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19 14:11: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理念

  本课教学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实际运动技能水平而设计的。以保龄球活动为依托,结合本地小学体育场地特点,学校体育器材、设备的配置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首先是创设打保龄球的情境,并由此导入课堂的教学中来,继而进行初步体验并摸索打保龄球的动作要领,然后以组织竞赛的方法进行打保龄球的练习,并从中体验成功,教学过程衔接紧凑,过渡流畅。

  二、说教材

  1、创编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属于低年级的投掷教材中地滚球掷准项目,教材以打保龄球的形式呈现,符合低年级教学的特征,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及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块场地、器材的合作精神,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的竞争意识。

  2、确定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打保龄球活动中来。

  运动技能目标:在活动中通过模仿打保龄球,让学生体验并摸索打保龄球的动作,让大多数同学掌握打保龄球的动作要领,并能将所学知识创新拓展到日常锻炼中。

  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训练学生上肢力量素质,并且培养学生的目测能力、投准的力和空间感。

  社会适应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把握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体验、摸索打保龄球的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做到手、眼、脑同步,准确击打

  三、说学情

  本次的授课对象是兄弟学校——赤西小学二年级学生,学生大都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喜欢学习别人的运动技巧。这个班的外来学生较多,普遍存在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学生的能力差异较为明显。

  四、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竞赛法、评价法、激励法、指导法等,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品质。

  五、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摸索、探究学习、个人竞赛、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现有器材,模仿打保龄球的动作,充分展示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进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说场地器材

  本节课的教学根据本地小学的体育场地及学校体育器材的实际情况,运用了学生熟悉的小皮球代替保龄球,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小塑料瓶作为保龄球瓶,教学器材简单,达到了体育生活化的效果。

  七、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常规阶段(3分钟)

  包括:整队、师生问好、常规检查。

  (二)、情境导入(5分钟)

  1、编排热身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

  设计意图:做热身操可以使学生各个关节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从心理、生理上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2、出示小皮球,引导学生结合小皮球及小塑料瓶,创设出打保龄球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并导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想象力,创造了一种轻松又充满吸引力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打保龄球的教学活动中。

  (三)初步体验、摸索探究(12分钟)

  1、邀请学生展示打保龄球动作,师生共同点评学生的动作(2分钟)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打保龄球的动作,为后面的体验活动作铺垫,也给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

  2、让学生摸索打保龄球的动作,并分成五列纵队进行体验活动(10分钟)

  每队选一名同学负责整理瓶子(按事先画好的点摆放球瓶),整理瓶子的同学也应参与到体验活动中。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应是本节课的重心,学生通过活动探索出打保龄球的动作要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相互竞争、体验成功(15分钟)

  1、学生进行个人比赛(5分钟)

  每一排五人进行比赛,一次打倒个数多者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个人的相互竞争,教师及时予以肯定与激励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2、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进行小组比赛(10分钟)

  小组比赛计小组总分,每生打完一次在小黑板上记上相应的分值,总分哪组多者获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练习,小组间的相互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充分放松(5分钟)

  1、引导学生跟音乐自创动作进行放松活动。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活动后充分放松,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节课。

  2、进行本课小结

  3、师生再见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能有幸和大家共聚一堂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研讨交流,我倍感荣幸。同时,面对领导的要求和各位的期待,我也深感惶恐。黄铺中心小学的周校长一再要求,让我做个讲座。实不敢当!下面,我就今天的课堂教学说说我的一些理解与做法。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理念、说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流程、说板书六个方面展开。首先,说教材。

  一、说教材

  《趵突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的一篇选读课文,应该与第一单元主题“奇妙的大自然”相吻合。作者老舍用浓墨重彩介绍了趵突泉的美与趣,读了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向读者展现了趵突泉泉水清鲜而纯洁,大泉昼夜翻滚、生生不息,小泉活泼可爱、善变有趣的动人画面。作为大家的美文,可供我们选择教给学生的内容很多:从结构上的“总-分”到段落上的中心句,从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到修辞手法的运用,从遣词用语到标点符号的使用等,都值得推敲与赏析,如文中单单一个“冒”字就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欣赏。

  就这篇本身而言,它是一片选读课文。选读课文怎么上?上什么?我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作为单元主体课文的拓展阅读内容来上。比如,在学习第一组课文《桂林山水》第二课时,在感悟桂林山水特点、作者表达方法之后,拓展阅读《趵突泉》,将阅读《桂林山水》的方法迁移到《趵突泉》,并比较两篇的章法的异同点,作者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等;二是根据课文内容,作略读课文上。譬如今天的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由此可见,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他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那么,我们应如何上好略读课文,使它成为精读课文的有效补充呢?

  我只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我大致的做法:一是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收集资料; 二是从问题入手,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本课教学之初,我通过“课文中哪一句话很高地评价了趵突泉?”引出“假如没有这泉,趵突泉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这句话开展阅读。)三是从阅读提示引入,让学生自主阅读;四是从朗读切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接下来,我想说说我运用的教学理念。

  二、说理念

  读写结合学语文 叶圣陶先生教语文的独当之任——阅读与写作训练,他强调两点:一是语文教学必须讲究方法,要交给学生阅读方法,交给学生写作方法;二是语文教学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行的习惯。

  “一课一得”学语文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让课堂精彩、让教学有效,使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而语文课堂教学知识点零碎、内容繁杂,如果每一堂课都面面俱到,那么在有限的课堂内,太多的教学任务只会使学习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营造或构建一种简约实在的课堂,让一课能做到“一得”:弄懂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习得一种学习方法等。在这“一得”中在拓展延伸,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具体做法可以是这样的:理解课标,把握标准,确定内容;了解学生,因需而教,因才定教;细读文本,谨慎取舍(目标、环节、方法);关注导语,重视课后练习,适当拓展。

  群文阅读学语文 温儒敏教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几篇,这些再怎么经典,他也不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摹本。要真正地学好语文,必须阅读大量书籍,积累大量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实现“课内得法,课外增益”。

  三、说目标

  在这些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根据教材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认知水平(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认读生字词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词语。图文对照,理解趵突泉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自主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会作者描写趵突泉特点的方法,培养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趵突泉“活力”和“有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难点:体会作者的感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应该设计教学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学必须得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篇课文的学习,我尝试着运用以下方法:

  1、翻转课堂法:课堂小课堂翻转,沟通课堂内外,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2、信息技术教学法:微课制作、制作、视频、资料等信息技术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群文阅读法:渗透群文阅读意识,通过拓展阅读诗人笔下的趵突泉,从不同视角感受趵突泉的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宽学生视野。

  4、以读代讲法:教学中尽可能以学生的读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感悟趵突泉的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所以学生将相应地采取搜集资料法、朗读法、读写结合法、课外阅读法等进行学习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以本体教学内容为目标,并就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展开教学。大家都知道,学习写景的是指向欣赏的阅读教学,目的是把学生未发现的语言文字的美发掘出来,引导学生欣赏体验、经历审美过程。它的价值在于这样几个方面:品味语言精妙,透析文脉章法,徜徉意韵情趣,攀登思想高度。根据本文的语言特点和我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我预设了以下教学流程:

  五、说流程

  (一)微课引领,自学趵突泉。我针对教学内容提前制作微课,通过QQ传给郭月平老师,请她协助放给孩子们看, 以微课引领孩子们先自学,然后在课堂上检验、巩固。

  (二)课前游戏,走近趵突泉。游戏是课前热身,激发兴趣,为了解趵突泉资料服务。

  (三)检查预习,感知趵突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因为预习时,学生有足够自由的时间去自主认读生字词、熟读课文,可以弥补课堂上时间有限的缺憾。读词语、获门票环节是检查预习,教师的范读课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感,引导他们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朗读的节奏美。为后面的朗读铺垫。主抓“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失去一半的美”这句话来引领教学。

  (四)聚焦重点,品读趵突泉。以学定教,由学生决定先欣赏大泉还是小泉,并以读代讲,通过多元朗读品悟大泉的充满活力的美、小泉形态有趣的美。

  (五)仿说仿写,补白趵突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利用文中的省略号进行仿说仿写训练。用学到的方法和积累的语言去描述小泉的有趣。

  (六)拓展延伸,再见趵突泉。 课外阅读也是语文实践活动之一。安排阅读诗人笔下的趵突泉,让课内阅读与课外延伸交叉、渗透和整合,连成一体。让阅读与写作交融渗透、语文能力与情感熏陶同步提升。

  语文课堂要充分给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深的内容来表达,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只有让学生充分的读,才会读的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简单地说说我的板书。我反对课堂上教师在板书上花大量的时间。题目是趵突泉,板书设计尽可能简洁、明了,突出趵突泉的特点。

  纵观今天的课,我感觉是说的没有唱的好听,上的没有说的好听。啦啦飒飒说了以上这么多,说得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3

  【教材与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4页例3及相关内容。

  2、教材简析: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

  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可以增加试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4、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5、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学生分析】

  在算式10-2+3上学生可能不知道怎样才能先算加法,这时通过让学生思考在算式中添加适当的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法和学法】

  关于教法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创造”

  小括号的过程。

  关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主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预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利用课件动态展示例3的情境图:出示10个五角星,先减去2

  个,再剪去3个。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还剩几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3、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确定解题思路。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画一画,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第一种:先减去两个五角星,再减去三个五角星,最后还剩几个五角星?第二种:先算出一共减去多少个,再计算还剩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与画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4、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首先请学生列出第一种算式:10-2-3=5,其次提出要先算“一共剪去几个”,再算“还剩几个”应怎样列式?学生回答:10-2+3

  学生思考讨论,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能先算2+3吗?

  (设计意图:围绕“10-2+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5、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1)“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提问: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吗?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如—○□()等。(2)认识小括号,感受数学符号的统一性和简洁性。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提出()这个数学符号,并板书:小括号(4)使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教师将小括号添上,提问:你能说说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学生回答

  (5)总结提升:

  明确一个算式中含有小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并通过交流比较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三)达标测评,巩固提高1、完成“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3、专项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说课稿 篇4

  (1)导人新课:记的有位哲人说过悲剧就是把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相信同学们学习了《幽径悲剧》这篇课文,一定会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详细情况见教案,此处略)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配任务。1、2组谈第一部分,3、4组第二部分,5、6组谈第三部分。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对文章某个句子或段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或感悟。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感受深的句子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可以是自己的体验、见解或者由某些句子引发的联想……

  生: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对这句话我的见解是,作者在这里把古藤萝的死亡写得极其悲惨。说明作者对古藤的悲剧极为同情,并对古藤萝的死亡表现出深深的惋惜。

  师:这位同学凄惋的朗读以及精辟的见解,使同学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很好。

  生: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的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通过读这一段我的理解是:古藤的死对于作者来说,简直是精神摧残,古藤萝是作者的精神寄托,给作者带来欢乐高兴和清新。现在它被毁掉,使作者心灵失去了慰藉,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感情十分浓厚的性情中人。(掌声)

  生(点评):这个同学读得抑扬顿挫,有起有伏,见解也很深刻,很值得我们学习。

  生: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掌声)从这里我联想到人们的自私自利,好像人一生下来就是为了升官发财,高官厚禄而活的,人们那些高尚的品质,完全被金钱,名利所淹没,都成了冷血动物,根本没有闲心去关心一切自然造化。

  生(点评):这个同学读得如泣如诉,让我们仿佛真的听到了古藤的哭泣声,他的独到见解强烈地抒发了对人们良知的呼唤,非常感人。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见解和感悟都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一一读完,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感人,并且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读表达了出来,把真情写在脸上,溶在了声音中。下面请同学们把预习时发现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共同交流解决。(生讨论交流,师巡回检查指导)

  生问:作者把古藤萝的形、声、色之美写到了极致,把对古藤萝的喜爱写到了极致是为了什么? 生(1):作者把古藤萝的形、声、色之美写到极致是为了突出古藤萝的美,而把对古藤萝的喜爱写到极致,是为了突出对毁灭美的愚氓的痛恨。

  生(2)答:我认为这个同学说的太浅显。我的理解是作者把古藤萝的形、声、色、香写到极致,是为了体现藤萝的真善美以及作者对藤萝的钟爱,而把对藤萝的喜爱写到极致是为了体现作者对藤萝死感到万分悲痛惋惜,同时也就把作者对愚氓之人的愤慨之情写到了极致。以此来突出自己内心那份不为人知的痛。总起来说.这两个极致都为后文写藤萝的悲剧做了铺垫。因为越美的东西被毁其悲剧性就越强,这样也深化了主题。(生不由自主发出赞叹,生(1)点头表示有所启发)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同学的发言,有什么想法,请做一下点评。

  生(1):我认为我刚才的理解确实不深入,听了他的发言我茅塞顿开,尤其是她最后那句总结的话“总起来说,这两个极致都为后文写藤萝的悲剧做了铺垫,深化了主题”对我启发很深,对我深入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

  生(3):我们组同学们见解和她差不多,只不过没有她说得那样完整,有条理,以后我们应该向她学习。

  生(4):我们组一部分同学们见解太狭隘了,没有和后文写藤萝悲剧联系起来,通过听她的见解,我们的心头豁然开朗。

  师:看来我们通过全班交流,确实能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作用,同学们一定要洗耳恭听。

  生:“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作者对他所说的伟人是什么感情?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1):我认为作者对他所说的伟人是轻视,瞧不起的感情,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他愤慨到极点之后的反语。

  生(2):我认为作者对那些所谓的伟人怀有鄙视的感情。在这句话中,“这样”指富于感情,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具有博爱之心,作者把所谓的伟人放在自己的对立面,无疑是怀着很厌恶的感情。

  生(3):我同意这两个同学的说法。我也认为作者在这段中说自己没出息,说真正的伟人们决不会这样是反语。在这里严厉谴责了毁灭美的“愚氓”。我认真读后感觉他的话语震憾人心。

  生(4):既然作者的这种自责之词是反语,那你认为伟人该不该像作者那样?

  生(5):我认为伟人应该像作者那样爱所有的自然造化,具有博爱之心。

  生(6)反驳:我认为伟人不该像作者那样整天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因为多愁善感,哭哭啼啼是懦弱无能的表现,有失大将风范,有失中华儿女作为龙的传人应有的男儿风度和英雄本色。

  生(7):对于这个同学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因为古人云:“男儿流血不流泪,大丈夫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多愁善感,哭哭啼啼非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好汉之所为。若是男子汉大丈夫的就请抹干眼泪随君一起闯天下!(慷慨激昂的)

  生(8):反驳,你说抹干泪并不是不流泪,众所周知,刘备可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他的仁慈,宽厚多情是人们公认的,他也经常为一些事而流泪,正是这,使他赢得了军心民心,得到万人拥戴,进而赢得了天下。你能说他不是一代英雄豪杰,一代伟人吗?(掌声)

  生(甲)反驳:你说刘备经常为一些事流泪这不错,可刘备的哭有的时候是计谋,并不是他的本性。

  生(乙)反驳:计谋也分很多种。有的计谋是害人的,有的计谋是防人害,而刘备的计谋却是防人害的,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掌声)

  生(丙)发表见解:同学们都知道秦始皇可真是个心狠手辣的暴君。但是他修筑了长城,统一全国,不是也被人们称为盖世英雄吗?

  生(丁)反驳:成绩归成绩,再大的成绩也掩盖不了他的罪恶,他的成绩是用数以万计的人的鲜血换来的,是残忍无情的,我想他决不是人们心中所崇拜的那种英雄,那种伟人。

  生A:是啊。我也同意他的观点。“为政者切不可失信于民”一个暴君是绝不会永远活在人们心目中的。伟人应该是人们认可的,受到人们拥戴和崇敬的。因此,我认为伟人应该像作者那样有博爱之心。

  生B:我认为不应该像作者那样,一个伟人就应当胸怀大志。南征北战雄霸四方。建立不朽功勋。这样战争和鲜血是再所难免的,昔日亚历山大、成吉思汗一生征战沙场。他们的铁骑踏遍万水千山而一统天下,这才是真正的伟人。

  师:同学们在这个问题上旁征博引,据理力争,难决胜负,我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不应该走极端,应该把握好一个“度”,物极必反嘛。当然同学们也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其他问题的解决情况(略)

  师补充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决心?作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谁?说明了什么?(略)

  师: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明白了季老先生的心声,请同学们看到课本193页,文中说“古藤萝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同学们假如你是那段被砍断的虬干,孤独地悬在空中居高临下地瞧着这些忙碌的人群,你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下你此时的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

  生(1):贪婪自私的人类,你们看,你们自掘之坟已达1米。若-不立即放下屠刀悬崖勒马,那么百年之后,人类何去何从就难以预料了。常言道:“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万不可图一时之快,毁万代香火,未来星球谁为王?未来星球是否还能寻找到人的痕迹,皆握在你们掌心。

  生(2):想我古藤在此己二三百年,每到春天,我便展出美丽的身姿,为大地增添了几分色彩,供人们观赏,使人们焦杂的心情得到缓解,并且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安慰。我立此大功,他们何时犒赏于我。虽是这样,我曾几时停止了我的付出。可如今,我已年老体弱,命不久矣。正想安闲度日了此残生,真没想到,这时人类竟不顾我风烛残年,将我无情诛伐。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与虎豹何异。只恨我当初瞎了眼,为人类服务!人类,等着吧!自然会给我以公道惩治你等愚氓,人类,当自然之神将你等送入刀山油锅时,将你等送入黑暗之渊时,请记住,我定会在天上开怀大笑。呵!哈!哈!哈!……(掌声)

  师:相信他的哭诉,他的狂笑声一定会唤醒我们人类!

  生(3):在长达十年的斗争中,不但你们人类遭劫。我们藤萝界也己元气大伤,大势己去只留寡人唉!看你们倒挺来劲,整日东奔西走,完全忘记了前人创业的艰难。有时还厚颜无耻的委求于人,深陷于名利场不能自拔。那么的卖命哪有眼福来观赏我们的雄姿。不观赏也罢。你们也太狠毒了吧!居然对我们大肆屠杀。太过分了!你们记住我们是向来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我过我的独木桥,你走你的阳关道,互不干涉。现在,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有朝一日也让你尝尝我们大自然的厉害。等着吧!无知的人们看谁笑到最后!(掌声)

  师:真精彩。是啊,我们的地球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诺亚方舟”,而不应该让她变成危机四伏的“泰坦尼克”。“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同学们让我们携手为和谐美好的自然美景而共同努力。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教材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我想编者的旨意在于让学生在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主要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的课型,分三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研究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学生通过玩橡皮泥,把它做成船形或空心球形,借助漂浮物体使它浮起来。

  第二部分:学生玩潜水艇,探究上浮和下沉的奥秘。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探究死海之谜。为了验证海水的浮力比淡水大,课文引入了土豆上浮的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水中加盐,浮力会增大。最后是对本课的扩展。

  新课标指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体会“玩中学”的探究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因为本课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课型,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动和好奇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如何组织好学生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进一步寻找浮起来的方法,从而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为了能使本课的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综合运用了发现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共同合作是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方式。

  三、说教学准备:

  水槽、水杯、木筷子、鸡蛋、牙膏皮、塑料“潜水艇”、小木块、泡沫板等。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用的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游戏导入,提出问题

  上课开始我准备一杯盐水、一杯清水以及两个土豆。(出示两杯水,然后拿出两个土豆,放入杯中)让学生观察,同时提问:“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并适时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且给予肯定:“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一节课的时间我们不可能把问题一一进行研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板书课题)。

  这一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带着疑问积极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探究活动中去。

  (二)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科学》是一门强调“做”的学科。在这一探究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做”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从动手“做”中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动手“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

  活动开始时,我先让学生预测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然后富有激情的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然后把你成功的办法记录下来。”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增大空间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这一活动的设计用了竞赛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欲x,又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玩中求知。

  活动二:探究潜水艇沉浮的道理

  这一活动使学生知识的延伸。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先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活动:“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投影出示谜语:像鱼不是鱼,天天水里游,眼睛出水面,沉浮任我行。)学生猜出谜底后,投影出示潜水艇图片,提问:“你们见过潜水艇吗?知道潜水艇的那些事情?”“潜水艇真的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吗?想不想亲自看一看?”学生们情绪高昂,都积极投身于潜水艇的沉浮活动中。让学生明白:灌入空气,潜水艇重量变轻,就上浮;注入水,潜水艇重量变重,就下沉的道理。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实际生活中去探索物体沉浮的奥秘,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对物体沉浮的探究意识。

  活动三:探究死海奥秘

  先课件出示人在死海看书的图片,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在死海里游泳的人能躺着看书呢?想不想知道?”然后多媒体播放有关死海的知识之后,我故作神秘地说:“难道海水里的盐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我们来做个模拟死海的实验。”在这我设计了土豆上浮的试验,使学生在实验中验证了水中加盐能增加水的浮力。

  这一活动的设计,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利用多媒体把死海奇特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看到这一奇观后萌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三)课外延伸

  科学教学活动受时间及场地的限制,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小,参与程度往往不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课外延伸这一环节。让学生探究渔民利用鱼排养鱼时,想让鱼网将鱼群围住,用什么方法能是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呢?

  这一设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课虽结束了,但探究活动并没结束。这一环节的安排就是要把学生的科学思维活动继续下,推动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探究。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教案,是对知识浓缩和提炼的结果。在板书中我力求简明扼要,体现全文。本课时的板书如下:

  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浮 改变形状

  ↑ 增大空间

  沉 减轻重量

  水中加盐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相关文章:

《离骚》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03-16

老舍《猫》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07-07

《木兰诗》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12-06

《冰花》说课稿范文01-15

《离骚》说课稿范文12-09

精选高二英语说课稿范文5篇02-18

《琵琶行》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07-15

《雨巷》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12-05

《题西林壁》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12-08

《赠汪伦》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