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克与千克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6--7自主练习,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体秤、生活实物
教学构想: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课复习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
2、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3、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4、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部分内容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1)小兰体重32()
2)一个鸡蛋重50()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
3)2瓶矿泉水重约()
4)7粒黄豆约重()
3、自主练习P8-11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2)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
4、自主练习P8-8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拓展延伸
薯片
200g
薯片
150g
2.5元2.5元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四、作业布置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课后反思: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2
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28~30页,千克的认识
教材简析:
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几千克是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
(3)()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它又叫做()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教学反思:
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教师以此为基础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组织学生观察,发现有效信息,进一步感受千克的概念,接触日常生活中有关计量物体质量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用盘秤测量西瓜和苹果的情境图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然后通过称食盐和鸡蛋等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购物时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结合二年级学生喜欢参与活动的特点,设计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试一试,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个性化的对千克和克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2、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方法:
实践感悟、讨论。
教学准备:
课件,两种盘秤(单位分别为:千克、克),鸡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两袋食盐,1角硬币若干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讨论,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去或陪家长去买东西的经历,然后启发学生联想到我们常用的称物体质量的秤。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台秤、电子秤、磅秤等,学生回答自己是否熟悉?而后,教师现场出示两种台秤,教师启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台秤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发现质量的两个单位:克与千克,提示克与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并指出,“同学们的'观察非常认真,发现了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吗?”(5分钟)
(设计意图:以谈话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以直观观察方式让学生参与,体会学习乐趣。)
二、自主探索,反馈交流,掌握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39页称西瓜和苹果的两幅图,学生回答哪个重?哪个轻?各重多少?教师质疑,3小于200,但西瓜却比苹果重,为什么?学生体会主要是单位不同。
教师展示魔术包,出示几块糖果,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称上,学生注意观察指针,不怎么动?说明什么?启发学生了解糖很轻,把一袋挂面放到台秤上,指针动了,说明这袋挂面很重,有多重呢?学生观察回答,再通过包装袋上的标注,了解这袋挂面重1千克。
接着,同样方法称两袋盐,教师再从魔术包拿出糖一直添加到1千克为止,让同学们读出1千克,再把糖放到以克为单位的台秤上,得出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师提问:“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呢?”领读一遍,语调放慢,突出单位的不同,并板书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指出,1枚1角的硬币大约重1克,下面每个同学来掂一掂,感受下1克有多重。学生自由说一说生活中重约1克的物品(一粒纽扣、1粒花生豆……)。(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
三、巩固拓展,提升发展。
活动一: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拿出1个鸡蛋和15个鸡蛋,学生讨论,1个鸡蛋多重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好?15个鸡蛋呢?然后,请同学们先掂一掂,感觉一个鸡蛋有多重,再估计它大约是多少克?再称称看是多少克。教师追问,那1千克估计有多少个鸡蛋呢?你是怎样想的?(师生交流),教师称出1千克鸡蛋,和大家一起数一数。
活动二:由学生秤出1千克水果糖,掂一掂有多重,估计一下有多少块?再一起数一数,是否和估计的一样。(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估计意识。)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找同学回答。
2、练一练第2题。
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验证。
3、练一练第3题。
同桌交流讨论,选合适的质量单位填空。重点交流填写理由。(10分钟)
五、归纳总结。
教师启发,由同学们归纳出所学的知识。(5分钟)
六、板书设计。
认识克和千克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千克=1000克1kg=1000g测量较轻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
测量较重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千克”做单位。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4
千克、克的认识(第五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准备:课件、台秤、天平、称的物品(盐两包、蜜枣一包、五个共约重一千克的苹果、李子一个、学生奶五瓶、一角硬币一个、一瓶500ml的水、铅笔一枝、《新华字典》一本、花生米约50颗,鸡蛋一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口算
1010 10100 5200 100010 10005
二、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一包蜜枣和一包盐,哪一样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到底有多重呢?
明确:可以用秤来称,也可以看物体包装袋上的净重量。
三、介绍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
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见过哪些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先让学生说,再投影。(台秤、电子秤、天平、磅秤、弹簧秤、杆秤等)
明确:在生活中,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我们常用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作单位。(板书课题:千克和克)
四、掂一掂,认识千克
1、掂一掂两包盐。
2、你知道有多重吗?我们来称一称。(放在台秤上)
你会看吗?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什么?单位呢?(表盘上标着:kg)
明确:两包盐约重1千克,千克国际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两包盐,感受1千克,边掂边说两包盐重1千克。
五、再次感受1千克。
1、你估计1千克有几个苹果?
2、掂一掂,比较这一袋苹果(5个)和刚才的两包盐,谁重?
先猜再称。明确:通常这么大的苹果,5个大约1千克。
3、如果是李子呢?一个李子比一个苹果重还是比苹果轻?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个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测,即要有根据)
明确:一个李子比一苹果轻,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数量比5个苹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体?
例如:两包盐、五个苹果、五瓶学生奶、两瓶水等等。
5、思考题: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明确: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样重。
六、认识克
1、那老师现在称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币(放在台秤上)。咦,怎么没台秤反应?(太轻了)
用什么秤?明确:天平。
看天平的方法:当指针指着中间红色的`刻度,就说明两边平衡了。
2、那我把硬币放在左边,右边放砝码,因为怕砝码被氧化,我们要求用小镊子夹(说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们挑砝码时该挑大的还是小的?(小的)
根据一角硬币的重量,选择适当的砝码。(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3、放最小的10g砝码也太重了,怎么办?用游标。(指导如何看游标)
明确:约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轻得多的物体,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国际上用g表示。
1千克的物体和1克的物体质量差距甚大。
5、认识千克和克的关系:
那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回头看两包盐重多少?(1千克)那我们再来看看一包盐的净重量500g,那也就是说:
500+500=1000(g) 1000g=1kg
刚才我们称了大约5个苹果1000克,那一个苹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确:1kg =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学生奶也约重200g。
七、分小组动手操作: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计,再称一称。(填表格)强调:填好单位!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千克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低年级己经认识了克的纂础上进一步认识和学习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要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估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并不陌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容易掌握。只是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重录单位一般用斤”表示。因此课上如果出现这个问题。应首先向学生说明。
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分组活动。小组内的成员要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最终达到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可采用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多种方式来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变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认识质录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建立起1千克的质录概念。
2.在实际运用中掌握称物体的各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重量的过程。掌握称物体的方法。并能估计物体的重量。
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3.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
发展合情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1.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激发起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4.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
2.学生准备:
(1)课前布置同学们到商店里看一看有哪些重录单位。到菜市场亲自体验一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小组准备各种秤、物品若干(苹果、梨、熟鸡蛋等等)。
(3)小组准备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豆四袋。
(4)每人都称一下自己的体重。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知识
让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知识,知道比较轻的物品重录用“克”作单位来计量,然后检查老师布置的任务。并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
有的同学在报体重时可能会说自己多少斤。这时。教师就告诉学生,“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重量单位。“千克”才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为了便于和国际交流。我们国家也把千克作为法定的计最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千克”这个重录单位。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一)感知1千克有多重1.“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食盐的质量。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先掂一掂1千克的食盐。彼此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称一称”,通过称录具体感知1千克表示的质录。
如何知道某种物品是1千克。需要用秤称一称。秤有很多种。教师首先在电脑上出示各种秤。让学生说出名称。其次。让学生观察。认识台秤的使用方法。教师用课件演示称出1千克苹果,2千克苹果的方法。第三步是分组实验操作。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物品随便称出 1千克,然后每个同学都掂一掂。看看有多少(苹果、梨、鸡蛋、大豆……)。
3.“看一肴,比一比”,同样1千克的物品个数有什么不同。
4.“试一试,拿一拿”,让学生试着拿出接近1千克的物品。
要求:每个小组试着拿出1千克物品,最后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拿的物品最接近1千克。并评选出感觉最好的小组。
5.自由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任意称录不同质录的物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充分感知一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过程。体验建立重量单位“千克”的观念。】
(二)探索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每个桌上放有4袋不同的大豆。分别重1克、10克、100克、1000克。让同学分别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然后。让每个小组报告1千克重的人豆是由多少个1克重的大豆合起来的。或者说多少个I克大豆合在一起就是1千克大豆。
板书:1千克二1000克【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推断等数学活动,得出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巩固练习。拓宽视野
(一)基本练习教科书第44页第5题、第6题。
(二)游戏1.比一比。谁是我班的‘。铁杆秤”?
教师准备不同的水果放在一个箱子里。推选4个学生代表到前边来。让他们每人搭配一个2千克的兜。谁最接近2千克谁就获胜。
2.猜体重(看谁估计的最准)。
在班里找一个同学上来。再选几个人上来分别背一背这个同学。感觉一下他的重录。然后让学生把估计的重录记录下来。最后验证。看谁估计的最准。
(三)动脑筋1.电脑出示:想一想。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比较。哪个重?
2.电脑出示:
1只鹅=2只鸭2只鸭=3只鸡1只鹅=6千克1只鸭=?千克一只鸡=?千克(四)实践活动1.学校里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安装了饮水机。并每人发了一个折叠杯子,让学生思考如何称出一杯水的重录(方法越多越好)。
教师告诉大家。水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东西。科学证明,我们每人每天大约需要喝8杯水。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行。因此。建议大家每天多喝水(一杯水大约210克)。
2.学生知道了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又知道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让他们估计一下。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练习题的设计。满足学生不同学习要求。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充分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对于低年级比较抽象的内容的教学。必须依靠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快乐中掌握知识。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称、常见食品、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境引入,提出问题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了解动物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从哪儿获得的?
[学生自由交流]
师: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四个小动物迷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世界,和他们一起去了解动物世界中的数学问题。
[引出课题]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二、合作探索、建立概念
(一)认识克
1、克有多重?先估计一下,再称一称。
[学生猜测,师适当记录,然后用天平实际称一称,让学生通过对比,看出自己猜测或估计的结果与实际的1克的差距]
2、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然后再从学具中摸出豆子或糖果进行估计、验证。
[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千克大约有多重。
[学生交流]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克做单位。
[学生可能结合自己常见的小食品,进行举例]
2、师: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的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做单位,克用”g“表示。那么稍重一些的物品,用什么做单位呢?
(二)认识千克
一、1千克用多重,你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常见的食品、生活日用品包装上的标注来说明1千克有多重。并让学生实际掂一掂两袋盐、两瓶清洁液的重量。]
二、师: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板书:1千克=1000克]
三、说一说:你知识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用千克作单位的?
[学生自由交流]
四、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学生交流,注意区分平时所说的”斤“与”千克“,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五、自主练习:
课本第6页1、2题,先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六、课后实践:
第3题,记录相关数据,相互交流。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会根据物体的实际质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袋装1千克洗衣粉、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多媒体课件等
2、小组准备: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鸡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1克的药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兰根冲剂、100克的肥皂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
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课件显示)
(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1、师:哦,原来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齐读一遍吧。
2、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1、认识质量单位
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补充板书)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2、认识感知1千克
(1)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
(3)找一找:
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
②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2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③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④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
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 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 盘秤 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重1千克)
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1、2小组都是西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果然是大约1千克,你们估得真准。像这样大的一个西瓜约重1千克。
2、4小组都是香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是1千克,你们也估对了。像这样大的一个香瓜大约重1千克。
第5小组你们是什么水果?也拿上来验证一下。看,像这样的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第6小组呢?什么水果?拿上来验证一下。原来,这样的3个梨大约重1千克。 第7、8小组没有水果,但是他们有一筒面,他们认为是1千克,请来验证一下。果然,这样的.一筒挂面也约重1千克。你们找得可真准。
刚才有的小组认为这袋大米也约重1千克?你们认为呢?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
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感觉比1千克轻)
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果然比1千克轻。
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
(4)说一说:
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
3、认识感知1克
(1)刚才我们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
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3)说一说:
有什么感觉?(非常轻)
与1千克比呢?(1克非常轻,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
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4)找一找:
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用刚才找1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
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药包、茶包)
(5)感受10克、100克
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蓝根冲剂,100克重的肥皂。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
感受完了保管员收盘子。
4、克与千克的关系
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克)
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
板书1000克
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 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千克)
板书1千克
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
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
请大家跟我读:1千克 = 1000克
用字母表示是1kg=1000g(齐读一遍)
5、认识秤
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
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1千克)
她用的秤你认识吗?(电子秤)
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出示秤:师:你见过哪几种秤?在哪见到的?(一一介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二十第1题,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可使学生借助熟悉的生活素材,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达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
2、练习二十第2题,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克与千克的适用情况,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建立的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3、练习二十第3题,让学生读取秤上数值,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测量的本质。 4.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100千克相当什么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500克的盐)可真重呀。
4、课后调查:
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就在书107页练习二十第1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小结:看来生活中克和千克的作用可真大,学不好还真不行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了解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1克的具体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化聚。
3.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并渗透实践第一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克和重量单位的化聚。
2.难点:建立1克的具体观念。
3.关键:让学生亲自感知1克的重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苹果、梨、天平、洗衣粉(1千克)、幻灯片、硬币、鸡蛋、台秤。
2.学具:洗衣粉、学生每人带10个2分硬币、一支粉笔、数粒黄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趣
1.师:今天小兔和小象要到小猫家做客,看看它们都带了些什么呢? (出示:苹果、梨)
小兔:我的苹果又大又圆,一定比你的梨重。
小象:我的梨比你的苹果高,一定比你的苹果重。
师:小朋友,你们说,苹果和梨哪个重呢?(议论)
怎么办?(用手掂一掂,学生意见不一)
2.到底谁重谁轻?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叫"天平"。
(二)指导探索
1.认识天平。
(1)师:它很像一个"机器人",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叫秤盘,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就指向哪儿?(中间的刻度线)
(2)下面我们就来称一称,(把苹果和梨同时放到天平的两个盘子里),观察指针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指针向左偏,说明左边苹果的重量比右边的梨重)这跟小朋友玩过的什么差不多?(跷跷板)通过天平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2.认识重量单位"克"。
(1)天平除了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来称物体的重量。这时就要用到重量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重量单位是什么?(千克)老师这里有1袋洗衣粉,大家看看它的重量是多少呢?(1千克)请每个小朋友轮流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板书:1千克)
(2)再请一些小朋友掂一掂苹果或梨的重量,有没有1千克那么重?
师:不到1千克的物体重量,我们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生:克)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克"。(板书:克的认识)
(3)那1克到底有多重呢?(出示)这是砝码,它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它们大小不一,标的刻度也是不一样的。有100克、50克、20克、10克、5克。再看横在这儿的叫游标,也可以帮助我们称物品的重量。老师把它移到1,就是(1克)。(板书)(克的单位符号g)(齐读)这是一个2分硬币,(轻轻地放到左边),你发现了什么?(一样重,一个2分硬币重1克)(板书:1克:1个2分硬币)
3.体会"1克"的实际重量。
(1)掂一掂:每人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很轻,有一丁点儿重,几乎没有感觉)
(2)称一称:在我们的桌上还有许多黄豆。大家拿出一个2分硬币和一粒黄豆,掂一掂,一粒黄豆有1克吗?(不到1克)那几粒黄豆的重量大约是1克呢?(小组合作试着称一称)
(巡视)师:大概几粒?(3粒、4粒、5粒)这样吧!老师请1位同学上来,轻轻地往里面放黄豆,看看放几粒的时候差不多1克重,好吗?(学生尝试放黄豆)指针在中间,看来,大概几粒黄豆是1克?(板书:5粒黄豆)把5粒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记住它的重量是多少?
4.感受"几克"、"几十克"等重量。
(1)师:老师还想称一下物体。把游标拨回"0"(出示鸡蛋)先猜猜看,鸡蛋大约有多重?可以拿起来掂一掂。
(2)看谁估计得比较准确呢?我们可以称一称。一般把物品放到这一边,(放好)砝码放到那一边。各小组商量一下,先放哪个砝码比较合适。这个砝码是多少呢?(50g)也就是说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每个小朋友轮流掂一掂。
(3)其实,我们身边很多物品都有把它的重量标出来。请大家把自己带来的物品的重量介绍给大家。
(4)刚才我们知道了很多物体的重量。现在我们用手去掂一掂,按次序轮过来,每人把每件物品都掂一遍。感觉到了吗?
(5)应用:估计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在( )里填上千克或克。
梨 盐 啤酒 排球
150( ) 1( ) 300( ) 250( )
5.克与千克的换算。
(1)(出示两件500克重的物品)刚才我们知道了这两件物品的重量都是500克,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呢?怎么算?500克+500克=1000克。我们用台秤来称一称,看看一共有多重呢?(1千克)所以1千克和1000克,怎么样?(板书:1千克=1000克)(注意读法)
(2)那2千克等于多少克呢?(出示)为什么?
(生:因为1千克等于1000克,2千克就等于20xx克。)(师:2千克里面有几个1000克?2个1000克就是20xx克。)
(3)巩固:那么3千克=( )克,1千克200克=( )克呢?你是怎么想的?
(4)我们再来看看这瓶油,重3500克,相当于几千克几克?
A.想一想:3500克=( )千克( )克
B.你是怎样想的?
1000克=1千克,3500克里面有3个1000克还多500克,所以3500克=3千克500克。
(5)试一试:8000克=( )千克(读准确),4208克=( )千克( )克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知识内化
1.估计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并用线连起来。(口答)
2.练一练书中91页4、5题。
(1)生独立完成。
(2)交流校对说思考过程。(2千克500克,8060克=( )千克( )克说想法)
3.拓展延伸。(思考题)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
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的质量单位有哪些?他们用什么英文字母表示?
(请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口答)
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板:1t=1000kg,1kg=1000g)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质量单位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出示:在○里填上><或=
3t○4000kg4kg○4t6t○6000g8kg○20kg
让学生说说填什么符号,并说说为什么?
如:因为1t=1000kg,3t=3000kg,所以3t<4000kg.
“练习四”第3题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2.“练习四”第1题
出示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台称,注意每个台秤所使用的质量单位。学生先独立填写,再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再次强调要注意台秤上标记的计量单位。
3.“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独立连一连,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习四”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练习四”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列式:9÷3=3(元)
6.“练习四”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列式:1000÷100=10(g)
7.“练习四”第10题
让学生理解图意后,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1)10克,10克的称,要称5次
(2)先称2个20克,再称1个10克
(3)先称30克,再称20克
8.“练习四”第11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板书:3个梨子=4个桃子
3个苹果=5个桃子
把前两个天平左右分别相加,3个梨子+3个苹果=4个桃子+5个桃子=9个桃子
1个梨子+1个苹果=3个桃子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10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
2)1克有多重?3)克、千克、吨是什么?
3、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问:“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3)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
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同学们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
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
师:认识了克、千克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自主练习P6-1、2
2、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
四、教师小结
我们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能举例说说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五、作业布置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课后反思: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11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堂实录
教具准备:天平、盘秤、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军棋、2分硬币、苹果、鸡蛋等等,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评析自然引入“轻”“重”。)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生:×××轻,×××重。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评析通过“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戏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体有轻重的区别,激发了学生学习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评析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质量的经验。)
生1: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生2: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生汇报:1包火腿肠有500克、一根火腿肠有45克、60克、75克……
1包薯片250克,1包饼干500克,1个“小哑铃”面包1千克……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评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轻重引入表示轻、重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
(评析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
生: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评析使用课件适时,恰当。)
盘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
3.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和一个盘秤。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边指边说)
师: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边的盘里放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砝码,直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这时天平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边操作边介绍)同学们桌上的天平,老师已经调试好了,在使用的时候,右边放砝码,左边放物品,打开红色的砝码盒,里面有一个小镊子,一定要用小镊子来夹取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会腐蚀砝码。现在用小镊子夹取每个砝码认识一下每个砝码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分组认识砝码。
师:现在同学们把1克的砝码放在盘秤的盘里,看看秤的指针有什么变化?
生:指针稍微动了一点点。
师:指针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现在同学们每人选不同克数的砝码,看看指针的位置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砝码的质量。
学生分组结合砝码,熟悉盘秤的使用方法。
4.认识克。
(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秤,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就用盘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
学生分组称物品。
(2)说一说。
生:一枚2分硬币大约是1克,一枚5分硬币大约是3克,一枚1元硬币大约是15克……
生:一枝铅笔大约是9克,一本书大约是65克,另一本书大约是165克,50粒花生米大约是35克,一个苹果大约是89克,10个回形针大约是23克……
师: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很好!克用字母g来表示。(师边说边板书:克——g)
(3)掂一掂。
师: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把你们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什么感觉?
(评析通过“掂”的感受,建立1克的质量概念。)
生:很轻。
(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评析注重估测,同时发展1克的质量概念。)
生:我称的一粒花生米大约是1克。
生:我咬的一口苹果大约是1克。
生:5张纸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的质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师: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猜完之后再称一称看对不对?
(评析加强估测,并验证估测,培养学生自我修正、反思的习惯。)
学生分组活动
交流汇报
生:我们组8粒黄豆是1克。
生:我们组10粒黄豆是1克。
师:为什么有的小组8粒黄豆是1克,有的组10粒黄豆是1克?
生:黄豆的大小不一样……
生:……
(6)借一借。
师:刚才我发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王建那组他们在称一个大苹果质量的时候,在砝码的盘里除了有砝码,还有一个橘子,为什么?
(评析把问题抛给学生。)
王建:因为砝码的质量合在一起不能达到大苹果的质量,所以我们用一个小橘子代替砝码。用砝码的质量加上小橘子的质量就是大苹果的质量。
师:那个小橘子的质量你们知道吗?
王建:知道,我们已经称过了。
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
师:在我们称一个物品的质量时,如果砝码的质量达不到我们想要的质量时,可以用已经知道的物品的质量来补充。
(评析及时关注学生的“创举”,抓住了课堂的再生资源,并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估一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得准不准。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小组内验证,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评析认识“克”这一环节,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所需的盘秤、天平以及很多实物,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体验。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称一称、说一说、掂一掂、找一找、猜一猜、借一借、估一估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1克的实际质量,并感受了几克的质量。使学生在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地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5.认识千克。
(1)教师介绍。
师: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1000多克甚至20xx多克,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如果不注意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怎么办呢?
(评析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使用“千克”的必要性。)
生:可以用千克。
(评析若此处师追问一下为什么,让学生说出他的想法会更好。另外,若学生答不出,可结合长度单位米、千米,有助于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导致学生知识之间的迁移。)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师边说板书:千克——kg)
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评析通过“掂”,让学生直观感受1千克的质量概念。)
(3)找一找。
师: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也就是2斤。那么在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
生:2包面条。
生:6个馒头。
生:……
(4)拎一拎。
师: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学生回答省略)
6.教学1千克=1000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
生:刚才老师说4盒牛奶是1千克,每盒250克,250×4=1000,所以1千克=1000克。
生:桌上有一袋1000克的大米,和两袋盐一样重,所以1千克等于1000克。
生:……
(评析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富潜力的思维主体,关键是看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问题——“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验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引领着学生进入思维的空间。)
7.游戏。
师:在盘称里放一个不到1千克的物品,称一称,你发现了什么?
一小组说:我们放了一支50克的牙膏,指针稍微动了动。
师:说明50克与1千克哪个大呢?
生:50克小于1千克。
另一小组说:我们放了一袋洗衣粉,指针动了一点,但是还是在1小格里面。说明600克还是小于1千克。
第三个小组说:我们放了一包盐,发现指针刚好转了半格。我们又放了一包盐,发现指针刚好转了1小格。
师: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2个500克是1000克,刚好转了1小格,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包净含量400克的瓜子,500克的盐,100克的糖,算一算是多少?
生:刚好是1000克。
生:1千克。
师:请同学们用天平来称看能发现什么?
生称一称。
生:多用了一个2克的砝码。
师:为什么会多2克呢?
生:因为称的时候是连同包装袋一起称的。
(评析学生通过游戏,不仅更深刻地感受到克与千克的实际大小及比较,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总结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生:认识了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
生:称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生:1千克等于1000克。
生:我学会了称东西。
生:……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20页的图。
师:说一说下面物品的质量各是多少?
(1)指导学生看第一个秤面上的刻度。
师:从秤面上看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东西?
生:400克。
师:为什么?
生:因为秤上标有单位g,并且最大数是400。
师:观察得非常仔细!两个鸡蛋重多少?
生:100克。
师:一个鸡蛋重多少呢?
生:50克。
(2)第2小题生自己做。
2.教科书第20页“练一练”的第2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
3.教科书第20页“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
4.单位用错的日记。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你能发现什么?
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来,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克的书包上学去了。
学生一边读着一边笑,读到最后笑得前仰后合。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
生:他的单位全用错了。一般的床哪有2千米高,还有牙刷、餐桌、牛奶、鸡蛋、书包……
师:同学们今后再用到单位的时候应怎么做?
生:……
(评析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幽默风趣的笑话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针对笑话中的问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是这节课的点睛之笔。)
四、编者点评
该设计安排了大量的活动,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学生去思考、探究。如:“……通过抱和掂可以大体判断两个物品的轻重,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在砝码的盘子里,还放了一个橘子,为什么?”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在砝码不够时,如何称一个较大的物品。“质量达到1000甚至20xx多克,记录时还要写很多数,写起来是不是很不方便?怎么办呢?”
注重让学生经历直观感受,在活动中学,如认识克(千克)时,教师都提出让学生去掂一下1克(千克)的物体,让学生建立具体的1克(千克)的质量概念。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12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学解读: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呈现最小的蜂鸟,最小的狗,袋鼠,蓝鲸......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教材以几个孩子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情感感染中学到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经历猜测――体验――验证的学习过程。教材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
4、素材选取广泛,练习形式多样。选用素材,有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有学生经常见到的生活现象,有动物的体重......练习的形式多样,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生活经验,建立质量观念。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们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查阅资料的情景。通过提出”1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等问题引出对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通过看、掂、估、称等活动逐步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借助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动物趣闻“这一素材,由动物世界的奇闻趣事引出对质量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兴趣中主动提出问题,进行交流。
2、重视估计、验证、调查,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克、千克、吨的初步认识。
教学时组织学生通过估、掂、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感受、体验。还可以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举出一些熟悉的物体的轻重,加深理解。
3、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重的变化情况,认识自我,体会成长的快乐。
单元教学课时数:3课时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认识案秤,了解案秤称物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并体验到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一台案秤、一些苹果、2袋精盐(每袋500克)、一些鸡蛋、一些沙土、2捆挂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别装在塑料袋中(每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前面我们学了重量单位克,你们都会用了吗?可有一位小朋友因为上课没听讲,不会做下面的题目,正在打电话求助呢,你们能帮帮他吗?(演示课件千克的初步认识下载)
一只乒乓球约重3()一杯牛奶重300()
一个西红柿重250()一个鸭蛋约重60()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学会了怎么用克这个单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示下面的题目)
一袋大米重25()一个大冬瓜重10()
一头牛重420()小明体重28()
2.教师: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做单位.可是称一些像牛、人这样比较重的东西,用克做单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克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把课题板书完整:千克的初步认识)
(二)千克的初步认识:
1.感知1千克有多重.
讲述: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学们亲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学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师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组中的1号同学拿出1克重的大米给本组同学看一看,掂一掂.
(1)提问:10个1克是多少克?100个1克是多少克?1000个1克是多少克?
引导学生明白:10个1克是10克,100个1克是100克,1000个1克是1000克
(2)教师重述:1000个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称为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
(3)指板书,提问:1千克和1000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用天平称一称(左边托盘中放1千克,右边托盘中放1000克)
引导学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4)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引导学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两只手的感觉有何不同?进一步认识1千克=1000克.
同学们拿出1袋精盐(每袋标有500克)、两袋精盐,亲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看看每袋标明重量,两袋重量是多少?
教师说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出示图片法定计量单位).
3.进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1)认识案秤,了解案秤称物体的方法
①出示图片台秤,师简单介绍构造.
②教师介绍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台秤,使用时先把案秤刻度盘上的指针(或游标)定在0位,然后将所称物品放到托盘上,观察秤指针所指的数字,指几就是几千克,教师称1千克的苹果演示给同学们看.
(2)实际操作,具体感知1千克有多重.
①称出1千克的沙子,装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②将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盘里让学生称一称有多重(正好1千克),顺次传递让学生掂一掂.
③把称过的和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拿出来,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说明它们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完成43页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分别称出1千克的苹果,同学们一起数一数有多少个?思考为什么都是1千克,而苹果的数量却不一样?如果苹果的数量相同,重量一定相等吗?
引导学生明白:重量相同物体的.个数不一定一样多;数量相同,物体的重量不一定相等.
(2)学生举例说明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3)在下面表里填上合适的数目.
教师重点指导______个鸡蛋重1千克.提问:9个鸡蛋一定重1千克吗?为什么?(因为鸡蛋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同样个数的鸡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样重量的鸡蛋个数不一定一样).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重量单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四)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单位,1千克也叫().
2.1千克=()克1000克=()千克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千克克
4.手势判断对错:
2千克<20xx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题中两边单位不同,判断前提醒学生注意
5.填空:
(1)小明体重25千克,小青体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个人合买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头提出问题,再口头列式,注意问题的单位)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到现在你共学习了几个重量单位?分别是什么?克与千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第44页第4题.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14
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㈡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㈢情感教育点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盘秤、有奖竞猜的物品、一个1角硬币
(学生用)六人一组:10个1角硬币、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盐、苹果、饼干、石头、米、花生米、果冻等......
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好吗?
生:好!
师:我们去看一看。
1、观看课件演示:(熊猫森林超市开张情景)
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
噢,原来今天是熊猫森林超市开张的日子。
2、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师:好,我们进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4、请打开课本P86页。
二、认识称。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那么你知道哪些称呢?
生:(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生1: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生2: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生3: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师:大家真留意身边的事物。
三、感觉体验,形成质量观念。
1、认识1克。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1角硬币)你猜一猜有多重呢?
生:1克......
师:我们用天平来称一称。请看屏幕。(播放录像)
师:你们真棒,一枚1角的硬币约重1克。请大家拿一枚1角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好啦,感觉怎么样?
生:很轻。
师:大家知道1克的重量了,现在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
生:乒乓球、小发夹、药片、小螺丝、纽扣、图钉......
师:你们真利害能找到这么多大约1克的物品,那你还能找出10克、50克、100克的物品吗?
生:......
师:大家真聪明,找到这么多以克为单位不同重量的物品。
师:请大家从篮子里找出100克的物品。看哪一组找得最快。准备开始。
师:大家都来感觉一下。
2、认识千克
师:刚才第二小组找100克的物品又快又好,现在我们再来找出1包500克的物品,准备开始!
师:找得好快啊!这是一包500克的盐。(500克)
师:一袋盐500克,那么两袋呢?(生答师板书:1000克)
师:我们在验证之前一齐来认识盘称。我们一齐来观察一下。(观察盘称认识盘称)
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把两袋盐放在一起,用盘秤称一称。那么大家知道有多重啊?(学生操作称量)
生:1千克
师:1000克里面有几个1克呢?(1000个)
师:那么1000克和1千克哪一个重呢?(相等)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师:老师想到超市买几样东西你能帮帮老师吗?(能)
[要求:请各组合作帮忙称出1千克的物品]
学生汇报:我们组称了6个苹果是1千克......
师:通过称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六袋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
生:我发现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
生:我发现虽然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但是他们的重量是一样的。
师:你们的发现可真多!谢谢大家的帮忙。
师:现在我们每人轮流掂一掂,试一试这1千克的感觉,各小组也可以交换物品试一试。
师: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1千克很重。
生:我觉得1千克比1克重多了。
生:我觉得1克比1千克轻很多。
师:真的吗?好了,我们拿出1克和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
师:感觉怎么样。
生:1克很轻,1千克很重。
生:1克比1千克轻很多。......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称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P86,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熊猫老板很想请大家去他的超市帮忙,你愿意吗?听听熊猫老板的要求吧?(想成为我的职员可不容易,要经过三关的考验。勇敢的小朋友请来吧!)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1、书P88页2。
2、书P89页4。
3、书P89页5。
第二关:判断提。(学生用动作判断)
(1)一个1角硬币重1克,10个1角硬币重1千克。()
(2)5千克比5000克要轻一些。()
(3)小明重25千克。()
(4)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第三关:亮亮去春游写了一篇日记请小组合作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改正。(课件出示)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两个,150克重的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3000克的、和脖子长达3克的。
五、有奖竞猜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这么好,老师想送些礼物给大家。请看,想要吗?
师:呵呵,都想要,不过,得先猜猜它有多重?哪个小组猜对了奖品就是你们组的!
(每组一分物品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说出重量。)
六、小结。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够对质量的概念有感了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环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课时安排:
2课时
(48)课题一: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6~87页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认识秤等工具了解称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天平健康秤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调整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1、背一背
我们来玩一个背一背的游戏,三人,一人背另两人,将背的感觉告诉大家。
2掂一掂
掂一掂铅笔盒和数学书,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说一说。
3、导入课题:
看来物体也有轻重之分。那么你们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今天我们来认识克和千克。
这个重,那个轻。
学生独自活动,互相交流汇报。
生:我觉得铅笔盒比书重。
生:我觉得一样重。
二新授、1、联系生活,找克和千克
你们在哪儿见过克和千克?
2、感知1克,5克,10克
师:2分硬币大约是1克重,每人拿一个硬币,感觉一下在小组内说一说。
掂五个硬币,然后10个硬币。
3、估计其他克数
估计一下如饼干,牛奶,干脆面。
4、感知1千克
掂一掂一袋盐的重量说感受
你还发现了什么?
5、认识秤
要知道物体的重量就要用到秤。每组一个秤自己试秤准备的物品。
在小食品上,粮袋上。等等。
开始活动,掂硬币,说感受。
生1:一克很轻,根没有差不多。
掂一掂说感受。
饼干50克,牛奶250克,干脆面60克。
生:很重
比硬币重的多
1千克=1000克
秤出物品的重量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2.认识秤。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3.认识"克"
师: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像这样大的一一块橡皮:
师:为什么呢?
生4解释:因为有的玉米大,有的玉米小。
4.称物品的质量
师:同学们的桌面上有一些物品,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称一称,好不好?
听清要求:(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物品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物品的质量。
(2)称好的物品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
师:刚才有的学生想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用标尺上的刻度不够,我们还有个办法用法码来称。
说明:游标拨回刻度0,在右盘放入砝码,直至天平平衡。
将砝码和标尺上的质量加起来就是数学书的质量。
师(拿出一袋盐):谁来估量一下一袋盐的质量?
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质量标注,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1000克)
5.认识"千克"
师:如果再重一点的物品用天平来称还合适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家里常用的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称的用法?
我们分小组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的物品。
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
师:我们称出了分别1千克的大米和石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都是1千克,但不一样多。
师:虽然体积不一样,但质量是相同的。
师:同组同学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师:你能估计一下你的凳子、书包有多重吗?
称一称试一试吧!
小组活动并汇报。
6.认识1000克=1千克
师:1千克大米和刚才称的1000克的盐比较,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谁重?
(学生猜)
师:我们用弹簧秤来称一下这两袋盐的质量。
生:1千克大米和1000克盐同样重
师:也就是说1000克=1千克(补充"="注意读法)
也可以说1000个1克是1千克。
三、应用拓展
1.认识常用的台秤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弹簧秤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台秤,你能读出台秤上的数据吗?
2.认识健康秤
师:谁能说出他们的体重?
3.连线
西瓜100克
方便面5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5、
四、全课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小组内完成增加: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
可以帮爸爸妈一帮妈妈检查买的鸡蛋够不够妈做点什么?
如:
教后记:从"背人"的活动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质量。由此可见越是身边的数学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收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装袋上的质量,可以看出克和千克本身就是身边的问题,所以把问题还原到生活中去后,学生感到亲切。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体会,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节课结构紧凑,各个环节衔接自然,先是初步感知,(从学生活动,到进一步的反馈调查情况)到认识称,(课件出示)然后认识克,(--估计--称一称)感知一克有多重,认识千克,(--估计--称一称)感知1千克有多重,再到克与千克的进率关系,不足的是:在教学进率的时候,有些粗糙,不够细致,缺少有关的练习。导致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只能在练习课的时候进行补充。
(49)课题二、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八1~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调整
一、复习汇报昨天回家完成的内容生1:妈妈买了3千克苹果
生2:妈妈买的淀粉重500克
……
二、练习练习十八1、2题
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
第3题
调查物品重量
第4题
巩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第5题
第6题
先估测在实际测量
第7题
综合运用题
第8题
同位先互相读一读,然后读给大家听
将自己调查的结果汇报
让学生根据物体自己选择合适的单位
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独立完成。
学生分组活动
先观察画面再说一说3.连线
西瓜100克
方便面5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5千克()500克
600千克()6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三、小知识让学生读一读
教后记:
(50)补充练习
(51)练习
【克与千克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克与千克》说课稿01-02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06-27
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07-23
克和千克说课稿07-24
克和千克说课稿06-25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04-16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09-23
《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