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说课稿

时间:2022-06-28 19:13: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暮江吟》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暮江吟》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暮江吟》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暮江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等6个方面入手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暮江吟》语文e鄂版第11册第4单元的诗词诵读,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单元的目标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四、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设计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解诗题、读诗、品诗、悟诗四个小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想,在想中绘,在绘中悟,层层递进地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步步深入地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奶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当学生说出白居易后,我紧接着追问,请问你们对白居易都有了解吗?当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介绍诗人。

  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的一首风景诗(这时我板书《暮江吟》。)

  在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诗题: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诗题的?“吟”又是什么意思呢?(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是古代的一种诗体。)谁在黄昏时分在江边吟诗?进一步追问学生,加深学生的记忆。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看看诗人在黄昏时分的.江边看到了哪些值得吟诵的美景呢?

  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在这里我设下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读诗,了解诗意。

  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因此在诗句的讲解方面,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对古诗的独特体会,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去描述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分为2步:

  第一步,让学生自由朗读,按照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停顿。

  第二步,设问引导:读完整首古诗,你看到了什么?这首诗歌里一共描绘了多少幅画?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描绘心中所见。而我则结合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讲解诗句,指导朗读。并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提炼,

  残阳铺水中露似珍珠

  傍晚之景夜晚之景

  江瑟瑟红月似弓

  在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再读古诗,这时或许古诗所描绘的傍晚之景和夜晚之景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这里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诗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想,在想中绘。

  (三)品诗文,升华情感。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在品诗文、体意境这个教学环节里,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感悟。问题设计如下:

  (1)齐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有”斜照”的意思。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这里指碧绿色。》

  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通过抓关键词“铺”、“瑟瑟”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古诗的意境。如:“铺”字可不可以用“照”、“射”等词替换,为什么?不说“照”,却说“铺”,“射”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铺”写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瑟瑟”、“红”写出了残阳铺水的结果。)

  漫步江边,面对着醉人的美景,心情十公愉快,诗人留连忘返。不知不觉天暗下了,夕阳也带着它的美丽隐去。这时新月当空,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呢?

  (2)齐读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令人爱惜。怜,爱。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呀!似,好像。真珠,珍珠。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

  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释:“露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面对这样的夜景,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用诗中哪个词可以概括?(通过抓关键词“可怜”、“似”等,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喜爱之情!)

  如果说傍晚江边夕阳如火,那么夜晚江边新月当空,一片银白,这静谧的夜景令作者作美丽的遐思。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比较下与前面你所看到的有什么新发现。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古诗的关键字词对古诗进行品析,层层递进的去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假设意境,发挥想象,感诗人之所感。

  假设诗中所描绘的静谧景色出现在你面前,而你恰巧又心情很郁闷,你觉得你会怎样去欣赏这幅大自然的天然之作吗?那么诗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欣赏这幅天然之作的呢,还能把眼中所见付诸于那么美妙的语言?

  这时,我就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去想象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进而去领悟诗人当时的心情。

  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而这首诗是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达,在赴杭的江行途中所作。

  假如你是诗人,得以如愿的离开你自己所不乐意待的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引导学生说出)——轻松愉快。

  这时我进行小结:不错,这首诗在描写那绝妙景色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经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课文,体会下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我通过假设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站在诗人的角度去品诗,去感悟诗中诗人所蕴含的情感。

  六、说教学板书。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残阳铺水中露似珍珠

  傍晚之景夜晚之景

  江瑟瑟红月似弓

  热爱自然轻松愉悦

【《暮江吟》说课稿】相关文章:

《暮江吟》说课稿02-21

暮江吟说课稿11-14

《暮江吟》说课稿设计03-31

《暮江吟》说课稿4篇06-28

《暮江吟》教案01-29

暮江吟的教案06-10

暮江吟教案10-01

暮江吟教案10-01

《暮江吟》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