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 基于课程标准的分析思考
本课是第三阶段“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本领域使学生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房子是人类生活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艺术审美与技术工艺的综合体现。每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对老房子的关注比较少,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引起学生对老房子的关注,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去表现。
二、 基于学生学习的目标制定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本课的欣赏、学习、评价和创作中实现美术课程的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学生通过观察老房子,了解老房子的特色,感受老房子的内涵。
2、让学生会表述自己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房子的建筑特色,学会通过观察房子的特征使用线描的方法表现。
3、通过对老房子的描绘,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线描画的技法。
其中教学重点为: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多种风格的老房子,感悟不同历史时期老房子的文化和艺术特点。教学难点为:了解不同种类房屋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历史;线描画黑白、疏密的掌握。
三、 基于教法、学法的活动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采取了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赏析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根据了解到的学情,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充分想象、讨论交流、教师讲解、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交流展示、相互评价这些教学策略来达成以下目标。
在整个活动中,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从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再加上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该活动设计意在体现目标、教学、评价三位一体,让学生在观、思、学、议、行、评中手脑并用,亲历实践。
四、 基于体验探究的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欣赏评述 --- 作品赏析 --- 技法探索 --- 大胆创作 --- 展示评价
(一)创设情境 感知特点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有喜欢摄影的同学吗?能把你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拍到的老房子的照片分享给大家看看嘛?(并作简单介绍,如:地理位置、房子的特点、自己的拍摄感受)
我相机总结,并适时板书:在社会的发展下,这些老房子如今已日益衰落,但他们却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家乡的老房子。
(二)欣赏评述 作品赏析
1、首先让学生对比老房子跟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有什么区别,让居住过的学生谈谈有什么特点?以了解老房子的居住特色。
2、紧接着我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更确切的去了解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故居图片:1、北京四合院:让学生了解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结构。2、江南水乡:通过水乡的交通有什么特点?这里的老房子构成了什么样的艺术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构成的白墙、黑瓦、水道、小船、拱桥的美丽风光。3、福建客家土楼:让学生去了解客家族的简单历史,土楼的由来及建筑特点。
3、通过欣赏我做总结并引出以老房子为素材创作的美术作品“这些老房子蕴含着深深地人类文化,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同样也成为了画家们描绘的对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画家笔下的老房子......”
国画作品:用毛笔沾墨在宣纸上表现出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水墨的晕染效果更能体现出老房子的朦胧美。
油画作品:油画表现力强、色彩鲜艳,更能表现出老房子的形式美。
剪纸作品:中国民间艺术,把江南水乡的黑白对比表现的更为强烈。
线描:利用线条的曲直、长短、聚散等排列构成老房子的黑白对比。
(三)、学习技法 总结步骤
引出今天的主题:用线描的方法表现老房子。给学生讲解线描画的对比关系;我会在黑板上边做简单的示范,边讲解作画的步骤,依据整体(勾画出外轮廓行及比例)、局部(从主要部分入手;线条明确,有疏密变化)、整体(整体调整,黑白对比强调)的绘画步骤。
(四)、学生作业 教师辅导
1、根据老师发的老房子的图片,用线描的方法描绘。
2、遵循的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3、合理体现线描画的黑白对比
(五)、展示评价 课后拓展
在自主展示时,我引导学生从造型、技法、效果等方面来介绍;在互动评价时,我引导学生围绕老房子的主要特点及绘画效果进行。除了引导学生欣赏线描作品,我还鼓励他们提出更好的绘画方法。
课将尽,我用这样的话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老房子,发现了中国建筑的创造美。其实,在这些老房子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艺术特色,如老房子中的木雕、砖雕,精湛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赞叹的,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木雕、砖雕的资料进行欣赏,研究。”
五、基于突出主题的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年段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课文大意。
【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能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3、能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的故事,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本课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仿佛、融洽、黄昏、余晖、客厅、模模糊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重点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学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还记得爬山虎的样子吗?
2、记得是谁写的吗?
3、是的,就是这位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大作家,大编辑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大家都尊称他叶老。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叶老,走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速读课文,要求如下: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在文中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2、课文讲了几件事?
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教师明确:文章主要讲了2件事。一是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修改作邀请做客)
三、学习第一部分,体会作文修改之道,初步感受叶圣陶的人品
1、课文哪几小节是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的事?(学生默读课文,按事件将课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5段,第二部分分6—10段。)
2、学生默读前两段,概括前两段的两层意思: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圣陶先生帮我改的。
3、请同学们速读3、4、5小段,叶圣陶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呢?
4、大家翻看看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看看叶圣陶先生当年给作者改的作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叶圣陶修改作文的认真。
5、大家从这篇修改的作文中发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认真,当作者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他有什么反应呢?(愣住了)。
6、讨论:作者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是写的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圣陶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如此认真细致的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7、大家再看资料袋,举例来说说叶圣陶改了哪些地方?
(学生照着“一张画像”的修改稿发言)。
8、这篇修改过的作文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呢?谁为我们读读呢?学生自愿读:映入眼帘的是……钩或直线、曲线。
9、讨论:作者从叶圣陶的修改中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生答)
10、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圣陶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圣陶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谁来为我们读?指名学生读叶圣陶先生的评语。
11、如果说叶圣陶先生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学生接着读: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师:那时,作者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此时他对自己的写作当然是信心大增。
四、精读第二部分进一步感受叶圣陶的人品
1、当我去叶圣陶先生的家做客时,他对“我”又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2、课文中哪些词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请大家找出来并谈谈理由,相关语句有:意外、像大人一样和“我”握手、交谈融洽、亲切、认真、质朴、期待等,引导学生从“我”和“叶圣陶”的身份差别去思考。
3、叶圣陶先生和我的谈话让我模模糊糊懂得了———学生跟读:作家就是这样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4、作家是怎样做的呢?(指板书词语)学生:平易近人。
5、作品是怎样写的呢?(指板书词语)学生:一丝不苟。
6、“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谁能说说“堪称楷模”的基本意思。再结合课文来讨论,最后尝试用这个词语造句。(板书:人品作品)说明:抓住描写叶圣陶动作和语调的词语来感受他的平易近人。
五、分析爬山虎,讨论题意
1、文中几处写了爬山虎?指名学生回答。文中有三处写到爬山虎,前两次是具体的,最后一次是抽象的。让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体会这一点。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语句:刚进里院……。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3、这段描写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将阳光和爬山虎与叶圣陶和“我”进行对比思考: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圣陶先生的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
4、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第二处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此时的爬山虎与第一处有什么不同。
5、这时作者眼中的爬山虎与他第一次见到的在感觉上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做递进思考,“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虎虎有气”,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懂得了叶圣陶先生“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
6、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学生找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7、这句话说明什么?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说明:对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词句进行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课题的含义。
六、修改作文,拓展延伸
1、大家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在写作方面的知识有没有增长呢?请大家试着修改一下《一张画像》的前三小节。学生认真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将自己修改的与叶圣陶修改的作比较,体会差别。说明:尝试修改作文,将课文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培养写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
1、每个学生拿一篇自己以前写过的作文,与同桌交换换着修改,然后互相评议。
2、老师固定一篇作文,一起修改,评议。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91页到93页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
二、说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平均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学生生活中已经有这样的经验。例如,妈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给弟弟和妹妹,每人分得半个月饼。但学生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有以下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到数有整数向分数扩展,体会分数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这节课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还有线绳等教具和学具。
四、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开始,由狗哥哥和狗弟弟分月饼的故事导入。在预习案中提到了,第一天,他们买了4个月饼,狗哥哥想要3个,狗弟弟不愿意,引导学生们说出必须要平均分月饼,分得的同样多,这样才公平。在这里强调平均分和分得同样多。接着出示情境,第二天,2个月饼,每人分得1个。到了第三天只买了一个月饼,那每人分得多少?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说出每人分半个;由此导入新课,半个月饼怎么用数来表示,引出今天学习的知识内容。让学了解本节课
要学习的知识,而且说一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达到这些学习目标。熟悉的分月饼的情境唤醒了学生对“平均分”的回忆,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学生们各抒己见,有写二分之一和一分之二2种写法的,老师比较两种不同写法的相同之处,都有1和2,很容易理解了毎人分得的个数可以用整数2、1表示。由分数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上是怎么规定分数的写法的。强化二分之一的意义和写法。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1、深入认识1/2
接着,我让学生们用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来自己表现出二分之一来,学生有用圆片的、有用正方形的,有用长方形和线绳的,我将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含义,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和同位交流,发现相同点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不同点是平均分的图形不同。看来,表示分数时一定要说清是“谁的”很重要。
这样在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分享中,丰富二分之一的表象,进一步感受到分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说说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的,加深对二分之一的认识。
2、动手操作自己创造一个分数
引导学生要想得到分数必须平均分某个物体或者图形,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小组共同合作创造一个分数,先折,再画。然后考虑这些分数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创造出了许多的分数,让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分数,并且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都是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
一。还有同学思维能力比较强,创造出了像八分之四这样的分数。接下来就来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每个分数都有一条线和2个数字,这条线就是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数字是分母,表示分了几份;上面的数字是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就像母亲背着孩子,学生们就更加深刻的记住了分子和分母,也比较容易的区分。
由此,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同时在“做数学”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3、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我由小猴和小猪争论谁吃西瓜吃的多出示比较分数大小的题目。
1/2 ○1/4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西瓜的图片很容易就得出2分之1大,让学生自己提问,然后自己总结出为什么2比4小,2分之1却比4分之1大呢?学生说出了平均分的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越小。接着再出示8分之1.
总结出分子是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再由一条纸条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进行比较,内化对整体1的认识。
(三)、 联系生活,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先让学生看德国国旗,健身器材,巧克力上面藏着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出现过哪些分数,学生说出了,吃一个馒头或者一块面包或者一盘菜的几分之几。体现了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讲到这,这节课接近了尾声。我对学生的课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出示8支铅笔)先把8支铅笔的1/8奖给发言积极的同学,每人奖励几支铅笔?再把8支铅笔的1/4奖给遵守纪律的同学,每人奖励几支铅笔?通过获得铅笔的支数不同活动,学生了解分数不但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为今后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最后,在这种奖励的愉快氛围中进行全课小结。我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机构。
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我设计了三组练习。第一题,填分数。第二题是比较分数的大小。第三题是拓展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做。这几道练习题形式不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
五、说学习评价
这节课我采用自我反思评价,师生互相评价的方式,有利于建立学习自信心、主动性,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板书主要是由我的书写和学生的作品组成的。
突出重点,克服了课件上没有完整板书的弊端。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同时又是学习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信息窗呈现了三个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绿毛龟蛋长径和宽径的情境,通过学生质疑测量同一个蛋的长度,为什么两人读数不一样的问题,引入对小数的近似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后再求它的近似值。能正确区分改写和保留的要求以及各自的方法。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使学生理解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度就越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图引出怎样求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探索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区分改写和保留的不同要求和方法。
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迁移到新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利用已掌握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紧密联系,体验获取新知的乐趣。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会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理解保留位数越多,精确度就越高。
教学难点是:
理解保留和精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保留位数越多,精确度越高。
三、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教学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法: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复习旧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两个习题: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986534 58741 32100 39821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
32( )64532万 47( )05047万
在此环节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四舍五入是什么意思,为后面的学习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
第二个环节: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有两个知识点:求小数的近似数;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求小数的近似数:我先出示课本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问题,为什么小华、小明两个人说的不一样?教师可以说明由于两个学生对测量结果要求的精确程度不同,就会出现同一个小数的不同近似数,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小华说的是几位小数?小明说的是什么数?
通过学生的.回答师作说明:近似数的结果是一位小数就是将原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结果是整数就是将原数保留整数从而引导学生仿照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3.94保留一位小数是多少?3.94保留整数是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索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再通过学生的汇报,总结出: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整数一样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求近似数时,的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小组讨论:比较3.9和4与精确值3.94比较谁更接近3.94。总结出: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度越高,保留的位数越少,精确度越低。
再出示:绿毛龟蛋(2.04厘米)的宽径是多少厘米?(保留一位小数)并让学生思考:末尾的0可不可以省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保留位数不同,精确度也不同,而且0在这里也起到了占位的作用。为了巩固这一知识,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测量课桌的活动,比一比谁的结果更精确,说明理由。
第二个知识点: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出示课本71页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说一说能获得哪些信息,并提出相关问题。
(1)把1754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什么?
先让学生尝试改写,根据学生的情况,如果有正确的改写可以先让学生讲解他的方法,如果没有,老师可作说明:改写时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写上万字,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了。
(2)20xx年全国禽蛋类产量约是多少亿千克呢?(保留整数)把28795000000改写成用亿
作单位的数,让同学们独自探索方法,同桌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出287.95亿的近似数。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
在这一环节安排了自主练习的4个小题。
1-3题是用多种形式巩固求小数近似数的基本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切实巩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4题用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改写的。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让学生共同回忆本节课研究了哪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你有哪些收获?自己在学习上有哪些提高?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增强对迁移推理的数学思想的认识。
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差异布置适当的作业,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使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提高。
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启发性、艺术性、实用性,所以本节课我注重发挥其引导功能,做了一下设计:
求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3.944
保留一位小数:3.943.9
2.04厘米2.0厘米
1754000=175.4万
28795000000=287.95亿288亿
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全面系统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说课稿 篇5
《找骆驼》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找骆驼》。我的说课共分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找骆驼》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情节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听,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仅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分析判断,指点商人找回。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2、学情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对三年级学生阅读的要求,如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文章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感受文章的情感。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遇到事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三、说教法、学法:
有人说过:“教无定法”。但是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求设计具有“弹性”的教学设计,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发展的需要。因此设计本课采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以动画演示、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2、以读代讲法:读书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引导想象,力求读出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学法:根据常规班级学生的自学能力,我采用以下学法:
1、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通过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对读等,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提出了,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结合新课标和我班学生实际特点,我设计了五个部分:分别是谜语引入、初读课文、细读课文、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下面我一一地介绍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谜语引入,激发兴趣。我先让学生猜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逞英雄。”然后问:“谜底是什么?请同学们揭晓谜底。”学生们都激情很高,然后导入新课,简介骆驼。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学生自学。先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对长句、一下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初读课文。
第三部分:细读课文,理解问题。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了更好地解决本文的主要问题,我让学生先学习2---10自然段,这几段是商人与老人的对话,讲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况,理解难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首先,让学生用横线划出商人的话,用曲线划出老人的话,然后自己练读。重点读人物对话,要有感情地读。然后让三个学生分角色读,并让学生评,说说这些句子用什么语气读,才能体现当时商人和老人的心情 ,以及当时商人的想法,如此步步引导,把朗读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把 “读”和“说”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由点到面,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体会到文章的感情色彩。接着,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朗读。
如: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儿跛?”(读出老人的语气) 商人愤愤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会知道得这么详细!” (读出气愤的感觉)
根据老师的指点,再让学生男女对读、南北对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商人的情感,从着急到高兴再到万分高兴,最后转喜为怒,并在读中体会老人的冷静沉着。
为了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我先让学生看一段骆驼特点的动画视频,然后把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组,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让学生讨论,讨论后师生交流,完成表格。
第四部分:归纳总结。文章最后一段仅一句话,告诉学生事情的结果。我先让学生齐读,再抓“果然”一词,追问:从“果然” 一词你知道了什么?(找到了骆驼)。之所以找到,是因为老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接着问: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多角度的。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本单元的训练主题是: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最后设计了这个内容——观察图片。第一幅图:(看到了酒杯和两个人脸的侧面),第二幅图:(看到了枯树枝和树上的10个人头),领着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观察中的发现。
五、说板书:好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一目了然。依据本课的叙述线索,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16、找骆驼
丢骆驼——找骆驼——找到骆驼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本课教学我努力地体现“以读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将语文课上的知识、语言、思维等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 谢谢大家!
【【推荐】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推荐】聘用合同模板锦集5篇08-28
【推荐】担保合同模板锦集八篇10-21
【推荐】担保合同模板锦集5篇10-21
【推荐】担保合同模板锦集五篇10-08
【推荐】学期学习计划模板锦集五篇01-31
【推荐】学期学习计划模板锦集5篇02-05
【推荐】学期学习计划模板锦集7篇02-03
【推荐】学期学习计划模板锦集8篇01-27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5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