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说课稿

时间:2023-03-28 08:30: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

《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学内容

  《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分数的再认识》这一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的问题情境、说一说、画一画、和“你知道吗”来呈现教学内容。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有了可利用的丰富资源,从而安排合理有趣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所得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等。

  学具准备:彩色笔等。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创设情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2、学法:

  课刚开始,教师就创设“拿铅笔”活动情境: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并提出问题: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了解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之后,

  让学生动手操作,以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等不同的方式来认识不同的分数,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

  四、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是分这样三大块进行设计的:从实际情境引入课题、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将分数应用到实际生活。

  1、创设了“拿铅笔”的教学活动引入教学,让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2、创设了利用实物让学生“说一说”的情境活动,联系厚薄不同的“两本书的1/3”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3、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在每一个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这种“动”,不只是学生自己单向的学习,还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5、回到生活,用“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学数学是为了解决问题,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6、通过阅读“你知道吗”,去了解分数产生的漫长过程,了解分数的各种记载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7、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评价怎么样?学过今天的知识,你想到哪些分数? (通过小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以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目的。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获取知识,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分数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有了用整数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经验基础;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具有了平均分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也许听过几分之一,但他们不理解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四、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让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开展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分数的初步意义。

  3、在问题情境中,渗透分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表示出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结合新课标教学理念,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并为学生准备了学具,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实际操作、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

  2、学法。

  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有效学习,我通过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来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七、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课件、双面胶。

  2、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若干张;水彩笔。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出示幻灯片1):海宝做的一张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手抄报。

  2、(出示幻灯片2)先看看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介绍。

  3、问:2个小朋友吃月饼,怎样分才公平?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热身,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新课做铺垫。)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请同学们用圆代替月饼平均分一分,并汇报结果,指名演示怎样得到一个圆的一半。月饼总数421,分的人数222,每人分的月饼数。

  (设计意图:以一半作为学生认识几分之一的切入点,并在对折的过程中复习感知平均分的含义,为下面学习二分之一做铺垫。)

  (2)联系实际,寻找切入点:让学生找日常生活中像这样分一半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可以是一个图形,也可以是一个实物。)

  (3)引发认知冲突,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像这样的一半在数学上应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分数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2、实践操作,感知理解。

  (1)认识12。

  ①揭示12的含义。

  由分圆的过程得出:像刚才这样我们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板书这句话,并提醒学生 12 的写法)

  (设计意图:由分圆的过程到概念的揭示,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形成过程。)

  ②理解12的含义。

  A、找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和自己对12 含义的理解。

  B、判断。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涂色部分是否可以用12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判断、质疑,进一步感受“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使学生对 12 表面上的理解上升到本质含义的层面上,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③巩固12 的含义。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找出它的 12 涂上颜色。通过汇报交流,作品展示。教师归纳总结:形状不同、折法不同都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 12 。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 12 ,丰富 12 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通过师生谈话: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①出示要求:从学具中任意挑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线涂一涂,表示出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展示时要求学生说清楚: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②知识延伸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如果平均分成了20份、50份、100份呢?

  最后教师总结:像12 、14 、16 、18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再次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创造的机会,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12 的理解逐步泛化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3、巩固理解、拓展延伸。

  本节课我设计了3个练习,都出自于海宝制作的手抄报中。

  (1)基础练习:填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看图,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呢?(包括:英国馆,建筑物,巴拿马国旗)

  (3)观察整张手抄报,估一估,各版块各占了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

  (4)找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与课前用手抄报引入课题相呼应,使练习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并突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小结。

  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知识、能力或情感态度方面回答。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回忆和巩固,也是对学生今后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提示。)

  九、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做了以下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12 。

  12 ——— ———

  作品

  14

  作品

  16

  作品

  18 ——————

  总之,我的宗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学会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我想这样,才能把“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让更多的小荷展露尖尖角。

《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P98-100页。

  2、教材分析

  本单元《认识分数》这一教材是学生第一接触的内容,在认识上比较生疏,与以往学习的整数相比,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对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本单元采取情景教学并结合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能够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同时本课时是学习分数的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说出相应分数的实际含义,是本课时的核心内容,学好本课时可以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的出发点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创造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间接的引导,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思考、探究、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并且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最终可以实现数学化的过程,真正达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分析了教材的结构特点,认真审视了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由表及里,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目标,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情景教学与直观地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同时能够让学生准确地读、写分数,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并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善于通过合作交流来系统认识分数,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能够通过折纸、涂色等手段理解和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2、教学的难点: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是能够让学生根据实践案例说出相应分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的关键:本课时教学的关键在于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重视学生智力水平的开发,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这不仅对教学目标如期达到标准产生影响,更加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并结合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通过探究、假设、试验、验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过程,整个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时的导入至关重要,在以往的“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分蛋糕、分苹果、分水等情景教学,而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为了充分体现 “平均分”这一概念,我创新地采用整数简单的带余除法运算进行导入,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我将九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位同学,并要求列出算式。再此,利用整数简单的带余除法可以直接引出“平均分”这一概念,同时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在理解层次上容易接受。进而,我将九块蛋糕分给两位同学,此时会得到一个余数“1”,学生会产生困惑,剩余的一块蛋糕该如何分才公平呢?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自己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

  (二)、实践操作,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第一步教学中产生的疑惑转入到第二阶段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作为蛋糕,并将其折出一半,从直观的视觉角度理解“一半”这一概念,接着引出一半在数学上用二分之一这一分数表示。随之介绍分数的各个组成部分,并结合分蛋糕这一案例解说二分之一的实际含义。同时利用实现准备好的各种图形纸片折出不同的二分之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直接发现同样是二分之一,它们表示图形的大小可能不一样,形状可能不一样。在这一阶段,我会反复强调分数的实际含义与“平均分”这一概念。

  (三)、采用类比教学,进行知识拓展。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可以利用第二阶段已建立的知识基础,进行类比教学,进行知识的拓展。同样在这一阶段我可以充分利用折纸、涂色等活动折出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巩固练习,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在这一阶段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预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目标,为课后的教学反思做好前期准备。

《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4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认识”。它位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能够理解整数的意义。另一方面,学生已经懂得了平均分,知道如何将物体按照所要求的分数进行平均分配。这都为学生学习分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教法与学法

  教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学法:课刚开始,教师就设疑,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回答怎样平均分。当1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的时候,用拍手不能解决,学生就会出现认知矛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怎样表示一半。认识了二分之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各种方式认识、表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

  二、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设计思路

  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首先从生活中引入分数,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表示半个月饼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知道产生分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接着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 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又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中,使学生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3、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通过观察涂色部分所占总体部分,认识“几分之几”。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4、在练习、反思与评价、课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地认识

  到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种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预设方案

  1、故事导入,激发情趣

  通过王妈妈帮双胞胎女儿过生日的故事导入,先将4个苹果分成2份,每人几个?(可能不是平均分,不公平,引出平均分),再将2个小熊平均分成2份到1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怎么表示这"半个"?

  当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时,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半,并作集体交流。交流是要让学生说清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学习1/2(1) 板书课题,直观演示,强调平均分

  师: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帮他们分一分(将一个月饼分成一大一小)

  (这里故意用错误的动作引起学生的质疑,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意义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师:他们每人分到的半个月饼,在数学里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

  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试问孩子们刚刚一大一小的月饼能用1/2吗)

  (2) 认、读、写分数及其意义、各部分名称

  指导学生认、读、写分数及其意义。

  (3) 提高认识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4) 强化平均分 (出示题目)

  师:同学们,你能判断这些图中哪些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的?

  (从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入手,用多种手段加强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体验分数的意义)

  (5)认清1/2的含义

  随机分给学生不同的纸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星形),折出纸片的1/2。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2。渗透单位"1"相同,则其1/2也相同,单位"1"不同,则其1/2也不相同。为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埋下伏笔。同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突破重点。]

  3、 认识几分之几

  (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等办法来表示分数。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写出的'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3)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分数、读分数的?

  (4)师引导学生小结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通过1/2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再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拓展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办法也许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应该给予肯定。

  (5)教师引导像1/2、1/4、2/4、3/4、4/4,的数都叫分数,并分数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再次正确指导学生正确地写分数,读分数。

  4、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在练习设计中采用了课本的“练一练”,是由浅入深的基本练习,旨在巩固新知,掌握重点内容。

  (课本55页“练一练”)

  (1) 选择一个正确的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2) 看分数,涂颜色。

  (3) 判断对错,对的给笑脸,错的给哭脸。

  (4) 谁能最快说出一个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而又有趣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有效在巩固了新知。)

  5、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通过小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计划预评估。

  本节课通过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按照“激趣激疑—自主探究—体验验证、深化知识”的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把学生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连,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认识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像1/2、1/4、2/4、3/4、4/4,这样的数都叫分数。

《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5

各位评委,大家好!

  一、说教材:

  1、说课题: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

  2、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这节课的所学的内容是从整数到分数的一次数的概念的扩展,而且知识较为抽象。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学好这节课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判断、逻辑思维等能力。

  (3)、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

  (4)、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的是故事化的激趣导入,给学生讲一个《小熊分饼》的故事。在故事中渗透“平均分”概念的回顾,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饼”,说分法。巧设认知的矛盾,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新知识1/2时,我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从分的过程中形成1/2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表述过程和表示1/2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明确分数的形成是从生活当中用整数不能表述时才产生的。接着,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去判断,从而形成“不是平均分的图形不能用分数表示。”教师帮助加上“暂时”,完善认识。也为接下去的教学作好铺垫。

  3、生活化导引,继续自主探究:

  光从书面上认识分数是不够的。因而,接下去我就引导学生到生活当中去找分数。(家中的大门、窗户、半月……)在学生表述完后,追问:“教室里的窗户有好几扇是有好几块玻璃的,我打开其中一扇,问‘打开的是整扇窗的____.’”让学生初步接触其它分数。

  接着,我就组织学生自己想几个分数,请几位同学读一读后,再请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学具把其中一个分数表示出来。这样做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

  小组合作完成后,再请小组代表汇报,这里要注意学生的表述是不是完整,让学生明确“______是_______的_______。”

  认识了一些其他分数后,接下去利用学生展示过的学具,将上面的涂色部分再添上几份,同样让学生表述出来。这样让学生明确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

  练习:将课后的练习2、3用投影片放出来,请学生口述。

  4、巩固新知,文本练习:

  分数的读法:课后练习5 请几位学生口头读一读。

  分数的写法:课后练习6 请同学们用手指书空,明确书写顺序。

  5、结合新知,拓展认识:

  请学生观察出示的实物图,问:“这能用分数表示吗?”(暂时不能)

  “那你能猜一猜吗?”

  “谁能来证实一下你猜的准不准?”(折一折)

  “现在你们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加上‘暂时’两个字了吧!”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不是平均分的图形,只有通过再次分,分的份数多了,才能将所取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6、回顾总结,口语表述:

  通过最后一环节,请学生口语表述学会了什么,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说,达到总结的目的。

  三、说板书:

  板书很简洁,但重点突出、给教学带来很大方便,给学生的表述做出参考。

《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6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分数的再认识〉

  (34~36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质疑评价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不同数量的圆片,叫学生拿出你全部圆片的1/2。你拿了几个?是怎么拿的?通过怎么拿圆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要把圆片平均分,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几个,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根据学生拿出的个数不同,由学生揭出问题,进行本课的设疑,“为什么拿出的1/2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呢?”从而入新课。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通过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分两次拿铅笔,

  首先叫全班学生拿出同样总数6支的1/2是几支?这个活动的'目的有2个。一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是把整体6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3支,6支是整体,3枝是部分,二是让学生感悟整体相同拿出的1/2的数出是相同的。

  然后叫三个学生到讲台前拿铅笔。从拿出的铅笔数结果,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三人拿出来的不一样多?经过讨论交流,然后台上同学拿出铅笔总数进行验证,原来是铅笔总数不同造成的。然后引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接下来是利用对分数的新认识,判断两个小朋友谁看的页数多,笑笑一次能吃完一块蛋糕的1/4吗?

  这部分其实是“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两次数操作发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7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以及熟练地掌握了通分的方法与技能后进行的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的数感以及今后的百分数应用等有重要作用。

  教材中安排了“派谁去罚点球”以及“选种哪号种子”两个主题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丰富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其主导思想是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然后通过“问题情境——数学建模——解释应用”逐步地丰富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我们常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点就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实施方面的众多的差异,我们要正视这些差异、要重视这些差异,适时地、适当地改编教材,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我们这里,学生对足球是陌生的,许多同学对于“足球怎么比?”、什么是“点球”是毫无概念的,这样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无法真正地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由此,我想就应改编教材,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来引入。于是想到了“篮球”。学生对于篮球是熟悉的、是有感情的,许多学生还是此中的高手。篮球比赛中的一些规则等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因此也是能够很好建构的。同时,还准备把第二个主题情境去掉,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训练来丰富对百分数的认知。

  二、说学情。

  《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其中包括:

  (一) 生活基础

  A、 篮球的东西,学生生活较常见,有的学生还乐于参与其中,对于罚球、三分球等是不陌生的。

  B、 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见、或有所闻。如衣服上、牛奶上等等。

  这些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生活经验基础。

  (二) 经验基础

  A、 知识经验

  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以及通分知识了掌握,为本节课学生的自主建构百分数的意义,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特别是通分的知识。

  B、 活动经验

  在五年的学习生活中,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意识导向的作用,而众多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也在正面或反面提供了问题索引。为本节课的开展,打下了较丰实的活动基础。

  三、学目标

  我认为,一节课的预计至少要考虑四个要素:1、课程标准理念的把握,2、学情的了解与把握,3、教学内容的了解与把握,4、教师个人特色的把握。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教师特色,上出来的课是各异的。而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点是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活动的指南,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对于一节课具有重要的导向、评判的功能。本节课,在分析了教材内容以及学情之后,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认百分数,会比较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异同。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等。

  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亲数学的行为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法

  我们说的“以学认教”,说的是要以学生学的效果以及学的状态来评判教师教的有效度,学生学的效果越好、学的状态越好就说明教师教的有效度越高。因此,我们可知:教法与学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我更倾向于把它们看作是“一体两面”的事物,教法必须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之上。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生希望怎么学?是我们在确定教法是应深刻把握的。

  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他们渴求“有挑战的学习”,他们渴求能“自己学习”,因此,本节课我采取的学习方法是:

  1、 情境创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明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自主、自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 合作探究。在“推荐谁去?”的问题指引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辩论、计算等,来感悟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来突破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在多元的训练中,在说一说、写一写、比一比等,让学生在探究中一步一步地逼近“数学真实”。

  五、说程序

  本节课,我将遵循“感知——建构——应用——拓展”的教学主线来开展教学。

  (一) 谈话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上有一些数,是我们以前我们没有学过的,大家来找一找吧。

  问:这些数你们认识吗?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通过学生找数来引入,激发学生有兴趣;在谈话了解对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中,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 情境建构

  屏幕出示:某篮球比赛的情况。有一号、二号、三号三位选手。

  1、 出示投篮总数

  分别是20个、25个和50个。

  问:推荐谁去参加比赛?你怎么想的?讨论。

  得出:只看投篮总数判断不出谁去,还要看他投入了多少个。认识到这是个有缺失的信息。

  2、 出示投中个数

  分别是18个、23个和47个。

  问:比较两组数据,想一想,谁是冠军?为什么?讨论。

  这时可能学生会想到通过比较两组相对应数字的差,一号选手差2,二、三号选手各差3,从而认定是“一号选手为冠军”。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样的推理合理吗?推理的方法适当吗?这个结果可信吗?等,或者通过反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老师也参加了,我投了一个球,没有投中;这时我投的个数与投中的个数差1,我能否去比赛?”让学生明了此中的不合理性,从而想出以“通分”的方法来建构。

  18/20=90/100,23/25=92/100,47/50=94/100,从而得出三号应该去。

  3、 百分数的意义

  A、 由分母是100的分数写出百分数

  B、 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C、 理解三个百分数的意义

  D、说说生活中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P65页,读一读、说一说)

  E、 学生概括百分数的意义,接着看书进行完善]

  [对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等,是本次课程改革目标中的一个重点,通过两次数据的出现,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不断地加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感悟“有缺失的信息”以及信息的处理办法。通过对情境的理解以及生活事例中对百分数的理解,不断地完善学生对百分数的感知,最终较好地抽象出百分数的概念。]

  (三) 应用提升

  1、 基础训练

  A、 游戏——写百分数。(让学生独立写在纸上,然后用百分数进行交流。如我写对了总个数的百分之八十,或我写对了总个数的百分之九十,我写对了几个?等)

  B、 涂涂写写。(P66页,设计图案第一小题,让学生去数百格图中蓝色的格子数,想出蓝色格子占总格子数的百分之几,再想出白色格子占总格子数的百分之几,由此及彼,为今后的百分数的应用奠定意识基础。)

  2、 应用训练

  A、 成语转化。(用一个百分数来表示成语。如百里挑一、百发百中等)

  B、 交际转化。(如,这件事一定成功,百分数怎么表示?这件事完蛋了,百分数怎么表示?等)

  (四) 拓展提高

  1、 用一句含有百分数的话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或收获进行总结。并送学生一句鼓励的话,成功不仅要有1%的灵感,更要有99%的汗水,如果我们每天进步一点,我们就100%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2、 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说怎么理解这个百分数。

《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8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

  首先感谢领导为我们教师搭建了这么一个平台,让我们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下面我简要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意图。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第92——93页的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第10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数学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五)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平均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特别是低年级概念知识是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针对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折一折、看一看、涂一涂、议一议,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多做、多想、多说,同时努力使整堂课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进行调整。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根椐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郊游是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发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

  (二)操作探究,自主构建

  1、强化认识,完整叙述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平均分一个蛋糕的过程,两个一半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接着问:想一想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的?经过回忆,让3、4个学生补充完成: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这样既强化了对二分之一的认识,又为后面学生的语言表述作了科学的示范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让学生小组活动,拿出各种形状的纸片,通过折一折的方法,分别得出这几种图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展示汇报进行比较交流并说一说折的方法及所表示的意思,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二分之一的形状,让学生体会到:虽然纸的形状不同、折法不同,但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两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教师最后总结说:不管什么形状的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紧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为什么?又一次突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说一说、辨一辨的办法,能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这样充分理解了二分之一,为后面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顺势引路,巧妙迁移

  认识了二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随之各种几分之一就出现了。顺势教师要求:你能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拿出学具袋中的材料,每人选择一样试一试。经过折涂,学生之间的交流介绍,让学生展示并解说成果,并强调:把一个什么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总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那平均分成5份、8份、100份呢?看来,把一个物品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了这么多分数,接着介绍分数的书写、各部分组成及其意义。并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4、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课件前后出示四条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估计其涂色部分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先让学生交流估计方法后通过演示比较确定表示数,分别为1、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接着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涂色部分,发现了什么?勿容置疑,“涂色部分越来越少”这样的回答肯定随之产生,那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少的情况呢?(通过直观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同样长的长方形纸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这时接着追问学生:纸条有这样的规律,那其他东西是否是这样的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要求:从学具袋中找出完全一样的纸片,分别折出纸片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比一比它们的大小。通过同学们的实验,交流展示总结,让学生充分理解出:把一样物品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份数就越小。看来合理的猜想和实验的验证确实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种好方法。接着巩固学生所学,通过直观图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如让学生折自己喜欢的分数,让学生涂自己喜欢的颜色,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结果等。】

  (三)分层练习,寓学于乐

  对于每个环节的练习巩固,在每个环节后面我都有所涉及,而本环节,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很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率,把练习设计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找分数,练习设计如下:(出示窗,让学生说想到的分数,并且说明是怎么想的?这里主要是加深巩固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和理解;第2题出示法国国旗,其中一格用三分之一表示。第3题的设计是让学生观察一个五角星、巧克力说一说想到了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这里的拓展更高层次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把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高兴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对学习内容的回顾,又让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达到板书的引领功能。小结: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接着教师马上安排练习,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的前两个填空,用分数表示,并能说说表示的含义。

  [这部分其实是“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后,每份是一个物体”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操作发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提炼出具体的表示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开辟了更宽广的空间。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以调控下限的学习。] 在基本练习之后,继续深入,来学习“每份是几个物体”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具有直观体验,教师跳出了“猴王分桃”的多媒体虚拟情境,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实物(9个小正方体,4个苹果,8枝铅笔),让学生来平均分一分。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并思考:你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物体?你能用分数表示吗?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探究,你分我摆,你数我记。当然,我们不排除学生仍然把这些物体以一个一份的形式来分,我们教师就要发挥巡视指导的作用,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一定时间之后,全班交流,学生上实物展台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此之间,教师可以作出合理的筛选,既选一、二个分得比较合理的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形成公识,达成一致,又选出分得不合理或者不成功的例子,让学生进行个人自诊和全班会诊,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去伪存真,和全体同学共同发现: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联系和区别。继而完成想想做做1中的剩余两空。

  [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分数的意义: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分就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每份是几个物体),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互动交流,使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得到感悟,从操作中获得认识,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练习、有效反馈

  1、完成想想做做2(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和想想做做3(每个图里填上它上面的分数),并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此练习是为了对学生学习的新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巩固强化,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针对2、3两个练习,教师要做好排查,能发现情况,事实点拨,有效补救。]

  2、拿一拿

  一堆小棒12根,请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这题是新知识的有效运用,先让学生说一说,所要拿的分数所表示的含义,根据这两个分数的意义,来具体分一分,拿一拿,并说一说,分别是几根。之后,可对这题进行提升,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并比较拿的这几个不同的分数,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开放的练习,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和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的具体收获,从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到所获得的知识等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接着,让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能用学到的知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分数吗?(学生可以把我们的课桌,作业本,以及我们的同学等等看最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必要的总结,加深学习的印象,让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方面都有收获的体验,同时,让学生自己造分数,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我们显示的生活世界,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用结合。]

【《认识分数》说课稿】相关文章: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06-12

《认识分数》的说课稿06-12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06-12

《认识分数》说课稿06-11

《认识分数》说课稿12-10

认识分数的说课稿07-07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03-28

认识分数的说课稿01-31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03-28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