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17 18:15: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说课稿 篇1

  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治水必躬亲》。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情况,教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及接受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本课在教材中居于第五单元的位置,在前几单元中,已多次涉及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环境”,教学要求通过课文的学习从中明确: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

  《治水必躬亲》一文既涉及“人与自然、环境”这个大主题,同时又是一篇议论性的古文。文章论述了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说明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文章由治水要防止的现象说起,继而说明要躬亲的原因,之后提出中心论点;紧接着运用例证法,举海瑞治水的例子,论证中心,同时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一实一虚,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通观全文,观点鲜明,结构严密,论据确凿,令人信服。

  二 、谈学生

  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具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而且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大胆地去质疑;但议论文知识学生还不曾具体涉及,因此议论文知识的学习就成为本文学习的一个难点。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第五单元的教学要求,设计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品析关键字句,理清文章思路,初步背诵课文。

  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培养学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三、讲教法

  本节课按五个板块进行:激情导入、读文解意、读文品味、思路延伸、课后探究。每个板块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知识联想法等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质疑和探究。首先以诵读的形式初步理解课文,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进一步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品味分析重点句段,理清文章思路。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由治水联想到做事,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应做到事必躬亲,注重实践的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学生由“入书”到“出书”,既牢固地掌握了文言文必学知识,又扩大了教学容量,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述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pages_luzhuba]

  出示课件,创设情景,介绍海瑞其人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质疑探究。

  1.引导学生听读课文录音,听准字音和句读。

  2.结合课件出示生字词,要求学生给加点的字注音。

  3.结合对生字词的学习,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要求男生女生互相点评,通过读来初步感知课文。

  4.在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疏通文意,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5.质疑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相互质疑,并把小组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在全班讨论解决。

  6.男生、女生翻译课文比赛,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感知。

  7.在对文章有个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出示词义辨析题,采用竞赛的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三)读文品味,理清思路。

  1、在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观点(道理),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句。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文章的写作思路,初步理解议论文中论点、论据及其相互关系。

  3、结合学生的分析,教师板书,并利用板书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四)拓宽思维,课文延伸。

  1、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李冰治水”(修都江郾)过程中注重实践的精神,反馈课文内容。

  2、由“海瑞治水”、“李冰治水”的例子激发学生思考,举出能证明“治水必躬亲”的例子,从而进一步明确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3、由“治水必躬亲”启发学生思考,做任何事情都应注重躬亲实践的道理,并能举出具体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务实的态度。

  (五)瞻前顾后,课堂总结

  “治水必躬亲”,因为山川形式不同必躬历山川才能得其情,因制度沿革之故,必咨询才能穷其致,选用治水之人,必能躬亲实践,且公正廉洁。只有这样治水之事才能举,水利才能兴。

  生活中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因此,治水必躬亲,事必躬亲。

  (六)课后思考,探究学习。

  由治水与躬亲、清廉的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学习治水成功都需要哪些条件。

  附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2

  我说的课是《做框架》一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五课。

  1、教材分析:

  框架结构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用木材、钢材建造的物体几乎都是框架结构的。教材中首先展示了几幅框架结构图片。意在让学生认识框架结构和了解框架结构。接下来本课安排了两个活动。

  第一,做简单框架。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让学生自己捆扎这样的框架,并发现三角形框架稳定,四边形框架不稳定。进一步研究怎样把四边形框架加固,认识斜杆的作用。为下一个活动作认知和技能上的准备。

  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这部分内容是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并加固一个正方体框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框架的技能。它是第一个活动的必然发展。

  2、学情分析:

  本课从表面上看来,对于六年学生难度并不大,但深入研究一下,有许多需要挖掘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分析,斜杆的受力分析等。加固正方体框架学生也会有许多想当然的一面,通过实际的制作和检测,能让他们建立起更多理性的认识。

  基于以上理解和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科学概念

  ●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

  ●动手制作平面框架和立方体框架,。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经历预算、制作以及改进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及长方形斜杆的作用分析。

  教学难点:

  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及长方形斜杆的作用分析。

  加固正方体框架时如何既坚固又省材。

  说程序:

  导入环节,先向学生提出一个挑战,请同学们参观一处建筑,然后请告诉我它的名字,它在哪?学生一般在播放一半以上的时候就能够举手猜中,(翻页)是的,它就是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这样一个世界著名建筑在建造之初遭到了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人们称它为钢铁怪物,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一般会认为它太高有倒塌的危险,的确是这样,但不仅在于它的高度,还有一点就是,它的整个设计采用了当时并未普及的框架结构。

  那什么是框架结构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资料从“视”、“听”两个角度让学生对框架结构有一个切实的感性体验,同时对框架结构优点进行了教学。看完资料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框架结构,对框架结构进行描述性的定义。接下来出示几幅框架结构的图片。(出示国家体育场图)你认识它吗?是鸟巢,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框架结构。(出示灯笼杆图)这个呢是老师的作品,它也是框架结构,这里用了一个什么形状的框架结构?在这里让学生对三角形框架有一个感性体验,也再一次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攀爬器)这是攀爬器,它是框架结构,同时它也应用了上节课的——拱形结构。(三道收费站)你认识它吗?这是三道收费站。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还在哪看到过框架结构?进一步丰富框架结构的外延。

  初识框架结构之后是研究简单框架,首先出示前面那些图的集合,提出问题在我们常见的框架结构中通常有哪些基本形状?有三角形和四边形,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四边形框架。制作完成后,我们用手推一推,拉一拉,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三角形框架稳定,四边形框架不稳定,这个在数学课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本节课中要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为什么三角形不容易变形?在这里我用动画进行演示,当三角形顶角受到压力,两条边会产生一个向外扩的力,这时底边就会有一个拉的力来维持三角形的稳定,当两边受力,就会产生一个向内聚的力,这时底边就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来保持三角形的稳定。当然三角形的受力情况很复杂,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下面的两种情况:(两种灯笼杆设计方案)这是老师设计灯笼杆时的两个方案,你们看,第一种方案中这根斜杆起什么作用?很显然是推。第二种方案呢?是拉。正是这种推和拉的相互作用才使得三角形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长方形容易变形,这时学生会产生了加固长方形的想法,有了前面的教学加固长方形框架还是比较容易的,通常会提出不同的方案。加固后以一根斜杆为例请学生说一说增加的斜杆起什么作用?学生通常会说起加固作用或认为有了斜杆组建了两个三角形或四个三角形,所以四边形就稳固了。这还不够,要具体到斜杆的受力分析。接下来我出示了两幅漫画用以启发学生思维。在第一幅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四边形变形,加斜杆的这一组对角之间的距离会缩短,那为了阻止它的变形,斜杆起推的作用应该是“推”,同理引导学生对“拉”的这种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懂得,在斜杆的推和拉的作用下四边形变得不容易变形,也变得很稳固。这为下面由“形”过渡到“体”做好铺垫。

  因为生活中的框架通常都是立体的,那接下来就是对“体”的研究,也就是对复杂框架的研究。

  首先,出示学生做的没有加固的正方体框架,通过演示学生发现它无法承受两三本书之重。因为这时它的每个面都是四边形,都会扭曲变形。那你有办法加固它吗?学生会提出加斜杆,这时可以初步明确一下,在哪加斜杆。然后提议,咱们进行一次正方体框架加固比赛好不好?接下来出示几点提示和说明。1、要先计算好需要多少材料,然后按照需要领取,可以随时调换。这样学生可以经历一个材料的预算和选择的过程。2、我们要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承重本数÷加固杆数,商最大)。这涉及到了性价比的问题,就是我们在追求承重本数的同时,要尽量减少所用的杆数,这给学生的制作提供了鲜明的导向。避免了随意乱加斜杆,这种单独地追求承重最大化,不考虑成本的做法是不符合设计理念的。3、时间大约8分钟。我在右边设置了一个时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参照,但不做硬性的时间限定。下面的思考可以给学生一点启示,同时在汇报阶段这两点要随机进行教学。然后开始制作。完成后进行分组汇报,用提前准备好的科学书做承重测试。用承重英雄榜记录和计算比赛结果。比如:(举两个例子)这个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是该组承重的本数,方框中的数字是:承重本数÷加固杆数的商,要用这个数值来进行评价。比赛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尤其要落实框架承受向下的力,哪个面可以不加斜杆这个难点问题。同时告诫他们莫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希望落后的小组在后面的设计制作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去补充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没有用课件代替学生动手实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

  视频、图片资源的利用向学生展示丰富的视听内容,激发了兴趣、增强了感知、加深了理解。动画演示,深入浅出, 激发了学生思维,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还充分发挥课件的交互计算功能,对本课的比赛结果进行记录和统计,学生能很清楚地看到各组的成绩,方便比较,有效激发学生的比拼及合作意识。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可能会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以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谢谢!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上午好!说课题目是《细胞的增殖》第一课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我将从以下六部分进行说明。(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4、教法与学法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细胞的增殖”是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六章第1节内容。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是在学生学习过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物质运输、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认识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和凋亡的过程。

  细胞的增殖这一节包括: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四部分。它们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才能理解多细胞生物的生长需要通过细胞生长和增殖实现,再进一步学习细胞增殖的方式。

  其中“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对应《课标》的要求,属于了解水平,即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并且“活动建议”中提出“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此活动意在使学生通过模拟探究实验了解细胞分裂的必要性。尽管不是知识的教学重点,但却是一个较好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点。“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标》基本理念之一,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达到学做统一。

  必修1模块侧重于通过观察和实验,将《课标》中要求的11项科学探究能力,按照合理的能力梯度顺序编排在不同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每项探究活动都有能力发展目标的侧重点。例如,在学习第二章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时,通过技能训练活动,侧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在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侧重培养“解释数据”的能力;在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学习中,利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和探究活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侧重培养“确认并控制变量”的能力;在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利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侧重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等。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和“技能训练”都是为科学探究准备的,以细水长流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了解和练习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探究能力。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我对教材中的模拟探究实验做了一些处理。教材定义“细胞大小”即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也就是说,教材希望学生探究的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同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而通常理解的“细胞大小”则是指细胞的体积大小。如果沿用教材的定义,容易增加学生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难度。于是,我采用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探究问题:“细胞的体积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基本结构,也具备计算体积和表面积等数学知识,并了解酚酞遇到碱性溶液会变成红色。因此,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能力基础) 此外,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模仿、练习、部分独立设计、独立设计等阶段,所以,我一贯注重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刚开始以教师引领为主,学生模仿为辅进行探究,后来开展教师引导的,有不同能力侧重面的,学生部分独立设计为主的探究活动。经过有计划的训练,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逐步提高。此时,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基础,能够进行较完整的探究活动,自主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认知基础) 而且,高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处在提高期,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实验操作部分有浓厚的兴趣。乐于主动参与探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如果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推断“细胞体积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得出这样的错误结论:“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所以,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使他们信服科学实验的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目标 说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能力目标(1)尝试设计可行性的实验方案,从而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锻炼运用数学分析、归纳和推理的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自主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理解科学过程,最重要的是亲历实验和探究,这其中又以“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为基础。另一个教学重难点是“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因为,以实证作为判别尺度、以逻辑作为辩论武器,做出正确判断,得出正确结论是高中阶段应达到的一个重要的能力目标。关于突破难点的具体方法,我会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详细说明。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取实验探究法教学。学法则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这是我校正在倡导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科特色及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将教学过程分为三大部分:(创设情境进入课题、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我主要说明第二个部分。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展示方案,实验操作,分析数据四个环节。

  提出问题 采取教师直接提出探究问题的方式,为后面的重点内容节省时间。因为,作为普通校的学生,迅速、顺利地提出与本课题相符合的探究问题难度较大,并且这也不是本节课的重点。

  然后向学生说明采用模拟探究的原因是:活细胞不仅微小,而且生命活动复杂,直接以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在高中阶段存在很大的困难,况且只是想探究“细胞的体积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应该使问题简化。

  设计展示方案 设计展示方案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之一。“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既包括实验方案在科学性上是合理的、严谨的,又包括方案在现有条件下是可行的。那就需要克服这些困难: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想到用什么来模拟细胞并独立设计全部实验方案。学生象力丰富,容易设计出多种可行性低甚至是不可行的实验方案,而教师又无法在课上一一点评。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我进行了四个步骤的引导。

  首先,提出具有难度梯度的三个问题:1、用什么代表不同大小的细胞?什么代表被运输的物质?2、怎样证明物质进入了“细胞”?以及深入到“细胞”的程度?3、如何衡量物质运输效率的高低?

  其次,介绍实验用具:含有酚酞的琼脂块、0.1%的NaOH溶液、烧杯等。

  再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实验材料,解决3个问题,从而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巡视全班,及时评价、点拨。【请看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所有组学生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同预期基本一致。只有个别组无法想到利用酚酞遇NaOH变红的原理代表“物质运输进了细胞”,然而经过教师点拨后,也很快的设计出了实验方案。

  最后,待讨论结束,请出一组学生展示设计方案,并组织、引导其他人评价、修正、完善该方案。【请看学生展示及修正实验方案的视频】。学生比较完整的补充、修正了实验方案,好于我的预期。至此,较顺利地突破了第一个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 有了完整的设计方案,学生更加清楚实验操作的流程。我强调了安全问题和需注意的细节后便示意学生动手操作了,并认真观察他们操作情况,及时指导、评价。【请观看实验操作情况的视频】。

  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组学生将边长为2cm和1cm的琼脂块都切成了长方体,就与他们探讨:当琼脂块为长方体时,继续完成实验操作是否仍具有科学性?在达成了科学性不受影响的共识后,我鼓励他们“将实验进行到底”,并提醒了计算数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析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是本节课另一重难点,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之一。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表中数据的纵向比较、横向联系,得出:“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减小,从而使物质运输效率降低,所以说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教师引导的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分析的质量。我的具体做法是:预先将教材中的表格增加出一列数据:“NaOH扩散的体积”,以便降低求解运输效率的难度。

  在学生整理完各项数据后,鼓励他们展示数据、说明实验结论,从而为下一步引导做好铺垫。【请看学生们整理数据说明实验结论的视频】。之后,利用问题进一步引导:随着琼脂块体积的增大,哪组数据的变化趋势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是一致的?你能否尝试着解释细胞越大物质运输效越低的原因?进而将分析的重点过渡到“运输效率”和“表面积与体积比”上,再通过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相同得出答案:随着细胞体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降低的原因是表面积与体积比在减小。由此,便总结出了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细胞长大,随后,再向学生说明细胞核也是限制因素之一。

  在修改数据表的同时,我将表中边长1cm和3cm的琼脂块对调了位置。这样琼脂块的排列顺序就变为自上而下边长依次增大,本以为变动后更有助于学生对比数据、得出结论。结果,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将这列数据误看成了琼脂块的编号,按照捞取时的顺序填表,致使所填数据与边长不对应,反而影响了实验结论的得出。由此我深深的体会到,课前认真分析、钻研教材,领会设计意图是非常重要的!

  六、教学反思

  1、敢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体现出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2、关注课堂的生成,并有一定处理。有一组学生将琼脂块切割成了长方体是在预设之外的,当时我不仅鼓励他们继续完成实验,还在分析数据时询问了该组的结论,同样是“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如果我能够请该组学生展示数据,既不会妨碍正常教学,又能利用数据处理过程复杂的现象说明实验的简便性原则,从而使本节课更加完美。

  以上是我对本节教学内容的一些认识,若有不妥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1)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上海市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够一题多解,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能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综合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用powerpoint制作动画增加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

  学习难点:1、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几何问题。

  二、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三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2、采用表格形式,将知识点归纳,让学生通过这个表格很容易看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让学生形成以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

  3、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变换,增强教学的条理性和形象性,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自我发现等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中,教师创设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与点拨,在积极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找到了解决疑问的方法,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

说课稿 篇5

  一、背景介绍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为省编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投准》,主要教材内容为往返跑和投准。

  往返跑是以提高学生耐力为主的素质练习,虽然就练习的形式而言是较为枯燥的,然而,从体质健康角度来看,它对发展学生的耐力有一定的实效性。这一内容在以往的年级中多次出现过,在这一教材中再次出现,一个目的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往返跑技术,另一目是经常性对学生进行耐力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投准属于投掷内容,投掷在田径运动中占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也是学生日常生活必须具有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它对锻炼和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协调性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投掷教材在一、二年级时就以简单的掷纸飞机、掷降落伞等形式出现,到三年级时学习了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技术,四年级学习了上步及助跑投掷垒球技术。本课通过“投准”练习,复习巩固原地正面、侧向投掷技术,使学生初步理解投掷时出手的角度与远度、力度与准度的关系,为今后掌握基本的活动能力奠定基础。

  本课在教材的安排上,将较为枯燥的往返跑内容巧妙地安排在了学生兴趣较高的投准练习中,这样既让学生达到往返跑的要求,又不让学生感到疲劳和枯燥。

  三、学情分析

  1、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年龄特征:(1)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2)模仿能力强;(3)好奇性强;

  2、、五年级学生男女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差异:女生文静、男生好动,一些带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练习,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趣,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往返跑和投准方法,发展学生的上肢和奔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反应、协调和力量素质。

  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遵守规则、友好合作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方法的运用

  1、教法: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同时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原则,以“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作为指导思想。采用游戏竞赛法,利用游戏竞赛的娱乐性、竞争性、规则性强等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产生想象,在思考、体验中掌握技术,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产生较强的情绪体验,激发好胜心、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学法:“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我根据学生好胜心的特点,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过程

  在课的结构上,从“身心同动”的基础观点出发,依据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收心热身、愉悦心身—育心强体、增智促技—稳定情绪、恢复身心”的结构。

  1、在收心热身、愉悦心身阶段,我选用民间的秧歌舞,以其欢快旋律,激发学生地朝气与活力。其音乐的感染力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快速有效地达到准备活动目的。

  2、在育心强体、增智促技阶段,本阶段是整堂课的主要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简短的交谈后,紧接着进行投准练习。在练习中,我一改传统枯燥、干瘪的练习过程,运用积分竞赛法,学生自由选择投准区域,最后按积分,看看哪组得分最多,激发学生形成高涨的练习情绪。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设计了两个情景式游戏,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打怪兽的游戏,让学生打移动的目标,提高了投准的难度。并且在游戏的过程掌握打移动的目标的方法,在快乐中掌握了技能,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体育观念,这正是我们现代体育教学要追求的。最后,我安排了“运送食物”的接力赛,巧妙地将本课的两个内容很好地串联起来,既起到了投准的巩固,又达到了往返跑的目的,又运用了竞赛的方法,使本堂课达到了一个高潮。

  3、在恢复身心阶段,再次选用民间体育内容--舞龙,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既起到放松的效果又陶冶情操。而且了解我国的民间体育。在舞龙中,要求学生自创造型,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采用互相评价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力与评价能力。

  七、场地器材

  彩缎球每人一个狮子头像四个怪兽头饰四个录音机1台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四个太阳》以儿童的口吻,叙述了小朋友要画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

  课文内容很短,在这里我先朗读一遍课文。(朗诵课文)可以看出,课文的语言优美,充满童趣,相信是一篇学生爱读的课文。

  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一识字工具,基本上能够做到用拼音主动识字,在拼音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是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在识字和写字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写习惯。

  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朋友的美好心愿,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的落角点主要在于识字,朗读和兴趣习惯的培养,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这也是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的基本过程是:

  第一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太阳的笑脸后,启发学生: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啊?是啊,今天太阳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咱们热情地和太阳打声招呼吧!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有一位小朋友,他也特别喜欢太阳,他更有神奇的魔法,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四个太阳〉。

  板书课题时,重点指导学生写“四”字和“阳”字,认识“阳”字的偏旁,让学生书空,描红。

  第二步:试读课文

  请学生借助拼音,试着读一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在读中自己认识生字。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学生轮流读课文,了解学生试读的情况。

  第三步:指导朗读

  首先,朗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先指名学生朗读,学生读后,出示“挂 街”这两个字,请学生记住这两个字,积累词语,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认识这两个字后,把字还原到课文中,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绿绿的太阳”给夏天带来的“清凉的”感觉,读得背诵下来。

  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第二,三,四个自然段。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积累背诵,发展学生的语言。

  第四步:感悟内容

  首先,师生一起朗诵全文。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填空:

  夏天 绿绿的

  秋天 太阳 ————

  冬天 ————

  春天 ————

  学生填空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小朋友,现在让我们也来画画太阳吧,在春,夏,秋,冬四季里,你想画什么颜色的太阳呢?为什么?鼓励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一步:指导学生写汉字,在写字的过程中,注意指导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还习惯。

  总之,本课的教学,我以读为主线,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培养兴趣和习惯,在读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课稿 篇7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家乡美》活动一。下面我着重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流程这六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形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说来要上好美术课,教师就要有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做到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的针对本校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二、说教材

  本课属于美术课程学习领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

  教材以表现家乡美为情感激发点,让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融入到绘画表现、图案设计和宣传刊的制作中。

  我觉得教材的内容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话题,呈现的信息很难调动学生热爱家乡、表现家乡的情感,因此我决定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把《家乡美》的教学课堂实践进行了小小的变动:

  变动一:课题变动 我把《家乡美》变为《魅力家乡》,把学生从遥远的、广泛的家乡拉近到他们的生活。

  变动二:教材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拓展

  教材受者空间的限制,无法提供学生需求的营养,我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补充了一些优秀作品,拓展学生思维。

  变动三:作业形式的变动 为了丰富造型表现形式,作品的表现不单依靠绘画,我还想到了摄影、手工,只要能展现作者心中的家乡美就行。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教材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在联系生活体验过程中有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重点:通过多种表现形式表现家乡的美景。

  难点:构图的安排和画面的取舍。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打算这样教学

  ①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题《魅力家乡》,利用潼南丰富的人文传统和有特色的风景风貌,运用旅游媒介这种新颖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②我适时补充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欣赏,从中让学生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突破重难点。

  ③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外,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依据此段学生情感发展规律,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流程的:引导发现家乡美——→探索表现家乡美的技巧——→作品表现再现家乡美——→评介升华家乡美

  一)、引导发现家乡美

  我是这样设计:

  1、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首先我利用潼南一年一度举行的盛大的菜花节,在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相关的报道,影视界的一些名人也来参加演出这件事为背景,创设潼南旅行社要找大家帮忙的情景,希望大家做个潼南小导游,介绍潼南,宣传推荐我们潼南美丽风景、乡土人情,让更多的中外游客走进安陆,感受安陆的魅力。学生一听,这是多熟悉的话题,兴趣来了,教师借机明确学生任务:让学生扮演导游,通过速写、摄影、采访、网络查找等方式收集各种资料,在查找的过程中发现潼南的美。

  2、交流感悟家乡美

  学科具有人文性,在此环节我改变教学形式,让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学生转变角色,由学生变成导游,把安陆的风土人情用美术的眼光来欣赏,文学的语言来传达,深化学生对家乡热爱的情感。

  ①分小组讨论交流所获信息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安陆的美景是什么?都是什么样的?说说安陆的变化。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有所流露。此后,教师出示相对应的风景照片。

  ②猜景点

  老师选安陆的一处风景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猜此景是哪里?(问余何意息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在人间。碧山指哪?)在猜景游戏中学生体会到安陆景色的文学美。

  3、扮导游推荐潼南

  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师自制《魅力潼南》艺术再现潼南美景,开阔学生思维,学生分组扮演导游,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畅所欲言推价安陆。学生在优美语言的描述中爱安陆、爱家乡情感深化了。

  二)、探索表现家乡美的技巧

  1、对比分析总结表现技巧

  学生已是情到深处了,他们现在需要的是表现美创造美的技巧。出示一张摄影图片和三张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对比讨论分析哪一张较好的突出主景。由此引导学生总结出风景画表现技巧:①让学生知道构图处理中需注意物体的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②明白风景画的内容有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③能根据构图的要求及画面的美感对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取舍,并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

  2、欣赏作品 拓展思维

  刘海栗说过:“艺术是熏出来的,优秀作品的欣赏是把学生带入意境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方法,从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为学生自主表现,个性的创造营造环境。”因此我跳出教材,活用生活中的教材补充课本教材,带领学生欣赏不同风格成人风景画和学生风景画,其意图是指引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发现表现美的技巧,启迪学生的智慧,滋补其精神。

  三)、作品表现再现家乡美

  学生学到深处,要用画笔表现再现家乡美,此环节我巧用媒体循环播放潼南风光、上和风光、学生示范作品图片,穿插《家乡美》等背景音乐,为学生提供宽泛的思维情景,将学生的表现热情彻底激发。这时我适时抛出问题:你打算用什么工具展现心中的家乡美丽的容颜?你打算取哪里的景色?你打算怎样取舍景物突出主题?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在充满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大胆表现,升华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评价升华家乡美

  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可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升华美的眼光,是课堂不课缺少的环节。如是我设计让学生以多中方式展示作品:

  ①就地主办“魅力潼南”作品展,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品评:色彩的搭配、主与次的定位、虚与实表现。

  ②把作品放到网上让游客评。

  ③创意写作,把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写成日记、诗歌、散文与家人、朋友分享。

  学生在评价中体会到家乡美带来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心情愉悦,还有自我表现的信心。

  最后我总结谈话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课后用更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摄影、手工,去表现家乡美。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多钻研教材,做到教材的活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努力。

  板书设计:略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06-09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有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10-13

有关《观沧海》说课稿04-08

《墨梅》参赛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12-17

《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