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时间:2023-10-20 11:18:07 春鹏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14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四次“拨一拨”,第一、二次,数数、读数、写数相结合,突出练习接近整百、整千数的数数,涵盖了中间有一个0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第三次拨一拨主要练习中间有两个0以及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写法。第四次练习是脱离计数器,通过“我读你写”游戏的形式,练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借助计数器,初步学会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万以内的数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1)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导入新课

  三、新授

  (一)学习二百九十八

  1、拨一拨动

  说一说二百九十八该怎样拨。

  生:二百表示有两个百在百位上拨二,九十表示九个十在十位上拨九,八表示八个一在个位上拨八。

  2、学习二百九十八的写法

  这计数器上的数该怎样写呢?

  生:百位上是二就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就在十位下写作9,个位上是八就在个位下写8。

  (二)学习从298一个一个的数,数到302。

  1、学数298的下一个数

  (1)298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生:是299,

  师:为什么。因为298的下一数就是在298的个位加1,是299。

  (2)学习299的写法,

  百位上是二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在十位下写9,个位上是九在个位下写九

  (3)学习299的读法。

  百位是二读作二百,十位是九读作九十,个位上是九读作九

  2、学数299的下一个数

  (1)拨一拨

  师299下一个数是多

  生: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师:为什么因为在299的个位上加1你发现个位满十了,得向十位进一,好向十位进一。那个位上的十个珠子退掉。

  十位进一后,你发现什么。

  生:十位上也满十了,

  师:怎么办

  师:向百位进一,先把十位上的十个珠子去掉向百位进一。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2)写一写

  那300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3在百位下写3,

  师:位和十位怎么写呢,

  生:个位和十位一个数也没有,都写0。

  (3)读一读。

  师:谁来把它读一读。

  生:三百

  师:百位上是三读成三百。那末尾的0读不读。师。数末尾的0不读

  3、学习数301

  (1)说一说

  300下一数是多少。

  生: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师: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300的`下一个数就是在计数器个位上加一所以是301。

  (2)写一写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三就百位下写3,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写0,个位上1就在个为下1

  (3)读一读。301

  师:谁能读出这个数。

  生:三百零一,百位上是三,读作三百。中间十位上是零就读零,个位上是一读一

  所以这个数读作三百零一。

  4、学习302的读法和写法

  小结;刚才我门学习一个一个的数数,当数到个为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十位满使、十向百位进一。

  (二)学习拨三千八百一百一百的数数到四千一百。

  1、想一想,三千八百,该怎样拨,

  (1)三千就在千位上上拨下三个珠字,八百就在百位上拨下八个珠字,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一个也不拨。

  (2)写一写;怎样写这个数。

  生:从高位写起,千位上是三就在千位下写3,百位上是八就在百位上8,

  师:那十位和个位呢,十位和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3)读一度,

  师:这个数谁会读。

  个位上是3,读作三千,百位上8读作出八百,

  师:那末尾的两个零怎么办,

  生:末尾的零不读。

  2、一百一百的数到四千一百。

  学习38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一百一百的数就是在3800的百位上加1,是3900。

  (1)写一写,这个数谁会写,先写位。

  千位上是三,在千位下3,百位上是九,在百位下写9。十位和个位一个数也没有,写什么,对写0,

  (2)读一读。谁来把这个数读一读。

  读作三千九百。

  那3900的下个数是多少,

  生:4000。

  师:为什么

  生:3900的下一个数,就数在3900的百位上加1一个珠子。

  师:好,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百位上满十了。应该百位上的十去掉向千位进一,

  (3)学习写4000,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先从高位写起是千位,千位上是四个就在千位下4,

  师:那百位十位个位上都写什么,

  生:它们的位上一个也没有,在百位十位个位下都0。

  (4)学习读4000

  生:高位读起,千位4,读作四千,那数末尾0读不读,对,数末尾的0不读。

  3、40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4100写作4100,读作四千一百。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拨生活中的大数,读生活中的大数。写生活中的大数,

  四、游戏环节

  真了不起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拨数你们写数看谁写的又对又快写好后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答案对了的同学请鼓掌,师拨5006。生写5006,对了同学为自己鼓掌。806,同上。4800同上。

  五、巩固练习。

  写书32页的第4题。

  总结;学生活中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后,你知道度数和写数要注意什么

  1、读时,

  2、要从高位读起,

  千位有几就读几千,百为有几就读几百,每个数位上有几就读几,并加上基准面计数单位。数中间有一个铃或连续有几个都读一个0。

  3、数末0都不读。

  4、写数。

  (1)每个数位上有就写几,

  (2)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0。

  板书设计;

  ①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②中间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③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④每一位是几就写几。

  ⑤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零。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在老师的引导下,编出6的乘法口诀。

  (二)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

  2、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三、教具和学具。

  1、教具:例11的实物图,6根小棒。

  2、学具:6根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全体同学一起背一遍,相邻两个同学互相背一遍。

  2、卡片口算,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2×3= 1×4= 2×1= 5×2= 4×4= 5×5= 3×5= 4×3=

  3、卡片口算,直接记得数。

  2×5= 2×2= 5×1= 3×4= 1×5= 5×3= 2×4= 5×4=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准备练习。

  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让学生口算,6个6个地加,把每次加的结果,教师填在空格里,一直加到36。

  提问:12是几个6相加得来的?(2个6相加是12)

  3个6相加是多少?(18) 5个6呢?(30) 6个6呢?(36)

  2、出示例11。

  教师出示蝉图(图上共画6只蝉,第一次先露出1只,其它的蝉先用纸盖起来)。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1只蝉)

  (2)仔细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1只蝉有6条腿)

  (3)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板书:6×1=6)

  (4)6×1=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六是六)

  (5)谁能结合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

  教师在6×1=6的算式旁边,板书:一六得六。

  教师移动遮盖纸,又露出1只蝉,一共露出了2只蝉。

  提问:

  (1)2只蝉共有多少条腿?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2=12)

  (2) 6×2=12这个算式什么意思,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算式旁边板书: 二六十二)

  6的乘法口诀前两句咱们已经编出来了,后面几句,同学们试着自己编好吗?

  教师陆续露出3只、4只、……、6只蝉,每增加1只,让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订正后,教师把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口诀,发现规律。

  提问:

  (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6句)

  (2)怎样看出是6的乘法口诀?(每句口诀第二个字是六)

  (3)每句口诀第一个字表示什么?(几个6)

  (4)6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后一句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

  (5)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诀,如四六( ),你能不能用最快的方法想起它的`得数?(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先想前一句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或者先想后一句,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

  4、熟记口诀。

  (1)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

  (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

  (3)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题。

  (2)教师用小棒在磁性黑板上摆了一个六边形,学生动手也摆1个。

  (3)提问:

  ①你摆的六边形用了几根小棒?(6根)

  ②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如果不摆图了,你能知道摆2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吗?摆3个,摆5个,摆6个呢?

  (4)学生口答:教师逐一板书:6×1=6,6×2=12,6×3=18,6×5=30,6×6=36。

  (5)你为什么能很快说出它的得数?(用6的乘法口诀得出来的)

  (6)教师出示“做一做”的第2题。

  (7)教师任意指一道题,由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2.发展性练习

  (1)先算出每道题的得数,再说一说每组两道题之间的关系。

  6×3+6= 6×4+6= 6×5+6=

  6×4= 6×5= 6×6=

  从上面练习,你得到什么启发?(不知道6×6=?我可以用6×5+6得出)

  6×2 2×6用哪句口诀?

  (2)读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 五六三十 四六二十四

  3、综合性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

  6×4= 1×6= 4×6= 3×5= 2×6= 3×6= 6×3= 4×3=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28例2和做一做,思考题,练习七1,2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验算。

  2、引导学生感受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验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独立写算式

  2、竖式计算减法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28页情景图

  你从图中发现什么?

  2、解决问题,学会验算

  ①独立思考

  ②列竖式计算

  ③归纳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第28页“做一做”

  2、练习七第1、2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6的乘法口决的意义,熟记口决,会用一句口决算有关的两个乘法算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口决,会用一句口决算有关的`两个乘法算式

  三、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机

  四、教学过程:

  (一)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1.口算

  6×1, 6×4, 1×2, 5×4

  6×2, 6×5, 4×2, 3×1

  6×3, 6×6, 2×3, 3×4

  (二)根据口决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一三得三, 四五二十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三)在○里填上+、_或×

  4○4=8

  3○3=9

  6○6=36 4○4=16 3○3=6

  6○6=12 4○4=0

  3○1=2

  4○2=81

  (四)乘法口决比赛

  1、看乘法式题卡片写得数

  3×2, 4×4, 3×6,2×2, 6×5, 3×4, 6×6, 2×4, 2×6, 1×6

  2、先把有关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计算

  妈妈买来4袋桔子,每袋5斤,一共几袋?

  妈妈买来4袋桔子,5袋苹果,一共有几斤?

  3、口头提出问题或条件再算出来

  ①6个少先队员做纸花,每人做4朵( )?

  ②少先队员做了24朵纸花,送给幼儿园小朋友8朵,( )?

  (五)复习填括号练习

  1、做62页第3题

  2、做练习十三第2、5、7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5

  教材解析:

  例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通过分彩旗情景引出算式,然后呈现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材呈现了两种口算方法。例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重点是迁移例1掌握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

  3.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题卡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给小动物找家,快速口算

  【设计意图: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帮助学生回忆口算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老师手里有80个气球,每个同学分两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提问:谁能列式,并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80÷2=40(个)

  因为2×40=80

  所以80÷2=40

  提问:谁还有不同方法?

  预设:8÷2=4 80÷2=40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8里面有4个2,所以80里面有4个20.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探索方法

  1.出示例1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读题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能列式?

  预设:80÷20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预设:因为80里有几个20,就可以分给几个班,所以用除法计算。

  提问:看着道题与80÷2有什么不同?

  预设:除数是整十数

  谈话:这道题又该怎么口算呢?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板书)

  2.活动:80÷20怎么口算,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3.指明汇报:

  预设1:因为20×4=80所以80÷20=4

  预设2:因为4个20是80,所以所以80÷20=4

  谈话:我们可以借助小棒图来理解,这里有80根小棒,代表80面彩旗,20根为一份,80里面有4个20,所以80除以20等于4.

  4.指明说一说,同桌再说一说。

  提问:还有不同方法吗?

  预设:因为8÷2=4所以80÷20=4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我们可以把80看作几个十?那20呢?

  预设:因为8÷2=4,所以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

  指名再说

  总结:在解决这道口算时,有的同学用到了相乘法算除法,有的同学结合除法的意义来口算,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口算。由于这道题是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写上答。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自主总结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归纳的能力。】

  5.同学们利用了以前学习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这就叫学以致用,那这两道估算题目你能够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估算吗?自己试一试,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预设: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

  2.83÷20≈ 80÷19≈

  预设:83看成80 ,19看成20

  6.同学们说的很准确,能总结一下这类题的估算方法吗?

  预设: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求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

  谈话: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如果把数据增大用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你还会算吗?请你尝试解决学习单上的题目。

  1.学生尝试解决

  2.学生板书

  3.集体交流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除法和除法估算,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

  问题,了不起,这句话送给大家。

  【设计意图:借助所学的知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迁移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书中做一做,计算接龙

  2.书后72页第1题

  3.书后72页第3题

  4. .书后72页第7题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五、总结

  数学小史

  板书:

  口算除法

  80÷2=4 80÷20=4 (个) 150÷30=5(个)

  83÷20≈4 122 ÷30 ≈4

  80 ÷19≈4 120÷28≈4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6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

  教材分四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第31~35页的例题、“想想做做”和练习四,不进位加,加法的验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段,第36~38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五,进位加;

  第三段,第39~4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六,连加,加法估算;

  第四段,第43~44页的复习,是本单元内容的与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我们知道,笔算整数加法有三条基本规则,即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而这些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本单元内容很适合组织学生自主探索。那么,该怎样组织好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呢?关键是抓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第一,让学生产生主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愿望。如,教学第31页的例题,根据问题“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列出算式后,可以明确任务、提出期望: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同学们能自己计算出结果吗?想不想试一试?第二,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计算过程。如,学生用竖式计算143+126后,可以追问:你是怎样列竖式的?先把哪个数位上的数相加?你是怎么知道可以这样做的?又如,学生用竖式计算85+143后,可以追问:加数的百位上明明是“1”,和的百位上为什么是“2”?第三,通过分析计算错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教学第31页的不进位加后,可以一些计算三位数加两位数的错误竖式,让学生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列竖式时要把数位对齐。又如,教学第36页的进位加后,可以一些计算时忘记进位的例子,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从而强化“满十进一”的自觉意识。第四,通过组织不同计算方法的交流,启发学生在交流中优化算法。用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时,可以分着列竖式,可以连着列竖式,也可以列一道竖式。比较而言,列一道竖式计算要简便一些。但怎样才能使学生想到列一道竖式计算,并愿意自觉选择这种算法呢?有效的方法便是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感受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优劣,在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又如,在用一道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时,可以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次序把每个数位上的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每个数位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数相加,再加上这个数位上的另一个数。教学时,也要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后一种算法的简便并自觉选择这一算法。

  2.要重视学生验算意识的培养。

  本单元教材首次明确要求学生在笔算加法后进行验算。常用的验算加法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把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次,看两次加得的结果是否相同;二是根据减法是加法逆运算的`关系,把所得的和减去它的一个加数,看得到的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考虑到与三位数加法相应的减法还未学习,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用第一种方法进行验算。教学时,着重应抓好以下两个环节。第一,要让学生感受到验算是有必要的。要利用学生关注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验算;要介绍通过验算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典型例子,让学生体会验算的价值;要教育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第二,要允许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可以按题目的要求,交换加数位置,重新列竖式计算;可以在原来的竖式上重新算一遍;也可以用估算进行粗略的验算。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验算方法,不断增强自觉验算的意识。

  3.要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

  本单元教材主要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两个加数分别看作与之接近的整百数,并估算出结果的方法。这和此前的教材相比,难度有所降低。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调整,主要有三点考虑:第一,估算两个数相加的和的方法有很多,要根据不同的问题特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思维过程比较复杂。因此,有必要从基本的估算方法入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不同的估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估算技能。这样能避免学生产生对估算的畏难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估算的自觉性。第二,从估算与口算的关系来说,由于学生比较熟悉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因此,在进行相关的估算时,学生便有可能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估算的方法。这样,也就有利于学生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各自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计算经验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能力。第三,从估算与笔算的关系来说,估算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大约是几百与交换两个加数再算一次的方法相结合,足以对笔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也就有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并逐步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此外,在估算过程和结果的表达方式上,教材不要求学生把估算的过程和结果写出来,只要求学生进行口答、填空和连线,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使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显得更加活泼和生动。

  4.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加、减运算意义的已有认识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理解“求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掌握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解法。“求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本质上仍是求两个数的和(差),但低年级学生理解这一点难度较大。为此,教材先把摆花片的活动作为素材,引导学生通过把进行比较的两种花片排一排,直观地认识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可以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可以用减法计算。这样的处理既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算法,又体现了加、减运算的意义在确定算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避免了繁琐分析可能给学生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教学时,要着重抓住两个环节:第一,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求得答案;第二,要通过对操作过程和方法的进一步分析,帮助学生在摆法与算法之间建立联系。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并正确运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联系生活运用求商的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游戏激发,复习旧知

  1、故事:“三七二十一”小故事。

  2、游戏:请你认真听并说出正确答案。(请你快速站起来)

  3、复习: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都有哪些节日呢?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有没有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小朋友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体验

  师:请你仔细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一共要做多少面小旗?)

  教学例1:课件出示:彩旗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

  4、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7×8=56

  由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列出:56÷8=

  56÷7=

  5、探索求商的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用乘法口诀求商。56÷8商几(指名独立解答),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用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观察除法算式中少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6÷7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7、巩固练习用一句乘法口诀解决三个算式。

  (三)尝试练习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1、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个小组分几颗?)

  交流汇报。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成一行))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摆成几行?)

  交流汇报。

  3、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用乘法口诀,口诀少几商就是几”)

  三、游戏激发,主动参与

  1、传球游戏。

  (规则:可以将球传给任意一个小朋友,得到球的小朋友按照指令完成求商任务。)

  2、举牌游戏。

  (规则:分组举牌,商是几就举起几的牌子。其他组监督并指出错误。每组选出一个小朋友来读题。)

  要求求出商,并说出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用了几的乘法口诀。

  通过积极参与,自主独立的思考,得出这些算式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用了7、8、9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这节课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让你给这节课的内容取个名字,你取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取名后,老师在揭示课题。)

  帮助小兔子过河采蘑菇,顺利过河的小朋友得到小兔子带来的数字卡片。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都很棒,你们能跟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倾听;帮助;上课发言积极;声音洪亮。)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用三角形、长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图形拼出组合图形,并能通过想象给拼出的图形取名。

  2.让学生经历拼图的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都准备一些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学生可能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这里有一段录像,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有关情况,我们一起看一看。

  把教科书第36页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播放完后,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

  教师:看了刚才的录像,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可以拼成一些有趣的图形,想试一试吗?

  板书:拼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

  1、看一看,拼一拼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1中的树、鱼、帆船图。

  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其实,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图形的组合,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的吗?请用你们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的完全一样,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看起来又像就可以。

  2、拼一拼,说一说

  教师:生活中你喜欢哪些动物?

  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闭眼自由想象。

  教师: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拼出来吗?

  请试一试吧。学生先独立拼,拼好后与同伴交流,说一说拼的组合图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拼的图形像什么,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37页第1、2、3题。

  (2)拼图比赛:我心中的航天飞机。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9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2)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

  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指生回答:米,分米, 厘米,毫米并板书。)

  师:说得真好.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呢?(生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生:我觉得1千米大约得围着阳平关镇绕一圈吧。

  生:1千米就是1000个1米。

  生:也就是10个100米。对不对老师?

  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么长,那谁能告诉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

  生:1千米当然是1000米了

  师:真聪明,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

  生:啊!老师我不能。

  (生纷纷想办法怎样能体会1000米到底有多长)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操场上体会一下呢?(想)那你可要听清尚老师的要求,咱们到操场上走一走。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在操场上为每个小组测量了10米的距离,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10米的距离你能走多少步,大约用了多长时间。(注意走路的时候要自然地走,不要故意迈大步,好吗?)下面咱们轻轻地走到操场不要打扰别人上课,能做到吗?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师旁边指导,小组长做好记录。

  (一)走一走:体验100米有多长

  1、在操场上,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再请第四个小朋友来测量,向大家汇报测量结果。

  2、想一想:几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确定10米长的距离。

  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提示:步子要像正常走路时大小,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

  3、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测出100米的.长度。

  走一走,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走完后示意老师,帮助你记录所需要的时间。

  (二)估一估:推测1千米有多长

  1、回到教室。我们已经感知了100米的长度,想一想:10个100米是多少米?1000米也可以说是1千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汇报数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并完成表格。

  米数 10米 100米 1000米

  所走的步数

  所用的时间

  约多少同学手拉手

  3、小组交流后再汇报:你能结合刚才的活动,说一说,1千米大约有多长?。

  ①10个100米;

  ②100个10米;

  ③走1千米大约需要20分钟;

  ④1000米能走多少步;

  ⑤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⑥50米的跑道,走20个那么长就是1000米。

  ……

  4、教师小结:1千米=1000米或1=1000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让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学生试读、齐读。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

  (三)估一估(用走1千米所需时间作参照)和我知道

  1、从自已家到学校的距离够1千米吗?

  2、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

  3、你还知道哪些情况下用“千米”作长度单位?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演示。

  4、教师小结:

  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将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米和1000米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的点。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A、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B、评价自己的表现如何?说说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要求:课后由组长负责在小组评比表中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加分。

  四、习题设计

  基本练习

  书中37页

  1.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选用这个单位?

  2.填完后说一说怎样想?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67页。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长方形活动框。

  学具:学具袋。

  教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析

  激趣揭题

  视频: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

  观察感知

  问题:在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有哪些图形?哪些你们认识?哪些不认识?

  组内交流,向全班汇报。

  小结并揭示课题。

  把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编成短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达到激发兴趣、增强感知、引出课题的目的。

  实践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组内讨论并做好记录;向全班汇报。

  通过记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长方形框架。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再次展示,全班观察(哈哈,变了!变了!)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通过成果展示中图形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体验

  (故作惊奇状)变了?什么变了?大家都试试看。

  实践验证。

  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组内交流,汇报。

  深化认识指导学生在钉板上围各种平面图形和用长方形纸片剪出平行四边形。

  组内先讨论怎样做,然后再操作实践。

  通过先讨论,后操作,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摆放的平面图形。

  在学具袋中取出卡片涂色、分类、展示。

  出示第34页第5题。

  组内交流,汇报。

  通过涂色、分类、数图形,加深认识,拓展学生思维。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应用这么广泛?它到底有些什么特征呢?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你们的老师、父母请教,也可以到书店或者网上查寻。

  拓展知识的学习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兴趣向深处延伸。

  注:学具袋中装有长方形纸片、硬纸条、图钉、小钉板、橡胶圈、剪刀10把、图片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43-44页复习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笔算、估算以及三位数的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准确进行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复习第1题。

  1)出示口算题。

  60+9080-4050+6070+8040+7090+3060+7050+90

  2)生独立计算。

  3)汇报核对。

  4)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第2题。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3)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3.复习第3题

  1)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连一连。

  2)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说。

  3)汇报。说说要注意什么?

  4):在估算时,我们要把这些加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结果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4.复习第4题

  1)指名说图意。

  2)生独立计算。汇报。

  5.复习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问:“三年级去的人数与一年级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3)生独立完成,要求:先估计一下,三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再算一算你估计得对不对。

  三.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43-44页复习第6-10题

  教学要求:

  1.在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意义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准确找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6.复习第6题

  1)出示: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46+113552+175

  346+213452+275

  346+313352+375

  2)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引导问:第一组中的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第二组中的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呢?你推算它们的结果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4)学生汇报结果,验证。

  5)。

  第一组: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和也相应地增加100.

  第二组:第一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减少100,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结果和不变.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复习第7题

  1)学生自读题目。2)问:要求“下午用电缆多少米?”怎么想?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生独立计算。

  2.复习第8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汇报。

  3.复习第9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3)汇报。说说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了哪些条件。

  4.复习第10题

  1)小组里说说:下面每组数中,你认为哪一个数最特别?为什么?

  2)指名说。

  三.课堂。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难点: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多了2人。设男生x人_y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多2人且男——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_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象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y=3,x+y=200,

  2x-3=7,3x+4y=3

  y+z=5,x=y+10,

  2y+1=5,4x-y2=2

  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x=1;x=-2;x=;-x=

  y=0;y=2;y=1;y=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x+y=0的解。

  2x+3y=2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练习:已知x=0是方程组x-b=y的解,求a,b的值。

  y=0.55x+2a=2y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3x+y=8的解.

  2x+3y=10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提炼方法:列表尝试法。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探索并解答问题,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概念,列表尝试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作业本。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3

  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乘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对2~6乘法口诀的编排做了较大改进。在出现两个相应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归纳该句口诀。分三段教学。

  在“2、3、4的乘法口诀”后面,编排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乘法口诀(乘法计算)出现的。对“用数学”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2、4、6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

  1、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并通过实物图、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

  2、组织好练习。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如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等,

  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4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谈话:秋天到了,葡萄园的葡萄熟了,一串串紫滢滢的葡萄挂满了枝条。多么诱人呀!(课件出示情境图)

  2、问题博士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说)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提问题最多的同学将成为今天的“问题小博士”。

  3、全班交流

  独立思考后指名学生说。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左边有138棵葡萄,右边有354棵葡萄,一共有多少棵葡萄?

  (2)绿色葡萄收了74箱,紫色葡萄收了265箱,一共收了多少箱葡萄?

  (3)左边有138棵葡萄,右边有354棵葡萄,左边的比右边的少多少棵?

  (4)绿色葡萄收了74箱,紫色葡萄收了265箱,紫色葡萄比绿色葡萄多收了多少箱?

  (5)两种葡萄一共种了多少棵?

  ……

  教师有选择的把有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意识。]

  二、解决问题 培养能力

  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想一想,在这一单元中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比一比谁想得最多,说得最全。

  (1)独立思考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归纳总结。

  (2)组内交流

  提出要求:交流时要注意交流的顺序,还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组长做好总结,准备参加全班的交流(学生交流时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3)全班交流

  每一小组的代表在班内谈自己小组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引出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回顾,教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也为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做好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另外,通过小组合作给予全体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弥补大班级教学中交流面小的不足。在活动前提出要求,可以培养学生倾听、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的能力,有效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使自己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2、谈话: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现在一定很想解决这些问题了(指黑板上的问题),请选择你喜欢的问题做在练习本上,然后把自己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1)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2)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时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3)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独立检测能力。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注意创设情境,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拓展延伸 巩固成果

  (课件出示练习题)

  1、上下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先估一估再计算出来。

  308 184 128 216 392

  631 782 602 371 416

  和:

  差:

  [设计意图: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估算过程,然后进行具体的计算。通过练习,了解学生对三位数加减法不同算法的掌握程度。]

  2、一个箱子里有145瓶矿泉水,另一个箱子里有258瓶矿泉水。420个学生,每人1瓶,够吗?

  [设计意图:练习时,要让学生积极思考,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谈话:假如你是学校的体育部长,你在安排全校的体育活动中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和同位交流。(给出学校各年级的人数、学校体育器材数量)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多元评价 归纳总结

  1、谈话: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如何?有何感想?你认为哪几个方面做得好?用你喜欢的颜色涂一涂“丰收园”中的苹果,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并评一评小组中其他同学的表现。

  2、小结

  谈话: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大家都有不同的收获,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做得满意或者不够满意呢?(学生自我评价)希望我们收获的苹果越来越多,不满意的地方越来越少。

  [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内自评、互评,使全体同学都有了说的机会。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转化成大家共同的财富,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学会评价他人。]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01-17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2-17

数学第四单元除法的教案02-07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1-13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14篇)12-05

第四单元单元复习教案06-15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07-04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归纳05-19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上册练习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