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7-02 08:05: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4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年级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一)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

  (一)问答式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讨论式教学法: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三)情境教学法:一般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常用,但我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二)。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也应恰当运用。具体采用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的照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重庆夜景录像)、投影仪等,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因为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速读法:这是一种眼脑直映、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广范吸收知识,迅速开发信息资源,尤其适应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生活需要。具体教会学生用扫视法默读,提高阅读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程序如下(重点为把握事物特征,掌握总分结构。)

  (一)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

  2、搜集苏州园林的照片、图片,感知苏州园林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投影照片)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这样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三)分析理解,这是突出重点的环节,用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达成目标,并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1、配乐范读一二段,要求听读时思考作者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2、学生齐读一二段,要求准确、流畅,感知课文内容。

  3、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4、提问:

  A、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引导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评价标本)

  B、标本一词怎样理解?用这个词好在哪里?(引导体会苏州园林的地位、影响)

  C、苏州园林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就写出了本文,这是否会犯片面性的错误?(通过此问激发学生兴趣,并自然转入下一步骤。)

  5、解题、简介作者和文体,同时回答上一问题。(要点:作者去过有代表性的园林,深刻了解其特征;这是为摄影集写的序,苏州园林具体的风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异中求同,在第一二段点出其总特点及其表现,下文即分别介绍。文章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便于有条理地准确说明。)

  这一步充分利用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新课导入后的5-7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期,是教学的黄金阶段,但最优秀的学生也超不过15分钟,之后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将简介作者等情况放在重要的朗读、熟悉课文之后,使教学重点尽量放在黄金阶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时变换活动方式,用生动有趣的介绍使学生消除疲劳,以饱满的精力投入下一黄金阶段的学习。

  6、提问:

  A、苏州园林很多,作者认为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引导分析第二段,

  抓全文中心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投影板书图画美)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呢?(抓住四个讲究,理解主要特点的具体表现。投影板书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引导理解总分结构。二段总说,三至六段分说,分别与第二段的四个讲究照应。)

  7、教师示范分析第三段:

  A、学生齐读;

  B、分析:用了比较说明,分说布局特点,(投影故宫、西方园林的照片,进行比较:对称与不对称)。还用了比喻说明,以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来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不对称。

  8、学生讨论分析四至六段。(与第三段一样是分说,并且是主要表现总特

  点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详写。)

  9、提问:第七、八、九段写的什么内容?与全文中心有何关系?(引导理解这仍是分说,扣住图画美的总特点,说明苏州园林细部注意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园林的色彩美。投影板书。)

  10、学生讨论明确: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写。全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总分、从主要到次要都是逻辑顺序。)

  (五)迁移练习:

  1、放《鸟瞰新重庆》录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后介绍重庆夜景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结构顺序。

  2、学生讨论,拟出写作提纲;

  3、抽学生念提纲,教师评点、板书(附后)

  4、要求课后完成作文,不少于400字。

  (六)教师利用板书总结,突出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这一步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的反弹期(下课前3-5分钟),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反弹期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时段,能使课堂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清晰印象,而这首次印象对知识的巩固和保持意义重大。

  五、说板书:

  学生一般学说明文感觉枯燥,兴趣不大。而本文文笔优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是图画美,因此课文板书打破惯例,设计为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见《优秀板书设计集》),用形式美吸引学生,提高兴趣。写作板书扣住了重庆夜景总特点,也突出了分说的两个方面,便于指导学生写作。

  附板书二:

  附板书二:

  地 势 高 低 起 伏

  楼 宇 依 山 而 建

  山 城满 城 璀 璨 星 灯 辉 映

  重 灿烂辉煌漫 天 星 汉 瑰丽 壮 观

  庆

  夜依 依 两 江 环 抱 道 道 彩 虹 飞 跨

  景 立体图画桥 灯 明 珠 串 串 车 河 宛 如 游 龙

  江 城万 家 灯 火 满 江 波 光

  相 映 增 辉 流 光 溢 彩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们的动物朋友》,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我们的动物朋友》是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动物家族》第三课。学生通过三年级的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昆虫、鱼类、两栖和爬行动物的零散知识,同时提出了许多有关动物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随着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特别是认知能力的发展,本课把学生引导到探究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学习中来。哺乳动物胎生,以乳汁喂养幼儿,感觉器官发达,尤其表现在高度灵敏的嗅觉和听觉;鸟类是整个动物世界中唯一体表长着羽毛、能翱翔蓝天、体温恒定的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分布广泛,遍及全球,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教材编排合理,生动有趣,对学生观察了解动物特征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

  (2)、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

  (3)、培养同学们合作意识;爱护动物,保持生态平衡。

  这三个目标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了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的特征,并设计了“游戏热身---哺乳动物---鸟类---知识拓展”四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上课,我首先播放一小段视频画面,画面中活波可爱,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科学源于生活,这样的导入既自然、得体,引人入胜,又贴近课文内容和主题,自然使学生产生兴趣,达到让学生迅速走进“动物朋友”的目的。

  (二)游戏热身

  教师出谜语,请学生来猜猜看,对正确答案予以肯定和赞扬。此环节孩子们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新课标指出“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难度适当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 这样设计,使学生从游戏中学会了确定某一种动物的特征。

  (三)哺乳动物的特征

  首先,我出示了一张图片,画面上两只憨态可掬的小狗让学生倍感喜爱和亲切。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孩子们也很熟悉,这样精心设计,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学习,同时以此为切入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归纳哺乳动物的特征“身体表面有毛”也显得自然而然,可以避免目标表述由于抽象、空洞而难以把握、无法交流的弊端。

  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充满温情的画面:牛妈妈和牛宝宝在草地上悠闲地散步,这一环节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教师课堂巡视。在充分的思考之后,组织交流。学生的发现不外乎以下几处:

  *胎生

  *小牛宝宝刚出生时吃妈妈的奶长大

  *牛也和小狗一样身体表面有毛

  *牛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

  组织交流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珍视学生的汇报结果,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充分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科学课程的育人潜能。

  当哺乳动物特征的轮廓已经凸显时,归纳总结也顺理成章了,这时,强化知识点更是至关重要。“熊猫、老虎、袋鼠”动物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总结哺乳动物的特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哺乳动物---身体表面有毛、胎生、靠吃妈妈的奶长大。

  (四)、鸟类的特征

  我谈话导入:同学们认识这些鸟吗?随着画面的切入,学生惊奇了,多么美丽的精灵啊!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初步了解鸟类的特征---身体表面长着羽毛,用翅膀飞翔。这个过程,就是在认知基础上的“放”的过程,也是科学探究中的升华过程。

  下一幅图片中刚刚出壳的小鸡,展现了鸟类的另一特征---卵生,由于学生对这一现象很熟悉,经验思维使得学习过程顺利进行,教师请学生来总结归纳鸟类的特征---身体表面长着羽毛,用翅膀飞翔,用卵繁殖。

  (五)、知识拓展

  首先,请同学们介绍一些自己熟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这一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注重事实,说话要有依据的重要性。从而大大激发了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成功地兼顾了由课程总目标分解而来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分目标。

  接着,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如蝙蝠、鲸、企鹅、鸵鸟等),这一环节不但拓宽了知识面,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我再次出示视频,保护动物宣传片。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激情,此时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制定《动物保护计划》,通过小组互相合作,将探究与记录融为一体,完成一个由“学”到“会”的内化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动物保护和宣传意识。

  (设计意图:把和动物交朋友提升到保护动物的层面,眼界开阔了,心胸开阔了,情感升华了,理解更深入了。同时体验情感与知识应用的有机融合,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延伸。)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和身边的朋友交流有关动物的小知识。这样的作业体现了文本的社会价值,同时通过孩子不同的方式,把保持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社会的心声传播得更远。

  四、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教师抓住哺乳动物和鸟类特点,简明扼要地归纳了这两类动物的特征,起到了突破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总结记录的作用。

  本节课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使科学课教学成为孩子们开启科学殿堂的一把金钥匙。

  板书设计:

  我们的动物朋友

  哺乳动物:胎生、靠吃妈妈的奶长大、身体表面有毛

  鸟类:卵生、身体表面长有羽毛、用翅膀飞翔

  保护动物 和谐相处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我不胆小》这一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3册第二单元成长乐园中的第2课。这个单元是一个以成长快乐为主题的教育单元,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习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习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本课图文并茂,安排了:“说一说胆小的时候”、连环画“咕咚来了”、“辨一辨谁是勇敢者”、“勇敢者点子发布会”和“制作信心卡”五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不胆小、不娇气的行为习惯,正确认识勇敢,引导儿童体悟到成长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孩子年龄比较小,存在娇弱、胆小的性格特征,而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也在初步形成之中。他们很可能把鲁莽、逞强、蛮干等行为误认为是勇敢。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求上进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而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勇敢与蛮干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这三个方面来考虑,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初步养成学生不胆小、不娇气的行为习惯。

  2、让学生了解勇敢的具体表现,初步形成对勇敢的正确的价值判断。

  3、懂得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交流,逐步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教法:

  现代思品教学研究证明:学生有目的的主体活动是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因而,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规律,以“启发式”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讨论、讲故事、实践操作、小品表演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促使良好品质的形成。

  古人说:“授人之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我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讨论、观察和操作,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

  能力,悟理说理的能力和规范行为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我就“害怕”问题作了大量的学情调查,筛选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儿童生活的有关胆小的典型事件,以学生喜闻乐见讲故事的形式再现生活情境,营造出贴近生活、易于产生共鸣的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学文明理。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我先让学生把自己最害怕的东西写在纸条上。这是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我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解决书2的两个问题“怕鬼”和“怕小虫”。

  因为学生年纪小、怕鬼的心理根深蒂固,让孩子马上从内心接受世上没有鬼是不大现实的。针对这一教学重点,我先让大胆的孩子讲讲克服心中“有鬼”的办法。再问胆小的孩子:你“见过”鬼吗?“鬼”长什么样?接着和孩子看书串编故事 “咕咚来了”,得出结论“怕”有时是自己吓自己。

  这里,我认为教材是一种对话的文本,在引导学生看连环画“咕咚来了”时,我是让图中的动物与教室里的儿童对话,让图中的场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对话,从而学文——明理——导行。

  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学生体验生活有很大的作用。在这里,针对学生“怕虫子”,我设计了捉蚯蚓的游戏,将蚯蚓用实物投影仪显示,问胆小的孩子为什么怕。再请胆大的孩子上台捉一捉,谈谈感受。最后鼓励胆小的孩子也上台摸一摸、捉一捉。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在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动情、懂理,受到心灵的震感。

  3、我让学生把剩下来还未解决的问题纸条放在盒子里,以“抽奖”的活动形式,召开勇敢者金点子发布会。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有效的教学讨论中来,通过交流,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悟理说理的能力。

  4、小品表演文本中的《捅马蜂窝》,让学生 “辨一辨谁是勇敢者”。来自学生身边事例的剖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它重在把学生的道德认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行为动机,促使正确的道德信念的形成。

  三、总结延伸:

  最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习心得,教师再送上一张信心卡,目的是让孩子把认知理解内化为一种内驱力,指导自己的行为。

  最后留置作业。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才是真正的道德修养。” 因而,留置作业是十分必要的,本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今晚试着自己一个人睡觉,明天早上汇报。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窃读记》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文章清丽平实,充分表现了林海音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作风格。

  二、说目标

  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和编写意图,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第三学段精读课文的教学,重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以及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知识和经验,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将主要采用探究讨论法,引导学生“心到、手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重点的句段,通过圈点、勾画和批注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利用朗读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写作风格。

  四、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为两课时,下面将第一课时的设计与大家交流.

  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共设计了3个大环节:

  一、交流 扣题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我们有责任也必须帮助学生重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因此,新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交流读书感受,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然后,抓住题眼“窃”字,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方法记住它?”从而也把自主识字、重点指导切实落到了教学中。

  二、解题 整体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的文题恰恰饶有兴味。因此,我在扣题眼“窃”字导入的基础上,设计了让学生“查查字典,‘窃’有几种解释?你觉得在课题里应该取哪一种?”这个问题,用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你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这个内容的学习。

  正确地理解了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

  《课标》强调,第三学段的识字教学要更加放手,要有别于第二学段。因此,本课的识字我设计了“刚才读课文时,你发现了哪些生字、词语或者是句段不容易读好,提醒大家一起读”这个环节,既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的目的。

  三、精读 细品滋味

  1 、抓中心 提纲挈领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因此,我设计了“‘我’躲在书店里窃读是一种什么滋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这个中心句,并由此切入对课文的品读,自然纲举而目张、百毛皆顺。

  2 、品词句 积累内化

  本文的一大特点就是作者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为此,我设计了让学生“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用不同的线画下来,多读一读,并结合你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这种滋味好受吗?”这一环节。在学生的汇报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如下两个句子: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把“我”这样娟秀的小女孩比作一头饿狼合适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想象一下,“我”当时会怎样读书?这样的读,就是“贪婪”地读着。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中,“我”的动作传达着怎样的意思?“我”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心里想的和做的不一样,可以用哪个词形容?这几个词合适吗?为什么?

  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强调感悟更要重视学生的诵读。因此,在理解重点句子的同时,我引导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让学生“由着性子自己去想象,”去寻找“美好的心灵的远游,”让学生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

  通过细细的品读,作者那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难以言说的窃读的滋味便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3、析词句 感悟写法

  《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感悟用动作和心理描写表情达意的写法。然后让学生仿写,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读全文 整理思绪

  最后通过“作者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这个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4篇】相关文章:

【必备】学习计划模板集锦6篇01-21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必备】工程实习报告模板集锦八篇02-04

【必备】教学计划模板集锦6篇02-13

【必备】暑假学习计划模板集锦6篇02-12

《墨梅》参赛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12-17

《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12-17

《观潮》说课稿集锦15篇12-18

【必备】英文求职信模板集锦8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