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津冀信息经济合作环建设

时间:2022-02-19 10:03:39 好文 我要投稿

论京津冀信息经济合作环建设范本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聚集着首都北京和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天津以及一大批中小城市,面向渤海,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论京津冀信息经济合作环建设范本

  一、京津冀信息经济合作环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京津冀区域融合的客观要求。河北省不仅是北京、天津联系各地的必经之路,也便于接受京津的经济、科技和信息辐射。因此,河北省与京津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以信息为中介,加强资源、资金、人才、物资、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有利于环京津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环京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就是通过信息平台加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促进京津冀合作,为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形成创造条件,最终形成良好的创新体系。创新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构建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强化经济板块概念,打破行政区划的屏障,让生产要素自由地流动,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是京津冀区域内各城市的共同心声。因此,要使京津冀合作有大的发展,就必须淡化行政界限的作用及行政区域的影响,强化区域经济观念,以利益主体自愿结合为基础,开展区域之间全方位、多形式的经济合作。

  (二)是京津冀竞争与合作的客观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竞争的形式正由过去城市间的竞争转化为区域间的竞争,区域间城市的竞争形成了基本的分工与协作,是互补的经济关系,是一种融合互动的生存状态。对此,环京津区域已有初步体会,区域经济体内的城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善于把握、运用、创造机遇的环京津区域人,正在运用自己的力量,加速融入大北京区域,争取早日实现与区域经济的万木争荣。

  (三)是提升京津和环京津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水平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京津这两座特大城市发展相对独立、各成体系,造成产业结构雷同、分工不明确,在发挥对北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方面不够协调。发挥京津两市在环京津区域以至对整个北方地区的辐射力,加快京津两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京津部分产业向周边地区扩散,是首都圈各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共同的努力来实现。

  二、京津冀信息经济合作环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环京津地区是否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成为推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三个引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地区能否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经济格局。

  (一)积极推进京津冀一体化。首先,要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尽快建立京津冀省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议定合作等重大事项,制定促进共同发展的地区政策。尽快建立三地发展改革委员会定期协商制度,共同研究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其次,应实施统一规划,尽快启动三地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问题,促进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联合开展区域水资源保护利用,重大生态建设和环保项目,防止出现争执和互相影响。再次,联合开展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的交通设施建设。为密切京津冀区域内大、中城市的联系,实现城际零距离融合,应建立城际快速通道,重点构筑1小时大北京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正以构筑现代化交通体系为突破口顺利进行,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把京津冀连为一体,为环京津区域及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创造条件。最后,加强区域内经贸、技术合作。加快构筑合作对接平台,推进产业对接、市场优势互补。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应主动地建立人才流动资源共享机制,改进人才管理办法,打破人才管理的部门、地区和所属壁垒,发挥区域更大的作用。

  (二)深化京津冀地区合作

  1.积极推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发挥各城市产业结构优势,大力发展企业联合,进行地区间的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就能形成新的优势,促进整个地区的产业和技术升级。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一些高耗能和不适宜在天津发展的项目向有能源、资源优势的地区转移。同时,根据发展需要,在具有资源优势地区建立农副产品、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生产基地;利用天津口岸优势,与兄弟地区共建出口产品加工基地。

  2.进一步发挥港口优势,联合内地建港、用港。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对外口岸最集中的地区,应充分发挥区位和港群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提高开放度,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天津港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制定优惠政策,欢迎广大腹地省市区和中央直属大企业来津投资建港,发展仓储设施,发展对外贸易。

  3.加快京津冀地区的商贸金融合作。要进一步培育发展国家级商品和要素市场,积极申办跨地区的保险公司,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吸引金融机构落户天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

  4.促进京津冀地区科技联合。环京津地区是我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环京津各省市应进一步发展跨区域、跨国界的科工贸、产学研、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加强科技应用、信息交流方面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优势互补。

  三、促进京津冀信息经济合作环建设的对策

  (一)依托京津冀合作促进环京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环京津区域正式确定围绕京津在提供服务中求发展、在接受辐射中求发展、在加强联合中求发展、在产业错位中求发展、在差别竞争中求发展的思路和“以我为主、主动服务、迎接辐射、促进发展”的原则。

  1.继续吸引京津向环京津区域扩散产品、转移项目。环京津区域地理位置特殊,要选择性地上一些高科技、低耗能、低耗水、无污染的项目。“首钢”、北京炼焦化学厂迁建唐山等产业转移和企业搬迁项目进展顺利。保定正在构筑1小时大北京经济圈,保定的汽车配件产业已经有一定规模,给全国不少大的汽车厂提供零配件,如能与北京实现优势共享,一定会双方受益。唐山占尽天时地利,面向京津,发展自己,服从大局,甘当配角;天津缺水,就从唐山调水。北京和河北省五个城市共用一个电网,其中主力电网就在唐山;唐山还是北京和天津肉类、禽蛋及蔬菜的供应地,还供应水泥等建材。因此,唐山未来的定位就是建立重工业基地。北京现有一些与首都功能不相符、特别是与首都严格的环保要求不适应的工业企业,这些工业企业退出北京是历史的必然。

  2.环京津区域与京津城市共同发展。一个城市是不可能独自发展壮大的,我国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需要城市与城市间加强协作。环京津区域正在逐步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经济圈,不管是软环境还是基础设施、道路交通、规划,都在主动接受京津两大城市辐射。所以,处在大城市辐射范围的地区,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软硬环境做好。在长期发展中,环京津区域与京津城市形成基本的分工与协作,是互补的经济关系,是一种融合互动的生存状态。廊坊市处于京津冀一体化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北京到天津的'城际高速公路和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等工程都将穿廊坊而过,廊坊已认识到自己在实施环京津战略中肩负的责任,特别是因此而承担的发展高新技术的责任。在北京实施“首都经济”的战略调整中,廊坊没有简单、被动接纳其更替、转移的传统产业,而是争取朝阳产业,争取高新技术产业生产车间、制造基地的地位。与北京、天津及环京津的唐山、保定相比,廊坊工业基础薄弱,在大北京区域经济圈中处于劣势。同时,廊坊又被京津环抱,具有其他地方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从劣势与优势的辩证分析中,廊坊人提出按差异性思维,实现错位竞争的思路,不比高楼大厦,比绿化、比空气、比环境、比特色,打造大北京地区的特色型城市。

  (二)以奥运会为契机,推进京津冀信息经济合作环发展。举办“奥运”拉动北京的经济增长,也必然通过区域经济的扩散效应,带动环京津区域的经济增长。

  1.举办奥运会的直接投资拉动环京津区域地区的经济增长。奥运会有五个比赛场馆设在京外的四个城市,为这些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其中,包括环京津区域内的天津和秦皇岛。据资料显示,京外项目的直接投资是18亿元,间接投资为280亿元,如果有50%在环京津区域,则可达140亿元,保守估计,拉动环京津区域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应不低于200亿元。

  2.“奥运”项目的招投标方式产生的投资转移拉动环京津区域地区的经济增长。北京举办奥运会,有397亿元的直接投资分别用于比赛场馆及基础设施建设、组委会运营等方面,京内企业和京外企业通过投标获得参与各项奥运会项目的建设,并将部分资金以投资和消费的方式转移到其它区域,从而拉动当地的投资与消费。

  3.举办“奥运”带来的产业延伸发展拉动环京津区域地区的经济增长。举办“奥运”为环京津区域加强区域内产业的各种合作提供了契机,使加快不同地区的产业合作与分工成为可能。这种合作,不仅能使各区域的产业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还有利于解决一些区域发展的共同问题,如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   由此可见,环京津区域内部的经济影响扩散,呈明显的同心圆式传递,从北京到内圈,然后到外圈。所以,举办“奥运”拉动北京的经济增长,也必然通过区域经济的扩散效应,带动环京津区域的经济增长。

【论京津冀信息经济合作环建设范本】相关文章:

人之初论02-18

天才玩笑论作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