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5-27 11:14:09 数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人是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并能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原教案的活动目标只定了认知目标,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具体如下: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学习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在计算活动中的兴趣。

  原活动的重难点:

  是学习从不同方位观察认识5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这样对幼儿来说有点太深奥。根据现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的难点:

  是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活动准备

  原教案中的活动准备为活动的开展是准备较充分的。但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准备了以下材料:森林小区图.楼房图.各种小动物教具若干。

  写有1—5序数的“钥匙”一套.幼儿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只黑色笔.一张照片供游戏使用。

  三幅色彩鲜艳的背景大图,采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儿操作,节约课堂时间,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数。

  四.说教学过程

  原教案教学过程中三个环节是比较清楚,幼儿在学习中也比较积极.教师也提供教学具让幼儿操作,并在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游戏让幼儿巩固知识,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目标。但整个过程始终是教师直接引导启发,幼儿的思维受到了约束,活动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幼儿为主没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操作法.引导法.讲解法和游戏法,让幼儿在学习中能愉快轻松,从中学到知识,但教师注重了知识的掌握,没考虑到让幼儿学到的知识得到深化.运用。针对原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我把新教案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学习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通过帮小动物搬房子,给5座小房子钉门牌号码,学习序数词第一至第五,并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及时地肯定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还让孩子们表达了帮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心情。

  第二个环节通过给5个小动物分5座小房子的`游戏,请幼儿按小动物所在的位置挂相应的数字钥匙。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这个活动结束时采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让幼儿体验成功又一次强调了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个环节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再帮小动物找房子这一活动,让幼儿学习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幼儿在说说做做这样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孩子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第四个环节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巩固,我又适当提高了难度,让幼儿学习用第几层第几间形式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说自己是第几层第几间,使幼儿把体验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幼儿在这一环节中参与愿望和积极性都很高。

  这四个环节的安排,我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的第一条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最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内容,注重整个活动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和思维的特性,本节课通过帮小动物找房子的游戏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贯穿整个活动,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成果,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达到认识5以内序数的目标,并且能进一步学巩固它。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中常见且备受孩子喜爱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主要关注于造型设计和制作,未能充分挖掘拼图活动之中所蕴含的数学内涵。实际上,拼图活动可以成为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学概念的理想工具,同时也符合新的《纲要》所倡导的“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的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然较为直觉和行动导向,他们主要通过动作来进行思考。他们需要亲身体验,通过操作和探索来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物体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他们必须依赖于对具体物体的感知。拼图活动能够提供直观形象的支持,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以及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经验,这为开展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数学活动始终以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为目标,我们需要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并创造适宜的条件和环境来帮助他们发展思维能力。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初步确定本活动的目标有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帮助中班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考虑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引导幼儿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信息。由于中班幼儿可能是第一次接触统计的方法,所以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习正确地依次数数,从最初的简单连续到逐渐理解双向数链的概念,然后才能将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和部分、数群和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因此,本活动采用了示范讲解、提问和观察的教学方法。通过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将已有的经验与拼图中的数学关系联系起来;开放性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观察则让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差异及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习

  习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习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式,老师想了解你们都用了哪些不同种类的圆形,该怎么办呢?还想知道每一种圆形各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当我们使用圆形作为基础形状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辅助图形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图案。这样的活动鼓励幼儿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并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让我们一起来拼出更多有趣的图案吧!

  (为满足不同幼儿的能力水平,我们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操作层次,在拼图活动中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并鼓励他们记录下自己的拼图方法。)请小朋友在完成拼图后,亲自写下自己的拼图步骤和心得体会。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使用多个小圆形组合成一个大的图案。(这个活动提供了给幼儿学习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这个活动更好地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也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将数学教学融入幼儿的生活,我们应该进一步学习如何使用统计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关系。这样的教学方法将使得数学教学不仅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且能够回归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以孩子熟悉的情境主题为组织教学的逻辑线索,在主题中按照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以及与情境和材料互动,实现培养幼儿“主动学习、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主旨。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共设计了4个环节,情境贯穿整个活动之中。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自我检测与评价。感到学数学是愉快的。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发展方位知觉

  2、通过活动,认识区别上中下空间方位,学习方位词上面,中间,下面其中目标二设定为重难点。

  三、说准备

  根据活动的需要,制作

  1、情境数学课件;

  2、操作教具:人手一套。

  幼儿在体验游戏的愉快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本环节的操作更有趣有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以游戏活动贯穿,进一步让幼儿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法

  中班下学期幼儿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游戏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情境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整体思路意图

  本节教育活动为一课时。整节课以小松鼠去锻炼—一路走过的地方——看到好吃的——送礼物给号朋友为线索4个环节,有趣有效的情境游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二)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通过情境导入,调动幼儿情绪,缓解对陌生环境的拘束感,并通过小松鼠去锻炼引入今天活动的内容。

  师:“瞧,这是谁呀?”(小松鼠)PPT

  它急急忙忙的是要去哪里呀,原来小松鼠是要去锻炼,你们看它来到了哪里?

  二、布题

  1、在山下看到了什么?(在山下看到了小草)小松鼠往山上爬,他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爬到了山的中间,学说中间。看到了盛开的小花)小松鼠继续往上爬,爬到了哪里了(山上,学说山上),在山上看到了一个小亭子。这时候他觉得肚子饿了,他走到小亭子里,看到里面有好多好吃,有猕猴桃,苹果和梨子(出示操作卡)还有一些好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一猜

  (1)头上长绿叶,身上方格格,东北部长她,全身黄颜色。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苹果的上面;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2)听录音,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猕猴桃和梨子的中间;

  (3)这个东西害羞地露出半个脸,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他叫出来吧。在苹果的下面原来是草莓。

  2、小松鼠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非常的开心,把肚子吃的饱饱的,去看望他的朋友了。他的朋友会是谁呢?(出示三个朋友)调皮的小松鼠把给朋友的礼物藏在了大树上。(出示操作卡片)大树上有三根线小松鼠会把谁的礼物放在上面、中间和下面呢?出示准备的礼物让小朋友看一下。

  三、幼儿操作。

  边操作边说谁的礼物放在上面,谁的礼物放在中间,谁的礼物放在下面。

  四、验证。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问幼儿:“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分午饭时,碗与筷子的一一对应、小朋友的人数与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的对应与比较,既提高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又将对应、比较知识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活动《找数字》,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 ”,把“9”画成“ ”像一个气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称,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

  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并布置在教室的四周,成为“数字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习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习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编数字”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找数字。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四环节:游“粗心王国”。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这一环节大约进行8分钟。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5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愉快。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4、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石块" 。

  2、三个图形宝宝的家。

  3、小猫挂饰人手一个,后面贴上图形。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今天,猫妈妈请来了几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幼儿"修路",巩固认识图形。1、教师:"宝宝们真能干,现在图形宝宝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

  宝宝们出发了,要跟好妈妈哦,不然会走丢的。"放音乐,学小猫走。

  2、来到小路边。教师:"唉呀呀,怎么了,"幼儿说,"小路上有许多小坑,"

  教师说:"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教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把路填满呢?"幼儿回答。

  教师:"宝宝们看,路边有那么多石头,我们用这些石头来修路吧,"幼儿修路,提醒幼儿:"宝宝们要动动脑筋,什么样的石头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教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都修好。教师:"你们用什么形状的石头修路的啊?(请个别幼儿回答),小路修好了,我们边走边说说你走在什么图形上。"(教师先示范,幼儿再示范)

  4。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5、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

  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6、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7、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三、来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1、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图形宝宝们的家,你们猜猜这是哪个图形宝宝的家呀?"引导幼儿说说。

  2、根据幼儿身上的图形做客。

  教师:"我的猫宝宝真能干,现在我先请戴着三角形的猫宝宝到三角形图形娃娃家里去做客,

  同时要问好。回来时要跟三角形图形娃娃说再见。"

  教师:"这次我们一起去做客,根据你身上的图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师验证是否正确。

  四、结束活动。

  教师:"猫宝宝们,玩了这么长时间也累了吧,我们回家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6

  活动的目标是:

  (1)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2)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目标内容与教材上有所不同,原因是:这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表述更完整、更清晰;还有就是我们身体有关部位数量为3和4的比较难找,所以我把教材中“寻找、发现自己身体有关部位蕴含的数量”改为“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这样既包括身体部位,又包括身上的衣物等,更利于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活动的难点是: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及用绘画方式记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由几个小游戏有机串联而成的,什么游戏?如何串联?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

  “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哪里?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里?”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幼儿领会了游戏的要求时,我说:“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我之所以把记录表设计成“转盘”,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几个幼儿同时记录,并且可以解决记录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转盘”一转动,我们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图;另外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记录的趣味性。等幼儿记录完了,我请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纠正错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正确信息。

  结束部分也充满了游戏性。“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数学知识不是靠传授从外部灌输到幼儿身上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自主建构起来的。数学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领域的学习活动必然是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是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对物质材料的摆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指导幼儿学习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儿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结论或答案告诉幼儿。所以,我运用了一个个幼儿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习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说的相邻数对于4到5岁的幼儿尚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与其接近的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测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三、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

  四、说重难点:

  1、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五、说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十座写有1——10数字的蘑菇小房子,小猴、小熊手偶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故事《住宾馆》。

  2、1-10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黑板1——11的数字卡片。

  3、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10的点卡一套/人。

  4、扑克牌人手一份(从1到11);标有1—10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5、已经学习过了《11以内的序数》、《11以内数的形成》(包括0)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

  六、说过程:

  1、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A、拍手游戏:“嘿嘿,(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B、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2、基本部分:

  A“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讲述和表演,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如: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8号的邻居,8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9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将小动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带有数字的小房子,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1)。提问:6的邻居是谁呀?(理解“相邻数”。小朋友都有两个好听的名字,比如王乾瑞小朋友在家里妈妈叫你宝宝,在幼儿园老师叫你王乾瑞。数字的邻居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得出结论:7和8是6的邻居,也叫做6的相邻数,9和10是8的邻居,也叫做8的相邻数。(2)提问:那么5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3)幼儿自主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B复习11以内数的形成,“添1就是,比少1”为后面理解10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复习数字1-11。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11。

  C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10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的相邻数就是和?”(2)《扑克牌里的相邻数》:两人一组,甲抽取乙扑克牌里的任一张牌,然后让甲找相邻数,找对了,牌归他,找错了牌归乙。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后以谁的牌多为胜。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数学相关的环节。比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幼儿:“你是几点起床的?几点来幼儿园的?”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时间的概念。又比如,在排队做操时,可以问幼儿:“谁站在第一个位置?第二个位置?第三个位置?”通过这样的问题,幼儿能够形成序数的概念。在分午饭时,我们可以让幼儿将碗和筷子进行一一对应,还可以让他们比较小朋友的人数和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计数能力,还将对应和比较的知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数学教育无处不在,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名为《找数字》的活动,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然以直觉和行动为主,他们更喜欢通过动作来探索世界,需要亲身体验来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数字的认识,他们只知道每个数字有不同的形状,但并不清楚数字表示了什么意义,也不知道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幼儿来说,数字的概念还是模糊的。尽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很多数字,但几乎没有思考过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亲身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重点:在小孩的眼中,“数字”和“图画”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经常会有小孩把数字“5”写成了“ζ”,把数字“9”画成了像个气球一样的形状。因此,如何帮助小孩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数字,成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小孩的一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在一座没有标示门牌号的大楼里,住着十只不同的小动物,它们分别是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这栋楼里没有带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标有数字的称重器以及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

  请幼儿们帮忙找一些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或图片,例如手表、闹钟、日历和温度计等。我们将把它们放在教室四周,打造一个属于数字世界的环境。谢谢!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最新教育纲要的要求,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在探索中获得知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习法、观察法、操作法和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情景学习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策划: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数字相关的小游戏,以满足活动目标。幼儿们将踏上一段数字世界的奇妙旅程,在“寻找数字”、“猜测数字”、“编排数字”等有趣的游戏中,展开互动和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它们的功能。老师问:“刚才,我们去了一个神奇的数字世界,在那里我们发现物品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呢?”老师一个个拿出了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它们的作用。这个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它们的功能。老师说:“刚才,我们一起进入了一个魔幻的数字世界,在那里我们发现每个物品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呢?”老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它们的作用。这个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找数字。

  请幼儿找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字。老师说:“原来,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啊!那么,除了刚刚我们收集到的物品上有数字,还有哪些物品上也会出现数字呢?”请幼儿随意发言,谈谈他们在哪些地方见过数字,以及数字的用途。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四环节:游“粗心王国”。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这一环节大约进行8分钟。

  我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开始,逐渐深入,层层递进地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和形式。我将教育融入游戏活动中,旨在实现我在活动前设定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9

  一活动目标

  1.学习3 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 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教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教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3只桃子,3个蘑菇,3条小鱼……)

  教师: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

  (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教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教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三、游戏学习3的组成。

  1、教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2、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

  (1)教师: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

  (2)先变成数字宝宝

  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

  (3)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

  教师: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3、教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0

  说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

  新学期刚开始就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经常来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邻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我们是好朋友”我的好朋友XX就坐在我的旁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我的邻居朋友》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说分析:

  我班经过了托、小、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幼儿目前的发展水平,又能为其提供一定的挑战”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和克服难点,我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述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和验证法。同时,我也采用了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通过这些方法和方式,我希望幼儿在听故事、猜谜语、说话题、玩游戏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取知识和经验。

  说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蘑菇房》故事讲述,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在旖旎的森林里,有一个神奇的蘑菇房。蘑菇房外形可爱,色彩斑斓,就像一个小精灵的家。每当太阳升起,蘑菇房门便会缓缓打开,暖阳洒进屋内。

  一天,小猫咪迷路了,它走进了蘑菇房。蘑菇房里面又大又空,墙壁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数字卡片。小猫咪不知所措地四处张望,突然,它看到了一张写着数字1的卡片。它想起了蘑菇房里只有一扇窗户,于是它高兴地跑到窗前。接下来,小猫咪继续探索蘑菇房,发现了一张写着数字2的'卡片。它回忆起蘑菇房里有两个小桌子,于是跑到小桌子旁边。随着故事的继续,小猫咪找到了更多的数字卡片,每一次都回忆起蘑菇房中的相应物体。

  最后,当它找到了数字10的卡片时,惊喜地发现屋内有十颗漂亮的珍珠。通过这个有趣的《蘑菇房》故事,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回忆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并在回忆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通过贴上数字卡片,幼儿可以将具体的物体与抽象的数字进行联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力。让我们一起进入蘑菇房的奇妙世界,探索数字的乐趣吧!

  (2)协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将故事平稳的过渡到黑板上,1号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2号数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通过启发式问题,激发了幼儿对于5以内相邻数之间的关系的探索。在给予幼儿一些桔子、饼干和玩具等物品后,引导他们根据不同的数目摆放相应数量的物品(从1到5)。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每个数与其相邻数之间的变化,并帮助他们理解并表达出相邻数之间多加1或减少1的关系。请

  3、结束部分:

  在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1

  一、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有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面对直观的图片或物体幼儿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观察并发现规律,幼儿对具有不同外部特征的两个模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不清晰,理解模式只存在于认识模式的表面,并不能真正理解模式的内在意义,教师开展此次活动,引导幼儿体会到模式的内在规律,逐渐认识模式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

  二、说教材

  规律排序——是指能够将2个以上物品或对象按照某种规律排列成序。对于幼儿来说能够复制一个排序,并不意味着他们真正认识排序的规则,如在建构活动中,儿童不能将排序知识进行迁移地进行拼搭,需要教师的暗示与推动才能将排序学以致用,复制性排序仅限于口头是不能帮助幼儿理解排序的真正意义的。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摆弄中感知规律排序的特点,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规律排序的意义,帮助幼儿强化和真正理解规律排序,并鼓励幼儿再次用语言表达规律特点,加深幼儿对规律排序的认知。从而达到感知排序、认识排序、理解排序、创造排序的知识经验,使其运用到生活和游戏中。

  三、说活动目标

  情感:通过游戏体验按AB规律排序活动的乐趣。

  技能:运用多种感官学习按照AB规律模式进行排序。

  认知:理解AB规律排序的特点。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照ABAB规律的方式进行排序。

  难点:理解规律排序的特点。

  五、说教法

  1.观察法:出示不同排序图片,看一看、说一说生活中的规律排序。

  2.提问法: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幼儿表达对规律排序的理解。

  3.信息技术支持。

  六、说学法

  1.体验法: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排序特点,加深对排序的理解。

  2.检验法:幼儿将自己拼摆AB规律排序进行交流分享,不仅拓宽了幼儿之间对规律排序的理解,幼儿通过语言描述更加巩固理解规律排序要点。

  3.操作法:幼儿自选材料进行规律排序的练习,巩固知识,在操作与摆弄中,感受规律排序特点,充分掌握知识要点。

  七、说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导入语 :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排队的游戏,小朋友仔细看。

  提问:小朋友是怎么进行排队的呢?说一说他们排队有什么特点吗?

  二、基本部分——多种感官体验,感知、认识、理解规律排序

  (一)感知规律排序,动一动、听一听生活中的规律排序

  1.出示图示,引导幼儿说一说看到的规律

  (一男一女一男一女)

  (一女一男一女一男)

  提问:请小朋友看图示,说一说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队的?

  2.请一组男孩做动作

  (1)(站着蹲着站着蹲着)

  提问:说一说这是什么规律?

  (2)(拍手跺脚拍手跺脚)

  3.请幼儿听一听声音(鼓声哨声鼓声哨声_(鼓声)______________)

  提问:说一说听到的是什么规律,猜一猜接下来是什么声音?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做游戏里的.动作、声音都是有规律的,他们都是两个一组一个接着一个排列的。

  4.回忆生活中的AB规律排序

  提问: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AB规律排序的?请你想一想、说一说。

  (二)认知规律排序,说一说、填一填生活中的规律排序

  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说出图片里面规律排序并填充缺失的元素

  课件1:操场的颜色(绿色黄色绿色黄色)

  课件2:未串完的珠子项链

  提问:这个串珠是什么规律,接下来该串什么珠子了?你能把它串完吗?

  课件3:积木区围墙(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

  课件4:美工区悬挂小旗(红树绿树红树绿树)

  课件5:白天黑夜图片(白天黑夜白天黑夜)

  (三)理解规律排序,摆一摆、画一画生活中的规律排序

  1.摆一摆、画一画

  (1)出示材料(雪花片、手工纸、积木、粗细不同的勾线笔、剪刀)引发幼儿思考利用这些材料按照AB模式进行排序。

  (2)幼儿自选材料,教师提醒引导幼儿可以按形状、大小、颜色、特征进行规律排序等等。

  (3)请幼儿用笔将摆出规律排序用符号画出来,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创造排序,不同规律的排序

  提问:还用这些材料你能发明一个新的规律排序吗?请你说一说、画一画。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在幼儿园里、班级、家里一起寻找规律排序。

  八、说活动总结

  《指南》指出模式不仅是数学的基本主题,也是数学本身最重要的特质,所有的数学都建立在模式和结构的基础之上。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模式,包括图案、花样、动作、声音或事件等等,如视觉上的“红、黄、蓝,红、黄、蓝…”;听觉上的“掌声、鼓声、哨声,掌声、鼓声、哨声……”;身体动作上的“拍手、跺脚,拍手、跺脚…”;自然现象的“上、下午、晚上,上午、下年、晚上…”等。规律排序与模式有着紧密的关系,幼儿创造模式是建立在排序基础上的,幼儿只有充分掌握排序的逻辑顺序关系才能创造模式,同样模式与排序都涉及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因此这两类活动对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九、说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幼儿园里、班级、家里一起寻找规律排序,知识迁移,将AB规律排序进行知识转化运用到生活中。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2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幼儿"复习10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我设置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等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习10以内的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数,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2、愿意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讲述,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学具:四种水果(西瓜、橘子、桃子、芒果)水果的背面有圆点和数字。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是情境导入。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小熊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草莓、香蕉、樱桃、菠萝)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6种。

  其次是复习环节水果游戏。

  第一步先猜猜水果后面的数字。1、这些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A、梨子娃娃说"我比5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6B、香蕉娃娃说"我比7多1",那是几呢?8C、草莓娃娃说"我比8少1"那是几呢?7D、苹果娃娃说"我是5—10之间最小的一个数字?是几呢?5E、"你们看看5————10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9和10,那樱桃娃娃和菠萝娃娃谁是9谁是10呢?"樱桃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菠萝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9那菠萝娃娃是数字几?102、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3、猜猜少了哪个数?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这个环节先出示少一个水果,问少了什么?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两个水果,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三个,再还原验证。最后全没了,让幼儿凭记忆回忆出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数字?>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差关系,然后巩回忆。

  第二步是给水果排排队。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数字都出来了,那现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请你们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来排队?谁愿意来排队。这个时候完全是按幼儿的意愿来排队,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2、幼儿上来为数字排队,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

  3、这个小朋友是按照从小大的顺序来排队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会按照什么来排队呢?<让幼儿惊奇的发现,原来不光数字排队,水果也在排队呢>。

  接着是拼贴水果,其实就是幼儿操作练习数点匹配。

  第一步是教师讲解作业。小熊水果店里的水果还不是很多,要不我们给他准备一些,老师这儿有一张带有圆点的卡片,数数看上面有几个圆点,那他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除了看数字外,还要看看卡片的颜色相不相同,这下对了,猜猜会是什么水果呢?第二步是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请小朋友也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颜色对吗?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第三步是教师评价作业。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最后是品尝水果。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小朋友真能干,帮小熊准备了这么多水果,小熊阿要谢谢你们帮了一个大忙,想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水果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觉得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中班幼儿注意力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针对这些特点,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猜猜我是谁》这节课通过猜想游戏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猜想的过程中巩固复习10以内的数。请水果娃娃来做客的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猜数字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猜数先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由易到难,多变的提问方式,让幼儿分别猜出这10个数字,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紧接着马上让幼儿猜猜少了哪个水果,又是一轮"猜"的开始,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让孩子们给水果娃娃身后的数字排序、拼水果,猜水果这些丝丝相扣的环节,让幼儿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通过他们自己的"猜"、"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幼儿"猜"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让他们品尝水果,这里做到动静交替,让幼儿感觉不到疲劳,也自然的过渡到结束部分。这个活动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目标。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3

  一、说设计意图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而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让幼儿回答"第几"的问题。认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本班幼儿已学习了6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数序,为学习序数做好了准备。学习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但是,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就降低了要求,即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来排列物体的次序,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游戏《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通过游戏化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如下: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习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2.能大胆地动口、动手用序数词来正确表示6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在游戏中体验学习序数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为学习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单纯从一个方向认识序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很容易掌握,因此,我又设计了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两个方向同时排列物体的次序的综合练习,将学习内容难度加大,使学习更具有挑战性,这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完成本次的难点利用形象的PPT课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难点得到较好的突破。

  三、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水果、玩具、蔬菜图片若干、画有'格子铺'的纸人手一张)。

  知识准备:幼儿课前了解"格子铺"四、说教法、学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层和格的基础上,来区分物品所摆放位置的不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获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摆放操作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渗透了社会情感教育。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是动物排队学习用想去参观格子铺的形式来引出动物排队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箭头出现)通过幼儿的观察,从左边往右边数数让幼儿找小动物所在的位置,学习序数词第一至第五,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并让幼儿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第二环节:小动物坐双层公交车。课件出现双层公交车,首先让幼儿认识层,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数,然后让幼儿认识这辆公交车每一层有几个座位,引导幼儿从左往右数,最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动物坐在第几层的第几个座位?目的是让幼儿巩固感知6以内的序数,学习从某一方向帮小动物找座位,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也为下面学习格子铺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对前面二个环节的巩固,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通过小动物们参观'格子铺这一活动,引导幼儿看箭头的方向从下往上数、从左往右来感知物体所摆放的位置。如皮球放在第几层的第几个格子里?香蕉放在第几层第几个格子里?第五层的第六个格子里放的是什么?……"第四环节:幼儿操作,引导幼儿自己看清楚箭头的方向,教师继续创设情景,来了很多客人把'格子铺'里面的货都买光了。生意真好。你们能帮助小动物把货物放入格子铺中吗?激发幼儿的兴趣,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帮忙放货这一活动,让幼儿学习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重难点。 最后,结束活动我们也来开一个格子铺店。

  整个活动过程,由动物排队--动物坐双层公交车--动物参观格子铺--幼儿操作,整个活动始终围绕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难度层层增加,步步深入,体现了循序渐进。整个过程,幼儿都在不断的探索中操作学习。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基石和终点,对于引导和指导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目标。其中包括了探索认知的部分,也有操作技能的部分。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幼儿在探索中提高认知能力,并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

  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2、学具: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根据新《纲要》的指导,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应起到支持、合作和引导的角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计划与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并深入挖掘此活动的教育价值,以便运用适宜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活动中,我将运用以下策略: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石头的颜色和形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巩固和比较各种形状特征的目标。

  4、游戏法是《规程》的核心原则之一,它将教育元素巧妙地融入有趣的游戏中去,以提高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贯穿始终地运用了游戏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捡石头、铺石头和踩石头的游戏环节,我们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这样的设计让幼儿在玩耍的同时也在学习,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效果。

  5、在活动过程中,我将“多元智能”的观念融入其中,通过有机整合各个领域的知识。例如,在观察活动中,我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铺石头”游戏中,我注重教授方位词,并关注社交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培养。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角,教育应以幼儿为核心,创设环境条件使幼儿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从而提升他们的探索能力,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技能。本次活动采用以下方法: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同伴交流,真正体现《纲要》中所提到的“生生互动”。由于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并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自由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通过构建一个情景,比如在一个美丽的花园中,幼儿们发现一堆五颜六色的石头,他们被这些石头的美丽和多样性深深吸引住,从而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在这个情景中,幼儿们会对捡石头铺路的活动感到兴奋,并积极参与其中。

  2、第一次操作——捡“石头”

  带领幼儿一起参与“石头分类”游戏,引导他们观察不同形状的石头,并通过讨论和发表自己的意见来复习和加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了解。同时,我们还会加入识别常见颜色的活动,以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颜色的认知。

  3.第二次操作——铺“石头”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名为“石头铺设”的游戏,旨在通过亲自动手的操作帮助幼儿巩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根据教育纲要的指导,我们应该创造机会让幼儿真正参与到探索活动中,以便他们能够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在这个游戏中,我鼓励孩子们通过触摸、观察和比较的方式来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和掌握。

  3.第三次操作——拼“石头”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问题——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状的“石头”来填,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共安排了三个操作活动,每个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和难度,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递进。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逐步提升观察力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4、音乐活动——踩“石头”

  《纲要》中提到,为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活动应该交替进行,包括有动作和静止的活动。在中班幼儿中,他们通常能够专注25至30分钟左右。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经过三次操作活动后,特意设置了一个音乐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在欢快的音乐中跳跃、蹦跳和参与一些互动游戏,从而放松心情,活跃气氛。此外,这个活动还能够再次巩固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和掌握。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内容的终结,对于幼儿的知识来说,需要反复巩固和联系,不断积累和深入。因此,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将教具和学具转移到活动区,让对形状感兴趣的孩子们继续探索形状的奥秘。这样,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教具和学具,让孩子们持续参与,并不断扩展他们的学习经验。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5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一种四边形,它的两对边是平行的,这使得幼儿很难理解和识别。因此,在中班教学中,我们可以简化幼儿对梯形的认知要求,只要他们能够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他们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因此,本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识别和区分梯形。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二、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出以下准备:

  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三、说教学教法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教师在幼儿活动中应扮演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采取了操作法、情景法和互动法,并结合游戏形式设计,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加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说、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参与,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掌握新知识。同时,我还积极组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获取、技能技巧形成、智力和能力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有系统的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和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来设计教学活动。经过我的努力,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步骤:

  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给你看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有多少条边?还有多少个角呢?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而旁边的两条边是斜线的。你觉得这个图形像什么呢?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幼儿在认识梯形时可能会面临一个难点,那就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形成固定的观念。因此,在开展相关活动时,我们需要让幼儿接触到各种不同形状的梯形,确保每个环节中他们所看到和制作的梯形都是不同样式的。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幼儿对梯形的全面理解。

  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2)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3)再选取2块不同形状的饼干,用来喂给小朋友,并告诉他们:“请享用这两块特别的饼干。”(老师会在旁边进行验证)

  这个环节是我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的一个难点。我让小朋友选择两块不同形状的饼干,然后让他们互相检验后喂给小朋友,并对他们说:“请吃这个形状的饼干。”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小朋友需要思考一下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只有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从内心感到满足。

  4、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进行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06-25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说课稿12-13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07-04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说课稿12-13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优秀02-02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范文03-17

中班数学说课稿06-05

中班数学《有趣的》说课稿03-01

中班数学说课稿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