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4 08:34:4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共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共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说明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子,例题从原义务教材的16个减少为6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教材仍保留了原义务教材这部分口算内容,并把它安排在笔算之前教学。

  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因此,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②商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至此。

  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教学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如给书打包、看书、喂猪,寄特快专递等。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之后,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正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教材为学生学习除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时,应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量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口算、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蠃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本单元可用15课时进行教学。

  三年级数学教案——《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口算

  600÷627÷3240÷8160÷4

  2、笔算

  3)9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2÷2=1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第二种

  2626

  2)522)52

  524

  012

  12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P20做一做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4)486)84

  4□

  0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做一做2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34111

  2)686)965)60

  6865

  061

  6

  五、全课总结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巩固学生的口算及估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共同探索知识的精神;●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1:用课件出示如下几题,学生抢答(开始上课,抢答题目,用于调动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情绪)。

  180÷30=420÷60=240÷80=

  183÷30≈420÷59≈240÷77≈

  2.()里最大能填几?

  40×()<31690×()<64320×()<165

  30×()<28250×()<40880×()<505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出示如下几题:

  22405174

  师:选一题,说产笔算的方法

  师强调以下几项注意点:

  ①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两位;

  ②商的书写位置;

  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呈现问题(课件出示例5情景图)

  出示例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及描述例5第(1)题。

  2.请学生思考,根据条件,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组成多少组?”的.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576÷18=________(组)

  师板书18

  3.组织学生讨论小精灵的问题:“先算18除什么数?”“商怎样写?”学生可以独立尝试计算,也可以讨论交流。

  4.请学生汇报尝试及讨论的结果,注重学生“说”,即说一说笔算过程。

  5.出示例5第(2)题,如何解决“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这个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930÷31=________(节)

  6.讨论这题中新出现的问题,除到十位余下数是〇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和计算,弄明白高个位应该写〇的道理(师引导)。

  7.讨论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笔算方法及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异同。

  8.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六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练习十六第2题,请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自已试商及完成本题的方法,在班级里交流。

  四、作业:练习十六第4题和第8题

  五、总结

  1.小组讨论怎样笔算?

  2.师强调商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中的几个要点:

  ①试商②商的书写位置③余数比除数小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除法是两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

  2.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3.在总结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投影.口算卡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1)口算

  28×20 42×7 15×30 18×100 4×7+1 32×10 15×60 63×7 26×20 8×2+4

  (2)计算

  644÷7 644÷4

  学生计算后,说说试商方法和计算过程,比较两题的不同点(投影出示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猜想引入

  (1)以前我们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商有什么特点?(商是一位数)

  (2)结合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猜想: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也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3)揭示课题

  (4)猜想较完整的计算法则.问:除法是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应该是怎样的?

  3.验证猜想,探索法则。

  (1)提出问题.这样的猜想是否正确?该怎么办?(猜想-验证)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把认数范围从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对数的认识,教科书首先强调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设计了”数花生”等活动,帮助学生从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教科书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安排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意义及相对大小关系、理解位值制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活动。

  单元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学习课时:7课时

  数花生(100以内数的数法)1课时

  数一数(100以内数的数法)1课时

  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1课时

  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小小养殖场(数的相对大小关系)1课时

  做个百表数(100以内数的顺序)1课时

  练习二 1课时

  教学内容数花生(100以内数的数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数数。

  3.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数感。

  4.在数数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数数方法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帅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装有花生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引导学生猜一猜,使学生明确盒子里装的是花生。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盒子里到底有多少个花生呢?(板书课题:数花生)

  二、数花生

  (1)想一想,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学生猜测,小组交流。

  (2)数一数问: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指名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先抓一把花生,再数一数。

  刚才你是怎样数的?学生汇报:一个一个的数。

  (3)一把花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出来,那三把花生有多少个?谁能快速的数出来呢?

  学生尝试数一数。

  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它同学呢?

  组织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

  ①两个两个的数。

  ②五个五个的数。

  ③十个十个的数。

  教师补充:当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数对的时候,就可以换一种方法数一数。

  三、应用拓展

  (1)7接龙:老师说一个数,你们说出后面连续的五个数,看谁说的又快又对。

  ①师生互动。②生生互动。

  (2)接力赛。你们能根据给出的数填写后面三个数吗?34,36,38,(),(),()。

  45,50,55,(),(),()。

  (3)排顺序。

  学校的运动会快到了,今天老师特地选出了几位运动员,请看——6名学生上台。每人胸前写有一个数,分别是13,11,15,14,16,12。现在请问同学们根据运动员胸前的数将他们排排队,看谁排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

  (4)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哪儿看到过或听到过呢?

  四、小结: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还有问题要请教吗?补评

  板书设计: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 十五 二十 二十五 三十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做一做:46+25+17=

  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便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

  2。出示例2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2)你能根据刚才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错在哪里。第一步计算对了,问题出在第二步是退位减法,而这位同学没有退位,造成计算错误。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训。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写竖式。如上面这道题,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写竖式(把第一步竖式用虚线框起来)。做一做:84-26-30=

  由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试做,指名一个学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教师还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学生直接用简便方法书写,而且一次做对;哪些同学还用两个竖式做;哪些同学只写了第一步竖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结果。对最后一类同学可以提出表扬。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72-6-40=

  3、趣味性练习(练习一第1题)

  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把练习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本节课的练习除了边讲边练外,最后安排了有层次的集中练习,并进行及时反馈,表扬用简便写法及结合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第四册认数复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25页8题——26页14题

  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三、四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等,使学生逐步形成万

  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喜欢数学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

  教学难点:感悟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0——9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寻找规律,发展学生数感

  采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结合游戏情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充分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联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激趣导入

  明明发现0——9这些数字有很多的乐趣和知识,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乐趣,你有兴趣吗?

  明明乘坐火车,他发现列车车厢的编号很奇特,和平时的车厢编号不一样。媒体演示25页8题。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车厢的编号吗?

  1) 小组讨论 找到规律

  2) 全班交流汇报 (百位、个位分别为9 、8、7、6,十位1、2、3、4, 所以其它车厢的编号应该为:555、464,373)

  3) 独立解答 第二列火车的编号问题

  4) 小组交流汇报 判断正误

  二、应用拓展 25页9题

  1,试一试: 明明用0、1、2、3、4、5、6、7、8、9、中随意取出三张卡片为一组,可以组成三位数,如:4、8、5 可以组成845、854 、548、584等等。 你试试看,看谁组的多。

  什么情况不能组成三位数?为什么?

  1) 可以组成那些三位数?读出来

  2) 同桌俩人的比一比,谁的大?为什么?说出理由

  3) 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相同怎么比?

  2,看谁最接近 26页10题

  老师报数,请你用卡片摆出来 每组2个数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读数。

  2)你认为那些数和400最接近?

  4) 请拿400卡片的同学来到讲台。谁接近400青走到前面来,说出理由。互相交流

  。

  3,请你当裁判 26页11题

  明明发现运动场上也有数字。请同学们看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儿们的编号

  1) 你认为他们的比赛结果是怎样的?

  2) 按照编号排出名次。

  3) 你能把他们的编号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试试看

  4) 汇报交流

  4,请你来当家 26页12题 生活中更离不开数学。明明家的电饭煲295元。妈妈说微波炉比电饭煲贵得多

  1) 贵得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认为微波炉可能是多少钱?

  3) 300元够吗?为什么?说出理由

  三、巩固深化

  1,请你做评委 媒体演示13题

  讨论:1)谁家的书多?谁家第二?谁家的书最少?

  2)明明家的书与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说?

  2,看谁最聪明 26页14题

  老师知道有一位同学家的书是212本,你知道是谁家吗?

  1)如果我要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该怎样表示?

  2)要用几颗珠?为什么?

  3)你能用计数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数吗?

  同桌交流

  四 、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数字的奥妙,你有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板

  书

  设

  计

  数字乐园

  多些 少一些 多的多 少的多

  教

  学

  反

  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能用画图策略帮助理解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比多少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小猫吃了18个,小猴吃了9个,谁吃得多?多几个?

  教师提示: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

  你能把小华的分成两部分吗?(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小雪多的部分)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6、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几个?怎样解答?

  [小华和小雪套的圈相差几个?怎样解答?]

  7、小结:无论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还是求两个数相差几,都要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小林家养了15只白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几只?羊比兔少几只?]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的摆一摆、画一画的过程中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题意,确定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减法的模型,明确了要用减法计算的原因。

  第11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练习五1-9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条件和问题,排出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本题中的多余条件“我们已经走了15分钟了”写在旁边,便于学生发现。学生能很快选择出题目中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本题中多余条件和有用条件写在一起,位置隐蔽,需要。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引导学生学会多次运用有效信息,体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让学生将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清楚,再列式解答。

  [然后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化问题结构,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23第5、7、9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精】小学数学教案06-1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6-16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6-17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03-02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02-10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