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的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
3、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能利用对称、平移与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未完成的一些轴对称图形。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把你见到的美丽的图片收集起来。
2.你能找出哪些是由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图片吗?
二、自主学习新知: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艺术家们运用平移和旋转创作出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玩中学
1. 看一看:
出示课本p22四幅图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2. 说一说: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把这个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②上面那幅图案是轴对称的?
3. 画一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未完成的轴对称图形:
(1)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给出图形的对称图形。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画法,班内进行汇报。
(3)认真观察原有图案的构图特征,看看它是由哪一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
2、设计图形
(1)在原有的图案的基础上继续画下去。
(2)把画好的图案给小组内的同学看一看,互相进行评价,选出最好的在班内展示。
三、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说说自己的收获。
四、检测达标:
1.基础达标:
(1)做课本p23的“画一画”1.2题。
2.巩固提高
完成23页“练一练”第1题。
将树叶平移或旋转,在格子纸上绘制你喜欢的图案。
五、拓展迁移
完成23页“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用“附页2”中图5提供的一只蝴蝶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或对称设计一幅图案。在绘制之前,先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动手设计。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设疑自探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用三角形、长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图形拼出组合图形,并能通过想象给拼出的图形取名。
2.让学生经历拼图的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都准备一些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学生可能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这里有一段录像,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有关情况,我们一起看一看。
把教科书第36页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播放完后,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
教师:看了刚才的录像,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可以拼成一些有趣的图形,想试一试吗?
板书:拼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
1、看一看,拼一拼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1中的树、鱼、帆船图。
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其实,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图形的组合,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的吗?请用你们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的完全一样,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看起来又像就可以。
2、拼一拼,说一说
教师:生活中你喜欢哪些动物?
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闭眼自由想象。
教师: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拼出来吗?
请试一试吧。学生先独立拼,拼好后与同伴交流,说一说拼的组合图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拼的图形像什么,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37页第1、2、3题。
(2)拼图比赛:我心中的航天飞机。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 搭一搭 》这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冊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的起始课,它主要考察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并能由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它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
本课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是重点,。能根据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有具体图形观察,比较形象直观,而由形到立体图形则比较抽象。
学生分析:
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知识障碍:
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有的已遗忘,所以课前有必要进行复习。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立体图形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结合直观图形、深入浅出的分析。
动机兴趣: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教学手段:
1、采用情景教学法;
2、“摆——画——议——讲”结合法;
3、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法;
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充分运用了教具、学具、课件等手段,直观形象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激趣促学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在生活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
2、老师带来了一个搭好的立体图形,(出示用4个搭好的')(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状?
此问题的出示,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复习的同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3、导入,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
1. 师:老师搭好了一个,看看你能摆好并画出来吗?指名演示。集体订正。
2.用5个小立体块自己摆图形,再分别画出三个面的形状。
3、交流汇报
师:有没有小组摆得 不 一样的,请同学到前面边看边说你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
正面:上面:左面
4、师:现在搞个小比赛,小组之间,你摆一个他摆一个,然后交换过来画出三个面的情况,再交换过来检查,看谁画得准,正确率高。
活动二:根据给出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1、 出示3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自己动手搭一搭。
这个过程也就是根据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况进行推理调整的过程。
2、再出示2个方向的平面图形,让学生猜一猜有几种。再搭一搭,验证。
3、归纳小结。
三、尝试应用,深化认识
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给出两个方向(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立方块?最多可以有几个小立方块?搭一搭。
重视课本问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总结反馈
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设计思路:
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学生在学习分数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而已。因此,设计时,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开始,以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呢?为前提,使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情感,促使学生懂得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合理的道理。当只有一个东西要平均分时,该怎样表示呢?此时学生感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就要想办法来表示一半。于是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接着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又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中,使学生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3、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认识几分之几,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操作办法来表示自己所喜欢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4、在练习、反思与评价、课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地认识到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种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师:在生活中,同学们分过东西吗?现在请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东西,分给两位同学,想一想,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呢?(平均分)
(策略建议:课前布置同学每人只能带同一种东西,大小形状要一样的,数量最多不能超过4个;如让学生带各自喜欢的水果、面包、饼干等。)
2、让学生动手分自己带来的东西。
3、让学生汇报自己分的结果。(此时,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两个,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一个,还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半个等。)
4、师: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半个,也就是一个东西的一半吗?
(策略建议:此时学生的表示方法可能各种各样,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及时的引导,像你们大家都有自己的表示方法固然好,那你们说在数学上如果没有统一的符号将会怎样呢?显然不攻自破。)
5、师:谁知道一半的数学符号是怎样表示的?
6、师:1/2表示一半的意思,它叫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分数。
(策略建议: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境设计,可提高要求,也可降低要求,只要能达到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数无法表示一半就可以,从而自然地引出新的数分数。)
二 、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过程。
(2)让学生做课本第56页的涂一涂。
(3)让学生折一折一个物体的1/2。
(4)指导读写1/2。
(策略建议: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教师应再示范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的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接着让学生按(2)、(3)、(4)的顺序来学习。)
2、认识几分之几。
(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办法来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试着把分数写出来。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写出的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4)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分数、读分数的?
(5)师引导学生小结读写分数的正确方法与分数的意义。
(策略建议:在1、2出现的折一折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东西来折,如纸、手帕、线等。不但丰富了学生探究材料的来源,而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课本第58页练一练的第3题。
2、课本第58页练一练的第4题。
3、让学生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策略建议:做第58页练一练的第3题时,应注意学生是否理解了分数意义与平均分的联系;做第58页练一练的第4题时,应引导学生体会分数也能用于估测图形的面积;对于举例说明的,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先举一个例子供学生参考,然后再让学生举例。)
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得怎样?你有什么感想和建议吗?
(策略建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反思课堂中的优缺点,包括老师和同学。)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位置。
2.能力目标:经历又根据生活经验辨别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过程和物体所在的方向位置的探索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积极参与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意识和表达交流的习惯,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说说四个方向分别有什么,再记录下来。
教学内容:
辨认东、南、西、北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究
1.老师明确: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
我们面向东方,后面就是西方,是太阳落下去的方向。左方是北,右方是南。
2.学生互相说一说东、南、西、北,并指一指。
3.小组合作:看看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认真倾听,仔细记忆,边指边说,在附页的记录纸上把它们记下来,标明方向。
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说。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体验感悟
三、总结
1.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顺序绘制的。
2.在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并填空。你面向方。
门在方。黑板面向着方。你的左方是方,右方呢?后方呢
3.游戏。三人一组,一人说要求,一人做,另一人裁决是否正确。例:甲说:请你面向东。乙就按要求面向东。丙看看乙做得是否正确。
3.介绍指南针。(1)、出示指南针。告诉学生指南针是辨认方向的能手,不管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它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再迷失方向。(2)你们知道这神奇的指南针是哪能个国家发明的吗?(中国,指南针是我们的祖先在20xx多年前发明的)
回家后观察你家的门朝哪个方向?
课下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
想一想,填一填。
小明面向北方站着,他的后面是方向,左边是方向,右边是方向。
小华面向西站着,她的后面是方,她的左边是方,她的右边是方。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需要在哪方面努力?你的同桌呢?
学生总结。课题
辨认方向
教材简析: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学生在上节课已掌握东、南、西、北四方向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表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的优点。基于以上的安排,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1.利用知识的迁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统计意识,也形成了基本的统计数据的能力,利用知识的迁移,着眼于“引”,启发学生去“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新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性思维。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的过程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优点,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整理的结果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它和本节课的学习有关哟!
出示谜语: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学生自主猜谜。
(如果没有学生猜出,师公布答案:鞋)
师:淘气和同学们想开一家小小鞋店,应该怎样进货呢?我们一起来帮一帮他们吧!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确定调查的内容。
选两名同学到前面模拟开鞋店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忙进货。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进货”需要调查哪些内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倾听)
个体汇报:
预设
生1:应进一些款式新颖的鞋。
生2:应主要考虑鞋号的问题,应调查一下同学们都穿多大号码的鞋。
生3:我也认为应根据同学们的鞋号去进货。
2.以本班学生为例,对学生们的鞋号进行调查。
(1)小组讨论调查方法。
(2)指名汇报。
(3)选两名鞋店成员,一名调查女生鞋号,另一名调查男生鞋号。
(4)用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5)学生汇报并展示调查结果。
师:看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男生鞋最大号码是38号,最小号码是33号;女生鞋最大号码是37号,最小号码是32号。
生2:穿34号鞋和35号鞋的人比较多。
生3:男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8人。
小结:通过统计表我们发现穿34号鞋、35号鞋的同学居多。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七篇】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七篇06-04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0篇05-30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05-24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5篇05-13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9篇05-12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05-10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9篇05-27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七篇05-31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七篇05-29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七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