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01 11:08: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集合八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说课稿集合八篇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木兰从军》。《木兰从军》一课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歌颂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故国的良好品格。本文情节生动、形象光显,是一篇造就学生阅读、思索及想象本领,举行品德品格教育的好课本。但由于学生对花木兰相识甚少,要让学生通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感悟到花木兰的良好品格,是讲授的重点,也是讲授的难点。

  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可以较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同时也出现竞争意识和荣誉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个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阶段的阅读训练重点及低年段学生段的特点,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认识“兰、武、艺、战、份”等16个生字,会写“兰、艺、战、份、征、代,扮、束“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体会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会讲《木兰从军》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认读,识记,书写等方法掌握本课生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教育学生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认读本课16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体会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精神。

  说教法

  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从本课的三维目标和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游戏学习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学生的最爱。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做法。在教学生字词时,通过开火车读、你指我猜、等游戏达到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在写字,通过用大拇指来称赞别人或自己,激发写字兴趣,增强写好字的信心。突破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

  2、合作探究学习法

  如在读和演花木兰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帮互助、互评互学,实现生生互动,学会倾听、评价、合作,在读中感悟、演中体验。

  3.创设情景读演法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读、演花木兰的教学环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各种形式的换位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分角色表演。以读演代讲,感悟课文内容。突破朗读的教学难点。

  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得好不如学得好。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因此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学会独立识字的方法。

  2、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

  3、学会积累词句的方法。

  为了使教和学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第二课时研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受到爱国,爱家的教育。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

  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首先我来说一下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时主要分四个步骤“听,说,读,写”,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语文的基本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者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性,他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的兴趣给人以巨大的力量,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同时他也是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每节课的开始都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会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到学习当中:

  上课伊始,我便把录音带《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录音打开,学生伴着戏声走进课堂肯定会觉得不一样,便有的同学很疑惑,然后我以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段戏听过吗?那你们知道这戏里的人物是谁吗?当学生回答出是花木兰,然后紧接着问?那么关于花木兰的故事大家听过吗?想听吗?播放录音

  范读让学生听故事。并用课件出示听的要求:1认真倾听故事;2努力听明白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边听边记,看你能记住多少故事中的句子和词语。在听故事的过程当中教师巡视班级,这时候学生为了能多记住点都听的非常认真。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说,听的准才能说的好,只听不说是盲目的学习,这样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新课标中指出低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所以,故事听完后,我留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的时间,把听到的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努力做到不重复别人说过的情节。在说的过程当中,增强了学生表达的欲望,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把故事又重复了一遍,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在学生交流结束后,由他们自己概括出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随即板书“木兰从军”,

  她是个“女英雄”主要讲的是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我告诉学生要想深入地了解花木兰这个人,必须认真读书就引入我课程的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我先用课件出示“读书小帮助”,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小声问问别人或自己查字典,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给学生一个自己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途径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接着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浯,指导认读生字,并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可引导学生用加加减减的方法记住“兰”(加一笔变成“羊);用区分记忆的方法记忆“份”“扮”。激发学生自己的识字的兴趣。

  最后,出示带生字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鼓励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认读生字。之后,通过指名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竞赛读等形式,学生进行巩固练习。然后进行生字扩展积累词语练习,增强学生的词汇量。

  以上环节,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扫除了生字这一障碍后,就进入了今天阅读的环节。

  三、再读课文,加深印象。

  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阅读要求是这样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我是这样设计的。

  请同学们正确读课文,“同学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把它们在课文中读正确,如果能就把刚才的问号擦掉。

  这个环节让学生把初读课文时遇到的不认识的字擦除,其实在给学生无形又建立了自信,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收获与快乐。让学生标记不理解的词语,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四、指导书写

  指导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识字与写字时,要达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做好学生的识字、写字这项教学任务。这一环节我采用在投影仪上示范书写,给学生以最直观的印象,并要求学生学习空写,然后再把字书写在本子上。把字写整洁,写美观。

  在第一课时我运用了四个小环节“听,说,读,写”对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进行了锻炼,让学生耳,口,手,眼,心互相配合,轻松地完成了学习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教学时通过开火车读、你指我猜、摘棉花等游戏巩固识字。

  二、细读课文,感受体会

  在学生已经能够读通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自己的小组组员听。然后再由同学互相推荐自己小组的成员朗读。这环节的设置使的很多学生读的兴致非常高,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评价下,让学生自己学会朗读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提出问题: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这段你觉得哪里写的好,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吗?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师生互动在读中学,读中悟,把理解词语这个“球”又踢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自主探究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在这里教师是合作者,是倾听和点拨者,这个环节中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是“老师跟着学生走”学生读到哪一段,老师就对哪一段进行点拨。

  如当学生读到第二段的时候,教师点拨:当时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战争意味着老百姓过的生活怎么样?当时木兰是怎么想的?她的家人有劝他不要去吗?他们会怎么说呢?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呢?你能说说你认为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你能表演一下吗?教师做一次这样的示范之后,当读到别的段落的时候我把提问的权利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本段的内容进行体提问,让他们体验当老师的同时也学习如何对课文进行提问进而理解课文。

  在问答当中,让学生体会木兰爱国爱家的品质,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品质。

  通过以上的环节,学生已经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接下来我设置了一个表演的小环节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锦上添花演木兰姑娘,在演的过程当中体验木兰接到文书时的矛盾心理,体会父母的不舍得,体会木兰的爱国爱家。

  三表演升华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儿童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表现出来,往往是难以自控的,抓住这个心理,让学生把情感表演出来,他们会得到最大的满足。让学生在分角色表演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故事里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添加进去。

  在学生充分阅读,激情表演后,升华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爱国注意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我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农村英雄”“你最佩服她身上的什么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体现出爱国,爱家呢?学生有这样的感情基础,就会畅所欲言。

  最后我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留了一个可选择性作业:

  1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建立一个轻松的气氛,让他们的耳朵,眼睛,嘴巴,手都充实的运动起来,他们的讲堂运动了起来,我们感觉到孩子们就象是一个个舞动的精灵,他们的朗读是满盈情感的他们的答复是满盈伶俐的,学生的头脑在这里碰撞,学生的情绪在这里得以升华,让我们的语文走出讲堂,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走进他们生存的点滴,让生存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我们的语文。

说课稿 篇2

  教学意图:

  玩具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最爱,并且各种各样的颜色对于他们来说也充满了好奇,这节活动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在玩小汽车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颜色的兴趣,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颜色感兴趣。

  2.会将小汽车车轮或其他圆形的东西蘸颜色在白纸上滚。

  教学准备:为每个宝宝准备一辆玩具汽车,拉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在学生自由猜测时,教师掀掉布,给学生一个惊喜:

  (师:“看,是什么?”)(小汽车)

  师生一起说说小汽车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这么多好玩的小汽车,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啊?”

  (教师讲清楚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玩。)

  二、引发兴趣,教师进行示范演示。

  1.师:小朋友们,快来看呀,老师的汽车会变魔术!

  教师把汽车车轮蘸上颜色在白纸上开过,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小汽车,嘀嘀嘀,真有趣。”

  2.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滚出来的画,师:厉害吧,老师的小汽车还会画画呢,看,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像什么时,教师要给与肯定。)

  3.师:同学们,你们的小汽车能画画,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推力拉力)

  三、活动结束

  1、每人一个方向盘,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做开小汽车的游戏。

  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为命题方式的记忆想像画,由于有低年级阶段绘画学习的基础,“生日快乐”更重视相对条件设置和限制表现范围的方向上绘画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突出了主题的表现意义,有助于儿童在绘画学习中发展内在的情感和提高表达的水平。

  生日是儿童年年经历着的,自己、家人和朋友过生日时的自豪、幸福、快乐等诸多感受,成为儿童最为甜蜜的回忆。本课即围绕生日快乐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用绘画的语言大胆地表现生日中最开心、最富有情趣的场面。

  本课表现的是以人物为主的画面。教材呈现的三幅学生作业各有所侧重,中间的一幅画,画面主体形象特别突出,运用红色系列为主的色彩表现了爷爷过生日吃寿面的温馨与愉快;右下图画了一群小朋友围在一个大大的蛋糕旁,尽兴地吃蛋糕的情景,他们的神情、动作各异,画面想像丰富,夸张地表现了分享蛋糕的快乐。右上图利用深色的背景衬托出熊熊燃烧的篝火和舞蹈的人物、动物等。 教学通过游戏指导学生表现人物不同的动态;运用对比教学强调突出画面的主体;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让学生感受运用暖色为主的色彩能表现画面欢快的气氛。

  生日是人们期盼的开心的日子,孩子们一般都乐意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生日的美好和甜蜜。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认知目标:学习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①、引导学生回忆生日时的场景。

  ②、大胆地表现生日时开心的场景。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对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小学美术教育突破封闭的静态结构,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法,教师的导学点拨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欣赏、感受、讨论、辨析;活跃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多媒体演示法、激励表扬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法。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比较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实践训练法等。

  三、说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对实现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实践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图: 激趣引题---听音乐送贺卡 引题 深入探究---回忆 照片 比较 冷暖色调 作品欣赏 创作表现---配乐

  交流评析---自评互评相结合 师评 课后拓展---制作生日礼物

  一激趣引题

  1、多媒体播放音乐《生日歌》全班同学齐唱生日歌

  2、引出课题——《生日快乐》。

  意图:此环节让同学们在惊喜、欢乐的氛围中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深入探究

  1、回忆过生日时的一些愉快的情景。

  生:与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生日时的情景。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与同学们分享你过生日时的心情与场面 意图:通过回忆让学生交流生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2、找出一张照片,观察分析人物动作及场景布置。

  师:同学门过生日时很开心,老师过生日时也很快乐,这有张老师过生日时的照片,你们发现照片上的人物动作,表情有什么特征?场面都怎么布置的?

  3、比较两张根据照片画的不同构图的草图。

  (一张是没有取舍的画了照片中的情景,一张是选择了最精彩的部份,并进行构图处理,把斤斤有味吃蛋糕的寿星画的很大,其余的桌子,气球画小。)

  意图:通过两张不同的图进行比较,在学生了解我门在艺术的创作中可以有所取舍,画面要突出主题,达到我们教学目的之一。

  4、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画,

  意图:引导学生用鲜艳颜色来表现欢快的气氛。

  5、作品欣赏

  出示同龄人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说说最喜欢哪幅,哪张看起来最快乐最有趣?为什么?

  意图:通过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此环节注重学生积极参与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艺术素养。

  三 放手实践、体验乐趣

  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生日快乐开心的场景,突出画面主题,并有暖色调来表现快乐的气氛。

  学生作业在课堂中占主要的课时分量,这一环节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巡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意图:根据学生在前两个环节中已感知大量的材料,又急于绘画的心理,我因势利导地组织他们进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了给学生创设氛围,我在写生创作的过程中播放各种风的声音和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

  四评议反馈、享受成果。

  1、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自评:让学生来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感受。 互评:请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张画?为什么?

  2、师评:教师以鼓励表扬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意图:通过评议环节分享创作的喜悦,体会生活的美,同时也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外拓展

  课后制作生日和卡或者小礼物送给即将生日的`亲朋。

  四、板书设计:(略)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

  2、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2)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关键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认识了物体的面,真切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课,我主要是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引入法:通过创设涂色比赛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需求。

  2、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或平面图形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小的。

  3、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4、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三、说教学程序

  (一)设计思路

  在认真分析教材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分为: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激活学生思维。

  2、互动探究,认识面积——感受面积概念。

  (1)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2)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3)推导出面积的意义。

  3、实践操作,体验策略多样性——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比较两个正方形的面积。

  (2)比较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4、巩固应用,课后延伸。

  (二)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比一比,选你喜欢的颜色,看谁涂得又快又好。

  二、互动探究,认识面积。

  1、继续进行涂色比赛。涂色,请3名同学抽取题卡。

  2、通过比较,了解封闭图形有面积。

  3、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出示5个封闭图形和1个不封闭图形,要求学生涂色。

  4、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指指学具的表面,找出面积。

  (2)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面积呢?

  5、那么你能试着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吗?

  四、实践操作,体验策略多样性

  比较面积的大小。

  (1)观察黑板的面积和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你能发现什么?

  (2)数学书与语文书封面的面积如何比较大小?

  (3)看题卡第3题也有两个图形,怎么比较大小?用学具小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比较。感悟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五、巩固应用,课后延伸。

说课稿 篇5

  【原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

  俞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在欣赏。(俞伯牙)正在用琴声描述泰山,钟子期说:“好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巍峨的泰山。”过了一会儿,(俞伯牙)又用琴声描述流水,钟子期又说:“妙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浩荡的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了,俞伯牙摔碎了古琴,扯断了琴弦,一辈子再没有弹琴,(他)认为再没有值得为他而弹琴的人了。

  【课文】

  伯牙善鼓[2]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钟子期曰:“善哉(zāi)[4],峨峨[5]兮(xī)[6]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7]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

  [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5]峨峨:高。

  [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7]洋洋:广大。

  【译文】

  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刚刚弹琴,琴义在于赞美泰山,子期说:琴弹得好似巍峨的泰山;琴义在叙说流水,子期说:洋洋(水很大)的琴声好似流水,伯牙所要表达的内容,子期必定会知道。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再鼓琴。

  【说明】

  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说课稿 篇6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1、说教材《微笑》是一个幼儿早期阅读故事,语言简练,讲述了胖胖想得到张伯母家的大公鸡就要答应张伯母的要求:收集五十张不同的邮票。最后,胖胖成功了。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了解实现愿望的不同方法。但是,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要想实现愿望,都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

  我选择这样的题材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提升幼儿语言能力,二是通过阅读,使幼儿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2、说学情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将对幼儿今后语言的运用有很大的帮助。根据《纲要》所述,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阅读(早期阅读)四个方面。根据这四个方面,我对本班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了评估,发现他们对文学作品欣赏较少,对早期阅读的兴趣还不明显。倾听能力进步最大,到了中班上学期,已逐渐转向有意识的倾听。表述能力最弱,对一些连贯性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

  当班上的孩子看到别的同伴带来一样有趣的玩具或自己没有的玩具或书本,就想占为己有。占有的方式也很野蛮:有的用抢,有的用打,有的用偷偷翻他人的书包,因此我选择了这节阅读课。通过阅读,使幼儿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3、说目标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水平、年龄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知识目标:阅读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

  能力目标:讨论实现愿望的不同办法。

  情感目标: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感受达成心愿的快乐情绪。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散文以情感熏陶为主,因此,我采用了讲述法:在优美的音乐辅助下,运用恰当的语言、语速、音量,完整讲述童话故事内容。直观演示法:运用优美的FLASH课件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提问法:通过解释性提问、假设性提问等,鼓励幼儿积极动脑。

  2、说学法观察、讨论、发现、表述,最后是操作练习,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3、说准备

  a自制多媒体课件、优美的音乐。

  b可移动的音符、房子、信的卡片。

  c空白圆形卡片若干(男女颜色分开)、油画棒。

  第三部分:说教学程序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展示玩具激发兴趣、阅读《我要大公鸡》、朋友共同分享三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师出示漂亮的大公鸡玩具激发幼儿兴趣。

  漂亮的物品大家都喜欢,运用一个玩具让大家开动脑筋--想得到要运用什么合理的办法?不仅激发了幼儿讨论问题的积极性,还让幼儿学会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喜欢的东西。

  1.提问:这是什么玩具?你想要吗?

  只有一个,你想得到要用什么方法?

  2.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选出合理的办法。

  3.今大我请来一个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朋友胖胖,他也有个动物朋友大公鸡。他拥有这个好朋友可是经过了一番努力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听听故事吧!

  (二)阅读《我要大公鸡》

  给幼儿提供自己阅读的机会,很有必要。它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去认读画面内容,在活动中获得有关的信息。阅读前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这一环节很重要,这样可以保证幼儿在一个安静地环境中阅读图书,还可以逐渐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阅读时没有声音。

  (2)阅读时一页一页地翻看,学习按顺序自己阅读。

  (3)看书时要像小学生一样身体坐正,眼睛注视图书使幼儿初步在幼儿自己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分段理解并加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一页页地翻阅图书,利于幼儿了解故事发展的进程,正确理解画面的内容。

  引导幼儿完整阅读,使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个完整的概念。运用指读的方法能进一步吸引幼儿阅读的注意力。

  (三)请幼儿拿出自己的玩具,和朋友共同分享最后一个环节运用了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玩具的方法,是故事内容的延伸。也继续帮助幼儿巩固了要想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如何努力才能拥有,体验达成心愿的快乐情绪。

  要求:拿出自己的玩具想想: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该怎样得到?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引导幼儿继续巩固实现愿望的不同方法。

  第四部分:说活动特色1、注重情感基调的渲染。

  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看、听、说、动等多种感官体验,来体验愿望实现带来的快乐。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2、注重多维游戏的互动。

  这不是一节单纯的语言活动,在语言学习中,我加入了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体现了一种师幼交融、生生交融、物我交融的互动状态。

  3、注重知识建架与撤架。

  中班幼儿仿编短句是有难度的。在第一次仿编时,我提供了可移动的图片,给幼儿建立一个支架,幼儿根据图片里展现的内容仿编短句。多次练习之后我会撤掉框架,不提供图片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仿编,体现了递进性,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4、体现了教育的多元和整合。

  多元指的是语言、社会、艺术、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这些领域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整合的,这使得活动更具综合性的特征。如在语言交流中传递关爱的社会性教育,在绘画中巩固语言的知识性学习,在音乐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舞蹈中交新朋友,体会微笑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所有内容。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给予指导。谢谢!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说起数学,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单调,但是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也是幼儿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为了让幼儿能够愿意学、乐意学,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选择了这个一游戏情境搭建动物园贯穿始终的活动——按规律排序。

  二、说教育目标

  实施这个活动的目标在于:

  1、认知方面。通过观察、探索了解序列的规律。存在的规律需要小朋友用眼睛去仔细观察,用心去认真探索,挖掘序列中存在的规律,达到认知的目的。

  2、能力方面。在了解规律的基础上能按存在的、设计的规律进行排序。通过前一目标,幼儿有了对规律的认识,这个目标就使幼儿从认识到实践操作,达成能力方面的目标。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之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前两个目标,幼儿都是在游戏情境中亏了达成的,不枯燥单调,幼儿愿学乐学,轻松达成情感目标。

  三、说内容

  数学活动的内容应具有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在这个活动中也注意到了这三点。第一、启蒙性。指幼儿对某一内容有所感知和体验,对这一内容获得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处于感知和体验规律的氛围中,对于规律这一内容有了较丰富的认识。第二、生活性。教育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内容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活动选择了搭建动物园——铺一条去动物园的路、为动物园搭围墙这些内容。铺路搭围墙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了解熟悉的,幼儿能够接受理解。第三、可探索性。即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索、猜想、逻辑推理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规律,从而运用规律这一数学概念来解决排序的问题(即铺路、为小动物搭围墙)。

  四、说教学手段

  操作法是数学活动中的基本方法,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幼儿的操作为主 ,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在这个活动中,运用了铺路、为小动物搭围墙这个游戏情境。这个游戏欢乐的氛围存在于活动的整个过程。幼儿一直处于和小动物们作游戏,享受欢乐、体验成功的高涨情绪中。真正体现了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五、说教学过程

  活动由提问导入:“你们喜欢动物园吗?动物园有些什么动物?”小朋友热烈地谈论着。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今天我们一起搭一个动物园,好吗?首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条路有什么特点?”幼儿们开始了观察和探索。的出结论:有规律。是蓝三角、红圆、红圆、蓝三角、红圆、红圆……教师接着出示第二条不完整的路,请幼儿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将不完整的路铺设完整。这个层次的难度就增加了。紧接着第三个层次,请小朋友动手操作,铺一条去动物园有规律的路。这个层次是第二个层次的递进。小朋友需要开动脑筋,设计一条有规律的路,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路的规律,培养创造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以上三个层次使用的是有色平面图形。

  “路铺好了,我们来为动物们搭围墙吧!梅花鹿寄来了一张围墙的图纸。”小朋友于是就开始用无色的立体积木搭建。“小猴子喜欢什么样的围墙呢?他也送来了两张图纸(一张简单、一张复杂),请幼儿观察后自由选择图纸用有色立体积木搭建。这体现了个体差异。下一个层次请幼儿自己设计围墙。这个环节的难度相应提高了。孩子发挥想象,搭建有规律的围墙。搭好后,教师发一个小动物住在围墙里,孩子门充分体验了成功感。

  整个活动过程,由平面的路——立体的墙,从无色——有色,难度层层增加,步步深入,体现了循序渐进。整个过程,幼儿都在不断的探索中操作学习。

  六、说活动延伸

  在活动实施后,在区角活动中继续设置类似的活动。如为小动物搭围墙;为居民小区铺路;设计图纸等等。让孩子在延伸活动得以巩固按规律排序的知识技能。

  七、说活动效果

  整个活动气氛欢乐融洽,幼儿情绪高涨。在游戏情境中,幼儿人人参与操作,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目标达成良好。

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中强调“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这些要求是展开本课教学的依据。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 “爱”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教学重点与难点:

  ⑴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⑵难点: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5、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关键语句的品味和对父子真情的体会。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四、说教学过程

  今天我简要分析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感知、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

  主要步骤:新课导入、整体感知、重点赏析、布置作业四个步骤。

  (一)、新课导入,激发情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

  1、导语: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提问:

  咱们父亲在自己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

  2、预习指导:

  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参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置以上预习的依据是: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和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⑴、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学生相互补充)

  ⑵、出示本课重点的字词,检测预习效果。

  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帮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感。完成教学目标(1)的要求。

  2、听录音

  配乐朗读此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并将自己认为优美、感人的句子勾画出来。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听有所知”的听力训练,学习批注法,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

  3、整体把握文章,让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重点赏析

  1、体味文中父亲送“我”上车前后的几句话。

  2、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的感情?

  3、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又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到的?

  4、父爱如山,父爱似海。作为爱的承受者朱自清,面对如此博大精深的父爱他会想些什么呢?请揣摩一下作者的内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将“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的背影”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细读,或沉思,或圈点评注,或与同学交流来解决以上问题。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朴实的语言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部分完成教学目标(2)。

  教师小结:本为构思巧妙,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瞬间——“背影”作为文章的触发点。“背影”是文章的线索,父子间的申请也都倾注在背影上。

  (四)、作业布置

  1、课后研讨与练习,重点做课后第一题。(有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

  2、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感动过,也许是一声问候,也许是一次长谈也许……请你把你最感动的那个时刻记录先来。(回味亲情,为下次课作铺垫。)

  附: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想背影——难忘背影——不能忘怀

  看背影——蹒跚背影——望父买橘

  被背影——远去背影——父子分手

  思背影——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精选说课稿集合八篇】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说课稿集合7篇11-04

小学美术说课稿精选01-19

《草原》说课稿(精选7篇)12-01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精选12-17

《荔枝》说课稿精选2篇12-17

《节日》说课稿(精选5篇)11-30

《离骚》说课稿(精选3篇)12-14

我长大了说课稿(集合11篇)11-13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集合15篇11-08

圆的认识说课稿(集合15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