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说课稿

时间:2024-02-28 07:24: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海底世界》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底世界》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海底世界》说课稿

《海底世界》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九义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美文。课文以生动、有趣、准确、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美丽的海底世界。文章虽没有华丽的词藻,也不见雕琢的痕迹,但却以自然流畅的语言为基调,给人以亲切、热情的感受。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对生命、对整个大自然的热爱。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地貌、植物和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通过多样化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因此,教学重点为: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繁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三.教学对象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校生活,已初步形成了主动识字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积极地搜集、整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同时,三年级学生接触计算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们也不再仅仅满足于这些静止的资料,而是渴望自己去Inter网上探寻。因此,我将尊重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海底世界展览会”、“小小解说家”等环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实践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

  古希腊学者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就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

  《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显得很苍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将运用一套制作精美生动的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直观、和谐的学习情境。湛蓝的海水、美丽的珊瑚、五彩缤纷的植物……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是多么令人神往!当这些美妙神奇的东西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一定会引起他们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强烈地感受着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一定会加深对具体情境的体验和领悟,使认知和情感更加协调地发展。

  因此,情景创设法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2.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语文教学中,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主动地融入到阅读情境中去,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四肢五官,要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要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愉悦地进入自我学习中,丰富自身感受,从而自觉地运用语言,积累语言。因此,我设计了自由分组、小组讨论、组间竞赛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驰骋想象,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有迎合了学生之间精神交往的需要;既使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得到了结合,又实现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断超越。因此,自主探究学习法是这节课的另一个主要教学方法。

  3.突破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之一就是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但这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难以理解海底动中有静、黑中有亮、静中有声的奇异景色,学起来也比较枯燥乏味。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我创设了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即通过动画课件让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

  (1)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课件先后演示海面的波涛澎湃和海底的悄然无声,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的词意,还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

  (2)感受黑暗深海中的点点星光。利用动画课件假想一名小潜水员,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加光线越来越暗,最后是一片黑暗。鼠标点击光点会变成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这样,学生对海底黑中有亮的体会一目了然。抽象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富有童趣,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3)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利用动画课件演示一个插入海底的水中听音器,并配有各种声音,同时提问: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谁能模仿课文的说法运用排比的方法把同学们说的这些声音连起来。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亲耳倾听了海底奇妙的声音,还在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并通过模仿课文的说法理解了比喻、排比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真可谓一石三鸟。这种实践性练习,使学生觉得亲切自然,很好地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4.突破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繁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具体设计了读、看、说、演四步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旨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一读:这段文字浅显易懂,不需过多讲解、分析,因此,我重在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熟读成诵,在读背中领悟语言,积累语言。二看:通过动画演示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直观感受活动方式多、有趣,为下一步的说做铺垫。三说: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交流,谈出自己对海底动物种类繁多、活动方法有趣的体会,从而领悟到课文采用的是列数据、做比较、打比方等写法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四演:让学生自己上台表演是激发学生读、看、说兴趣的引子,又是对学生练读、练观察、练说效果的检验。这四步学生动了口、动了眼、动了脑、又动了手,循序渐进,步步落实,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了实处。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回忆课文写了海底世界的哪两个特点?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去体会海底世界的神奇,进一步去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二、三自然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感受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划出相关语句。

  (2)全班交流,播放课件帮助理解。

  a.“海面”与“海底”理解“动中有静”。

  b.黑暗深海中的星光闪烁理解“黑中有亮”。

  c.海底听音器理解“静中有声”。

  2.合作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1)看看作者从几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物产的丰富?(动物、植物、矿物)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自由组成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

  按照读:朗读感悟———看:欣赏课件——说:品读体验——演:美读感悟的阅读主线来学习。

  (三)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畅游了神奇的海底世界,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究办个海底世界展览会,请你来当小小解说家。

《海底世界》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一个“美”字来写的,赞美了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灵美。《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全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介绍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美人更美,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用生动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荷花》一课时已学过了用生动语言进行描述,想象画面,这一课要继续渗透这一训练重点。根据教材内容和本单元训练重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读懂课文,从中了解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受到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2.基本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3.认识目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有: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这一重点的目的是通

  过对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大海的资料。

  教具准备:卡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十六个字。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本文的教学我主要选用“自学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是这样能使学生主动参加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思想。再辅之议论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语文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书,重视朗读,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多读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想、划、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四、说教学程序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交流关于大海的资料,完成认识目标和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完成情感目标、基本技能目标。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

  1、听写本课13个生字、新词。

  2、回顾大屏幕出示问题:

  (1)课文围绕第几自然段来写的?

  (2)哪些自然段写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写物产丰富?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请同学欣赏《海底世界》录相。看完后交流留下的印象。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

  指名朗读2、3自然段,其它同学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海底景色奇异的?这个问题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找到是从黑暗中的发光鱼和海底的各种声音两方面来介绍的。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归纳板书,再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描述的景象予以想象,然后播放发光鱼录相,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海底景色奇异。了解海底声音时让学生齐读文中的原句,再听听海底各种声音的录音,最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2.自学4、5、6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自然段,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大屏幕上的问题。

  ①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方面来介绍海底物产丰富的?

  ②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多少种?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动物?是怎样描写它们的活动方法的?(从文中划出来,多读读)

  ③介绍了哪些植物,文中是怎样描述它们的?

  ④介绍了哪些矿物?

  这四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植物种类多、活动形式多来了解海底物产丰富。

  (2)自学完后全班交流。

  交流海里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三万种时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用“已经知道”和“大约”来表明动物远不止这么多种,激发学生热爱大海,探索自然的兴趣。交流到海底动物活动方法时让学生完成大屏幕上的连线题。感情朗读体会海底动物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学生回答完后屏幕出示每种动物的图片,展示一部分实物标本。(画面和实物展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理解课文的难度。)学生对海底植物描写部分比较容易理解,屏幕出示画面增强直观感就可以了。在交流矿产时我会渗透环保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应爱护海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四)结写作方法

  作者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作者先总的提出问题,激发同学们了解海底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的兴趣,最后又用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使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密。

  (五)反馈练习

  学生根据自学的内容及师的提示总结全文,完成板书。设计此练习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

  写一个片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某处景物进行描写。

  (七)板书

  黑暗中光点闪烁

  景色奇异

  宁静中窃窃私语

  海底世界动物知道三万多种

  物产丰富植物多种多样

  矿物蕴藏丰富

《海底世界》说课稿3

  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神往的世界,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澎湃。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更是奇妙,吸引着无数好奇的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一探究竟。

  《海底世界》就是一篇介绍海底的科普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海底我们都没有去过,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点滴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成广而深,并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设计了《海底世界》网络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与此同时,通过网络扩展延伸,并让他们自己交流、表演,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给予了学生一个“研究”的机会。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既培养了语言能力,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通过使用相关教学软件,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下面,我就《海底世界》第二课时的教学,来具体谈谈我对“发挥网络环境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点设想。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一开始,我便使用媒体播放影音录像,把蓝色的海水、凶猛怪诞的大鱼、美丽的珊瑚……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做,能够一下子地激发他们对海底世界的好奇和兴趣,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到课堂中。

  二、创设情境,引领深入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抓住了孩子的心的基础上,我找了一个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出来,让他为我们当个小导游,带领我们游览一下海底的世界,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将他初读课文后的理解表达出来,用孩子的语言向孩子叙述,我想这是再好不过了。

  三、重点研读,感受美,欣赏美

  1、自由读课文第2—6自然段,让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知道这几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多媒体出示动画配乐朗诵,让学生透过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海底的动物,植物以及矿藏等有了一个直观深入的理解。(这一步能让学生更好、更直观地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正如《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同时产生审美体验的一个过程)。

  3、鉴赏阅读,个性化地体味语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学习当中,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因此我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我的感受。(比如说这个句子我觉得哪里好,这一个部分还可以怎样说,又或者这一点是我的话,我会怎样来表达,林林总总,不一定要按照书本的说法)

  4、在活动中培养思维,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有表达就会有争论,这时,我抓住时机随机出示几个句子。

  ①“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依然”是什么意思?用一个近义词表示,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②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光点”的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③“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a、什么是“窃窃私语”?

  b、听录音,听一听海底世界动物的窃窃私语。

  c、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d、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e、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f、“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④“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a、“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b、出示填空练习。

  ________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每小时能________,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动,能________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c、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⑤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⑥“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探究,让学生在信息重组、比较分析、多向开放、合理想象、自由质疑的提问和情境中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跃的探究平台。问题的解决,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不断钻研,在良性循环中,最终形成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

  5、再次欣赏,品味领悟。(这时,同学们对课文的争论和探讨已经比较深入了,于是我再次播放课文的录音朗读,让同学们轻声跟读,在这过程中,再次体验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同学们的脑海里自然浮现出刚才看录像,看动画时的画面,等于在作者的带领下又在海底作了一次遨游。)

  整个第3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开展读、说、写、评等活动,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展示的舞台,因而学生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

  四、小组合作,探究拓展

  课前,我将相关的海底资源链接到《海底世界》课件中,我鼓励学生以3—4人的小组形式,确立自己小组想要探究的目标,(比如海底的动物、海底的植物、海底的地形、海底的矿藏、海底的气候等)运用现代的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教师从旁协助指点,上网查找整理有关的信息,然后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鼓励他们每个小组都能自己写一段话介绍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后和别的小同学交流交流。(在学习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大部分的同学一定不满足于课本所学的,孩子的好奇心决定了他们是一群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我设计这个活动可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附:板书设计

  23.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黑中有亮(黑暗—光点)动物各有各的

  植物多彩多样

  静中有声(宁静—窃窃私语)矿物多种多样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图找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平衡点。这一节课我根据本课文知识性、科普性较强的特点,选用了动画、视频、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为了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利用直观的形象,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使之与儿童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而契合。我认为,学习要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要,就得使儿童能在课堂上把他内心的自由、愉悦和本真释放出来,这样的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这样的学习才是快乐的学习。这是我所追求的,也正是我所实践的。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海底世界》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点滴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成广而深,并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因此必须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研究”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博的海底世界。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通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1、过程开放,体现探究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⑴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在广阔的海洋里生活繁衍着无数的.生物,神秘而又美丽的海底世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赞叹。学生乐于亲近海底世界,因此创设“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⑵角色的转换《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⑶资源的拓展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等。

  二、挖掘内涵,注重人文性

  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学科顺应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生命的本性,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保持和加强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通过放录像,把蓝色的海水、凶猛怪诞的大鱼、美丽的珊瑚……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词,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等的重点研读。

  ⑵体现课堂交流中的人文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⑶渗透课堂作业中的人文性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如:“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象,请你写一写。”“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查寻、搜集相关的资料,你自己来写写《海底世界》。”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三、感悟运用,突出个性化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1、个性化地体味语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学生对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理解;又如对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这个词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研读,强化个性体验。

  2、多样化地语言表达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地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学生对“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用图片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四、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表达读说写评↓↓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起探究兴趣

  1、假期里,有些同学跟着爸爸妈妈游览过大海,欣赏了美丽的海水,海滩,不过,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乘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儿的奇异景色。(出示录像,并配乐朗读)

  2、你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海底世界》说课稿5

  【说教材】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个问句总领全文,激发读者的兴趣;最后一个自然段针对第一自然段的提问作答,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中间2——6自然段具体讲述了海底的景色和物产。文章生动有趣地讲述了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以此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唤起学生海洋环保意识。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三、四自然段的学习,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学习本文作者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并运用对比、拟人、数字说明等表现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了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生的海洋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难点是指导理解三、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说教法、学法】

  《海底世界》虽然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但由于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所以毫不枯燥乏味,反而显得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掌握的知识程度、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我设计了“激趣、范读、重点指导、示范自学、随文识字”的教法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触类旁通、说说、想想、画画”的学法。这样设计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通过带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习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审美意识,增进学生对海底知识的了解,唤起学生向往、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意识。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蔚蓝的大海无边无际,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澎湃,鱼群在海中游弋,轮船在海面航行,海鸥在空中飞翔,给人以襟怀开阔的壮美,令人陶醉和向往。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领略大海的壮阔和美丽。(稍停)海面上这么美,可你们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朗读到海底世界去游一游。(这时教师范读课文。)读完之后,指导学生观看海底美景图,并导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要学习的内容:23、海底世界。(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由于本篇课文的结构是“总起——分述——总结”,所以在教学新课时,我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先对海底世界有一个总的认识,再从整体到部分,具体学习中间2—6自然段分述的内容,最后再回到整体认识上来。

  其具体做法是:

  (1)首先教师引导:听了老师刚才的朗读,并联系刚才看到的景象,想一想:海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

  (2)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课文开头是一个什么句式?这样的开头方式叫__________开头法。

  b.回答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是哪一句话?

  c.其它几个自然段分别围绕哪两个方面在写?(景、物)

  d.这样的课文结构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去读课文首尾两段。其中教师应给学生讲:这叫设问式开头。这样的课文结构是总起——分述——总结。在回答c这个问题时及时板书“景、物”两字,并引导学生区别“奇异与奇怪”这两个词。

  三、阅读赏析,落实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并不是说要贬低以至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依靠教师善于正确发挥主导作用。但讲读课文也并不是老师“整堂讲,满堂灌”,教师应掌握一个适当的度,导得恰当,放得适度。虽然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过一些阅读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过一些讲读课文,但这些学生还处于中段学习状态,他们的智商还有待开发,知识经验也不丰富,不可能完全掌握学习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仍然离不开教师相应的辅导。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1)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说2—6自然段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方面来写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自然段是写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在写物产丰富。

  (2)学习“景色奇异”的部分。

  让学生齐读2、3自然段,再回答问题:

  a.从哪个方面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黑暗却有光点闪烁,宁静却有各种声音。)

  b.课文是怎样写海底很黑暗的?

  “阳光射不到海底,”(黑暗的原因)

  “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以明衬暗)(板书:黑暗—光点闪烁)

  c.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海底很宁静的?

  “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很宁静。”(依然—依旧,对比衬托)

  “风浪只能影响到海面下几十米深。”(宁静的原因)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是否——是不是,设问,总领全段,承上启下。)

  d.海底有哪些声音?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窃窃私语”一词把物当人写(拟人),段中用了4个打比方的句子组成一组句子(排比),用了3个拟声词,对海底动物的声音进行了具体描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宁静——许多声音)

  e.写海底很宁静可为什么又要写有许多声音呢?

  “宁静但不是死寂”,援引古人“蝉鸣山愈静”的手法,以声衬景更显寂静。)

  小结:黑暗中有许多光点闪烁,宁静中有许多声音共鸣,这就是海底景色的奇异之处。

  (3)学习“物产丰富”的部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刚才指导的分析课文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学4、5、6自然段。

  列出自学提纲:

  a.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

  (动物.植物.矿物)

  b.海底的动物着重写了哪几种?它们的活动方式是怎样的?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梭子鱼——比火车还快,乌贼、章鱼——利用喷水而后退;贝类——巴在船底……)

  c.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植物:多种多样、色彩各异)

  (矿物:煤、铁、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

  d.写动物、植物、矿物用了哪些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相机板书:(动物、植物、矿物)

  让学生先独自自学,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讨出较为正确的答案,教师稍作评讲。

  总结:写海底物产丰富时,作者抓住特点,归类分述,详略得当,生动形象,相得益彰。

  (4)课文第四自然段。

  让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进行联系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句与句间的紧密联系,学会分析句子逻辑,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5)总结全文: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浩翰的大海,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七,海中生物有二十多万种,仅海产品年产量可供三千亿人食用,而地球上目前只有五十三亿人,是人类的天然粮仓。陆地上的矿物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几十年就会开采一空,而海底是个巨大的聚宝盆,已经探明的白银有数百万吨,黄金有一千万吨。人类未来发展的出路,就是走向海洋。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进一步探索海洋的秘密,将来去开发海洋,造福人类!

  四、合作探究,深化主题

  任何一篇课文都是情感与载体的和谐统一。我们在教学时,要把语言文字训练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介绍海底知识,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入手,再配以画面,辅以音乐,深化主题,从而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海洋的神奇富饶。

  (1)说说:海底美景图及问题:海底是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假若你拥有了整片大海,你将怎样去开发利用它,让它最合理的被人类利用而不受到伤害?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再选代表发言。

  (2)想想:除了课文中所述的海底美景,你认为海底还有什么美景和物产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利用?

  (3)画画:假若我们以后的生活空间要转移到海底,你将准备怎样去营建你的新家?请把你的设计图画出来。

  (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先出示整个板书,再在讲解的过程中用有色字显出板书顺序。)

  海底世界

  黑暗光点闪烁

  景宁静许多声音

  海底世界

  动物动态各异

  物植物色彩各异

  矿物种类丰富

【《海底世界》说课稿】相关文章:

《海底世界》说课稿06-30

《海底世界》说课稿05-05

《海底世界》说课稿06-30

《海底世界》的说课稿09-24

海底世界说课稿07-22

《海底世界》的说课稿范文【精选】09-25

《海底世界》的说课稿范文07-19

《海底世界》说课稿模板04-08

中班手工:海底世界 说课稿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