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三物理复习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这节内容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来讲述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三物理复习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专题复习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或者结合其他物理知识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并应用密度公式来解决物质密度测量的问题,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并简要评价此实验步骤。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密度的知识是在初二上册学习的,时隔一年,有所遗忘是难免的,作为复习专题,密度概念的再回顾必要的,然后才能从常规到特殊方法的测量逐步过渡,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学生刚发的20xx年中考说明中的一道密度测量的预测题引入。提出如何用常规法测量物体密度的问题。
2、进行新课
常规法测物体密度
即先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然后用量筒测出物体体积,最后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的密度。
对于溶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小组讨论,得出自己的实验步骤,其余小组讨论该实验步骤的优缺性,并分析其对实验结果会产生怎样的误差。(z制成饱和溶液后放入物体,或者用粉末法进行测量)。20xx年中考真题讲解,引出吸水性物质密度测量的方法。
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优化指导相关习题讲解,引出对于这种物质的两种测量方法——针压法和助沉法。
3、每一种物质测量方法的讲解后都有对应得习题练习巩固。
4、课堂小结:常规法和对于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以及用特殊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设计时预想的学生反映应该不错,因这是一堂复习课,即便是对学过知识有所遗忘,但是基础在,稍加提醒应该就会唤醒,可是第一道题学生困难的反应,就在开始埋下了选题较难的印象,这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
学生在讨论方案时,各抒己见十分活跃,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讨论之中,对学生这种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动,同时也给了他们展示的机会。但是因为题目的难度系数较大,密度测量方法之多,导致本节课没有按计划完成,学生的反应也差强人意。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构建知识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要真正的铁盒学生的学情和知识掌握程度,不能想当然的自我设计。只有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其掌握程度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五、板书设计
1、常规法侧物体密度
2、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
3、物体密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结合浮力、压强等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和测量)
六、布置作业
优化指导上目睹测量的相关习题。以上就是我对这节内容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 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 创设情景
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 量筒的使用
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
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特别强调1ml=1cm3
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
2.学生讨论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教师稍后板书: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
教学环节三、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 设计实验方案
首先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
(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
最后老师提问:为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让同学们从减小误差方面进行思考。
2、设计记录表格
操作过程中的数据,需要专门的表格来记录,下面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教师巡视并提示实验时应记录:实验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中间计算量,最终计算量三方面的数据。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并纠正设计中的不足。
3.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老师强调小组分工,有操作的,有记录的,并巡视指导。
4、教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四 、测量盐水的密度
设计实验方案
考虑到设计该实验方案比较难,学生不易想到,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最佳实验方案。
设计问题:(播放课件)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乙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学生交流,回答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请说明原因。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如何使实验误差更小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2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让学生汇报。
3。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实验结果。给予适当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
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m, v1, V2
4、测量盐水的密度。
m1 , v , m2
六、布置作业。
为了使学生对测量固体密度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蜡块不能沉入水中,还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七。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