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90-92页例5-6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2、通过活动,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养成珍惜时间 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钟表、作息时间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放收音机正点报时的声音
2、教师:同学门,你们听见了什么?
3、出示钟表图,让学生说
二、探究新知
(一) 学习例5
1、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几时、几时半了,下面钟表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出示例5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认为应该怎样认?同桌交流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时针超过了几格,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
在认时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
(二) 学习例6
1、 教师:出示例6图,学生认时间
2、看,小熊还等大家来帮他们写一写,你会吗?
3、抽学生板书,并说方法
4、教师教写法
先写几时,再写:,再在:的后面写几分,几分要占两位
注意:不是冒号,要写在中间
5、书91页,学生练习
三、在活动中体会
1、出示时间,学生边说边拨
8:10分 11:15 7:35 3:08
学生边说边拨
2、同桌练习
3、帮助动物纠正错误
课堂活动3题,学生仔细观察,有错误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说?
4、联系生活实际,估计时间表
你们喜欢看那些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请你填写节目时间表,
学生活动
四、课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的转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千克、吨这三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探索教学。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第一个环节: 教学1吨有多重, 特别是"1吨"的现实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支撑,纯粹记忆1吨的概念是无意义的。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学生乐于参与,容易参与的活动。全体学生在经历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吨)的感受过程(很轻——轻——重——很重)。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从游戏中感受。通过用吨作单位的物品的展示和为什么不能带这样的物品到现场的提问,以及与带来的物品比较初步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体是很重,很大的。
第二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作业《一吨有多重》在合作者用到了推算,精算,和估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三个环节:小组汇报合作结果,让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来汇报小组推算的过程。用课件出示给学生从视觉上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感受
师: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准备了四样物品,分别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个篮球、一个铅球。它们的重分别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谁能来拎一拎,猜一猜给他们找出对应是物品。
师:你能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师:一吨的物品你能拎起来吗,
生1:太重了,拎不动
师:那么一吨有多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一吨有多重?》(出示课题)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二、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1)、实践
师:老师这里有四样物品,请同学们选择一样物品的重量进行推算,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物品的重量大约是一吨,也就是1000千克。并在课堂上完成这张 实践作业。
师:小组内先商量一下,你们选择哪个物品的重量?
生:10千克、5千克
师:为什么不选这两个?470克和1千克200克
生:不好算。
师:办法总比困难多,想一想怎样把它变成容易算的?哪个小组愿意来挑战困难?
师:鼓励表扬
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上前大声阅读并逐一解释要求
生:小组合作
(2)交流感受
小组合作完毕
师:那组愿意上来交流你们的想法?
生1:10千克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师: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动画演示)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2:2个5千克时10千克,20个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个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吨。
生3: 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个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个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个1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4:470克约是500克2个500克是1千克,20个500克是10千克,200个500克是100千克,20xx个500克就是1000千克。
活动3【练习】练习
师:出示课件动画演示如果老师把20个篮球装一筐,能装多少筐呢?
活动4【讲授】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吨的重量,在生活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复习圆和轴对称图形
复习要求:
学生进一步弄清概念,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问题。
复习步骤: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分别说出从1――9的值。
2、求1的平方――15的平方分别等于多少?
二、概念
1、圆、圆心、半径、直径。
2、圆周率、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4、环形。
三、弧、圆心角、扇形。
熟记:
(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2)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打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打对称轴。
(3)圆的画法。
(4)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四、公式
1、求圆的半径r
(1)已知直径d,求半径r
(2)已知周长C,求半径r
2、求圆的直径d
(1)已知半径r,求直径d
(2)已知周长C,求直径d
3、求圆的周长。
(1)已知半径r,求周长C
(2)已知直径d,求周长C
4、求圆的面积。
(1)已知半径r,求圆面积S
(2)已知直径d,求圆面积S
(3)已知周长C,求圆面积S
5、求环形的面积
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五、作业:
课本第120页9、10题。
课本第123页11――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课时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2、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学生每人10个彩色小圆片,白纸一组8张;挂图1幅;动物数只;幻灯片若干;奖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过渡语言):(放音乐)春天,气候温暖,动物王国欢聚!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提示:展示挂图。
(过渡语言):谁来介绍一下?在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A同学你来。(能说完整话吗?)
(评析语言:)(你成功了!回答得棒极了!)我们现在来填填已知条件的数量是多少!
谁来试一试!H同学你胆子大一些!试试看!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
鸭□只 小松鼠□只孔雀□只
猴子□只小鸟□只 小鸡□只
(用惊喜的语气肯定,我们大家向他学习!)
(反思):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探究性学习
1、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
(过渡语言:)玩耍既轻松又愉快是很好玩,现在我们边看他们玩耍边学习数学好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提数学问题吗?(请其他同学口答)回答妙极了!
(教学语言:)现在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用圆片代表猴 子、小鸭,摆出它们的数量。
猴子:○○○
小鸭:○○○ ○○○
(讲解语言:)现在我们按3只一组,在小鸭右边的圆片图上圈一圈。注意观察: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订正:2个)
(教学语言:)请再好好想想!想一想上面分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怎么表示,A同学你来一说:板书:63=2
(评析语言:)猴子有3只,小鸭有6只,按每3只为一组,通过在小鸭的数量上圈一圈,我们发现6只小鸭里面有(2)份3只小猴那么多。因此,我们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板书: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讲解语言:)现在要注意的是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2后面不要写倍字。
(反思):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
2、做一做,生生互动
每个小组发一张表。(小组活动)(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小红旗。)
教学语言:请同学们注意,现在要求前后桌合作,用手中○代表,摆出松鼠、小鸡的数量;过渡语言:然后圈一圈,观察8只小鸡里面有( )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式。
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
教学语言:B同学你来回答。
(小结性语言:每2只一组,8只小鸡里面有4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所以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4倍。)
(反思):可惜这里没有留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比如你问我答、我问你答。
3、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
实物投影出示问题。
小结性语言:我们通过前面的应用题的练习知道了这样的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份另一个数那么多?用除法来计算!下面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几道应用题;教师读题一遍。
(1)鸭子数是松鼠的( )倍。 □○□=□
(2)猴子数是孔雀的( )倍。 □○□=□
(3)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教学语言: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同学别泄气,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
(讲解语言)然后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回答得棒极了,哪组还有更好的?)
(反思):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如果采用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考教师、考学生;教师考学生等多样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活动面会更广,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4、过渡语言: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学生口头提问,教师板书:
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鸭的( )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猴的( )倍。
教学语言:现在我们来看问题口答,D同学你说一说用算式怎么表示。
三、课时练习。
1、教学语言:翻开教科书p47找到练一练第1题。
老鼠数是小猫的□倍。 蜻蜓数是蝴蝶的□倍。
□○□=□ □○□=□
教学语言:⑴先自己仔细看第一图和第二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呢就用学具画一画,圈一圈。
⑶评析语言:
2、 教学语言:现在找到练一练的第2题。
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倍。
□○□=□
教学语言:⑴先自己仔细观察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说了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填空列式。
⑶评析语言:用8个小圆片代表淘气有8个南瓜那么高,用3个小圆片代表机灵狗有3个南瓜那么高。
3、教学语言:找出练一练第3题。
讲解语言: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见下表。
⑴下雨□天,晴天□天,多云□天。
⑵晴天的天数是下鱼的□倍。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独立完成。
②组内口头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
四、课堂评价。
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
反思):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也是想达到对学
生的一个促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课前就强调了最后要奖励小红花,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五、课堂小结。
小结性语言: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一种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么多?所以用除法来计算!好了以后我们又多了一个本领,就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学会了解决。
五、(附)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1、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 )倍?
( 想: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个3只小猴那么多?)
□○□=□
2、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想:8只小鸡里面有(多少)个2只小松鼠那么多?)
□○□=□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16~117页例1、例2,第118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五中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示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学生1:用1格表示10个比较合适;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学生2:用1格表示2个,5个也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些。……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面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现在用1格表示10个来完成书上116页的统计图。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的统计表。
教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获得哪些数据信息?学生汇报所获得的信息。
教师:小明要帮爸爸制作条形统计图。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呢?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小明家苹果产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苹果产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师:根据你的发现,你对小明家承包苹果园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小结今天学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以前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数据都比较小,因此我们都用1格表示1个单位。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接触到更大的数据。
课件出示:为了方便,我们用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不仅可表示10个,也可以表示2个,5个,100个,1000个等,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条形统计图》课后问卷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的授课形式,你喜欢吗?为什么?
2.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有哪些帮助?
3.你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本节课吗?为什么?
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化学习效果统计
图表二
认同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人数 认同率%
实验班(40人) 39 97.5%
对照班(40人) 33 82.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总6篇05-14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05-0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8篇05-13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10篇05-13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5篇05-08
小学精选数学教案优秀范文03-1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02-2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八篇05-1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5-1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