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31 09:42: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说课稿 篇1

  1、分析中感悟思维

  (1)通过对荷花、玫瑰与菊花花瓣形状与特征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花卉设计时,需要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了解花卉的特征。分析活动是以实物图片展示的形式呈现新知识,通过师生的对话架起了一座桥梁,在“互动”中互相传递着的感情,当情感发生撞击时,学生会产生创新火花与需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把感觉的语言、文字、图片纳入到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被激活。

  (2)通过学生成形部件组装作品的展示分析,其一,感悟部件组装与整体的关系;其二,感悟4片花瓣同时成形,可简化加工工序;其三,舌状花瓣十几片一起成形,既可以简化加工工序,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分析与对话活动,有效地把学生产生的质疑,转化为花瓣造型技术问题,感悟采取多片组合成形的策略,可以简化加工工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学生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了知识与技术的支持。

  2、体验中鼓励探究

  (1)提出怎样使花瓣“内卷与外卷?”、“表面多皱纹?”、“勺形内卷?”新的问题,在对新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形成解决技术问题的策略。在对材料的特性与新问题进行探究,使新知识和原有知识在概念间建立联系,形成网络;使学生能准确和敏锐地辨别需要作出反应的线索。

  (2)通过三种不同花瓣造型方法的体验,告诉学生怎样做,感悟花瓣造型的技术思维方式。体验活动提供了一个技能操练的平台。引导在体验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体验活动将描述动作的规则或静态操作示意图,经过大脑的译码,转换成一个连续的动作,通过体验与反思而逐渐变得协调和熟练。体验中学生感悟到操作方法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体验中学生感悟到花瓣造型的技术思维方式。

  (3)克服了“康乃馨”载体学习过程中的狭隘性,把所研究的事物纳入广阔的背景之中,揭示花瓣造型技术的一般规律。

  3、应用中引导创新

  通过“卷曲”、“加皱”与“压皱”造型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创新。应用与拓展活动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经历“卷曲”、“加皱”与“压皱”造型活动的全过程,学生获得技术使用和决策的经验,创设条件为学生主动发展和充分发展提供机会,实现知识内化,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异差,尊重真实学习过程,允许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技术掌握分步到位,逐步提高。

  劳动技术学科教学,营造一种智慧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在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下,大胆地探究、并且凭借着各种信息,进一步通过自己探究与感悟,理解教材、突破教材,达到思维创新的较高境界。这才是教育所蕴涵的真正价值。

  4、不足之处

  课前对学习者积累的面积等分知识掌握预设偏高,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出现了约15%学习者对操作要求“将10×10厘米正方形纸4次折叠,剪出舌状形花瓣16片”描述的动作语言,在“译码”的过程中出现障碍。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与分析后,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

  本节课采取以上的教学手段,使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支持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装饰花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本节课的教学价值不是技能的讲授与操作训练,而侧重于仿真花卉设计的技术思维形成。

说课稿 篇2

  一、关于课文

  本节课文是“古代社会”的最后一节,《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说课设计。它叙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空 间范围广,与本册课本涉及的大部分地区有关。教材头绪繁多,理论性较强,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内 容的处理上要力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共五个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讲授前三目,第二教时讲授后两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工场手工业的兴起,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及后果 。

  (3)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

  (4)掌握“文艺复兴”的含义、代表人物和主要 成就。

  2.德育目标

  (1)通过对殖民掠夺、圈地运动残酷性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本质。

  (2)通过对文艺复兴 代表人物的介绍,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为真理而献身的勇气。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培养学 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历史论文《《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说课设计》。

  (2)在对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血腥本质以谴责和否定的前提下,对其客观作用加以阐 述,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过程及后果;

  (2)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的本质;

  (3)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 要成就。

  难点:

  (1)工场手工业;

  (2)文艺复兴的性质

  (三)教学用具

  1.自制投影片:

  (1)《14世纪的意大利》示意图;

  (2)《郑和航海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

  (3)《文艺复兴的 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表》。

  2.挂图:《新航路的开辟》

  3.课本插图: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哥白尼、布鲁诺、伽俐略、《蒙娜丽莎》

  二、关于学生

  初中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 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 全面。所以在本节内容的处理上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史实,精简抽象理论,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

  (一)关于如何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怀着期待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 去,为上好课打下基础。本节导言这样设计:

  “这一节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节,内容繁多复杂,从时间上说,从14世纪一直讲到16世纪,从空间上说, 从西欧开始涉及亚、非、美三洲。

说课稿 篇3

  一、情境教学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图画再现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

  二、读中感悟法“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感情,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合作探究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生生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说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茉莉花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真情流淌这样两条线索,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真爱在不断的升华。

  第一步,以“茉莉”谈话,揭示文题。我先在黑板上板书“茉莉”一词,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第一课时学习过的一些词语,如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清香、弥漫、袅袅地钻到等。我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词语。当学生正在品味茉莉的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时,我出示茉莉花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或心中的茉莉。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复习巩固了上堂课学习的内容,也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之后我用了这样一段导入语直奔主题:生活中,有一种爱就如茉莉一样平淡无奇,散发出缕缕幽香,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然后我便完整板书课题“爱如茉莉”,让学生齐读课题,为下面的读中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 品读文本,感悟“爱”。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的: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一开始我先提出问题:“爱如茉莉”这句话真正出于谁的口中?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立马作出回答:这句话是妈妈说的。我便接着问道:“一开始我赞同妈妈的说法吗?”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我差点笑出声来。”从中可以看出文中的“我”认为茉莉平淡无奇,对妈妈的比喻难以理解,可在文中的末尾她又发自肺腑地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这是为什么呢?此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2、关注细节,体会真情

  我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能反映父母之间相互关爱的细节描写,反复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交流。如:

  [多媒体出示细节1]: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出示细节2]: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抓住关键词“虚弱、直奔”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通过学生的感官参与,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想感情活动中,突破学习的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接着我用文中的句子过渡: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此时,我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把从图中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学生畅所欲言后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关语句:

  [出示细节3]: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我引导学生品析句子,指名深情朗读,并适时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恬静、紧握、悄悄地探、轻轻柔柔地”等词语中包含的感情,然后再次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阳光的句子,品味其意境,并适时作出总结。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爸爸妈妈之间的真爱。

  3、赏读体验,品味真情

  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人物的语言,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主地体会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浓情蜜意,品味父母之间的那份真情。如:我用多媒体出示了能够反映爸爸妈妈之间真真切切情感的句子,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其情感,表达情感。

  [出示细节4]:“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出示细节5]:“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等学生纷纷发言之后,我进行总结: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然后我又出示茉莉的图片,和学生们一起在茉莉的幽香中再次赞美品味这份爱。师生激情朗诵最后一节: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在学生被温馨的画面所陶醉,被文中爸爸妈妈的真爱所感染时,我抓住了文中的“钻”提问,“钻的仅仅是茉莉花的清香吗?”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味到真爱往往表现在生活中极其平凡简单的小事中,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声叮咛等等,无不渗透着浓浓的爱。抓住人物的语言等细节描写,让学生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主地体会字里行间流淌出的真情,品味父母之间的那份真情。把语文学习的真谛隐含在字词的处理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感觉文字的温度,品味爱的细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爱,就像茉莉平淡无奇,但又芬芳怡人。在充满激情的总结之后,我在黑板上板书:“芬芳怡人”四个大字

  接着,我通过多媒体播放轻柔优美的《茉莉花》的音乐,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创设生动形象的意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声的世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情趣。优美恰当的音乐让语言自身的意味保持得更长久。让学生回顾文中爸爸妈妈之间的真爱,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第三步: 联系生活,深化“爱”。

  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说出真爱的理解,如:我问:在妈妈的心中,真爱就如茉莉。同学们,以现在的年龄,如果让你打个比方,你认为真爱像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真爱的理解。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关于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边有关“爱”的小事,让大家分享。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爱的理解,感受到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爱。当大家都沉浸在爱的氛围中时,教师进行总结: 真爱,简简单单;真爱,真真切切;真爱,平淡无奇;真爱,芬芳怡人;真爱,让人感动。我们在接受爱的雨露滋润的同时,别忘了给予别人爱,让爱的阳光洒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从而教育学生在接受爱的同时,别忘了给别人爱。

  第四步:课后作业,拓展“爱”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爱无处不在,有父子之爱、母女之爱、师生之爱、同学之爱……请阅读爱的文章,记录爱的`感言。

  这堂课的教学,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实现了读中悟情的教学目标。我的课和教学设计都很平淡无奇,但我希望能让我的学生们感受到一缕语文的芬芳。我会努力带领学生们去品味语文,品味这美好的世界。

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8个,认识二类字10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学习和理解词语。

  2.初步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虫子乐观的生活态度,快乐和自信的生活理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小虫子真不错。

  【教学难点】

  学习小虫子乐观、向上、快乐的生活方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昆虫?(课件出示:蝴蝶、蜻蜓、蚂蚁、天牛等图片)

  2.板书课题《我是一只小虫子》,齐读课题。

  3.当一只小虫子好还是不好呢?我们来看看一只小虫子是怎么认为的吧!(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

  1.(课件出示)

  自学要求: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pìshǐniàoshǐɡǔjìnɡxìnɡjìn

  屁屎尿使股净幸劲

  hūnhuǎnɡmiǎnfèilièzhuànɡtānpíshěnpào

  昏晃免费列撞贪脾婶泡

  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注意读准以下读音:“屎、使、撞、婶”是翘舌音,“劲、昏、免、贪、婶”是前鼻音,“净、幸、晃”是后鼻音。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课件出示)

  (1)一不留神,我们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其实,那深水只是狗狗撒的一泡尿。

  (2)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儿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得好干净,把细长的触须也擦得亮亮的。

  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一只虫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

  (课件出示)“屁屎尿使股净幸劲”田字格课件。

  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

  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股”与“没”。“屁屎尿”都是“尸”部,不同的是下面分别是“比、米、水”再联系实物区分记忆。

  ②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记,比如:“使”字要注意右边是个“吏”;“劲”字右边是“力”,不是“页”。

  ③感到有困难的地方用记号标出,比如:“幸”字上边是“土”,不是“士”。

  3.在习字本上进行描红练习。

  4.当堂默写。指名学生上台默写生字,集体纠正。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读一读,写一写(课件出示)

  屁股一泡尿使劲干净幸运屎壳郎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昆虫:屎壳郎、天牛、螳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看看它们生活的到底快乐不快乐呢?

  2.复习生字新词,指名读。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A.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了解做小虫子不好的地方。

  1.(自由读文)自由朗读文章的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出一种说法,当一只小虫子不好。)

  当一只小虫子到底哪儿不好呢?从文中找出来。

  学生根据问题,读文找答案。

  (1)出示:“我们蹦蹦跳跳的时候,一定要看准地方,不然屁股会被苍耳会刺痛的。”

  被苍耳刺到以后,小虫子是什么反应?(很痛,可能会鲜血直流。)

  “蹦蹦跳跳”就是“不停地蹦跳的意思”,结构相似的词语还有什么?

  (打打闹闹吵吵嚷嚷高高兴兴等)

  指导朗读: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被苍耳刺痛的痛苦。

  (2)“一不留神,我们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其实,那深水只是狗狗撒的一泡尿。”

  (课件出示)看看小虫子的样子,被淹后是什么感觉?(昏头昏脑)谁来模仿下小虫子的动作?想想他们什么心情?(很沮丧,很难过。)

  理解“昏头昏脑”。(形容头脑迷糊,神志不清。)

  指导读好这句话,读出小虫子被一泡狗尿,淹得昏头昏脑的沮丧之情。

  (3)“孩子们都觉得毛绒绒的小鸟好可爱,但是,我们小虫子没有谁会喜欢小鸟。”

  他们看到小鸟,心里会想些什么?(快跑,小鸟会吃掉我们的。)

  (4)你觉得小虫子还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可能还会被大一些的动物一脚踩死,被其他的大些昆虫吃掉。)

  B.学习文章第3-7自然段,了解做小虫子好的地方。

  (自由读文)自由朗读文章思考小虫子的生活好在哪里?

  1.学习3、4自然段。

  (1)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儿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得好干净,把细长的触须也擦得亮亮的。

  小虫子感觉怎么样?(一切太美妙了,都是那么的方便,免费的旅店。)

  (2)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好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

  你觉得小虫子在奔跑的狗狗身上,会是什么感觉?

  (真是太妙了!)

  小虫子会说些什么?(我的免费的特快列车呀!风景太美了!)

  指导朗读:以舒缓、抒情的语气朗读描写享受当小虫子的句子,重读“伸懒腰、一颗、好干净、细长、亮亮得、旅行、免费”等词语。

  2.学习5、6自然段。

  有虫子的的小伙伴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

  (1)(课件出示屎壳郎图片)走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别被屎壳螂撞伤,因为它们运食物的时候,从来不看路。

  这是什么虫子?(屎壳郎)他在干什么?(推大便)小虫子觉得屎壳郎有趣在哪里?(从来不看路)小虫子是什么表情?(被撞伤的痛苦表情)

  (2)(课件出示螳螂图片)

  “螳螂特别贪吃,它总希望能把我也吃掉,但真幸运,它不会像我一样跳。”

  这是什么虫子?(螳螂)为什么小虫子举得螳螂也觉得有趣呢?(特别贪吃)

  小虫子在干什么呢?(在跳)螳螂能吃到小虫子吗?(不能)为什么?(螳螂不会跳)小虫子现在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边跳边嘲笑螳螂,嘴里在说:“来呀,来呀,来吃我呀!”)谁来学一学?此时螳螂会怎样?(想抓到小虫子,却抓不到,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

  (3)(课件出示天牛图片)

  “有些虫子的脾气不太好,比如天牛,每次我说“天牛大婶,早上好”,它总是想顶我一下。”

  这是什么虫子?(天牛)你觉得天牛为什么会顶小虫子?(有像牛一样的角)你们知道天牛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

  朗读指导:重读“特别有意思,不看路、贪吃、幸运、脾气、”等词语,读出小伙伴的有趣。

  3.学习第7自然段,了解故事结尾。

  出示: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当我很快乐的时候,我会使劲儿叫哇叫,所以,如果你在夜晚听见草地里的歌声——你就一定能找到我!

  这只小虫子为什么喜欢当小虫子?你觉得当虫子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当我很快乐的时候,我会使劲儿叫哇叫)

  (当小虫子确实挺不错,再怎么吵,也不会影响别人,声音总是那么小。)

  朗读指导:要用舒缓,轻松地语气读读我热爱当小虫子的句子。重读“使劲叫哇叫,草地里的歌声”。

  (三)总结

  课文学到这里,大家觉得当一只小虫子有意思吗?那谁愿意说一说你是从哪几个方面看出当虫子的好呢?(指名回答)

  那么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小虫子吧!(生:小虫子你真幽默!小虫子你真乐观、快乐!)

  (四)回归课文,全班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当小虫子一点儿也不好:刺痛、昏头昏脑

  伸懒腰洗脸去免费旅行

  我是一只小虫子当小虫子好小伙伴有意思:不看路、贪吃、脾气不好

  使劲叫哇叫草地里的歌声

说课稿 篇5

  说教学内容

  《小小竹排画中游》 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讲的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观赏两岸美丽风光,如同在画中游。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十分欢快的心情。课文中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包含着赞美的感情。

  说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说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备课时我点开现代远程,查阅《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演示课件,我发现资源有限,仅仅 表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的江南水乡风韵,(点幻灯)但演示课件没有表现出江南 物产丰富,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于是我就在演示课件的基础上作些修改,添加一些描述江南 物产丰富的画面。

  说教学策略

  关注兴趣,创设情境。然而,由于孩子生活经验少,对江南没有感性认识,仅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江南的“情”是很难以激发起来。所以教学中要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作用,让他们了解江南,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1、一年级学生擅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词时,应采取多种形式:看图理解.听音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等.

  2、学生的个性能力不同,所以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学生喜欢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背,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指导看图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江南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眼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江南。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江南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江南的树真多啊,江南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江南的美景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它以视觉为主,视听并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我在这里运用远程资源,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过程,找准远程资源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是我们应用远程资源的关键。

  看来大家非常喜欢江南的景色,我也和你们一样喜欢,《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首诗把江南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你们想读读吗?赶快打开书读读第3课。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请学生试着读一读,先把不认识的字圈下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别人读准字音,动脑筋想一想,该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2.小组交流识字情况,快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 初读课文,读通顺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小朋友,你知道这首儿歌有几句话吗? 那老师告诉你,一个句号说是一句话,小眼睛肯定发现了,跟着老师一起标。

  2有3句话,请你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小小评委竖起耳朵听仔细,哪个字读得特别棒,谁能向他一样读一读。

  3谁能把整首儿歌连起来念,用你的朗读,把江南的美传递给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我们一起来读。

  四、 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在朗读感悟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读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句。先同学之间答疑,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作指导。学生画出了“竹排”、“顺水流”、“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本课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我就充分发挥远程资源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竹排”,通过看电视,让学生知道“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乡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然后演示小竹排的活动状况,让学生知道“顺水流”的意思。又如,指导学生看电视,让学生懂得“密”是树木很多,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枝叶茂盛。“禾苗”是指水稻的幼苗。“绿油油”是形容禾苗颜色浓绿,而且有光泽,说明禾苗茁壮,长势喜人。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叫“江南鱼米乡”。演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我在这里运用远程资源, 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认识环境方面的确非传统媒体所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的字、词、句时,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再如,强化诵读、注意积累,也是提高语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是多媒体技术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远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这次的说课题目是"植树问题".它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

  一、说教材

  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认识不封闭路线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探索并发现不封闭路线上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

  教具准备:课件 小树 纸板

  二、说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设疑激趣法、实际操作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观察辨析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谈话引入,明确课题。(利用3月12日植树节进行引入,这样既直观又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分组探究,发现规律。

  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应该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是能够激发他们感情因素的事物,这样才会让学生真正感兴趣,才能够产生共鸣,才易激发探究的欲望,让活动化的数学学习有个坚实的基础。所以我并没有利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创设了一个同学们身边的现实问题情境。"我校计划在一条40米长的小路一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然后提出"一共可栽多少棵?"的问题,("可"字体现出植树方法有多种)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植树方案。

  学生的知识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合作是一个良方,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合理的利用。所以在设计植树方案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工与合作,通过说一说,画一画,贴一贴、数一数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同学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当学生合作完成设计方案后,老师选择三种不同的方案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三种方案,发现它们的异同点,并说一说。(这一环节利用实物感知,让学生更容易观察出其中的规律。)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样几个相同点:小路的长度,每两棵之间的距离,小路被分成的段数。还有一个不同点:棵数不同,这时候老师就问:为什么不?当学生说到方案不同时,老师再追问一句:哪里不同?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发现:

  方案一:两端都栽

  方案二:只有一端栽

  方案三:两端都不栽

  接着就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方案一:40÷5=8 方案二: 40÷5=8 方案三:40÷5=8

  8+1=9 8-1=7

  下一步就是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异同,他们会发现,每种方案都有一个相同的算式:40÷5=8

  究竟40÷5=8表示什么意思呢?先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老师给予纠正并介绍两个新词"间隔"与"间隔数",同时可以借助五指加强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通过观察分析得出,这三种方案的间隔数都是8,而方案一种了9棵树,方案二种了8棵树,方案三种了7棵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通过观察,他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只有一端栽: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刚刚发现的规律,也为后面的练习作铺垫,我又设计了一道例题"为了让孩子们的乐园更漂亮,幼儿园打算在20米长的小路旁摆一些花盆,一共需要购买多少盆花?"这道题只告诉了路的总长度,留给同学们的思维空间更广,同学们的设计方案也可以更多一些。每两盆间的距离可以是1米、2米、4米、5米、10米、20米;可以只在一旁摆,也可以两旁都摆;可以两端都摆,也可以只在一端摆,还可以两端都不摆。这道题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4、回归生活,实际运用。

  根据上一例题老师可以提示学生,植树问题并不仅仅是植树,就像摆花盆也属于植树问题,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老师可以提示,让他们知道挂灯笼、爬楼梯、安装路灯、锯木头、敲钟、排队等都属于植树问题。然后运用今天所学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我用选择和填空的形式向同学们呈现了几道练习题,其中包括:栽树、安装路灯、爬楼梯、锯木头。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总结。

  先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然后老师小结: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是数学,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规律和奥秘,就能解决更多的难题。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三中的…

  我说课的题目是《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

  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坚毅、执着、博学、谦逊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课前预习

  1、 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 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 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韩愈及有关"马"的资料和文学作品。

  新课标提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它的好处在于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过程

  1 马的世界 让学生总结带"马"字的成语及与马有关的文学作品。

  这种导入既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将他们带入了文章情境。

  2 解读标题 标题为"马说",实则为"说说马",即发表一些关于"马"的看法,于是引出对"说"这种体裁的介绍。(用多媒体展示)

  3 讲解背景故事 这一项由学生自己完成。

  4 朗读课文,解读文本

  叶圣陶语"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当今语文教改气氛活跃,新观念、新教法层出不穷,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读"这个本。所以,这个环节就是"边探究文本边朗读,解读到一定的深度,朗读也到位了。"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

  第一步:探讨"食"字的读法,带动对这个字的理解,然后教师范读。范读是为了体现教师的示范和楷模作用。

  第二步 一个学生朗读,然后全体朗读。这样是为了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三步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着重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将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全班进行交流。基本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第四步 个别学生朗读,学生集体评议,并说明理由。这样学生的诵读必须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上。学生的评议可能回涉及到这么几点:(1)5个"也"字句的语气(2)最后一段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嘴脸的句子和自问自答的句子的语气。(3)整篇文章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疑"和帮助"解疑".

  第五步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正确语感、语气进行朗读。

  5 精品细读 教师此时应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至此,学生已较透彻地把握了文章。接下来该呈现出文章最实质的内核了,"文章是说马,但作者真的只想说马吗?"学生就很容易找出"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了。

  6了解作者 依据文章推测作者此时的处境和所怀有的感情。然后让学生介绍查阅资料所了解到的韩愈,和刚才的推测相印证。如有欠缺,教师作补充。

  7 情感延伸 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相关文章:

《离骚》说课稿推荐12-05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推荐】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10-07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木兰诗》说课稿推荐12-05

游子吟说课稿推荐12-11

《短歌行》说课稿推荐12-05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推荐】学习计划模板集合九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