与其衔接,自然转化,则情趣无穷,美不胜收。晋剧在广大观(听)众中所产生的魅力,唱腔可为其首要。

  “板眼”乃戏曲音乐唱腔板式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谓之“板”其余的拍子谓之“眼”如“一板三眼”(4拍子)“一板一眼”(2 拍子)。日常生活中人们比喻办事有条理有层次用”有板有眼”一板三眼”等词句的因由大概来源于此矣。

  晋剧的板式介绍 2

  1、一板三眼——四股眼

  [四股眼]是晋剧音乐上板板式中最慢的板式,亦称“慢板”。因其唱腔缓慢、平稳而得名。既是上板就是规整板式,且板眼分明,在四股眼板式中体现为一板(一个强拍)、三眼(三个弱拍)的强弱规律。即板、首眼、中眼、末眼的4/4拍节拍类型。[四股眼]板式善于表达人物内心的深刻变化,其旋律延绵委婉,可引吭高歌、亦或抒发情感,特别是唱腔和过门部分联系在一起,更能烘托剧情,渲染舞台气氛。

  晋剧音乐的起唱与一般歌唱的起唱方式有所不同。歌唱中典型的起唱由强拍开始,收于强拍。而晋剧唱腔则是弱拍起唱,强拍停唱,即所谓“弱起强收”。在[四股眼]板式中,通常是由中眼起唱,落于板上。由于[四股眼]板式结构较大、拖腔较长,故不单独使用,一般与[夹板]、[二性]连接成套,统称“平板”。

  [四股眼]板式的也有其微观结构,主要指句子及其组成部分。谈到句子应先了解板腔体句式结构的统一特征。上文说到,板腔体声腔是由一对齐言的上下句词格作为基础。也就是说,晋剧唱词主要是以上、下句为主的句子结构形式,通常由十字句和七字句构成。具体形式如下:

  如:《打神告庙》中敫桂英演唱的“秋风起黄叶落孤雁哀唱”中的第一对上下句唱词:

  西风起黄叶落孤雁哀唱,转眼间秋容淡又降寒霜。

  这是一对十字句的对称上下句,从句子的句读来看可分为3+3+4的结构。即:西风起——黄叶落——孤雁哀唱,转眼间——秋容淡——又降寒霜。

  板式在对应唱词的同时,要顾及到句逗间的停顿,也要配合句逗进行拆分与整合。因此,[四股眼]板式的内部结构是:

  “上句帽子--帽子过门--上句本句子--本句子过门,下句帽子---下句子本句子--小过门--下句子--下句过门”的形式。上句帽子由十字句中的前三字构成,而后七个字为上句本句子。两者通过过门连接,有时也可省略。下句,虽有帽子和本句子之分,但常被省略。在[四股眼]下句中最具特点,也是最易识别的一个部分,是第六个字后的小过门,如(635、67635)等,它是整个下句连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大量的剧目中发现,[四股眼]板式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行腔规律,有自己的唱腔套路。而其在唱腔中运用之广泛,也足以突出该板式的重要性和鲜明的结构特点。

  2、一板一眼——夹板

  [夹板]是晋剧唱腔中的中庸板式,从板式的类型来看,顾名思义,一板一眼,一个强拍,一个弱拍交替进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4拍。夹板类型繁多:有“紧夹板”、“慢夹板”、“夹板垛板”、“夹板流板”和“夹板还魂”等多种形式。由于其多样性,故运用灵活,使用方便。其最大特点可单独起、落板;并可作为[四股眼]向[二性]转换的中间步骤,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夹板]与[四股眼]相同,在基本句式的分腔和分逗方面有着一定的程式规律。总起来看,在唱腔中均有分腔、分逗的状况。在句式内部仍分为两个腔节,即前半句和后半句。两个腔节间或有明显的间奏和过门;在整体结构上,[夹板]唱腔与[四顾眼]相同,仍是以上、下句为中心并伴以分节的结构形式。

  据考证,在梆子腔声腔的剧种中,一板一眼是板式的核心所在。所有其他板式的生成都以此板式为基础。在晋剧中,同样不例外。它们是通过对[夹板]的各种变化发展而形式。这样便很清楚,[四股眼]板式是对[夹板]的延展和拉伸;[二性]则是对[夹板]一定程度上的紧缩。它们求同存异、相辅相成。

  [夹板]板式不仅有板有眼,琅琅上口,其旋法还保留了句子拖腔所带来的婉转与跌宕,符合了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这些优越性获得了多数创作者的喜爱,因此,[夹板]也成为了最基本且最常用的板式之一。

  3、有板无眼——二性

  [二性],是晋剧唱腔中应用广泛且最为灵活的一种板式,由1/4拍记谱。它运用自如,既可单独起板、单独落板;也可作为中介板式,承上启下。由于其自由、伸缩性强等特点,广受创作者喜爱。

  [二性]板式叙事性很强,一拍一字的演唱特点,突出了有板无眼的板式特征,特别是在垛字句的演唱中,能很好的将字与腔结合在一起。但由于板式的节奏特性较强,唱腔的旋律常表现出生硬和单调。

  在唱词的句逗划分中,[二性]与前两种板式不同,并不按照3+3+4的模式进行,而常由唱词的长短特征来决定唱腔如何安排。

  [二性]板式的基本形态为:起板(或[夹板]转入)→上句帽子→帽子过门→上句本句子→上句过门→下句子→下句过门→第二个上句

  由于[二性]板式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故常用省略帽子的句式形态:

  起板→上句子→上句过门→下句子→下句过门→另一上句

  4、流水

  [流水]是一个统称,它包含了晋剧唱腔中上板与散板两种板式类型。[流水]根据打击乐进行分类:用马锣、铙钹等大家俱伴奏的称为[大流水],用小锣、铰子等小家俱伴奏的谓之[小流水]。依据演唱速度的不同,又分为[紧流水],也叫[快流水],和[慢流水],俗称[二流水]。具体分析为,[大流水]是指用大家俱伴奏,以紧打慢唱为主的节拍类型,节奏可松可紧,常表现慷慨激昂的激烈情绪,大多用散板记谱。[二流水]在家俱伴奏中,与[大流水]相同,都使用大家俱伴奏,但它的节奏要比[大流水]速度慢,情绪稍有缓和,有时也较平稳。在上板演唱时,虽与[二性]有几分相像,但从速度节拍而言,仍比[二性]要快。记谱时,演唱散板即用散拍记谱,演唱上板节奏时,应用1/4拍记谱。[小流水]主要是指用小家俱伴奏,速度较快的一种演唱形式,又名[挎板流水],它也常表现较紧张剧情氛围。

  通过对[流水]演唱形式的划分可以看出,[二流水]用1/4拍记谱,即上板部分属于有板无眼的板式类型,其他用散板记谱的[流水]则分属无板无眼的散板类型。

  [大流水],其特点表现为唱腔节拍、节奏自由。伴奏用无眼板的节拍形式,与唱腔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曲式功能中,[大流水]属主体性板式类型,可自行起落,组成独立唱段,也可与其他板式连接转换。紧打慢唱的散板唱腔因为节拍自由的形式,一般不划分基本句式,且没有句幅规模的限制,并可根据人物情感需求对句式进行伸缩处理。

  上板[二流水]的基本句式仍旧保持了晋剧音乐中上下句对称的结构特征。句幅长度也大体相等。上下句间过门明显,在大句式下句与上句句间常无过门相隔,句式连接紧密。句内分腔不明显,只是根据唱词的词格规律与节奏拍位稍有顿歇性处理。

  [二流水]的唱腔结构是:上句有时用帽子,但不过帽子过门,直接唱上句本句子后过上句过门。下句不用帽子,在下句句式后直接接唱另一上句子。

  其基本形态是:

  起板过门→上句子→上句过门→下句→接唱另一上句

  在实际演唱中,上下句句间过门也常被省略。另一常用句式形态:

  起板过门→散句式上句→上句过门→上板式下句→接唱另一上句→上句过门→散板式结束句

  5、介板

  [介板]是散板类唱腔的一种,用散拍子记谱,属无板无眼类唱腔结构。

  [介板]对唱腔唱词容纳性很强,各种词格都不受限制。因此,它的节奏、速度可快可慢,比较自由,内容急促和缓慢都可表现,是一种不固定拍节的唱腔形式,所有行当均可使用。[介板]的句式结构与其它板式相同,亦分上下句,但“过门”只用打击乐,而不用弦乐。根据剧情的不同,用大击乐(铙钹、马锣)伴奏的称为[大介板],小击乐(铰子、小锣)伴奏的叫之[小介板]。

  [介板]可单起单落,独立使用。但常作为其它板式的“帽子”,其后可接[四股眼]、[夹板]、[二性]、[流水]等。

  [介板]是晋剧音乐中最为典型的散板类型。因其板式自由,节奏难于掌握,故在演唱时,“梆子”会跟随唱腔速度来击拍,以更好掌握散板自身内在的节奏律动。在[介板]的基本句式中,虽演唱速度自由,但也受剧情节奏等制约,其上下句式划分明确。

  在[介板]的句式结构中,没有严格的.帽子区分。常是根据唱词的词格结构来划分句式。在七字句与十字句句式结构的处理中,句内腔逗与气口做间隙或连接处理都需依据剧情而定。

  [介板]句式的基本形态:

  介板起板→上句子→过门击乐→下句子(过过门或接唱另一上句)→

  上句子→(击乐过门转入其他板式)→下句子→切板

  6、滚白

  [滚白]亦属无板无眼类的散板唱腔,用散拍标记。“源于旧日民间哭丧的模仿,是唯一不用梆子击节的一种唱腔”[寒声《晋剧声腔音乐史稿》第55页山西三晋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因此,亦称“哭板”。由于该板式悲伤的情感需要,唱腔除了在头尾用打击乐伴奏外,唱腔期间只用弦乐伴奏,梆子、鼓板都不发声响。这种悲愤曲调引人入胜,是晋剧中特有的唱腔形式。[滚白]板式根据打击乐伴奏的不同可分大小两种,用马锣、铙钹等大击乐伴奏并表现较大的情感场面时谓之“大滚白”。反之,用小锣、铰子等小击乐伴奏并表现较小的情感气氛时谓之“小滚白”。“大、小滚白”在唱腔旋法等方面并无差异,只是伴奏乐器的不同衬托了不同的剧情内容。

  [滚白]因唱词句式较散,因此分句不甚明显。实际演唱时也常连着使用,中间不用打击乐。[滚白]的使用比较自由,可以单起单落,也可以通过转板在自身前后与任何一种板式接唱。

  [滚白]最突出的特点是,无论在节奏、速度、曲调和唱词词格等方面均无严格限制,它们比[介板]更为自由,构成了一种吟诵式代韵儿且情感浓厚的曲调风格。

  7、导板

  [导板]虽名为一种板式,却实为唱腔结构中一个上句。严格来讲,[导板]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板式,它是板式间转换与过渡的桥梁。

  [导板]也称[倒板],是用2/4拍记谱,即一板一眼类唱腔形式。但与[夹板]不同,[导板]从强拍起唱,落于强拍,是晋剧音乐唱腔板式中唯一“板起板落”的板式结构。

  [导板]因此被称为[倒板],是意有“倒流”之说。晋剧音乐,从唱腔流动发展而言,是散--慢--快--散的流向趋势,它体现了晋剧音乐一定的程式和态势。但从剧情的实际出发,某些剧情在进入快板过后,需要逆流到慢板,完成剧情的发展。[导板]解决了板式间从快到慢的逆向进行,因此[导板]有[倒板]“倒流”之说法。它体现了速度转换的实际功用。

  [导板]作为起唱和转板所用的单句式整板类唱腔,其节拍特点是一眼板2/4节拍形式。唱词占正规唱句的上句。这种结构式梆子腔或晋剧唱腔中独有的、极富特点的板式。因为,作为开唱的首句唱腔,晋剧中是单句式散板唱腔式一种形式,常规的有[介板]开篇,即散起式。这种形式在大多数剧种中普遍存在。但以整板类强起强收作为开口的,只见于梆子腔,而晋剧则又是相当典型。此种形式开唱称为整起式唱腔。

  特别值得一提,这种板式具有转换板式表现力这一大功能。并已形成了一定的板式转换程式,[导板]和[倒板]便已说明了两种板式的曲式功用。特别是[倒板]作用,一般在快速唱腔接慢速唱腔时,除板式的变化,还应包括情绪的变化,主要是剧中人物和观众之间心理态度的变化,需要有缓冲的时间和形式,以能达成受众群较好的适应。[导板]应运而生。这种板式形式本身并不复杂,只需有一句唱腔的规模。但是其在曲式形式、结构以及情绪的转换和衔接上所起的变化却不容小觑。这种[导板]的用法被认为是晋剧中,甚至是梆子腔中突破性的技法。

【晋剧的板式介绍】相关文章:

板式家具企业宣传词06-30

小满的介绍05-21

骆宾王的介绍03-25

立秋的介绍08-28

夏至的介绍03-15

小雪的介绍05-18

优秀个人介绍05-30

介绍自己的作文12-19

介绍我自己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