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6-23 16:25: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山雨》一课。

  一、说课本: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怀散文。作者以奇特的感觉、神奇的想象和遐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绘声绘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天然那份浓浓的喜好之情。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次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寂静而至,刻画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人的雨声,接着突出形貌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却的绿色,末了写山雨寂静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主次明白;摹声状物过细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重要特点;寄情于景、景象融会,字字句句婉转动人,极富熏染力。

  说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教学的难点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训练,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为此,我创设了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教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掌握双基,发展能力。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内部动机,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了本课所描绘的山林雨景图的视频,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特殊情境。此时,教师相机引出课题。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通过初读,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在梳理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第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涵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教师无须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读书感悟的过程,将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读指导上,勿作过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只要能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的体验即可,不要强调学生朗读时的急缓轻重、抑扬顿挫的步调一致,否则反倒削弱课文的美感,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促使朗读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3、多读,多想,多感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阅读感受的交流在本课教学中尤为重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交流和作品欣赏。如,就描写雨声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体会到山雨的声音动听,雨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越来越清晰连贯;有的可从领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为作者爱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声在他听来才会像“无字的歌谣、优雅的小曲”;有的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发现: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雨声的,并在多处用了比喻手法,如,“飘飘洒洒的雨丝……都带着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雨声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喜欢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的随机性是很强的。教师应该特别注重课堂中的生成性,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有效的合作平台、充分的发展空间。

  第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本课的语言如诗般柔美,讲授时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底子上把喜好的段落背诵下来或誊录下来,积聚柔美的句、段。

  2、交换学生、老师网络的其他“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从中感觉到:要是我们热爱大天然,埋头去看每一处风景都市似人间瑶池,埋头去凝听每一个声音都市是天籁之音。

  3、写话: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你可以用几句话写下来。

  题目不但仅是一个学习内容的完成,而是在总结、反思的底子上又形成一个新的题目。这个关键让学生在说、写当中进一步感觉到了山雨的魅力,大天然的魅力。同时,也到达了课程尺度提出的读写接洽、学用联合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程东西性与人文性同一的一个表现。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凡卡》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珂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

  《凡卡》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本文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辉映。一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本学期提出了两项阅读的新要求,一是体会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前几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本组课文应该进行较为综合的练习,而《凡卡》则是难得的例文。由于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完成了初读感知、整体建构、略读“回忆”和学习生字的教学目标,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初步领悟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本文内容很丰富,其中反映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达方法比较独特,学生初次接触,学生领悟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情境教学法,直奔重点,引导感悟。

  学法: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初设疑问:

  导入新课,从复习课文内容入手,回顾《凡卡》一文的写作特点,并在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追问:凡卡的生活悲惨在哪儿?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然后引导学生就以这两个大问题为统帅,进行探究、讨论和交流。由于课始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探讨也就有了热情。

  (二)读信悟情,解答疑问

  由于课文篇幅比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突出重点,因此我要求学生快速读信,找出内容最重要、感情最强烈的段落。接着直奔最重要的部分,指导学生精读第八自然段,采取自读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设身处地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接着让学生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10、第15自然段,并鼓励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大胆提问,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凡卡的不幸,养成边读边思、读中存疑的良好读书习惯。到此,学生解决了课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然后解决第二个问题: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呢?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及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使学生认识到凡卡不幸的命运不是偶然的,而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必然结果。最后,让学生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到回忆处,停下来想一想凡卡的“快乐”生活,在学生有所感触的.情况下,教师质疑:这篇小说一半写苦,一半写甜,这是不是有矛盾?引导学生讨论,领悟作者写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快乐”,更衬托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三)再问再议,拓展练笔:

  小说最后写了凡卡寄信和做梦,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我要求学生自由读20、21两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重点讨论问题: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联系“地址不详”,认识到他爷爷不能收到信。然后我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就算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带回去吗?在此基础上,播放最后一节课文录音,让学生领悟:对于凡卡来说,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最后,让学生任选一题做课后扩展练习:1、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2、读了课文,你可能有很多话想对凡卡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样,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得到深化。

  四、说板书和作业

  板书:加上题目只有十个字,简明扼要地将凡卡现实生活的悲惨与回忆中生活的快乐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深入体会小说的思想感情和小说表达上的特点。

  作业: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情真意切。有描写人物外貌的,有描写景物的,也有抒发思想感情的。这些精彩的语句、段落都有积累的价值。因此,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把他们喜欢的词句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要由古诗改编的歌曲组成,通过演唱和欣赏感受古诗的意境。歌曲《静夜思》为两段体,宫调式,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乡的愁绪。依据课标对五年级学生的要求和他们已经具备和掌握的音乐技能和知识,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围绕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并运用于指挥四拍子的歌曲。

  2、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合唱歌曲《静夜思》,感受思乡之情。

  3、能从速度、节奏、结构、力度等方面挖掘歌曲内涵,逐步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依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合唱歌曲《静夜思》,感受思乡之情。教学难点是: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及二声部的合唱。

  二、说教法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听唱法:听唱法是学习唱歌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听唱能较准确地模仿、学习歌曲。如本课教学中,合唱部分先让学生聆听高声部和低声部的旋律,再让学生跟琴学唱,然后合唱二个声部以突破歌曲难点。同时我还会根据需要辅以直观教学、创设情境等教法。

  三、说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音乐学习能力和本课特点,我将通过对比法、讨论法、小组创编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过程

  本课将用一课时来完成,通过激趣导入——学唱歌曲——拓展创编——课堂小结四个环节来落实。

  一、激趣导入

  课依始,教师演唱《读唐诗》导入(唱),同学们,还有一首歌曲与这首歌有异曲同工之处,想听吗?请听———《静夜思》(范唱)。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接着进入

  二、学唱歌曲环节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诵《静夜思》,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歌曲的意境。

  2、带问题复听:你觉得作者是如何通过音乐要素表现这种思乡之情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比较舒展,演唱的声音很柔和,力度较弱,情绪略带悲伤,正是这些音乐要素构成了这种思乡之情。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以逐步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入

  3、学习歌谱环节 课件首先显示歌谱中节奏难点部分:556和7 7 6及5 5 3切分节奏(板书),教师运用划拍的方式用直观教学法指导学生唱会此节奏。接着课件出现前倚音,指导学生唱时要轻一点。课件再次出现1 02 7 6︱教师运用对比法依次演唱有休止符和没有休止符的唱法,引导学生区别并回答为什么出现半拍的休止符?师生小结得出诗人因思念家长和亲人难过的哽咽了一下。此环节通过对歌曲节奏、情绪的把握更好地学习、演唱歌曲。

  4、紧接着,课件出现《静夜思》的曲谱,采用听唱法让学生学会歌曲第一乐段。

  5、歌曲的第二乐段是合唱,老师弹奏高声部,你们听和第一乐段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学生很快指出与第一乐段相同,但是第三句又多唱了一遍。

  6、用听唱法学唱低声部旋律。

  7、带入歌词,分声部演唱歌词。

  8、现在让我们把曲作者呈现给我们的音乐要素,融合到演唱中来,有感情地合唱歌曲《静夜思》。

  9、同学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今天老师就教你们怎么指挥四拍子的歌曲。(板书,师划指挥图示,指导学生学习)

  以上教学,目的是落实歌曲的学习,以突出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的重点,突破二声部合唱的难点。接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

  三、拓展创编

  同学们,你打算用哪种不同的表演形式来表现《静夜思》这首歌呢?请分小组讨论。老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归纳出适合本歌曲的表演形式,可以是情境表演,也可以是歌舞形式。让学生尝试表演,以达到加深对歌曲意境的体会与提高学生表现能力。最后是

  四、课堂小结

  唐诗的博大精深还需要大家去领悟和感受。正所谓,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诗。让我们以古诗新唱的形式再一次走进唐诗。在聆听《读唐诗》中结束课业。此环节首尾呼应,围绕主题。

  五、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当然,以上的说课只是本课的教学预案,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及时调整,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七中的第27课,本课为这一课的第二课时。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清澈的湖水》是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以“蓝天、白云、高山河流,大自然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会用自己的双手,把图画画得更美”为引言,描写环境问题,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是一篇文质兼美,寓德育、审美、环保于一体的文章。课文记叙了一位名为小洁的女孩自觉保护环境的故事,小洁不仅是保护环境、珍惜美的孩子,还是一个会发现美、欣赏美的孩子。课文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好像是自己生活镜头的再现,通过学习本文,教育孩子们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美景,做一个会欣赏美的孩子。

  3、编排意图:跟随着小洁的月光,我们欣赏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的胸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当小洁正想把面包纸扔进湖里的时候,她看见那清清的湖水像镜子一样,映照出蔚蓝的天空和如画的山峦。谁忍心把“这”镜面打破呢?小洁拽紧了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了应该放的地方。但是,这美丽的湖水却还是被一个小孩子破坏了,他把香蕉皮扔进了湖里,吓跑了小鱼,使湖水也生气地皱起了眉头。本文的第三、四、五段是重点段,也是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课文是以小洁的行为变化为线索,再通过另一个小孩扔香蕉皮的行为动作做对比,使学生在两个不同动作中体会出小洁的行为美。由于这样的故事,在学生的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学生读起来很有亲切感,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来读书,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4、在理解了上述编排思路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识字阅读的阶段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行为的美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4) 促进阅读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5、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点设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是:朗读指导,体会小洁的行为美。

  6、教学准备:课件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本课的学习,我准备当好学生学习的伙伴,充分发挥启发、引导、辅导,促进的作用,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情境教学法”“体验法”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三、说学法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我会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的指导。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提纲挈领

  由于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过了前面三段,体会了“风景美”,学了生字新词,因此在第二课时,我以复习导入,以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接下来体会小洁“行为美”做好铺垫。我设置了三个部分。

  1、读题。让学生想象湖水的清澈齐读一遍课题。

  2、复习字词。这里我会让生字在课件上以游船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攥”、“扔”两个字,让学生做这两个动作,从而为理解下文小洁的“紧紧攥着”的行为做铺垫。同时,让学生用这两个字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帮学生理清了本文的总体思路,也巩固了已有知识。

  (二)言语对峙,研读文本

  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三、四两段,并找出描写小洁动作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小洁会改变她的做法。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线,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

  在理解了小洁行为变化的原因之后,我让学生找出描写环境美的句子,读一读。在朗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里我先让孩子自己读文字,体会美。描写美的句子共有两处,但由于第三段中描写环境美的句子在第一课时已经深入讲解过,因此我只是再次复习一下,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中的句子。

  品读文本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解基础上,关于第四段的句子“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有人表演呢!”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形象地理解,首先,我让学生说说“跃”是什么意思,并用手做做小鱼跃出水面的动作。然后再让学生充分想象小鱼跃出水面干什么,它们在这清澈的湖水里生活地怎么样。通过给学生自由的想象表演,让学生感受小鱼的快乐,再让学生带着这种理解去读,并适时给予鼓励“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小鱼的快乐”、“你让我看到了小鱼跃出了水面”等等,让学生在建立了一定感情基础上的朗读更具积极性和生动性。

  在学生理解了这美丽的景象之后,我再让学生体会小洁的心情和她的行为美。为了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小洁“紧紧攥着”的心情,我在这里创设了一个情境。先是让学生做“紧紧攥着”的动作,让他们感受这样攥着的感觉,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这样紧紧攥着10分钟、半小时、一小时,会是什么感受,并且引读:

  五分钟过去了,小洁紧紧——

  半小时过去了,小洁紧紧——

  一小时过去了,小洁紧紧——

  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兴致高昂,既引发了其朗读的兴趣更能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小洁的心情。

  在学生体会了小洁的心情之后,再提问:小洁紧紧攥住了面包纸,她还攥住了什么?(小洁攥住了清澈的湖水,美丽的风景,小鱼的快乐,一份好心情。)怪不得她的名字有洁这个字呢。这个问题对于二年纪的学生有点难度,但是在之前通过朗读充分理解了小洁行为的原因和心情后便不难体会回答出来了。

  可是,另一个动作“扔”却让这美好的一切发生了变化。请再读读第四段,看看那个小孩扔走了什么?

  接下来课件出示:突然,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

  引导学生抓住“皱纹”、“不满”、“企盼”这些词让学生感受扔香蕉皮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导致环境的破坏。

  那个小孩扔香蕉皮的同时还扔走了什么?(那个小孩扔走了小鱼,扔走了清澈的湖水,扔走了美丽的景象……)

  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出来的?

  皱纹是什么意思,湖水怎么会起皱纹呢?你能读出你此时的心情么?

  小洁除了不满,还有企盼,什么是“企盼”?她在企盼什么?

  最后让学生自由读最后一段,讨论说说小洁在张望什么,飞快地向前跑去干什么。(跑去扔面包纸)

  (三)文本拓展,延伸美

  1、故事说到这,你们觉得小洁是个怎么样的小朋友呢?(板书:行为美)

  2、出示课件:

  我想对小洁说——

  我想对小孩说——

  我想对自己说——

  3、总结:小朋友,相信有了小洁、有了你、我、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湖水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澈,大自然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

  (四)写字指导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到了清澈的湖水,还看到了小洁美好的心灵。下面让我们呢把“眼睛”这两个字写好。

  1、引导观察字型。

  2、书空笔画。

  3、学生书写,注意姿势。

  (五)板书:

  清澈的湖水

  湖水 美

  行为 美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第二册第七组的课文——《两只小狮子》。这一组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两只小狮子》也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图文并茂,语言浅显易懂,蕴涵了做人应该自食其力的道理。文章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一懒一勤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学苦练,不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自己拥有真正的本领,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课文中存在着大量的对话,很适合于让学生朗读。而按照教材要求,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带领孩子走进人物的生活,使学生通过读故事,感悟故事内容,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二、说学情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特别是本文以“林中大王”狮子作为主角,使得孩子们对于课文的内容更是迫切地想要知道。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在阅读方面,学生逐渐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能读懂一些短小、浅显、有趣的文章,初步尝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再加上本文故事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在课堂学习中,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入情入境,学得很快乐,也玩得很开心。

  三、说目标

  通过上述文本特点的阐述以及一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情况,我从新课程目标表述的三个维度拟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相关语句认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为感悟课文蕴涵的道理而铺垫。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初步感知汉字的形态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懂得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课文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借助相关语句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

  四、说教法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立足于促进每个学生一生的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法: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教师要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营造一种愉快有趣的情境,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学。

  2、朗读感悟法: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我在教学中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读中体会。

  3、联想练说法:品赏词语,理解句子,都需要伴随着丰富的联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联想训练,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必不可少的手段。

  五、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课件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先让孩子夸夸狮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的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于是在课前我便播放《狮子王》录像片段并在课堂开始这样导入:

  师:见过狮子吧?来,夸夸狮子。由学生的回答后总结:怪不得人们称狮子是——

  林中之王、百兽之王。利用了电教手段,先以鲜活的画面,让学生感知狮子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狮子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夸狮子,尊重了他们的个性体验,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训练了语言,而且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读课文、取名字,找理由

  1、威猛的狮子妈妈有两个孩子,他们就是——(板书课题:两只小狮子,并将两只小狮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不过,这些天狮子妈妈还真烦恼着呢!因为这两只狮子还没取名,你愿意帮她给他们取名吗?在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情绪下立刻说明要求:不过,取名要有根据,要有理由的,这理由要在课文中找,引导孩子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文中。这一环节的设计,其实就是让孩子把兴趣都转化成读书的动力,回归到课文中。因为学生要给狮子起名,那就得读书,还得读出小狮子的特点,使名字

  能自圆其说,这样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还特别模拟一个情境,让学生帮助狮子妈妈解除烦恼,然后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对话,以反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信,煽动了学生的情绪。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与学的统一,促进了课堂教学有序的进行。

  2、在孩子们自己找到的同时,鼓励小组合作来商量,推荐。这样,合理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强调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并且注意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在学生合作时,我并不是旁观者,而是做了指导者,这个时候,我会走进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对困难生进行个别辅导,这样既做到了因材施教,又力求学生共同发展。

  3、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孩子们自由说说自己给两只小狮子取的名字了。因为故事比较简单,相信孩子们都能轻易说出两只狮子的不同特征。随着孩子们的回答相继在狮子图片下边板书:懒懒 勤勤。当然,孩子们的想法是丰富多彩的,在他们说名字的时候也应该及时作出评价,如:很独特,很有想法,真是好名字,你们真会动脑筋等等,最后与孩子们商量暂时用这个名字。这样不仅尊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也激励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4、让孩子们说说取名字的理由。究竟是怎么起的名字呢?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呢?让学生继续探究下去,这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也就是说一定要探究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汇报理由,教师再相机点拨,并抓住学生关键的话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表演体验,朗读感悟,真正的体现了师生互动、对话交流。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动态发展的。从勤狮子开始,重点让孩子理解并从朗读中感悟这只狮子的勤奋与努力。重点句子为: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并让孩子在重点词语的把握上去理解去体会,比如说:这只小狮子在练什么?你来学一学,演一演。并重点理解刻苦的含义以及整天在这里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从读中体味。

  学了勤狮子,自然而然的就过度到懒狮子。这一环节,主要是从读入手,在读中体验狮子的懒,但并不停留在读的层次上,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来说说什么是“懒洋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懒洋洋”的含义。

  而在孩子给出自己的理由时,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去发挥,不认同唯一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理解。

  5、重点指导朗读对话。在结束名字的讨论后,以一句“我们班小朋友名字取得真好,那我们有没有另一种本领,猜的本领”过渡到懒狮子与小树的对话。(课件出示:树和懒狮子的对话)读读对话,让孩子来读句子揣摩心情。跟随孩子的脚步,去学习对话,小树的心情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担心,可以奇怪,也可以气愤。就让孩子带着这样的心情去朗读,另外,在读小狮子的话时适当引导,让孩子能表演。从而体会懒狮子的自以为是。

  (三)劝狮子:

  听了他们的对话,老师真想劝劝这只懒狮子,你想劝吗?来,老师演懒狮子你来劝。

  因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延伸教材的内涵,挖掘教材的资源,是课程的新理念。现在,孩子已经能够体会到懒狮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也会有很多话想说,在这个时候,指名孩子来说说,随即出示狮子妈妈的话,让孩子在体验的基础上回归课文,一定能更好地理解狮子妈妈说的话。

  (四)最后则是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续编两只小狮子的故事。这也是本文的一个课外延伸与拓展作业

  七、说板书

  27、两只小狮子

  小狮子 小狮子

  勤勤

  苦练本领 懒懒

  什么事也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