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27 16:02:5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理解:

  《小珊迪》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爱丁堡的故事: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为了归还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被一辆马车轧断了双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馆给先生还钱,临时前挂念的仍然是他弟弟今后的生活。那位买火柴的先生被感动了,答应小珊迪永远照顾他的弟弟。小珊迪怀着感激死了。

  全文语言平实,却闪现着作者对小珊迪的无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诚信的精神光辉。《小珊迪》一课讲述的故事年代久远,并且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人教社选择这一课大概并不是想通过它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毕竟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那么它的现实意义何在?我想,这篇课文打动我们的不是文章的语言和写法,而是小珊迪贫困的处境、是小珊迪为生计而乞求叫卖的形象、是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是小珊迪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而这正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做人的品质,也正是本文独特的人文价值之所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带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并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变化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去研读,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教案)

  3、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二、说教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四部分“谈话导入____整体感知____研读悟情____小结全文”

  (具体见教案)

  三、说教法和学法

  遵循我校的十六字教学原则,即“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协商、交流评价”,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怡情。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在我校的十六字教学原则中有一条是“主动探究”。具有探究品质,是创新型人才的本质特征之一。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教育创新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其学习有着深厚的探究基础和广阔的实践空间。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在语文教学中,一句话该怎么读,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等,都在探究之内。现在,我就以《小珊迪》一课为例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探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做出探究的反应,发展有益于探究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为学生提供契机。学生通过探究性思考,达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目的。

  本课的教学以“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为探究点,以这一个大问题板块的学习直接而高效地与文本对话,落实探究过程。又以“你想研究哪一方面?找出课文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探究活动,学生在这一探究活动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精神的内核。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体验作者的情感,品赏、运用作者表情达意的语言,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需要,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精神的需要。我在《小珊迪》一课的教学中,紧紧抓住情感这条主线,通过动情的朗读,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言语对象转换成鲜活的形象。采用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各种形式,以期引起认知的共识、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共振。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是想通过扎扎实实的读书,深深切切的感受,让可怜、善良、诚实、守信的小珊迪的形象深入学生心中,使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确,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育人的个性特色。探究性学习毕竟是一种学习方式,然而,语文课毕竟姓“语”,我们语文老师应把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己任。

  语文教学中提倡学生探究性学习,我认为听说读写还应该有机结合,扎实训练。

  四、说媒体运用:

  本节课采用电教手段,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自学生字情况,用幻灯的形式导入新课,配上音乐,以起到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小珊迪》一课的设想及探究性学习的一点粗浅的认识,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绝招》这篇课文讲述了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绝招,没能取得好成绩,觉得丢脸,经奶奶的点拔认识到绝招是可以练的,他终于下苦功夫练出了一手绝招:口算乘数。小伙伴对小柱子十分佩服,约定暑假再比绝招。

  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小柱子的形象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学生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课文中还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这也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前后的不同。

  2、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求知的愿望。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和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的前后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难点:激发学生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了。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讨论法、点拨法。虽然学生自学课文也有自己的体会,但游离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的是口号式的。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点拨促悟,达到学生自悟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文,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教学中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受刻苦求知的道理,在感悟刻苦求知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时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说教学设计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我设计了这样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整体把握,梳理脉络(这个环节设计符合学生先整体感知的阅读心理。)

  导读赏析,品味语言(在这个环节中,带领学生明白小柱子两次比绝招前后的不同,体会小柱子之所以不同的原因,从感悟到刻苦求知的愿望。)

  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根据以上教学流程,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都喜欢动画片中的谁?他们都有什么本领?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来小结:同学们,这都是他们的绝招。你知道什么是绝招吗?

  【如此导入,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都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

  2、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你想看看其他人的绝招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的一群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绝招。赶快打开课文去看看吧。主意,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阅读时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这里,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培养学生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同学们读的真认真,这里有几个词语很难读,谁来试试?

  【三年级,虽然向阅读教学过渡,但字词教学还是占主要成分。】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这次你可以快速的浏览。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快速度读了课文后,我问,你能用“尴尬”和“羡慕”这两个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真了不起,这么长的文章竟然读成一句话。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景致奇怪,物产富厚”的海底天下,文章以流通自然语言为基调,没有富丽的词采,不见雕琢的陈迹,但是给人密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天下的刻画,可以感觉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讲义上的点滴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成广而深,并景致奇怪、物产富厚的海底天下是有难度的,因此必须给学生计划了一个“研究”的时机,使学生进一步相识博识的海底天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通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1、过程开放,体现探究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⑴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在广阔的海洋里生活繁衍着无数的生物,神秘而又美丽的海底世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赞叹。学生乐于亲近海底世界,因此创设“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⑵角色的转换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⑶资源的拓展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等。

  二、挖掘内涵,注重人文性

  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学科顺应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生命的本性,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保持和加强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

  通过放录像,把蓝色的海水、凶猛怪诞的大鱼、美丽的珊瑚……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词,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等的重点研读。

  ⑵体现课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⑶渗透课堂作业中的人文性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象,请你写一写。”

  “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查寻、搜集相关的资料,你自己来写写《海底世界》。”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三、感悟运用,突出个性化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1、个性化地体味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学生对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理解;又如对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这个词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研读,强化个性体验。

  2、多样化地语言表达

  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地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开阔学生的视野。

  例如学生对“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用图片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三、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

  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表达读说写评

  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起探究兴趣

  1、假期里,有些同学跟着爸爸妈妈游览过大海,欣赏了美丽的海水,海滩,不过,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乘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儿的奇异景色。(出示录像,并配乐朗读)

  2、你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主要特征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

  (二)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特点

  1、自由读课文第2~6自然段,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师巡回指导。

  3、呈现探究成果。(出示一份中等学生的填写表格)

  体味句子。(随机出示句子)

  ①“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②“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依然”是什么意思?用一个近义词表示,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③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光点”的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④“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a、什么是“窃窃私语”?

  b、听录音,听一听海底世界动物的窃窃私语。

  c、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d、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e、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f、“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⑤“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a、“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b、出示填空练习。

  ________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每小时能________,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动,能________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c、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⑥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⑦“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探究,让学生在信息重组、比较分析、多向开放、合理想象、自由质疑的提问和情境中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跃的探究平台。问题的解决,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不断钻研,在良性循环中,最终形成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

  随机点评:

  你是怎么理解的?能说一说吗?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真能干!

  你和作者一样会观察、会分析!

  他是读中有所发现的,你也能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你认为奇异在哪里?他提供的材料有什么不足?

  鼓励多种表达:

  还有与这份不一样的吗?再交流。

  疏理学法:

  引导学生归纳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设计意图: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三、引导表达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2、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写话。

  (1)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或“有……有……还有”来说一说吗?

  (2)仿写一段话: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像,请你写一写。

  (3)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四、拓展整合

  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查寻、搜集相关的资料,请你来写一写《海底世界》。

  (设计意图:联合学生从探究学习中得到的情绪体验的水平,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绪体验延伸整合,引领其向更远更辽阔的地步提拔,为学生打开更多实际生存天下的窗户,拓宽学生发挥各自才气的天地。课外阅读、社会观察、民间采风,便是对社会、对人生举行深入的体验感悟,从而建构起良好的语文配景。)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2、教学目标定位为: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3、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朗读、背诵诗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二)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歌曲《七色光》导入新课,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文。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诗句的美,在读中感悟太阳落山的美景,在读中感悟太阳为我们做的好事,在读中感悟太阳是是我们大家的。

  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三)说学法

  整节课上,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在个体读、同位读、四人小组读、给好朋友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等,在书声朗朗中,感受诗句的美。

  (四)说教学程序

  1、导课。播放歌曲《七色光》),师生拍手唱歌。

  过渡语:太阳是温暖的,太阳是美丽的,太阳是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板书:25、太阳是大家的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课件引入新课,首先课件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利用歌曲中的歌词自然引入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检查生字词。

  (1)抽读老师手中的词卡。

  (2)同座位同学交流每小节的意思。指名读诗歌,说意思。

  【本环节让学生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意思,用词卡来巩固学生的生字词。而且让学生划分清楚小节,与同位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3、品读诗意,体验太阳落山之景美。

  (1)展示图片:太阳落山的时候的情景。说说图意,指名读第一小节,师范读,说体会,整体美读。

  (2)这么美的景色想把它留在脑海中吗?自由试背。

  【美丽的图画也能成为优美的诗句,在欣赏体会的前提下进行朗读美景自然仿佛溢于眼前。老师的范读将学生的朗读又推进了一个层次,有指导,有感悟,教学出现了层次性。】

  (3)学生仔细观察第二小节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在学生的自主汇报中,了解诗句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省略号中省略了太阳做的许多好事,师趁势让生进行仿说练习。

  (5)把本节诗句读给同位同学听,读给好朋友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导读下,看着黑板进行背诵。

  【“说”必须读文,必须观察和思考。这种熔“读”、“思”、“说”为一体的“体验学习”,倡导的是学生的自主性,珍视的是学生的独创性,发展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4、升华情感,丰满文本,体验太阳之情美。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小节。

  (2)指名汇报朗读,用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带有“!”、“?”的句子。

  (3)分句合作朗读第三小节。

  【给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在朗读中发现,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合作,由老师的指导过渡到学生的自己学习,使一个能力的提升,在标点符号的处理上,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动画的标点符号,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在朗读中自然的读出了语气。】

  (4)师提示:太阳是无私的,当我们睡觉的时候,她又来了不同的国家,传递了世界各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想想:太阳在其他国家又做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中,师巧妙地串读课文,自然的回归到全诗的第二小节,直至课题。

  由指导读最后一个句子,引入问题:外国小朋友在等什么?盼什么?(指名说)

  【在师生的接读课文中,教师巧妙地将课文从第四小节过渡到第二小节,最后点名主旨:太阳是大家的,即是回归了全文,又将主题再次的明确,提升。】

  (5)升华主题,倡导世界和平,体验太阳和平之美。

  (出示几张战争中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然后全班配乐朗读,体会自己的幸福生活。

  (6)听了你们优美的朗读,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向我们走来了,(出示书中的插图)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吧!(自由写作)交流。

  【在朗读中体会太阳带给我们的温暖、快乐、幸福。通过战争中孩子们生活现状的对比,更有力于珍惜我们今天的生活及和平带给我们的安宁。只有在和平中,太阳幸福的光芒才能普照大地。】

  6、作业超市:

  (1)把小诗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2)试着写写小诗中第二小节中省略号后的诗句

  【作业设计也给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权,让学生更加愿意去学习。】

  (五)说板书

  25太阳是大家的

  鲜花小树小朋友

  和平安宁

  幸福快乐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和时间赛跑》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童年时候的一件往事:“我”因为外祖母的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了解到时间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与时间赛跑的念头,在于时间的赛跑中,“我”认识到: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也是一篇惜时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

  3、从学习课文中,学生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好好地运用时间、珍惜时间。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讲述的:由外婆的去世引发的和时间赛跑一事,并从中获得关于珍惜时间的启示。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真正懂得珍惜时间。

  3、抓住关键词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体会作者对时间、对人生的认识。

  四、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读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展开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感受时间的珍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多媒体展示导入新课,提出质疑;探究学习,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明白时间是多么珍贵,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好好运用时间的习惯。反思升华;布置作业。

  1、多媒体展示导入新课,提出质疑;

  (1)图上的人在干什么?(赛跑)指名学生回答。

  (2)他在跟谁赛跑呢?(时间)

  (3)全班齐读课题:和时间赛跑

  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如:他跑得过时间吗?他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呢?和时间赛跑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了解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3、出示词卡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1)课文讲了哪些事?(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谈话;观察太阳的变化;观察小鸟飞行路线;和太阳赛跑;和作业赛跑。)

  (2)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5、学习1——5段

  (一)。自主学习,谈谈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1)外祖母去世了。

  (2)“我”为了排除伤忧,每天在操场上跑着,累得扑在草坪上痛哭。

  (二)指导朗读:这样伤心,这样的痛哭流涕,大家感受到了吗?那就把这种伤痛读出来吧。

  (三)词语训练:

  说出近义词:去世()疼爱()排除()忧伤()

  6、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朗读理解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内容,谈谈读后的感受。

  (1)“我”的哀痛持续了很久。

  (2)爸爸妈妈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也就是告诉“我”外祖母死了,要“我”面对现实。)

  (3)“我”不理解“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

  (4)爸爸又是怎么说的?

  (二)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即:爸爸说的话。

  (三)读了这句话:“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7、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谚语的意思。

  (3)哪位同学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

  (4)“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7、说说看,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小结;生前最疼爱“我”的外祖母去世了,“我”痛苦、难受、疑惑,面对这样的打击,“我”又从爸爸的话中感悟到了什么?以后的日子“我”会这么做?明天我们继续学习。

  六、说板书设计

  学生在讨论探究学习中,我相机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13和时间赛跑

  外祖母去世“我”哀痛起因

  和时间赛跑(赢了、喜悦)经过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珍惜时间,受益无穷)结果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战 例:1946年6月,反动派背信弃义,大举进攻解放区。在蒋匪军的疯狂进攻面前,党中央先是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历经一年,歼敌一百一十余万,基本上遏制了军队的全面进攻。1947年6月,党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刘伯承司令员、政委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从而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本文着重讲了1947年8月24日夜,刘邓大军的先头部队强渡黄河,胜利跃进大别山,以他们的“英勇顽强”证实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根据课文的实际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6个生字,辨析形近字“遵。尊”,“拖、托”,“渡、度”,“揭、渴、喝”,掌握多音字“划”,理解“跃进、叮嘱”等词的意思,能用“布置”、“叮嘱”造句。

  2.用“分层的方法”学习重点段落,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昂扬斗志。

  教学中,我“用分层的方法学习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定为教学的重点。将“运用文中的事实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因此既要体现教师的“精讲”,同时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凭借教者的精讲,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因此,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图表演示法”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势;用“指导分层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用“感情朗读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2.学法:根据课文的内容要求,我准备让学生用“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方法学习本课。先让学生观察敌我双方形势表,分析敌我形势,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通过粗读、熟读、有感情地朗读来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认真思考,理解刘邓大军的革命精神;最后让学生复述故事,体会并再现刘邓大军的英勇、顽强、善战。在“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要着重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认识,提高能力,逐步养成“注意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良好读书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讲读课文的实际要求,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五步。

  1。故事揭题,激发兴趣。

  开始上课,我精心设计导语,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我们的头脑中有许许多多革命志士英勇杀敌、奋不顾身的英雄故事,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故事。”接着板书课题,口述课文大意。

  2.整体感知,掌握字词。

  这个程序我准备分四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勾出不懂的字词,并利用字典等工具书, 结合课文自学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句,实在不理解的作上记号,准备举手质疑;然后教者出示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接着引导学生用三五句话简单地概括课文的大体内容;最后通过提问检测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3.出示图表,分析形势。

  教学时教者先简单介绍故事发生时的社会背景:1947年,解放战争开始第二年,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这一行动,揭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接着出示作战双方地形、兵力情况对照表,了解大别山所处的地理位置,从战略意义上分析当时的险恶处境:①对阵形势:前有强敌,后有追兵,而且追兵距我军五六十里,仅一日路程。③对阵兵力:敌人在汝河南岸布置了几十里长的防线,后面的追兵就有三个师的兵力,而我军只有一个旅的兵力,敌我兵力相差悬殊。③对阵的条件对我军极为不利,汝河水流湍急,北岸的船只被敌人统统拖走了或砸毁了;最后联系当时主客观的极不利条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狭路相逢的情景,为学习后文做好铺垫。

  4.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课文中“强渡汝河,取得胜利”是全文的重点,教学时分以下几步进行:①让学生听音,思考第八小节的6句话都讲了什么?如何给这一段分层?②让学生说说:刘邓大军是怎样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的?在这儿讲解时先让学生说出课文中描写战争激烈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动手划出两个最能表现刘邓大军勇猛无敌的句子(即比喻句),将它们换用平铺直叙的句子进行表述,然后比较体会比喻句的好处;最后让学生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③让学生思考我军取胜的最关键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狭路相逢勇者胜”一句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儿?再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具体含义。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战士们的勇敢顽强、奋不顾身、不怕牺牲。

  5.联系板书,深化感知。

  学习完重点段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并要求学生说说文中刘邓大军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复述全文,深化感知。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说课稿12-20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放飞蜻蜓说课稿11-02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奇妙的桥说课稿11-04

三年级语文下册《果园机器人》说课稿12-17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松鼠说课稿12-09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说课稿12-17

三年级下册《咏柳》说课稿12-17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槐乡五月说课稿11-03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三年级下册《乞巧》《嫦娥》说课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