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19 09:46: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成功》,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 教材地位及作用

  《成功》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中的第一课,作者先于开篇点题,解释“成功”,引出论题:成功之道;然后,分别论证天资、勤奋、机遇之于成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突出勤奋的重要作用,再用王国维的话强化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文章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旁征博引,很有说服力。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

  首先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情感价值观目标:准确理解作者关于成功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是: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二、学情分析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说教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而我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具体方法有:

  ①朗读法: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本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文本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③设疑研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

  ④赏识成功教育。学生在讨论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过程中,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⑤对话教学:这种对话并非师生间一问一答,而是师生间各自向对方和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

  四、说学法: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这片天地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的舞台。具体学法指导是:

  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②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③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路,激发独特的感受,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④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五、说教学流程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

  二、阅读课文,感知文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并结合课文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赏析语言,体会论证方法:师生共同赏析文本中精美的语言,体会其对论证作者观点所以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质疑释惑:对学生提出的疑惑问题进行分类筛选,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做比要的指导和点拨

  五、拓展延伸,激发想象:对于成功所需条件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观点未必相同,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点拨:成功离不开科学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纷纷谈自己的看法,老师给予适当评价。

  此外,在课堂上我还注意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针对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前设计了一些课件。比如在课的开始,我做了关于本文作者季羡林的介绍的课件,包括一些文字和图片材料。再如课文内容赏析时,我事先准备了背景音乐更好的配合课文朗读。在小组合作完成随堂练习后,我能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立即得到反馈。最后,还利用大屏幕将事先收集好的一些材料出示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得出结论,再次强调勤奋的重要性。

  在说上述内容的同时,我逐一说了自己的设计理念。教师再完美的预设也无法取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的生成,教师要时刻根据变化了的课堂不断调整自己的预设内容。因此教学中我将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说课稿 篇2

  《北大荒的秋天》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本单元主题是赞颂祖国壮丽的河山。本课以清新明快的笔调生动形象地介绍秋天的北大荒景色迷人、物产丰富。表达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全文共分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天空、小河、原野三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景色迷人,第五自然段介绍北大荒物产丰富,第六自然段作者饱含深情地赞美北大荒秋天的美,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概括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对北大荒的情况并不了解,无论是对北大荒过去的开垦,还是如今的繁华都了解甚少。教学前可让学生查找交流有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通过充分地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我在教学中还将采用“一点突破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再自主诵读、合作交流、真情感悟中获得美的享受。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课文内容及小学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我为本课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转”这个多音字的朗读。

  3.在诵读感悟中体会北大荒秋天的景色迷人、物产丰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北大荒秋天的景美、物丰。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是如何具体描写原野的热闹非凡的,并会进行仿写。

  本课的第一课时我将主要跟学生一起初读感知,交流北大荒的情况,理清课文脉络。指导写字中注意“荒”“燃”两个字。下面我将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作重点说明:

  本课的教学我将分三个环节完成。

  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深情导入,切入中心

  小朋友们,俗话说“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板书:北大荒的秋天)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描述北大荒的秋天,你会选择哪一句呢?(指名读,齐读最后一句。)如果再用句中的一个词,你又会选择哪一个呢?(教师相机板书:真美)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开始的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此处的设计抓住最后一节直接切入本课主要段落的学习,以点带面,提纲挈领。】

  在小朋友抓住课文中心之后,教师激励谈话,进入第二个环节:品味词句、感情朗读,享受美

  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来吧,轻轻捧起手中的课本,咱们走近北大荒,一起来发现美,享受美吧!秋天美在哪里呢?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二到五自然段,想象意境,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自己认为美的词句。小组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里由本文中心句引导小朋友朗读全文,找出关键词句,品味全文,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不仅激发孩子们学习的自信与勇气,更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思考的甘甜。】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文中比喻的准确生动,拟人的形象巧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第2自然段:紧扣“一碧如洗”,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想象天空的纯净之美;再结合多媒体画面及生活经验,让小朋友认识“银灰、橘黄、血红、绛紫------”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语,感受流云的“五彩斑斓”(相机理解这个成语)体会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的美丽,延伸开去,找几个同类型的色彩词。

  第3自然段:抓住重点句品味小河 “清澈见底”。

  第4自然段:这是本课要求进行段式训练的重点部分,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将图文结合,采用默读,找中心句;再读,找具体描写“热闹非凡”的句子,体会出秋天丰收在望的景象,人们的情绪高涨,通过朗读将此情此景表现出来;最后通过先齐读、再分组读的形式让小朋友体会本节总分的构段方式。

  第5自然段:抓住“大豆摇铃千里金”等词让小朋友体会北大荒的物产丰富,人民勤劳。

  再次深情朗读“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深切体会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在学生们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将借助板书设计指导背诵课文。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借助板书指导背诵,不仅背得快,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学生在以后的课文背诵中会以此为镜,活记乐背。】

  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课间活动时,我们学校的操场上也是热闹非凡呀!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向大家介绍一下吧!由此进入第三个环节:仿照课文、片断练写。

  【贾志敏老师曾幽默地比喻:“阅读是作文的父亲,”阅读课最终的目的得落实到说话、写话上。苏教版教材特别注重读写结合,这样会不断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最后根据课文内容,紧扣“真美”一词,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原则,我设计如下板书:

  北 大 荒 的 秋 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说课稿 篇3

  课文的特点和地位: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学生们接触的第一种烷烃。对学生来讲能否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将直接影响以后有机化学的学习。本节重视与初中化学的衔接,不仅重视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而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态度,以及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在初中化学中的已学知识点。比如它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

  2、在巩固旧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着重介绍它的正四面体型结构。

  3、在学生初步了解甲烷的正四面体型结构基础上,联系它的结构和得失电子情况讲述它主要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受热反应)等。

  4、着重强调甲烷的取代反应

  5、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和由分子结构决定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甲烷的化学性质、甲烷的分子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甲烷的取代反应以及反应的本质。

  三、教法分析:

  演结合、自学引导、对比教学、学生互动。

  四、学生现状分析:

  大纲中只要求学生了解甲烷的结构式。但结构式只表示出了甲烷分子中各原子的结构方式,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学生将会产生甲烷分子是平面型分子的错误认识———而对分子的立体结构的认识有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有机分子结构的了解,并最终影响他们对有机物分子化学性质的了解和学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对有机物分子有个真正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其化学性质。

  五、教学过程分析:

  1、由于学生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知识的局限性,因此教材在介绍甲烷分子的结构时,从甲烷分子的组成引入。首先通过学生对物质组成知识的回忆,再结合碳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共价键的知识,逐步给出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然后再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介绍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使学生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学生互动):请学生总结甲烷的分子结构的特点。并能预示由甲烷的分子结构特点所决定的甲烷的化学性质。

  2、在学生了解甲烷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甲烷的化学性质上。分析其反应的机理和本质。

  (1)以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能形成牢固的共价键为依据介绍甲烷的性质。

  (2)分析甲烷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跟甲烷与酸性溶液的反应的对比,甲烷不能和酸发生反应,但是能在空气中燃烧。

  (学生互动):请学生总结对比的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正确的结论:甲烷在通常条件下是稳定,但是能和一些氧化剂发生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甲烷也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3)甲烷的取代反应是烷烃的特征反应,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学生了解甲烷立体结构的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先使学生有一个甲烷分子中氢原子能被其他原子取代的模型,然后再通过给出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几步方程式,分析它的反映机理,再向学生说明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不仅一个能够被取代,而且全部可以被取代,

  (学生互动):请学生写出甲烷被氯取代的反应,从一取代到四取代。最后讲清取代反应的确切涵义。

  (4)用对比法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中取代反应和无机化学中置换反应的区别。

  (学生互动):请学生总结两个反应的区别。

  3、回顾这一节所学的新知识点,并强调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本节的思路。

  4、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因此我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绘画表现场景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在以前的教材中也介绍过绘画的特点。而本课教材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形式表达日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生活,让学生学会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感受生活。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也能表达一定的场景故事,但是组合能力比较弱,图片和文字相结合表现突出主题能力还是较为缺乏。所以我会将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丰富学生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日记的特点及其意义,并学会用绘画日记的形式记录点滴生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交流、讨论了解绘画日记的特点,通过绘画记录生活提高观察力以及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生活的美好,体会绘画的乐趣,热爱生活,体会生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绘画日记的构成及其特点。

  难点:画面中要求主次分明、形象生动呈现出日记的趣味。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画笔、颜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出示运动会照片,为大家再现运动会夺冠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起当时的故事的感受。提问:我们除了用写日记、拍照片来记录生活的故事,还可以通过怎样的形式记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还可以通过更直观、更形象的形式去记录,引出课题《绘画日记》。

  通过这种结合游戏互动提问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环节二:观察作品,总结规律

  我将展示绘画日记,观察提问学生:谈谈理解的绘画日记是什么?大家交流并回答问题:绘画日记就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每天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的事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使自己的日记更加生动直观。

  而后我会再次展示多个绘画日记作品,请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作品都有哪些表现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总结:绘画日记可以通过线描、水粉画、儿童画、版画等多种形式表现,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通过这样直观的观察,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环节三:观察画作,探究特点

  然后我会展示徐启熊的作品《雨后雨花开》,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作者记录了什么生活事例?学生观察可能会说:《雨后雨花开》记录了雨后一群小朋友相约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去河滩搜集雨花石的故事,充满童趣。随后我会继续追问:作者怎样凸显故事的特点?画面和文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将学生分为美术兴趣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通过选取事件的典型场景来作画,展示故事的主线,画面凸显主题形象,文字为辅,文画一体相映成趣。

  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绘画的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四:示范画作,学生观察

  我将示范团圆饺子的日记故事,演示选取故事的典型场景,凸显画面的主次,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添加饺子或福字等代表团圆的物象加强画面氛围。

  接下来便请学生大胆创新,引导学生根据画出的基本画面,从各种角度来观察和添画内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合作,凝聚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创造。

  美术课程强调直观性,通过教师示范的环节为学生解决了创作过程中的难点,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环节五:学生实践,交流评议

  接下来便请学生大胆创新,鼓励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绘画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故事。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注意画面的主次,文字要简练概括,大胆想象;注意保持教室卫生。

  学生完成后我会请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组成日记大展览,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同时请其他学生从画面内容、故事、构图等角度欣赏交流,并和学生一起拍照留念。

  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且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条造型能力。在此期间我会巡视指导,积极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对部分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在展示作品中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活动六: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课知识框架并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充满趣味,运用绘画日记的形式记录点滴的美好故事。

  总结完本节课收获,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养成记录日记的好习惯,将自己的日记整理成手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

  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课题是《鲸》,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学习目标、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第一篇。本组课文都是说明性文章,意在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并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鲸》一文介绍了有关鲸的体形特点、进化历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选编本文的意图,1、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2、体会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3、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二、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其中,重点是:1、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2、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鲸的资料、图片

  四、教学过程

  本课预计2课时完成。今天我主要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共分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三)、汇报交流,精讲点拨,(四)、巩固检测,(五)、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生答:鲸。师板书。汇报你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2、检查预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字音、字形掌握情况。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生自读自悟,质疑,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了解鲸的特点。师提示采用找中心句和列提纲的方式来把握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环节设计正是这个理念的具体实践。

  (三)、汇报交流,精讲点拨

  生小组合作后,基本能够把握鲸的特点,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

  家、演说家、导游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要读出鲸的特点;当画家的要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要讲解出鲸的特点;当导游的要解说出鲸的特点。小组内评议。然后推举一人代表,在全班内交流,师生共同评议。在生汇报的时候,师相机板书鲸的特点。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采用角色置换法,将阅读转变为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在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生的汇报表演,可以看出学生对鲸的特点认识和把握比较准确与全面,此时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体会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相机出示课件:“课文是怎样把鲸的特点介绍清楚的?”划出有关的语句。

  根据生的回答,师课件出示改写后的句子。例如:鲸很大,很重。让生与原文对比阅读,体会哪个表达更好?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自读体会,小组内交流,进而班级内交流,师根据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语句,指导朗读,并相机板书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环节重在学法指导,为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巩固检测

  为了将鲸的特点说的具体、准确、生动、形象,作者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你学会使用这些方法了吗?

  师课件出示有关鲸的图片,生借助学到的说明方法做口头练笔。

  1、以某一类鲸(如白鲸、虎鲸、蓝鲸等)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

  2、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选做其一。

  (五)、拓展延伸

  师肯定鼓励生的口述后,引导生关注自然,激发其保护鲸的意识。

  鲸是一种古老的生物,但它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年才产下一头幼鲸,而且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污染,鲸的数量急剧减少,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为鲸做些什么呢?

  布置作业:

  1、 拟宣传保护鲸的标语,张贴于自己生活的社区。

  2、 小组为单位,在自己生活的社区,举办有关鲸的讲座,倡议人们关注海洋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选作其一即可。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并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们,从而将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五、板书设计

  鲸

  外形特点 列数字、举例子

  进化过程

  种类

  生活习性 打比方、作比较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第八课《树叶》。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内容

  《树叶》一课是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大自然。这首儿童诗是本单元的第四课,全诗共五句话,写树叶给树枝、小虫、鱼儿、小鸟带来的温暖和欢乐,大家都喜欢树叶,树叶与大家亲密、和谐的关系。课文想象丰富,语言朴实,富有童趣,为儿童喜闻乐见,诗中多出运用你人的写法,浅显易懂,朗朗上口,进而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根据以上教材内容,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随文识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分为:

  1、能力目标:

  ①巩固复习课文的生字和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一年级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短,知识面窄等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则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吸引,但也容易分散,根据这个特点,我准备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入树叶飘飘的大自然之中,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

  同时,在教学中穿插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感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学法上,让学生多朗读,多开口,在朗读的基础上自主理解、体会,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㈠游戏导入

  1、准备写好生字的小黑板,将形状各异的树叶贴在上面,告诉学生字宝宝和词宝宝都躲在树叶下面了,谁能摘下树叶并把叶片下面的字或词读出来,树叶就归谁了。这一环节让学生动手、动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能够在课堂初始就抓住学生的吸引力,为接下来的内容开了个好头。

  ㈡朗读课文,品读感悟

  新课标认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更是一种主体的生命活动,所以,在学习内容之前,我准备为学生先范读课文,通过范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知,然后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指明读、分组读、男女比赛读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兰度,加深学生感悟。一年级学生记忆力惊人,我觉得通过这些方式的朗读,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可以背诵了。

  ㈢理解内容,加深记忆

  此时,再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景让孩子们融入到情境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中体会到树叶与树枝、小虫、小鸟、小鱼它们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我相机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通过这部分的讲解,大部分学生估计都已经会背了,此时,让学生结合板书试着背诵课文,然后我准备给学生1分钟时间巩固课文背诵,然后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课堂的最后集中注意力,为本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㈣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写句子,我希望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锻炼学生说话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板书设计

  树叶

  树上 树枝 扇子

  地上 小虫 被子

  河里 鱼儿 花伞

  天上 小鸟 风筝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透镜》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在学生对光源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带领学生研究凹透镜与凸透镜的特点,并激发学生研究更多的有关透镜问题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但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原有的理论储备知识要在这节课中得到升华,转化到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与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

  2、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知道凹透镜和凸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知道凹透镜和凸透镜的镜片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凹透镜与凸透镜的不同特点。

  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盘、水、玻璃、光具座、光屏、光源、近视镜、多媒体投影仪、课件、文字图片等。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

  2、演示法

  3、多媒体辅助法

  4、课堂辅导法

  学法

  1、自主探究学习

  2、实验

  3、观察

  4、讨论和归纳法。

  5、自主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以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设计如下教学流程:情景导入—组织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汇报—数据显示—延伸探究。本课从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和探究技能训练是本课的重点。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本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我事前准备好的金鱼,这样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我将金鱼放入到另一个鱼缸里,鱼变小了,这样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考虑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畅谈想法:跟鱼缸的形状和材料有关。接着我出示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光的折射及折射演示图。

  2、主体参与动手实践

  在科学课上“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这部分内容里主要是带领学生探究凹凸透镜的不同特点。学生通过观看照相机、眼镜、投影机、望远镜、幻灯机的图片,设问:这些物品都有共同的光学部件是什么?引导启发学生得出透镜。对于学生,我们并不能把他们看成是一张白纸,其实他们早已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教学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把学生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到比较完整的体系中。在此,我就按排学生用不同形状的透镜去观察纸上的图片或是其他物品。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的透镜是可以让物品变大的,有的透镜是能让物品缩小的,而有的是不能改变物品的大小的。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知道能让物体放大的透镜叫放大镜,能让物体缩小的透镜叫缩小镜,让物体不发生变化的透镜叫平面镜。到此,我就引导学生说出了各种不同透镜的概念。接着,我会出示放大镜的图片。接着教师趁热打铁:“那谁能用一个字来说一说放大镜的特点?”学生观察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一个字形容:凸、鼓等。“那缩小镜呢?”学生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凹、陷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科学上我们就把放大镜称为凸透镜,缩小镜称为凹透镜。再让学生用手触摸和眼镜的观察。将学生的凌乱知识进行整理,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凹、凸透镜。在认识了凹凸透镜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通过平板玻璃上的一滴水去观察之上的金鱼,学生惊奇地发现金鱼变大了,认识到一滴水就是一个凸透镜,从而归结出凡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都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都是凹透镜,在此环节上让学生对凹凸透镜的认识从感性的层面上升到理性的层面。

  在带领学生认识凹凸透镜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尽情地玩一玩凹凸透镜,并且记录下自己小组的发现。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发现了许多的东西:包括凹凸透镜的呈象规律以及是否聚光现象等等。再通过教师的课件演示,目的是加深学生印象,用课件把平行光抽象成光线,在课件中体现这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突出了焦点和焦距,也把会聚和发散作用形象的表现出来。

  3、拓展活动反面例证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并动手实验等多种科学探究方式,学生对凹凸透镜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对学生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给学生留下这样一个话题:关于凹透镜和凸透镜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比如说,把凹透镜和凸透镜放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给学生提出新的话题,进一步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讨论向纵深发展。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进一步拓宽了思维,使讨论向纵深发展。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再那些方面运用了凹凸镜,引发出望远镜的制作。教师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对制作的过程有所了解,启发学生想象出创造出、更多的制作方法。把学生制作好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正态分布》。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汇报对教材的钻研情况和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正态分布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选修2-3的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最后一节内容,前面学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是可列的。今天我们会学习连续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是在某个区间内可取任何值。其重要的代表——正态分布。《正态分布》该节内容通过研究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总体密度曲线,引出拟合的函数式,进而得到正态分布的概念,然后,分析正态曲线的特点和性质,最后研究了它的应用——随机变量落在某个区间的概率。

  教材利用高尔顿板引入正态分布的密度曲线。更直观,更易于解释曲线的来源。正态分布是描述随机现象的一种最常见的分布,在现实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目标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教学,应该让学生参与讨论、发现规律、探索并总结出性质和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正态分布和正态曲线的概念、意义及性质,并会画正态曲线。

  2、通过正态分布的图形特征,归纳正态曲线的性质。

  3、会用函数的概念、性质解决有关正态分布的问题。

  能力目标:能用正态分布、正态曲线研究有关随机变量分布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并探究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归纳正态分布曲线的性质特点,掌握3σ原则。

  教学难点:正态分布的意义的理解和性质的应用。

  三、教法分析

  1.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与“讨论探究”等方法组织教学。

  3.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学会类比、观察、分析、归纳。

  4.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总体密度曲线:样本容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各组的频率就越接近于总体在相应各组取值的概率.设想样本容量无限增大,分组的组距无限缩小,那么频率分布折线图就会无限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总体密度曲线。

  2、它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概率.根据这条曲线,可求出总体在区间(a,b)内取值的概率等于总体密度曲线,直线x=a,x=b及x轴所围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节用到总体密度曲线的概念,因此先复习概念,方便引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

  1、由高尔顿板试验(教材P70面的图)导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正态曲线)。

  2、观察总体密度曲线的形状,它具有“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的特征,具有这种特征的总体密度曲线一般可用下面函数的图象来表示或近似表示:

  式中的实数 、 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的图象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

  3、正态分布

  一般地,如果对于任何实数 ,随机变量X满足 ,

  则称 X 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完全由参数 和 确定,因此正态分布常记作N(μ, σ2)。如果随机变量 X 服从正态分布,则记为X~N(μ, σ2)。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演示高尔顿板试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发生过程,并探究得出正态曲线和正态分布的概念。

  例1、给出下列四个正态分布的函数表达式,请找出其均值μ和标准差σ

  (1) (2)

  (3) (4)

  答案:(1)0,1;(2)1,2;(3)-4,0.5;(4)1,

  【设计意图】进行实例演练,巩固概念,进一步加深对定义、概念的认识。

  4、经验表明,一个随机变量如果是众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作用结果之和,它就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随机变量都服从或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例如

  (1)长度测量误差;

  (2)某一地区同年龄人群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

  (3)一定条件下生长的小麦的株高、穗长、单位面积产量等;

  (4)正常生产条件下各种产品的质量指标(如零件的尺寸、电容器的电容量、电子管的使用寿命等);

  (5)某地每年七月份的平均气温、平均湿度、降雨量等;一般都服从正态分布.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正态分布在实际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同时加深学生对正态分布的印象。

  5、正态分布N(μ, σ2)是由均值μ和标准差σ唯一决定的分布。通过固定其中一个值,讨论均值与标准差对于正态曲线的影响。

  归纳出正态曲线的性质:

  (1)曲线位于x轴的上方,与x轴不相交 。

  (2)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x=μ对称 。

  (3)曲线在x=μ处达到峰值 。

  (4)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1。

  (5)当x<μ时,曲线上升(增函数);当x>μ时,曲线下降(减函数)。并且当曲线向左、右两边无限延伸时,以x轴为渐近线,向它无限靠近 。

  (6)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越小,曲线越“瘦高”,总体分布越集中;σ越大,曲线越“矮胖”,总体分布越分散。

  进一步,若X~ ,则对于任何实数a>0,概率

  为区间 内的面积。如图。

  思考:对于固定的u和a,当σ变化时,P(u-a<X≤u+a)的大小如何变化?

  当固定μ和a后,P(u-a<X≤u+a)随着σ的减小而变大。即X落在区间 的概率变大,X集中在μ周围概率越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正态曲线的性质,探究过程中,指导学生明确图象性质主要包括“位置u”与“形状σ”两大内容,在推导曲线性质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观察、猜测、归纳的能力。

  练习1:右图是当 分别取值 , , 的三种正态曲线N (0, )的图象,那么 , , 的大小关系是( D )

  A. >1> > >0 B.0< < <1<

  C. > >1> >0 D.0< < = 1<

  练习2、某正态总体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是偶函数,而且该函数的最大值为 ,求正态密度函数。(即标准正态曲线)

  解: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 ,它是偶函数,说明μ=0, 的最大值为 = ,所以σ=1,

  【设计意图】加深对性质、公式的理解。

  6、小概率事件的含义(3σ原则)

  对于正态总体N(μ, σ2),随机变量X取如下区间内的值时的概率为:

  P(u-σ<X≤u+σ)=0.6826,

  P(u-2σ<X≤u+2σ)=0.9544,

  P(u-3σ<X≤u+3σ)=0.9974,

  因此可以看到,正态总体几乎总取值于区间(μ-3σ,μ+3σ)之内,而在此区间以外取值的概率只有0.0026,通常认为这种情况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在实际应用中,常认为服从正态分布N(μ, σ2)的随机变量X只取(μ-3σ,μ+3σ)之间的值,这称之为3σ原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3σ原则,小概率事件。掌握常见的计算问题。

  例2、工厂制造的某零件尺寸X~N(4, ),问在一次正常的试验中,取1000个零件时,不属于区间(3,5)这个尺寸的零件大约有多少个?

  分析:不属于区间(3,5)的概率为:

  P(X 3)+P(X 5) =1-P(3< X<5)

  =1- P(4-1< X<4+1)

  =1- P(u-3σ<X≤u+3σ)

  =0.0026 0.003

  即不属于区间(3,5)的有1000 0.003=3个

  练习3、已知一次考试共有60名同学参加,考生的成绩X~N(100,52),据此估计,大约应有57人的分数在下列哪个区间内?( A )

  A. (90,110] B. (95,125] C. (100,120] D.(105,115]

  练习4、已知X~N (0,1),则X在区间(- ∞,-2)内取值的概率等于( D )

  A.0.9544 B.0.0456 C.0.9772 D.0.0228

  【设计意图】实现讲练结合。常见的计算题都3σ区间有关,该例题和练习题体现了3σ知识的重要性,也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小结: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用分布列描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用分布密度函数(曲线)描述.

  2、经验表明,一个随机变量如果是众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作用结果之和,它就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广泛存在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实际之中.

  3、对于求正态分布在某区间内取值的概率,一般转化为在σ邻域内取值的概率求解.

  练习作业:书本第74页 1、3

  课后作业:书本第75页 习题2. 4 A组 1 , 2 B组 2

  【设计意图】深入地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学生练习、作业批改,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

  【板书设计】

  正态分布

  一、正态分布与正态曲线

  高尔顿板试验

  定义

  例题1

  二、生活中的正态现象

  三、性质和特点

  四、3σ原则

  例题2

  练习

  小结

说课稿 篇9

  我说课的题目是赣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六年级12册第2课《绿色山庄》

  教材分析

  绿色山庄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天然资源的建筑理念.为降低设计绘制难度,教材出现了大量房屋、门窗、树木的草图,且分步骤显示绘制效果图的过程,先用铅笔设计草图,最后添加淡彩,完成效果图。

  学情分析

  1.通过本课的学习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与分析的能力,了解现代科技与高技术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知识。

  2.该班学生美术基础一般,特别是色彩方面较弱,在欣赏与分析作品方面也还很弱。

  3.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最大的障碍就是不知如何分析作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较典型别墅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绿色设计理。

  2观察房屋结构,以及屋顶、墙壁、门窗特点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大胆设想,将这些不同的个件组合。设计理想的绿色山庄。

  3第一课时运用铅笔设计效果草图,锻炼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山庄的方法和采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草图设计。

  难点:了解设计理念,注意环保节能,设计山庄需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又要注意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关于绿色,低碳理念。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师适时引导谈话。

  二.欣赏分析。

  1、多媒体出示各种风格别墅作品,学生欣赏,教师介绍,着重介绍中国风格作品。学生述说感受(绿色设计理念方面)

  2、引导学生观察房屋结构,让学生分析房顶、门窗、墙体造型等特点。

  3、教师示范范画,边讲解建筑大小、画面层次、疏密的处理。在房屋设计上注意各种图形的并列、平移、重叠、遮挡、对称等关系。

  三.指导学生想象创作。

  1引导学生根据想象场地设计,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

  2进行建筑景观详细设计。房屋、门窗、亭台加入中国元素。

  3设计自然资源合理使用,如太阳能、风电、水车等。

  4作画步骤、要点的指导。

  5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铅笔淡彩效果图。

  四.点评作品。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绿色山庄

  设计山庄要注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需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绘画时:房屋、门窗、亭台可加入中国元素

说课稿 篇10

  一、 说教材

  《学会自护自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第一单元都是以“我会保护自己”为主题展开的。《自护自救》主要通过身边具体的事例来警觉自己,并掌握一定的自护自救的知识。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懂得一些常见事故的预防和解除方法。

  2、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能够机智冷静地保护自己,寻求自救的方法。

  二、 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汇报法和活动游戏法,把一些生活小知识从身边来到自身去,通过真实的事例和游戏的方法,把知识贯彻到实处。

  三、 教学思路

  本课承接上一课的思路,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上,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预防和解除事故的办法,以及当我们面对危险的时候,怎样机智冷静地面对它,因此,在教材中涉及了很多具体的活动细节,让学生从中寻找到怎样避免受到伤害,以及当危险出现的时候,怎样机智应对,懂得自救的方法。在本单元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探险夺宝,安全归来”的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运用所学的安全知识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一些常见事故的预防和解除办法的相关资料。寻找存在家庭、学校、社区中的安全隐患。

  2、老师准备:制作“探险夺宝,安全归来”多媒体课件。

  环节二:情境展现,敲击心灵,激发情感。

  通过最近的一则有关自救自护的新闻打开这节课的帷幕。

  环节三:眼力大比拼

  通过一系列真实的国内发生在儿童身上的危险事例,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通过这些数据和调查,你想说些什么?通过看再过度到说,以说促进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一些自救自护的知识。再切入到课本中的18面的12345幅图,让他们在遵循现实的情况下发挥想象,他们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把课堂的主动权再次给孩子,从中有所醒悟。最后出示常见的场合让孩子自己设计警示牌。

  环节四:脱险使奇招

  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巧妙脱险。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遇到险境时一定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

  环节五:自护小锦囊

  让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填写自护自救小锦囊并互相交流,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多,目的是通过赛一赛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环节六:游戏探险夺奖,安全归来

  让同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同时开始游戏活动,看谁最先安全归来,课件设计时采用多种回路和交互,让学生通过选择一步一步到达目标,并安全归来。

  环节七:以安全拍手歌作为本课的结尾

  学会自护自救 安全防范意识高

  提高警惕是关键 遇到险情莫惊慌

  沉着冷静记心间 随即应变巧脱险

  平安快乐每一天

  五、 说板书

  板书是正节课的纽带,让学生能对本节课通过板书贯穿起来。

【【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相关文章:

【热门】会议通知范文集合十篇11-05

【热门】教学计划范文集合十篇02-05

【热门】观察蚂蚁日记范文集合十篇02-04

学校语文热门说课稿11-03

兰亭集序说课稿集合十篇05-25

【热门】安全保证书范文集合十篇12-15

【热门】聘用合同范文十篇07-22

小学语文热门课程说课稿11-03

【热门】观察蚂蚁日记集合十篇01-30

【热门】聘用合同范文合集十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