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时间:2022-06-21 08:03: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人民币》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一、说教材。

  对于钱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但对于幼儿园的还孩子年龄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认识人民币》。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认识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是: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和大胆发现的机会。我做了以下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文具店超市。

  2、学具:人手一份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纸币和1元的硬币)四、说教学法。

  根据3~6儿童学习指南里的科学领域中的学习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的能力。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游戏发、观察法、操作法、演讲法等。

  学法:我采用了视、听、讲合法、操作法、尝试法、体验法等。

  四、说活动过程。

  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初步认识人民币。

  观看小视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钱币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第二环节:认识人民币。

  本环节中我采用了观察法和提问法等在里面。首先认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里的各种人民币,活动时鼓励幼儿主动求知。

  第三环节: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换算。

  本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难点。首先我会引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每一张人民币,知道他有多少面值,然后认识它们的单位名称。最后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说活动反思。

  通过以上活动,我做了以下反思。钱币在日常生活经常都见到,在我刚出示钱币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很激动。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参与和大胆的求知,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人民币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在"买文具"的游戏时还是有个别幼儿对于钱币的换算还不是很会还有待加强。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来认识人民币。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分析,在教学时我把教材适当的调整,充分利用相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一体的教学原则,我将教学目标设想如下: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从实践活动中知道1元=10角,并学会兑换人民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是:

  认识人民币,难点则是:元与角之间的关系。

  四、说学情: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

  五、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态度,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为: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六、说过程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㈠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㈡操作感知,自主探究。

  ㈢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㈣课外阅读,课后延伸。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

  评议要点摘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重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及应用。虽然人民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新知识,但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初浅的认识阶段。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大多数学生认识1元,1角,5角,这些人民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基本都能分辨。但2角的纸币现在比较少见,所以有可能不认识。至于1分、2分、5分这些已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了,对于现在的学生是陌生的。

  首先,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时: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喜欢买东西,教师以谈话形式逛超市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开展“认一认”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但老师要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如2角的,完善学生的认识。同时加以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

  根据生活经验,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教师应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并在头脑中形成1元与10角的相等关系的表象。知道了1元=10角,引入1角=10分,一起数一数,明确1角=10分。

  然后,练习设计有层次,学生参与面广:

  针对重点,设计练习:想想做做1“连一连”、想想做做2“填一填”和取币游戏,通过这些练习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会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必的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感受一元的实际价值,而且根据学生购物经验,说说1元能买哪两样东西?学生出现了三种情况:不满1元,应找回多少钱?正好1元和超过1元,还要付多少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但老师放手的还不够,没有形成思维碰撞的高潮。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进行有关人民币的换算、计算以及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出新课,接着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行换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为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解决购物时可能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购物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认识人民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购物。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将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些商品实物,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围绕教学目标,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很喜欢卡通动物和人物,所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米老鼠开文具店的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感知购物需要人民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第二环节 观察操作,认识人民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依据这一理念,结合学生对人民币已有的一些认识,我把教材中1元、1角、1分和5角、5分、2角、2分的认识融合在一起,这一环节我将分2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我借助多媒体出示米老鼠文具店的商品及价格,让一名学生扮演文具店的营业员,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各种文具的价格,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收集信息的习惯。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辨认课前准备的人民币中哪些已经认识,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指认时配以课件同时出现。学生介绍后我进行适当的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这样设计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又使学生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辨识作铺垫。接着,我创设米老鼠开始营业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出示一道连线题,让学生把物品与它相应的价钱用线连起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二层次,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我继续借助多媒体创设米老鼠邀请小朋友去文具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付币活动。当学生选购价值1元的物品时,启发学生想出不同的付币方法,进行全班交流,从而得出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得到1角=10分。这样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获取新知,使元、角、分的进率关系能自然、顺利地建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巩固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回归生活。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1、创设米老鼠要和我们换币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先按要求把1元分别换成5角和2角的人民币,再把5角换成其他的人民币,最后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换币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

  2、我继续借助媒体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组织学生猜一猜米老鼠手中可能有哪三枚硬币,一共有多少钱,这样设计把书中的习题融合到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面值种类不同的人民币可以组成不同币值的钱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初步的创新意识。

  3、创设米老鼠邀请我们去商店购物的情境,组织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1)每组选一名学生戴好米老鼠的头饰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每人用1元钱买1件商品进行付币找币活动,学生进行活动后再全班交流购物的经过。这一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

  (2)各组更换一名售货员进行第二次购物活动,要求学生用1元钱买2件或2件以上商品,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经过。通过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购物活动让学生体会并解决在实际购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付币、换币、找币等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给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更主动的自己去发现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苏教版第二册的内容。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最后开展主要用元、角、分为人民币单位进行各种兑换练习。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三个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学生自主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首先进行活动一: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怎样认识的?

  ②买文具。出示情景图。

  小组内交流:你想买什么文具?怎么付钱?

  如:有的同学想买柜台中1元钱的圆珠笔,有的同学想买1角钱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方法?

  全班交流,把不同的付钱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看到同学们的付钱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吗?

  引导学生为什么不同的付钱方法都可以呢?从中让学生发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位关系

  阅读课本,质疑问难?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③小组内做兑换人民币的游戏。如用1元换10角,1角换10分,1张5元的币换5张1元的币等等,在游戏中学习小面额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④出示情境图,问:1元钱可以买什么东西?能找回多少钱?让学生说一说。

  3、猜价格游戏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但是奖品太少了,送给谁好呢?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4、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下《认识人民币》,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于人民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三、设计理念

  (1)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我来介绍人民币”,“我会分类整理”等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较大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在游戏中巩固深化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比比谁举的快,人民币王国化妆舞会等有趣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探寻数学课中的人文情怀

  以人民币这一特殊的材料为载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上,努力寻找“人文性”和“数学味”的结合点。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同时又能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尽量挖掘出人民币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并有所拓展。

  四、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难点是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我是通过以下四方面进行重难点突破的: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提炼方法

  第一步请学生独立认一认手中的人民币,把会认的放在白纸上,不会认的放在白纸外。第二步请学生上台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一张人民币,以及说说认识的方法。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方法:1)看汉字;2)看数和汉字;3)看数字。第三步由老师随机点认人民币,在点认的过程中依次引出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第四步用刚才掌握的方法再来认一认白纸外的人民币。这里我考虑到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了不少面值的人民币,有的学生认识全部的人民币,但对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提炼,及时巩固,达到人人都能掌握认识人民币最基本的方法——看汉字和数!

  (2)通过分类整理,系统认识

  虽然学生通过刚才的归纳提炼已经掌握认识人民币的最基本方法,但是对人民币还缺乏一个整体的感知。所以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对手中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单位分类。

  2)根据材质也就是纸币硬币分类。

  3)根据面值分类。

  这里我会首先出示根据单位分类的成果,请学生分别找出单位是元,单位是角,单位是分的人民币有哪些,并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人民币三个单位对应的面值。

  出示纸币和硬币分类成果时,请学生说说硬币、纸币的优缺点。

  出示面值分类成果,让学生感知同一面额的可能会既有纸币又有硬币。

  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3)拓展深化,培养人文情怀

  出示所有的人民币,请学生来思考除了用看汉字和数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是看颜色。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出发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思维多样化。

  同桌合作再来观察人民币,找找人民币中藏着的知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和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充分展现数学课堂中的人文情怀。

  (4)联系生活,掌握元角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五、练习设计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练习设计都是以游戏为载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1)比比谁举得快

  老师报,学生找到相对应的人民币并举起来。

  (2)化妆舞会

  请学生猜猜带着面具的人民币,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这里特别出示了一组颜色较相近的人民币,2元和2角,让学生体会到最准确的判断方法还是看数和汉字!

  (3)换钱

  书P48 这一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基础上,通过换钱游戏,让学生掌握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以及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7

  说设计思路: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习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

  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

  幼儿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

  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

  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8

  今天我上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根据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内容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为达成这3个目标,本节课我主要使用了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进行教学。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我设计了3个环节来组织进行教学。

  (一)、情境导入

  通过师生谈话,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你是怎么认识人民币的?根据学生的介绍,老师提问有没有直接简单的方法,一看就知道是面值多少的人民币,从而明确主要是看数字和单位,同时有序地进行板书:元、角、分。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A、模拟购物

  这里出示一支笔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一支笔,售价是一元,如果让你们来买,你准备怎样来付一元钱?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

  B、模拟购物

  创设六一节的情境,小明要买礼物,通过帮小明算钱、付钱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提高购物能力。

  本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不足的地方:

  1、对学生的预设及生成把握的不够充分及到位,甚至在出现意料之外的回答时变得慌张。

  2、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自己说的太多,就怕学生不会说,不敢让他们发言。

  3、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所以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因此我就想轻轻带过。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9

  说教材:

  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在学生学过100以内的数的读写的基础上教学的。因为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致的,所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难度不会太大。学过100以内的读写法后,认识元、角、分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对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也有帮助。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有层次地呈现了知识结构。老师先拿出一个盒子让学生来猜和摸里面装了什么,使学生明白“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接着帮助学生认识一元、五角、一分这三种面值较小的人民币,并由模拟购物中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提炼出一元=十角,再联想到一角=十分。然后认识5角、2角、5分、2分,最后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把一张1元币换成二张5角、把五张2角换成一张1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并为购物时付币做好准备。教材采用这种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间接沟通了100以内的十进关系。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说教法和学法: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元、角、分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知识系统化、数学化。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动画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操作、概括,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的境界。

  三、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练习的设计除了注重趣味性和创造性以外,更注重实践性。如:创设小商店情境,开展购物活动,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说教学程序:

  一、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1、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老师准备一个装有人民币的盒子让学生去猜、去摸里面装了什么,进行初步感知人民币。然后简单的介绍一下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从而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2、整体感知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首先让学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然后通过让小组对人民币进行分类,知道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之分。小结:人民币可多了,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面值较大的就人民币今天我们暂时不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认识人民币,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识1元、5角、1分

  (1)分别拿出1元、5角、1分,在小组里说说面值是多少,怎么看出来的?

  (2)交流: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引导学生从先从纸币入手,分别观察它们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哪些内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习和大组交流活动: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交流: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3)师介绍盲点。(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纸币一元的左下角有一个点,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4)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从哪里知道这是我们国家的钱呢?(国徽)对,它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要爱护它。想一想:怎样爱护人民币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互相补充,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轻松学习。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这里以课件为背景,配上轻松音乐,问:今天正

  好是福华商场开业,老师是售货员,这里有很多优惠的物品,小朋友们想不想买?(想)

  (1)师提出购买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零钱,来老师这里买一件物品。

  (2)刚才每个小组都买到了称心的商品。商场今天还推出了一种特惠商品,这个商品的价格是1元,哪个小组要来购买呢?你有几种付钱方法?(出示特惠商品)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总结并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这一环节的设计,改变传统教学进率的方法,通过假设生动有趣的模拟购物情景,饶有趣味在得出1元=10角,1角=10分,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过几天就是豆豆的好朋友过生日了,豆豆想给他寄一张生日贺卡。他先乘公共汽车去邮局,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课件)

  这里通过出示一个小朋友到邮局去买邮票,售货员阿姨告诉他一张邮票的价格是80分的邮票时,他是怎么付钱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电子邮件已经基本代替了寄信,学生对寄信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这里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建议课后到邮局去调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从角币中取钱。二是借此引出找币问题。

  学生受第一次模拟购物方法的迁移,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80分的方法。

  随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身边没有几角的零钱,怎么办?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钱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环节的设计,努力挖掘数学的“应用性”,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了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学生经历换钱和找钱的过程,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生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请学生欣赏歌曲《一分钱》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久,累不累?下面老师给你们放一首歌曲,让小朋友们轻松一下好吗?

  听完后师问:你们知道刚才那首歌说了一件什么事吗?从而对学生进行拾金不昧和不浪费的教育。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以使课堂变得轻松明快,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五、猜价格游戏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例如在5元到8元之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人民币的一些基础知识上进行的,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起到了一个深华的作用。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回家后,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到超市去调查一下还有哪些商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0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教科书46-47页

  2、教材简析: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①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②创设购物活动,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②进一步学习分类方法。

  ③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⑤教学重点: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活动中获取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情景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关于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创设购物活动。

  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1、认识了人民币;2、学会了怎样买东西。3、回答创设的问题。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人民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的主体意识。

  (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4、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教学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关键:创设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我课前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橡皮和“幸运星”等教学学具。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为了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了2个购物情景,并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和1元、1角币值的大小。这节课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老师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在学生踊跃发言、兴趣盎然的前提下多媒体出示一位小朋友有钱的示意图,让学生说说零花钱的用处。随机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的教育,揭示课题。这个过程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认识人民币

  在认识人民币这个过程中,老师先提出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开展2个学生活动。所提出的具体问题是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接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认识这么多不同人民币的方法。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给予肯定。之后开展2个学生活动:1以课桌上的模拟人民币为参照,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2把课桌上的.模拟人民币分分类。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创设情景一:老师这里有1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它吗?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1元=10角。

  2、创设情境二:桌上还有一颗标价1角的幸运星,请你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买它。然后说一说角和分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小结1角=10分

  3、游戏活动:换钱(投影仪出示)

  1个5分的可以换( )个1分;

  1张1角的可以换( )个2分,还可以换( )个5分;

  1张2角的可以换( )张1角;

  1张5角的可以换( )张1角;

  1张1元的可以换( )张5角,还可以换( )张2角

  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1、每组选一名“超市经理”。

  2、“经理”介绍商品。

  3、学生自由购物。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

  (五)课堂小结

  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使学生明白认识人民币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何引导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努力。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三、设计理念

  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

  四、说教法: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经验,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关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帮我取出1元钱,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取法,使学生明白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购物活动: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此时学生的课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张扬,而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国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层:认一认,感知人民币的种类繁多

  第二层:分一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第三层: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换一换,体验人民币之家按的内在联系

  第五层:买一卖,感受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第六层:说一说,提高认识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3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们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人民币》,这是一节关于人民币知识的复习课。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大方面向大家作以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掌握比较简单的购物知识。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购物机会少等原因,对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和用钱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原则只停留在初步的认识阶段。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因此本课的设计中我们注重创设购物环境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学习比较简单的购物,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努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准确无误地认识人民币,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换算。教学难点: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2、 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准确无误地认识现行的人民币,熟练地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体会数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用钱,进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拾金不昧、勤俭节约等教育。

  四、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们力求主要体现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愉快学习人民币的知识。

  2、组织开展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自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采用的学法主要是: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和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

  依据复习课的教学策略,我们将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这个环节采用学生熟悉的储钱罐创设了一个直观情景,通过让学生看、听、猜、说等感官活动,由人民币的用途直接导入复习,言简意赅,既对学生进行了勤俭节约,献爱心的思想教育,又让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任务,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第二环节争取了时间和精力,扫清了学习障碍。

  第二环节: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先让学生通过看书钩起旧知回忆,自主汇报,然后再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构建出本单元知识网络图,使学生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养成及时总结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环节: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本环节中我们采用算一算,说一说的轻松演练形式和换钱买东西的快乐闯关形式,共设计了四组题目,涵盖了人民币认识,不同单位间的换算以及购物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创新潜能,发展了学生应用人民币的实际能力,切实达到本环节知识与能力双项强化提高的目的。]

  课中休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易疲劳的特点,我们设计了课中休息这一小环节,通过听《一分钱》这首歌,让学生得到适度放松,同时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

  第四环节、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中我们分三个层次完成,一是本着当堂检测当堂反馈的原则,设计了3道基础知识题目,提供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旨在测试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师生查缺补漏,再次进行补教补学。二是通过向学生展示乱涂乱画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三是课堂总结,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小结,使他们再次梳理本课复习的知识,客观评价自己的表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使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

  以上是我们年级组对教学本课的设想,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得以实现,那将是我们六位老师最大的心愿。谢谢大家。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4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换钱游戏、购物购票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动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学生对人民币只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先通过换钱游戏和购物购票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它的商品功能;再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扣知识点,设计各种活动,力求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会用。

  五、教具、学具: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准备使用真币或挂图演示,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征,我一开始就以故事引入。

  口述1:从前,有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

  这样,我利用故事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身心准备和知识准备真正合二为一,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

  挂图2:出示购物、购票、乘车、存钱图。

  我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人民币,让他们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我再通过调查班级中哪些小朋友有存钱的习惯,教育学生要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动手操作,认识人民币。

  挂图出示3:我国发行的第5套所有面值的人民币

  我利用课件出示了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让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挂图出示4:

  说一说:介绍自己钱袋里的人民币

  分一分:学生尝试将人民币分类

  辨一辨:说说两种50元、100元的人民币有何异同?

  认一认:同单位的人民币各有几种?

  学生活动由我的任务而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在分类活动和简单的计算中感知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我又通过区分人民币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三)、提炼知识,综合运用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换钱游戏。

  出示5:1张2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先让学生明白:以角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面值。

  继续做换钱游戏,我出示1个1元纸币,问“你应拿几个1角纸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的1元纸币”?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桌上先摆出1个1元硬币(或纸币),然后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或纸币)。最后,我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1元=10角。

  出示6:1张1元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元=10角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购物活动。

  挂图出示7:橡皮(1角)练习本(5角),铅笔(2角)

  1、1元钱能买______块橡皮。

  2、1元钱能买______支铅笔。

  3、1元钱还能买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在购物游戏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价格的了解,感受了1元的币值。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挂图出示8:游乐园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游乐园购票”活动,学生根据手中的备用钱,自主选择游乐项目,这样,我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巩固认识了人民币,在思考中感受了人民币的价值,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评价分析: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节课中,我把评价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学生换钱游戏中,以学生自评为主;在购物购票活动中,以学生互评为主;学生汇报结论时,以师评为主,利用发展性评语。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一些关系。教材把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这个内容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动,体会和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这一课时主要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地动手操作中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事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三)教学重难点: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参与课堂学习;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气息。因此,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几何模型。在课堂导学中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具体的方法如下:

  1、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与图形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以上两点,在每一个操作活动前,我都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然后在动手拼一拼,验证自己想的和拼的是否一样。

  2、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建立几何模型

  创造操作的机会,给足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联系,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建立几何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3、深化导学课堂,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实效性,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利用生活中一些平面图形的拼组(地板砖、墙面砖)应用引入新课,这样熟悉的图片,学生会感觉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它离我们是这样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我又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想看吗?认真观察它们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课件出示)学生欣赏。

  师:你们自己想拼一拼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的拼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到原来平面图形通过拼组可以变成很多漂亮的图形,以此激发学生也想要拼一拼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奠定情感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活动导学

  (一)引导探究——长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摆一摆:利用手中的图形拼一拼。

  3、说一说: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4、小结: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以拼成正方形。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的拼组,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先动脑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然后动口说一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一些数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空间观念,为后面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师:你能用几个正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1、出示要求

  (1)想一想: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2)摆一摆:利用手中的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把你拼成的图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自主探究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可操作的学习提示,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一步步地进行自主探究,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理解几何感念,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三、趣味导练(课件出示)

  师:小精灵聪聪看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想出几道题考考你们,敢挑战吗?

  1、认真观察,下面的哪两个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2、在能拼成正方形的后面打√,不能拼成正方形的后面打×。

  设计意图:教材给定的图形非常特殊,如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一半,本节课图形的拼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拼组必须是一样的图形才能拼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两道题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建立了几何模型,平面图形的特征是否真正掌握。

  四、拓展延伸

  (一)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师:利用三角形可以拼组成什么图形呢?

  1、学习提示:

  (1)想一想,你准备拼成什么图形,需要几个三角形。

  (2)拼一拼:利用手中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和你想的是一样的吗?

  (3)说一说: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用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

  (二)联系生活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利用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你能说一说吗?

  (三)欣赏拼组的图形。(课件出示)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相关文章:

《认识人民币》的说课稿07-16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06-11

人民币的认识说课稿03-10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06-20

《认识人民币》的说课稿   01-05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模板04-01

《认识人民币》数学的说课稿10-04

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08-23

大班认识人民币说课稿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