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时间:2023-05-03 21:57: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范文(通用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范文(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范文(通用6篇)

  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难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语言优美,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品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本课有默读要求,因此要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是散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让学生了解作者围绕月亮写了哪些事情,以及在这些事情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引用了不少诗句,教学时要讲解这些诗句引用的好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季羡林。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与思故乡,常常联系在一起。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就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委婉表达了思乡之情。(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生字:

  徘

  徊

  渺

  篝

  萌

  澄

  澈

  旖

  旎

  瑞

  莱

  垠

  顷

  峨

  缀

  3.重点交流的字:“旖”读yǐ,不读qǐ;“旎”读nǐ,不读ní。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引导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合作交流,理清层次。

  第一段(1)开门见山,阐述爱故乡与月亮;第二段(2-4)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三段(5-6)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思念;第四段(7)呼应前文,有感而发。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交流分享,印象深刻的句段。

  2.引导思考:作者如此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常回家看看?

  为什么写山?(过渡,由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而提及山水,使人想到故乡。)

  童年趣事的部分是否多余?(这些趣事都是围绕月亮来写的,更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为什么描写他乡的月亮?“小月亮”何解?(对比突出对故乡的眷念;越是对平凡而小的怀念,越是体现乡思)

  五、课文小结

  本文以月亮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对比他国他处的月亮,突出对故乡月亮的怀想,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六、板书设计

  人人都爱故乡月

  月是故乡明

  故乡山水与童年

  异国他处的月亮

  怀念故乡月

  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4.学会本课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达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国学大师季羡林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月是故乡明》,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2、释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出自杜甫的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请大家齐读这首诗。

  3、认识作者: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出示课件)《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就是季羡林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师过渡:听了对于季羡林老先生的介绍,我们知道季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村子,不忘那个小村子的月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看大屏幕上的读书要求:(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借助文中拼音多读几遍,好,现在开始吧。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悦耳。

  2、检查词语: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我给大家降低了一些难度,首先请同学们带着拼音来读一读,这些词是想来读?(出示课件)有一个词语你读的特别准确,那就是耄耋。我们一起读三遍。

  3、去拼音:现在老师加大难度了,把拼音去掉,又调换了词语的顺序,谁还想读一读?(指生读)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些词语。(齐读)刚才我们关注了词语耄耋的读音,你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4、课文:词语会读了,那么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老师选取了文中的两个片段。谁想来读一读第一个片段?你的声音真洪亮。第二个片段。

  5、课文内容:课文都已经能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谁来说一说?温馨提示:像这样的略读课文可以参看文章上面的阅读提示(生答:写了回忆童年生活和离开家乡后的'经历。)概括的不错。

  过渡:那么,作者围绕月亮写了哪些往事和经历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词句,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三)精讲课文:预设:家乡月

  师:围绕家乡月写了哪些往事呢?谁来说一说?生:数星星。

  师:你说在家乡数星星的事儿,你能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吗?生读

  师:在月夜里,一个“躺”一个“数”,就写出了作者月夜下数星星的怡然自得。

  师:还有什么事情吗?生:摇知了。

  师:老师觉得这件事情更有趣,你来读一读句子。生读

  师:同学们,有过这种体验吗?没有啊,是啊,现在我们都生活在县城里,这样的体验几乎没有,那么,就让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吧。谁来读一读描写摇知了的事情。

  师:同学们,这件事儿是十分有趣的,所以在读的时候语调要轻快一些,活泼一些,听老师来读一读。(师读)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指生读

  师:月下还有什么事情呢?大家看一看第四自然段,你觉得这个自然段可以概括为什么事?生:赏月亮。

  师:通过这件事,我们能体会到:虽然当时作者的年龄很小,但是面对故乡的月亮,他也感受到了月之美。预设:异乡月

  师过渡:可是小时候的季羡林在故乡只待了六年,就背井离乡漂泊天涯啦。在他乡,作者也看到过许许多多的夜月亮。作者都看到过哪些地方的月亮呢?谁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出示)指生读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吗?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我们想一想,我们原先的学习经历,读排比句的时候应该抑扬顿挫。不同的地方,我们要通过自己声音的变化,读出不同的特点来。请你再读一读这个句子。(生再读)

  师:饱览着异国的月亮,作者却思念着故乡的小月亮,让我们齐读这句话。(课件出示)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啦。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师:那么作者这是拿异国的月亮和家乡的小月亮进行什么,对,对比。通过对比,就突出了故乡月亮的美。

  师:那么,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写的仅仅是这一处吗?还有哪里?谁发现了?请你说。

  师:拿朗润园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做对比。请同学们来看大屏幕。朗润园的景色如此之美,到了晚上的时候,荷塘月色的美景就在季羡林老先生的窗外。但是,季老先生依然忘不掉家乡大伟坑里的那个小月亮。

  师:同学们,无论是异国的月亮,还是朗润园的月亮,这都是异乡月。异乡月和故乡月是同一个月亮吗?是啊,月亮是同一个月亮,但是故乡的月亮在作者心目当中是无可取代的。这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什么样的感情啊?

  师:你说眷恋,你想说思念,是啊,这就是深深的思乡之情。(板书:思乡)

  (四)拓展“月”古诗词:

  师过渡: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写月亮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那么描写月的诗词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呢?这样,我们左边和右边同学分成两个组,来一个关于月的背诗大赛,好不好?(一分钟的思考时间,别人说过的诗句,你就不能再说了)生答

  师:同学们积累的关于描写月亮的诗词真的是太多了。老师也给大家搜集了一些思乡的诗词。(课件出示)让我们伴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思乡的诗吧。

  (五)小练笔

  师:读了这些写月亮表达对故乡思念的古诗,本节课又学习了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一文,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请同学们用上本课表情达意的方法。写一写你的童年和你的家乡。

  (六)作业课下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搜集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各种艺术形式诗文或者图片和同学们分享。

  资源文件列表:

  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3

  教学目标:

  l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

  2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播放《彩云追月》)

  (上课前3分钟)上课!(起立、问好)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这让我们想起了?谁能告诉我主题是什么?

  很好,思乡之情。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般而言,故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的童年乃至自己生命中的许多岁月都是在故乡度过的,这里不但有自己的家、亲人,更有自己家族的记忆。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的出发地,也是人的归宿。因此,一个人拥有故乡,不仅是指具体的、有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无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故乡都在他的心中,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上。由于这种特殊关系,故乡常常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也有了多种多样的美称,(提问:列举对故乡的美称)如故土、家园、故园、故里、桑梓、归宿等等有时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在比喻的意义上,它们往往指向人们的精神家园。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思乡之情,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等。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二、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

  1、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2、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课件)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抒发了杜甫离乱之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自然事物的感觉有时因主观情绪而改变,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写法特别多,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3、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学生课前准备)

  李白的《静夜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明月几时有》)

  同学们,散文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课件展示)

  三、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朗润园四老”。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

  四、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分男生、女生部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作上标志)

  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意。(投影)

  浩渺篝火旖旎绝伦惆怅耄耋

  嚼烂慨然恍然大悟离乡背井

  (学生认读)

  五、课文内容层次简析

  1.第1小节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是一句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本文的第一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最后说“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正是说明它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感受。

  2.第2、3、4、5节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2小节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故乡往往与童年连在一起,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新鲜如昨,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拣鸭蛋,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

  3.第6、7、8三节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最后一小节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虽然短短几句话,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六、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

  (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

  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___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________的,我都异常喜欢。

  此地既然有___,有___,有___,有___,有___,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_____之上,上下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这么好的段落大家应该记住,现在,我们试着不看课本,一起来读一下。

  评点是古人研读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等)和写作方法进行评论与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从方法上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评点作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文本肯定是对话的第一个对象,与文本的对话是构成其他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实际上,在阅读中,作品的局部与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对整体的理解是建立在局部的基础上的,而且,从阅读的过程看,也是由局部到整体次第展开的,有时,一些看上去是局部的地方实际上关系到作品的全局,是理解作品整体的关键。古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眼”有的关系到全篇的结构,有的关系到全篇的主旨、感情的转换,甚至是给全篇写作方法和风格定调子的地方,我们在评点时就要注意到。

  另一方面,对局部的理解又离不开作品的整体,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理解,整体是局部的语言环境。

  与文章对话的进一步就是与作者对话,孟子讲“以意逆志”,意思就是说可以通过对作品意义的把握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示例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开篇点题。)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过渡,由月到山、水,从而写到故乡的水。)

  至于水……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写童年往事,故乡往往与童年连在一起。下面还有许多充满童趣的细节。)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对比,为的是突出故乡月亮之美,同时又是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随着年月的增加,思乡之情更增一番苍茫。)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这也是对比,又是衬托,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足以与故乡的“小月亮”相媲美。)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对故乡的思今是充满了惆怅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但人有故乡可以思念,并且拥有一份温馨的回忆,又是幸福的。)

  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古人讲读书不动笔等于不读书。读书不是纯粹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随时记下来,书的天地边角空白处都是记录的地方,因此,评点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要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八、重点探讨:(布置课前预习)

  1、既然作者如此热爱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

  学生甲回答:季老年龄大了,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回家不方便……

  学生乙回答:季老的家乡没有亲人了,所以没有回去的必要了……

  学生丁回答:季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个家乡,而不是现在的……

  大家的回答都有可能,我们的理解,只是从文章本身出发来分析。我们的分析与季老的内心所想是否完全一致呢?就很难肯定了。

  2、他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生答:过渡,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了水,使人联想起故乡。

  3、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

  生答: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捡鸭蛋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

  生答: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觉得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好。是啊,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要说景色,比故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处两处,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5、老师提问: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呢?同学们齐读一下。(倒数第二段)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借物抒情。因此,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

  在《月是故乡明》中,这种事物就是——月亮!那我想问: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什么是它的抒情线索呢?

  很好,是月亮!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解惑结束后,重申三个问题:对比、借物抒情、形散神不散。)

  九、总结文本:

  季羡林老先生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还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

  季羡林先生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那刻骨铭心的平民情结。有评家称他为“平民中的大师,大师中的平民”。(为一名大学生看行李。)

  十、写作实践:(可安排在课前完成)

  同学们,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训练——写作实践

  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老树、老街、老房子、门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请置身于某个情境,写一个片断。

  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解“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晶莹澄澈、风光旖旎、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峨、点缀”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抓住重点句探究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有关月亮的诗句。

  2.理解作者对故乡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一位著名学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蜜意。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2.课件出示:季羡林(1911.8-2009.7)山东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他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随文理解下列词语。

  烟波浩渺:形容水面辽阔。

  篝火:泛指一般在郊外地方,通过累积木材或树枝搭好的木堆或高台,在活动里点燃的火堆。

  旖旎(yǐnǐ):柔美的样子。

  耄耋(màodié):八九十岁。指年纪很大的人。

  2.自读课文,完成“设问导读”。

  (1)本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什么为主线?

  (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2)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3)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理清思路。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2-4):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第三部分(5-6):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

  第四部分(7):月是故乡明。(呼应开头,突出主旨。)

  三、自主学习,引导感悟。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作者回忆了对故乡与童年的哪些事?

  2.交流。

  (1)课件出示:(指名读)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数星星,捉知了)

  (2)课件出示:(指名读)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看月亮,梦月亮)

  3.默读课文(5-6自然段),思考:

  (1)作者离开故乡后到过哪些地方?找出来。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

  在北京度过四年,

  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

  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

  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

  (2)作者到过这些地方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①课件出示: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②学生在朗读当中感受故乡的月光下有我儿时的快乐,也感受到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③学生在配乐《思乡曲》中深情诵读。

  课件出示《故乡的月亮》。

  ④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四、师生总结。

  再读课文第一节与最后一节,想一想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样写能突出强调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拓展。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给同学们说一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板书设计

  月是故乡明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1)(总起全文)

  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2-4)

  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5-6)

  月是故乡明(7)(前后照应)

  思乡之情

  教后反思

  我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要大胆放手,确实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在集体交流汇报展示环节,应营造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激励学生乐于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老师则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鲜活信息”,或点拨指导,或引发讨论,或归纳学法,使“生成”效果更佳。真正做到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始终以月亮作为线索,着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拓展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感悟抒发思乡之情的这类文章的写法。

  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见过月亮,看到弯弯的月亮,我们总会脱口而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那么,又大又圆的月亮,让我们想到什么呢?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所以,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季羡林,山东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练读,师正音。多音字“燕”:yān(燕园)yàn(燕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2.提出问题:作者由月亮想到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所以,古诗文中,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乡在哪?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过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么样子的?

  (4)作者没有见过山,那有没有见过水?那么他和水之间有什么趣事呢?还有没有别的趣事?

  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1.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感受:通过对故乡往事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

  (2)经历:①作者离乡背井,在世界各地见到过许多美妙绝伦的月亮,但念念不忘的还是故乡的小月亮。②作者居住的朗润园景色优美、环境优雅,是赏月的胜地,但作者心中所想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平凡的小月亮。

  感受:足见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

  2.在回忆这些往事时,作者多大年纪?耄耋指老年,高龄。耋,七八十岁的年纪。这时,他早已不在故乡,而是住在朗润园,这里的环境怎么样?多美的景色啊,可是,他仍然怀念的是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段话只有短短二十多个字,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你知道是什么情感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与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月

  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乡作者离开故乡之后对故乡的思念

  明呼应前文,情感迸发

  教学反思

  1.借助读前提示,自主阅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学。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读自悟,老师相机指导,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文本,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把外国的月亮、北京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领悟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训练学生写对比句,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

  2.运用习得的学法,自主阅读。

  通过质疑“故乡的月亮好在哪儿”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3.链接相关资料,自主阅读。

  链接相关资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需要。本文有些地方是教学时的重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光靠老师讲和学生读,是不能让学生完全明白的,我们可以链接一些相关资料辅助一下,这样对学生的自主阅读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的运用。

  2、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入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学生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3、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入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学生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教学难点:

  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份“群文阅读”资料、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

  2、回顾第二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叙事抒情;《长相思》借景叙事抒情。

  《梅花魂》:借物抒情。

  《桂花雨》:借物抒情、叙事抒情。

  《小桥流水人家》: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3、在这些文章中,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观的事物中,如:景、物、事,借以表达自己思乡的情感,这种包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欣赏几首思乡的歌词,来感受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的。

  二、学习“群文阅读”材料

  (1)自由朗读歌词,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请用“——”画出来。

  (2)拓展想象:孩子们在桃园里怎么游玩?姑娘们在桃园里又会干些什么?

  2、老师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3、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词赏析。

  ①歌词美在对环境的描写,桃树环抱的村庄,明净的水面映着盛开的桃花,在如此美丽的地方,又传来孩子们的欢笑,显现姑娘们喜悦的脸庞,这一切巧妙地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人文风景画卷,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歌词美在对边防战士的刻画,为了美丽的故乡,为了故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愿意驻守在最艰苦的地方,这种“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

  ③美在运用映衬的手法,更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主题,一面是如画的故乡:盛开的桃花,明净的水面,孩子们的欢笑????一幅祥和宁静的生活画面;而另一面则是风雪交加的边卡,两相对照,更映衬出战士们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4、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首歌词。

  5、欣赏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6、用同样的方法赏析其余四首歌词。

  让学生对歌词中的“意象”进行圈点批画,并进行想象,带着自己的感受品读。

  三、课堂小练习

  1、补充诗中作者用以表达情感的意象,体会诗人思乡的情感。

  悠悠()矿,切切故乡情。

  ()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家在梦中何日到,()

  江南几度()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2、回顾期中测试卷上的阅读短文《故乡》

  “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段话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四、课堂小练笔

  假如你参加夏令营半个月不能回家;假如你求学在外半年不能回家;假如你在异国他乡工作几年不能回家????请你从中选择一个画面,以“想家”为话题,用上景、物、人或事这些表达情感的意象,运用“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或“叙事抒情”等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思乡之情和你对家的理解。

【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相关文章:

月是故乡明08-29

月是故乡明02-06

月是故乡明(经典)12-09

月是故乡明08-06

月是故乡明02-18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08-25

月是故乡明作文[精选]12-23

[精选]月是故乡明作文12-10

月是故乡明作文11-08

月是故乡明作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