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分析:
《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看科学。本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解释了回声这一物理现象,捧读本文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本课的主人公小青蛙,由自己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还调皮地学他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原理。本文是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极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朗读训练的重要凭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低年级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理解青蛙妈妈言行的语句,懂得水的波纹与声音的波纹相似点,从而明白“回声”原理。
难点: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为什么会生产回声”这一科学知识。
4.教学准备:字卡、课件。让学生搜集回声的资料。
5.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它以故事的形式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作为讲读课文,在教学中应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忌把它上成自然课。教学时应主要采用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及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产生回声的原因。在教学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力求遵循“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原则,紧扣教材重点。
学习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这一段时,先让学生轻声自渎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用填空的方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使语言文字训练与认识事物统一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看投影演示,明白河水是怎样激起波纹,又是怎样荡回来的这一现象,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这段话,并想象句子的内容。这样,把朗读的训练和字、词、句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本课须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品读课文感悟回声的教学任务。第二课时进行巩固复习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书写生字等教学任务。下面我我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则源于好奇,为了使学生马上被吸引住,我是这样导课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一段人在山谷中大声叫唤的片断。幽静的山谷,反复的回声,学生很快就会被吸引住。这时老师继续说有一只小青蛙也听到了回声,他是在哪里听到的呢?回声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学习31课《回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多种形式,乐中认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多种形式,乐中认字
识字教学仍是二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联系生活实际,逐步学会自主识字,有效提高了识字能力。如:。学习“纹”字。老师问这个字叫什么?谁能给它找个朋友,组个词。预设学生说“花纹”。(师及时引导:你瞧这位同学衣服上的花纹可真漂亮啊!)学习“圈”字时,让学生伸出小手来画一个大大的圈(边说边画圈,生跟画)。学习“返”字时,老师走到一位学生前和他握手,然后问:握完了手我要干什么?(师引导刚才老师这样走了过去,又走了回来就是返,你看它的偏旁是什么?)走之旁。
三、精读课文,感悟回声。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老师问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听到了回声?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画桥洞。然后。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师:半圆的桥洞和倒影在那里?大月亮又在那里你能用手指一指吗?师引导看图,看桥体和倒影连起来好象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练习用好象说话。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小青蛙听到了什么样的回声?此时投影句子:小青蛙高兴地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你是谁?你在哪儿?”指一名学生读小青蛙的话,再指一名学生读回声。比比谁读得好,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部分学习材料十分适合朗读,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男女声当小青蛙赛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读出小青蛙的兴奋与好奇。在读时我积极引导学生自评他评,每一句评价语不同,相同的是鼓励、表扬。评价成了朗读提高的推动力。这样教师很好地发挥了引领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尽情地朗读,和文本亲近,揣摩小青蛙的心情,激发了学生对小青蛙心理的多元解读。)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在这一教学中,我巧用课件,突破重难点:回声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到,摸不着。要理解它产生的原因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呢?此时我用电脑适时展示“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的动画。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再让学生根据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并为“青蛙妈妈()起一颗石子,()进河里…”让学生填动词。然后让学生模仿青蛙妈妈的动作进行表演,这样既认了这两个生字,又理解了它意思。通过动画演示学生也理解波纹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返回,而且动词“激、荡”也不用解释学生就能明白它们的意思。
课件中通过青蛙妈妈的讲述,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波纹,波纹碰到岸边又一圈圈荡回来。在桥洞里小青蛙的声波碰到石壁声波也返回来。很好的理解了什么是声波,找出了水波与声波的共同点,再来认识回声轻而易举。在此课件的出示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溶化了知识的难点,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水平三的教材(单挂膝摆动),下面我将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
1、发展学生潜能
2、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1、单挂膝摆动是水平三低单杠的教学内容,是小学生在学习单杠悬挂技术后进一步学习的一项挂膝悬垂与摆动相结合的技术。
2、单挂膝摆动是增强学生力量、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及前庭器官机能。
3、单挂膝摆动第二课时,为接下去的几课时作好铺垫,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三的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单杠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发展空间很大,模仿力强、表现欲强。根据学情我拟定了本节课是通过迁移教学法、讲解示范法、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学生练习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标准,以表扬鼓励为主。
根据上面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四、教材目标及重难点:
1、认知目标:了解单挂膝摆动动作的结构和自我保护帮助的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学练,90%的学生正确掌握正握杠技术动作,90%的学生掌握直臂悬垂穿杠挂膝,并能在保护与帮助下80%的学生挂膝摆动3——4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单挂膝摆动练习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提高自信心。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拟定这节课重难点:
重点:握杠、直臂提膝贴腹
难点:动作连贯性
五、教学策略为了掌握本堂课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师采用了循序渐进法,讲解示范法,分层教学法和小组练习法,学生通过尝试—对比—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形式,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教学流程
开始部分:
1、教学常规:
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安排见习生。
目的:规范课堂,明确任务,集中注意力。
2、准备活动:
a、游戏“穿越火线”——老师带着学生穿越单杠场地慢跑、做活动操。目的:通过游戏“穿越火线”,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热身、活动关节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b、玩杠——教师讲解玩杠的要求及注意点,将学生分成4组在双杠场地,组织学生进行玩杠。目的——玩杠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杠性同时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作出穿杠挂膝的动作,从而引出主教材的内容。教师讲解要求及注意点是为了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做危险动作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本部分:
1、直臂提膝
在玩杠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能够做出穿杠动作,但是握杠、穿杠动作不准确。为了让穿杠动作做到更好,我用2分钟时间集体练习了直臂提膝动作。为什么要进行直臂提膝练习呢?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掌握直臂正握杠,让学生体验提膝贴腹动作。通过练习,95%以上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完成直臂提膝动作。为接下来到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斜站提膝踩杠
为了巩固直臂正握杠及提膝贴腹动作。本环节在直臂、提膝贴腹动作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练习难度,安排学生斜站提膝踩杠练习。为什么要斜站提膝踩杠练习呢?一方面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及髋关节的柔韧性,另一方面掌握正确的踩杠动作,为接下来的斜站穿杠挂膝做准备,为上下两个练习起一个过渡。在练习过程中,观察到部分学生不是脚掌正面踩杠,这时我要求双杠两边的同学相互监督,以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准确性。
3、斜站穿杠挂膝
在本环节安排了学生斜站穿杠挂膝练习。为什么要安排斜站穿杠挂膝练习呢?一方面让学生提高直臂正握杠动作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穿杠挂膝动作,为最终的单挂膝摆动打好基础。在练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按照骑跨的错误动作进行挂杠,这时我要求两边学生进行监督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练习来有效的完成穿杠挂膝练习。
4、挂膝微摆动
为了把本课推向高潮同时也是为了检测本节课的成效。本环节将前面学过的内容再次拓展提高,在正确穿杠挂膝之后在摆动。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正确完成穿杠之后还没有摆动就已经落地。这时,我要求一位学生在练习时,在他后面的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一手托练习者背,一手在练习者摆腿时顺势下压其摆动腿,帮助其摆动。
5、素质练习:俯卧高抬腿
在本节课的素质练习中安排了学生练习俯卧高抬腿练习,为什么要练习呢?一方面本环节之前的练习中,主要是发展了学生的上肢力量及柔韧性,本环节安排的俯卧高抬腿是为了上下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是通过不同体位做高抬腿有力于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学生坐在垫子上,扮演正被充气的气球,教师则是充气的,随着教师打起的动作增多学生要慢慢起立,最后听到“彭”的一声学生要模仿泄气的气球掉在垫上。
七、本课特色
1、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2.本课教学内容新颖,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互助学习在本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八、教学效果
练习密度
练习强度
平均心率
30%---35%
中
120—135次/分
九、场地器材
双杠4付单杠4付跳箱4个大垫子4张小垫子16张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它浓缩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主要情节,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颂扬了他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
这篇课文以“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在具体叙述上,作者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空白,如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到人间后人们的反映,这些空白的存在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资源,是一篇训练语言、发展思维的好课例。
二、目标制定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课课文内容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品读重点词句,抓住教材留白,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和方法:以“自读—感悟—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学习其不畏*暴、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在自主探究中反复感受文本语言,潜心研读、品词析句,感悟普罗米修斯的英雄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人物形象。
三、学情分析
这里主要谈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神话故事兴趣浓厚,尤其对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更是情有独钟。电视剧《西游记》中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三年级课文《哪吒闹海》中顽皮、可爱、为民着想的哪吒都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英雄。对这类
课文的学习,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参与,有较强的表达欲望。为此,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感悟探究。
四、教法学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预设的教法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整合图、文等各种资源,采用自主探究、朗读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预设的学法是:以读促思,读中体验,合作互动,角色体验等,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学习、表达。
学习新课文之前,我会照例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2、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并自读课文初步解决问题。
因为,预习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预习,不仅为课堂学习做好了思想和知识上的准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一课时,我通过讲述神话故事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为什么盗火?结果怎样?”等问题自渎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在一些重点词句处做好标记。
然后,我重点指导读好本文中的人名、地名及长句子。(如:太阳神阿波罗、主神宙斯、奥林匹斯圣山、高加索山、希腊大英雄赫剌克勒斯;长句子:
1、当太阳神阿波罗驾着太阳车……偷取了火种。
2、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帮助学生通过初读关。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为了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我引导他们联系日常生活,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火”。设想地球上没有火种时,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从而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学生朗读、体会没有火的巨大痛苦。
第二课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精读感悟,入境体会。为此,我设计了四大版块,它们分别是:
一、一点突破、理解“盗”的意义;
二、角色置换,体验“盗”的过程;
三、自主研读,感受“盗”的后果;
四、情感升华,品悟“盗”的精神。
第一版块:一点突破,理解“盗”的意义。
先动态显示“盗”字,让学生理解字意。学生可能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偷取、盗取”。教师追问,它与“某某家庭被盗”的“盗”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孩子静下心来走进文本,只有解读文本才能全面理解。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互相讨论交流,屏幕相机出示:
1、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第一句话通过抓住“极富同情心”、“决心”等词的理解,让孩子初步明白普罗米修斯是为了解除人类生活的困苦而去行盗。
2、第二句“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理解这句,结合复习第一自然段,对比思考“有火时代”、“无火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的改变,体会他的这种举动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英雄行为,引发孩子对英雄的尊敬。
这样设计,学生能理解两种“盗”的不同意义。
第二版块:角色置换,体验“盗”的过程。
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表演,体验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样设计是源于新课程的理念,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表演,再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情景,在评价中体会(躲在)、(悄悄)、(插进)、(偷取)等词,进一步理解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机智的神。
“普罗米修斯真是既勇敢又机智,现在他带着火种小心翼翼来到人间”,在教师的叙述中,“普罗米修斯”手举火种来到学生中间。师生采访“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用手捂着火?结合理解“小心翼翼”,体会火种带到人间的艰辛。随后让学生与“普罗米修斯”进行对话,并尽情表现自己看到火种后的好奇与欣喜。
这样设计,既填补了文本的空白,又促使学生形象理解了“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因此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不失为深刻理解文本内容的有效途径。
第三版块:自主研读,感受“盗”的后果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难以实现。”因此教师要提出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学习要求。
在学生沉浸在得到火种之后的兴奋中时,教师话锋一转:“盗火的行为一旦被发现,普罗米修斯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接着出示自读要求:
1、普罗米修斯受到怎样的惩罚?划出重点词和印象深的句子,并想想从中体会到什么?
2、普罗米修斯该不该受罚?为什么?并在小组交流。
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要学生读中感悟,让读成为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在此基础上,师生再次走进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引导想象:当宙斯大发雷霆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当普罗米修斯经受折磨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发挥,体会人物情感。这样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语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细心体会重点句。如“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
如此反复体验,对文本的解读越多,对人物形象的领悟越深。
第四版块:情感升华,品悟“盗”的精神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课堂上师生之间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纽带。这一环节,我这样叙述:面对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普罗米修斯后悔了吗?动摇了吗?屈服了吗?引导学生体验普罗米修斯的心理。进而重点品读“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甘愿为人类而受苦。”
抓住“不、也不、甘愿”等,悟出普罗米修斯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最后,通过引读下文,让学生知道这种精神不仅感动了人类,也感动了希腊大英雄赫剌克勒斯,他不远千里前来解救,使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
学文至此,学生对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品质有了深刻认识,教师相机出示:“普罗米修斯是一个的神。”这样从部分又回到整体,体现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理念。
紧接着我会推荐课前收集的一首诗,供学生赏读。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身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
送来光和热,
送来人类新的纪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
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躯体,
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是仅仅物质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的,
是声声不息的精神火种!
勇敢、坚强、博爱、无私,
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我设计的作业是:
1、“小练笔”: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第一项作业是机动作业,如果课堂有时间即在课堂完成。)
2、“好书速递”:推荐阅读《古希腊神话》和《燧人氏钻木取火》两本书。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发言,相机进行如下板书:
19普罗米修斯盗火
富有同情心
勇敢、机智
不畏*暴、坚强不屈
这样简洁、明了,突出了人物的特点。
尊敬的各位评委,一篇优秀文章,总有那种动一发而牵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同时拓展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回顾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我紧扣“盗”这一点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探究的内核,它力求体现这三点:
1、在文本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整体感悟、探究的牵引力。
2、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形成一个教学版块的支撑力。
3、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六、教学预测
1、教学内容是富有弹性的,既要用好预设的教学资源,又要关注文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如学生体验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过程,可能对“躲、悄悄”等词的表演不到位,而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理解人物的特点。我会及时点拨,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2、无论是哪种教学方式,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来看,我将尽量简化头绪,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的时间,从而提升师生对话的质量,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价值的收获。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塘旧事》。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说起: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当堂训练。
一、 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认识。
《荷塘旧事》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 11 册第 5 单元《往事》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叙事散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同时,还回忆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事;通过美景、旧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赞美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从课题和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从易到难的安排,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把知识、技能、情感的培养综合了起来,关注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对“生活即课堂,处处是语文”的深切感受,让学生能结合观察、讨论、交流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1)、学习“写景”部分,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场面或人物的写法,在品读、圈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往事营造出的伙伴间真诚的关爱。
2、情感目标
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赏析景物描写的优美,归纳写作要领。
教学难点: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特点并领悟的主题。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围绕中心选材,理清的感情线索,体会作品中作者流露出的感情,学会使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叙事,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发表见解。确定此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就是以单元主题为依据,同时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的设计以景物描写为线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索语文知识的环境。培养学生景物描写的能力,并在其中穿插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品词析句、写作能力及文学鉴赏力,使语言素养也有所提高。
二、说教法
首先,采用直接导入法,揭示课题,留足够的时间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2---4自然段文字优美,多处运用修辞,渲染了荷塘美景,教师着重要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同时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在学习人美这一部分时,教学难点是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尤其是他们救人之后的“哈哈大笑”的理解,最后,本文的亮点是结尾处高度概括的语言,是的主题得以升华,要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教育。
三、 说学法
结合年段研读探究型学思阅读教学的课堂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能深入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敢于交流,积极补充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的主题得以升华,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小组讨论法、赏析理解法、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1、 回忆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往事?然后引入课题,题目中可以看出,课文是一篇写事的,而且写的是从前的事,发生过很久了。
2、预习检测,整体认知课文。
依次检测词语及课文内容我知道:这篇,写了“我”在( )的时候,到外祖母家去过暑假的那段难忘的回忆。写了( )和( )两个方面的内容。
3、自主学习,体会景之美
留足够的时间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2---4自然段文字优美,多处运用修辞,渲染了荷塘美景,教师着重要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以问题引导学生:这部分课文描写的景色美吗?为什么会让我们如临其境般的感受到荷塘的美?引导学生进行写法指导。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理解用词之妙,进一步体会修辞手法使用的积极作用。
4、再次进行自主学习,体会人之美。
以问题:自读5—16自然段,说说作者写了他和伙伴们的哪些事?你觉得他们的生活有趣吗?你从伙伴们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注意抓住描写伙伴们具体行为举止及神态的语句去进行体会,写好批注。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在学习人美这一部分时,教学难点是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尤其是他们救人之后的“哈哈大笑”的理解,最后,本文的亮点是结尾处高度概括的语言,是的主题得以升华,要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教育。
5、合作交流,深化主题。
学生在对有了具体了解之后,缺少一个整合与回归。作者为何写此文,为何讲多年以后,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 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你知道原因吗?以此问题打开思路,穿起全文,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正因为家乡景色优美,还有那么善良憨厚的伙伴,那么快乐有趣的生活,才使得作者魂牵梦绕。
五、当堂训练
学习之后就要运用,本课的一个特色就是环境描写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因而我抓住这一训练点设计了课堂(课后)练笔(相信我们的童年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请你选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或场景写一写,可以学着课文的样子用上各种修辞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叙事散文,层次清楚,写景部分抓住了荷塘的形状、色彩及荷花的姿态三方面,叙事部分抓住了作者和小伙伴的三件事,结尾是全文的中心句,根据的结构与重点我采用了提要式板书法。
形状
景美 颜色 和谐之美
荷塘旧事 姿态
狗刨比
人美 打水仗 淳朴之爱
水中救“我”
说课稿 篇5
教材简析:
《iuü》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二课。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情境图:乌龟驮着小蚂蚁过河,小鱼鼓掌欢迎,既赞扬乌龟乐于助人,又赞扬蚂蚁善于开动脑筋。从这个语境中可以剥离出“蚁、乌、鱼”这三个语音而导入“iuü”这三个字母的认读,在学生心理上形成“画面——语音——字母”这样一个学习链。第二部分是表音表形图,以利于学生掌握字音、熟记字形。第三部分是六个单韵母的字音字形辨别。第四部分是“iuü”的笔顺图及其汉语拼音在四线格中的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4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它们的四声。
3、能准确地分辨这六个单韵母的读音与字形。
教学重难点:
能读准“iuü”的音、认清它们的形。
教具准备:
情境图的动画演示课件、字母卡片。
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汉语拼音是一串抽象的表音符号,它缺乏具体内容,枯燥乏味,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一年级儿童在入学伊始更应注意不能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呈现各种活泼生动的学习形式,将枯燥的学习内容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字母的音形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2、自主探究,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观念是贯穿我们整个基础教育始终的。所以在学生尚未形成“学习定势”的起始年级,教师更要将这种观念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因此在教学iuü的字形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字母形态的特点,自己去想办法记住它,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从小就应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在教学“a o e i u ü”六个单韵母的读音和字形辨别时,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在活动中相互纠正、彼此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
③了解氢气的性质。
④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4.教具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投影仪。
二、说教法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
三、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探究学习
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2.多种感官协同法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做好以下指导:指导正确使用教科书;指导学生正确听课。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学习情景
在上课之初,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观看之后,学生意识到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投影]展示下列资料
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2、实验探究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引导学生看课本P45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密。
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在做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
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
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验证实验
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
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在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验证氧气的方法,自然会想到用木条去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向学生提问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
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讲解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叫氢气,它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且火焰颜色呈淡蓝色,它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以下结论: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简称负氢(父亲)
4、讲解总结
教师向学生提出: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变化表示出来。
这个反应的反应物为水(化学式H2O),反应条件是“通电”,生成物为氢气(H2)和氧气(O2),所以此反应可表示为:水 氢气+氧气。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师向学生提出:电解水这个反应属于前面我们所学过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呢?为什么?
要求学生回答:因为它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水,而生成物有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满足“一变多”的特点,所以它应该属于分解反应。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气体——氢气,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多少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
1.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从网上了解到,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将会是未来世纪最主要的能源;
3.查阅资料可知,若是不纯的氢气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4.氢气名称的可能与它的密度有关,因为“轻”“氢”谐音。
看来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得还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
谁能描述出氢气的有关物理性质呢?
1.从电解水的实验可见氢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若闻它的气味,还会发现它是一种无味的气体;
2.试管2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
向学生展示氢气爆炸的投影。
氢气具有“可燃性”这个化学性质。那么该如何去检验氢气的纯度呢?你能结合课本图3—3进行描述吗?
学生讨论并总结: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然后移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较纯。不纯的氢气不能点燃,需重新检验氢气纯度,直到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了才能点燃。
接着提问:是不是只要空气中混有一点点氢气或氢气中混有一点点空气在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出结论
我们知道,世界上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空气中有一点氢气或氢气中有—点空气点燃就会发生爆炸。它有一个限度,我们称为爆炸极限。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就是氢气的爆炸极限。
刚才还有同学说到了氢气名称的由来,这确实与它的密度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也就是说,它是最轻的气体,因此,它的名称为“氢气”。
在能源逐渐短缺的当今世界,氢气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而被各国科学家看好。 展示下列资料
新型燃料——氢气
现代世界所使用的矿物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燃烧后产生较多的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寻找一种不会产生污染的燃料,是各国科学家努力的目标。
氢气作为燃料行许多突出的优点:第一资源丰富、以水为原料;第二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第三燃烧产物是水,无毒、无污染,且可以循环使用。所以,氢气被称作绿色能源。
据报道,1988年,前苏联采用液氢及天然气组成混合燃料,成功地进行了图—154喷气式客机的试飞。日本研制的氢引擎汽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研制的以氢为燃料的小型客力和货车已经接近实用阶段,大众汽车公司研制的10辆燃氢汽车,已试运行8万公里。1999年2月2日,世界上首辆用氢气和氧气作燃料动力的无污染出租汽车已在美国纽约街头亮相。这辆名为“千年出租车”的环保汽车几乎听不见任何嗓音,尾气排放量为零。
尽管氢能已在一些国家进行了探索性的使用,但日目这种绿色能源并没有被普通使用,这是由于氢能属于二次能源,需要借助别的能源来制取,加之生产成本高,经济上也划不来,所以尚不能普及。
科学家们预汁,21世纪氢能将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为人类造福,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将因此显著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将因此进一步提高。
可见。氢气真是未来世纪主要的能源,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并能为氢气的普遍使用作出贡献。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电解生成的氧气和氧气的组成与水的组成有什么不同。教师写出氢气(H2) 氧气(O2) 水(H2O),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
学生讨论后发现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而水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你能说出以下物质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吗?
①铁(Fe) ②铜(Cu) ③过氧化氢(H2O2) ①高锰酸钾(MnO4) ⑤四氧化三铁(Fe3O4)
答案:分别是①1种 ②1种 ③⑤两种 ①3种
对学生讲解化学上我们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H2)、氧气(O2)、氮气(N2)、磷(P)等,把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水(H2O)等。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和化合物就是根据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来进行分类的,可见分类的方法在化学科的学习中运用的非常的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我们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根据水、氢气、氧气等物质组成中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
五、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二、验证实验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水(H2O) 氢气(H2)+氧气(O2)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氢气(H2)
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3.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若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
4.爆炸极限:4%~74.2%。
四、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精选】说课稿集锦六篇】相关文章:
《观潮》说课稿集锦15篇12-18
散步说课稿集锦15篇11-12
小学美术说课稿精选01-19
木兰诗说课稿集锦9篇11-05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精选12-17
《荔枝》说课稿精选2篇12-17
《节日》说课稿(精选5篇)11-30
《草原》说课稿(精选7篇)12-01
《离骚》说课稿(精选3篇)12-14
《珍珠鸟》说课稿(集锦15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