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26 08:02:4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十一册的学生在第九册的时候学过《蛇与庄稼》,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深刻的枯燥的道理不感兴趣。

  学习目标:

  一、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一为“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根据文本,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二为“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三、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设计理念及做法:

  一、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本篇分为两部分,1至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叙了一个故事,7至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较深奥、枯燥。怎样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并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呢?怎样让深奥的道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化难为易呢?在故事部分做,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故事与道理浑然一体,深刻的道理就蕴涵在浅显的故事中。故事部分品读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品读故事部分的三个文段:①“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再现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与后文破坏后的环境形成对比,感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②“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感受狼的无可奈何和猎人的冷酷无情;③“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鹿的命运和整个大自然的命运,从而认识到罗斯福总统决定的严重错误,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道理不需要分析,不需要讲解,更不需要灌输,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是水到渠成。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一篇较长的如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呢?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而这正是这篇的重点目标),这一组数字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条线。所以,我作了如下设计:①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②4000只鹿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③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④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⑤老师深情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出现,配上让人震撼的声音)为什么?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你想说点什么吗?这几个数字像一条线将一粒粒珍珠(故事与道理;美丽和谐的自然与杀狼后环境的破坏)串联起来,使脉络清楚,学习起来思路清晰。

  三、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读书,不仅要读进去,使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语言的、思想的、写法的),还要读出来,在书中读到自己,向个性开放;读到生活,向生活开放;读书,不仅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是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在思考创新中深化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所以,我做了如下尝试:①补白: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呢?培养学生感受文本的敏锐度和想象能力;②生活中还有这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事物吗?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 ③我是老师小帮手:“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麻烦:由于事情很多,对班上的情况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于是在班上设立了值日班长一职,主要负责向老师报告学生的纪律情况,如:谁丢纸屑啦,谁骂人啦,谁抄别值日班长一职撤了?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说课稿 篇2

  一选材意图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现代幼儿艺术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我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动手动脑的美术创作活动——美丽的色彩,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幼儿考虑。通过“吸管吹画”、“弹珠滚画”、“手掌拓印”、“蜡笔涂画”等多种美术活动形式,让幼儿去体验、感受色彩的美丽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二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具体的美术活动能力,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活动内容、材料。“吸管吹画”、“弹珠滚画”、“手掌拓印”等这些在平常美术

  活动中是很少见的,这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欲、积极性,最关建的是这些活动形式对幼儿技能、技巧要求低,易操作,只要动手就能创作出漂亮的作品。体验审美愉悦以及满足感、成功感。还给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可以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活动形式;自由构图、用色;大胆表现自我;促进个性发展。

  2目标分析

  知识性目标:

  ⑴黄、蓝、绿四种颜色

  ⑵让幼儿学习掌握吹画、滚画、拓印、涂色等美术基本方法、常规。

  ⑶体验色彩的美,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社会性目标:

  ⑴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⑵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他们获得创造后的愉悦体验。

  ⑶知道自己生活在绚丽多彩的世界里,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⑴让幼儿对色彩产生兴趣。⑵体验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难点:⑴用语言表达对色彩的感受。⑵吹画时气流的大小、方向。

  三幼儿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年龄在3岁半左右,处于涂鸦期、表现期,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喜欢明亮的色彩如、红黄蓝绿和有变化环境;不适宜学习临摹。从平日美术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看,动手能力较差,依赖成人的指导,操作中畏首、畏脚怕出错。

  四教学方法设计

  1谈话、提问法引出主题

  谈话法维护宽松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而提问的方式又能引导幼儿靠近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2观察、学习法提高幼儿审美感受

  通过欣赏课件(强烈明亮的色彩组合)感受色彩的美丽,激发创作欲望

  3示范讲解法让

  幼儿掌握基本技能、常规

  低段幼儿是需教师分步骤示范操作,才能在模仿中掌握基本的技法,所以有条有序的示范、讲解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4分组操作法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据活动内容、材料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四个活动组:吹画组、滚画组拓印组、涂色组。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形式,分组活动。给每个幼儿自由的创作空间。

  5个别指导法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消遣,老师在把握幼儿现有水平和每个孩子的特点的前提下,对个别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出成果。

  五教学准备

  1活动前两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去找生活中的红、黄、蓝、绿颜色,并从家中带来有颜色的东西

  2、吸管、弹珠、彩色水、广告颜料、蜡笔;四开、十六开白纸;方筛、擦手帕若干。

  3、课件制作(美丽的色彩组合图)

  六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部分:谈话、提问引出主题

  老师以谈话的方式,逐一提问

  ①你们带来了什么?它叫什么?⑵有什么用途⑶什么颜色?你喜欢吗?幼儿集体回答,再个别细答。

  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引起对色彩的确兴趣。

  第二部分:欣赏观察色彩组合图,体验色彩的美

  老师逐一出示色彩组合图,幼儿欣赏观察,引导幼儿说出或表现出感受。

  本环节中难点⑴的突破主要通过老师用表情、动作、适合小班幼儿的重叠词如:红红的、黄黄的、蓝蓝的、绿绿的、作相应的引导。

  第三部分:幼儿分组创作

  第一步:示范创作方法

  1老师简单示范制作,让幼儿掌握几种美术形式的基本技能的、常规。

  吸管吹画是难点做最后一个示范,并放慢速度反复两次。

  2个别幼儿上前来按老师的讲解操作,老师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

  3老师据幼儿掌握情况再示范1—2次。

  第二步:介绍活动内容、材料,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组。

  第三步: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领悟强、制作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引导。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主要采用讲解和示范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老师个别指导突破难点。

  第四部分:幼儿作品展示

  本部分主要采用谈话法,通过讨论,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这是本次活动较重要的一环。老师要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

  第五部分: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后,添画、加工成比较形象的画如:手掌拓印画添上刺成仙人掌、画上翅膀成小鸟。

说课稿 篇3

  3.学读

  我们常用“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我们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学习实践贯穿始终,我们的教学才有成效,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要求,因此我在导读之后设计了学读这一环节。

  (1)指导学生自己试读,在书上标出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学生点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

  (3)配乐全班小声跟读,再次享受诗歌的音乐美。

  听读、导读、学读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训练的过程以及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学生对整首诗由意象到意境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过程,更是理解和体会诗歌思想感情的过程,做好这一环节也就水到渠成的使整个教学进入问题探究这个环节。

  四)问题探究

  我们常说“读吟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这么多次的诵读之后,对诗歌的内容已有了基本了解,但我们都知道要深入理解一首诗的思想内容,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因此,我将把如下问题的探讨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教师指导前两组意象及涵义,学生自由讨论后两组并选代表发言。

  第一节:连用“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五个意象并以“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语,来描绘祖国所承受的苦难与忧患。第二节用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表现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

  2.这首诗意象的选择与运用有什么特点?

  (1)诗人善于从不为常人注意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

  (2)意象具有层递性。

  (3)意象体现了主客相容性。

  3.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不一样,第一句抒发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涵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神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有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

  4.背诵指导:理清思路,抓关键词

  (五)拓展练习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诗的思想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但这并不是我们学习这首诗的最终目的,任何一篇文学作品,我们都要学习作者巧妙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拓展练习我要求学生写一段热爱祖国的文字,其中要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要求学生三分钟内完成,先互相评议再推荐朗读,最后教师评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课下阅读舒婷的《致橡树》,体会其中意象特点。

  附: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充分抓住诗歌通过一定的意象表现意境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行之思路和课文难点,它是教学内容的简缩,能让学生直接抓住要点而摒弃繁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求动圆圆心轨迹”是高中课本《平面解析几何》(试验版)第七章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习题课,它利用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来探索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求法。通过利用几何画板作图,学生找到了另一种全新的曲线――椭圆,为下一章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包括: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同时也学习了用代数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以数论形,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直接法(设动点p(x,y),利用性质找出方程)。

  在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几何画板”作出静止图形和一些简单的动画,有助于学生对动点轨迹的理解。

  2、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动圆圆心轨迹的求法;难点是利用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得到等价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和学生的具体的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掌握轨迹问题的一般求法;

  (2)掌握圆的定义及其性质;

  (3)掌握利用几何画板作动点轨迹。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地领会求动点轨迹的思想方法,更深一步地了解、运用圆的定义和性质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几何画板的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利用几何画板的作图,增强问题的直观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特别是对抽象能力不强的学生有较大帮助,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共同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运动与静止的相互关系。

  三、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的主要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法、计算机辅助教学、讲练结合的方法。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符合辩证叭物主义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积极性、巩固性、可接受性,教学与发展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等原则。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是通过教学中的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动圆的性质,利用几何画板工具作出动点的轨迹,给抽象轨迹以直观感觉,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轨迹方程的推导,熟练公式,巩固圆的性质及定义。通过题组教学法,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等价转换、数形结合等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关于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必须在传授知识给学生的同时,教给他们好的探索方法,也即让他们“会学习”。

  首先,让学生根据条件作图,学生在作图时肯定要寻找作图的条件(这就是立方程的等价条件),再通过作出的图象引导学生如何求出轨迹的方程。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通过作图,即熟练了几何画板这个工具又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方程的推导,深化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4至5人一组);(2)从学校局域网或inter网下载几何画板软件并安装;(3)布置几个作图题,要求学生在兴趣小组活动时协商解决。

  问题的引入

  首先,提问学生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节课所用的知识。

  再次,给出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分成两问,第一问:试作出过定点a(6,0)且与圆相切的动圆圆心轨迹是什么图形?

  问题解决步骤

  第一步作图:学生分小组讨论和作图(每个小组两台电脑)。由于作图时学生可以讨论,在这种相对宽松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老师巡视,辅导学生作图(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得出动点的性质)。展视学生成果,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如果学生没能作出则展视事先准备的课件);

  第二步找依据:提问作出图象的学生,作图的依据是什么?(动点到原点和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长10)你能写出代表这个图像的方程吗?

  第三步推导方程:将作图依据转化为符号语言。设p(x,y),则由学生提出的依据可以得出|pa|+|po|=10,然后将各点的坐标代入、化简即可。

  第四步归纳: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的关键在于找到动圆圆心的所具备的特殊性质,从而找到立方程的依据,最后代入化解即可。

  补充说明

  上述过程始终围绕着学生展开,基本按照提问——学生思考、制作——再提问——学生推导、计算的流程进行。第一步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先看到了问题的结果。其次也培养他们相互合作的精神,并提高了学生几何画板的运用能力。第二步的目的则在于本问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部分,所以务必要请同学们注意。第三步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加强运算能力。第四步的目的是从解决动圆圆心轨迹方程得出一般动点轨迹方程的求法。

  另外,本节课的另外两道例题也将按照该步骤进行下去,在此就不再详述。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熟练掌握了动圆圆心轨迹的求法,以及一般动点轨迹方程的求解步骤;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还更进一步的认识了圆的定义及基本性质;除了掌握了数学知识之外,同学们掌握了怎样用几何画板来作动点轨迹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布置作业练习册《圆的性质的综合练习》

  六、教学评价的分析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出现这样的问题:经过题目的分析后,仍然无法得出立方程的等价条件,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圆的基本性质,如: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外切和内切)还没有掌握熟练的缘故,所以除了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之外,还需要通过课堂练习各课后作业来强化它们。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动点轨迹的求法,而且通过作图掌握了几何画板这个软件,通过方程的推导,更加熟悉了圆的性质,深刻体会到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以数论形,数形结合”,提高了运用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思路的探索和轨迹方程的推导,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优化,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享受了数学的美。

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题目是《西门豹治邺》,选自小学语文北师大教材第十册第九单元,这篇课文记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便调查其中的原因,弄清事情真相之后,运用极其巧妙的方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育了官绅和百姓,破除了迷信。赞扬了他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好品质。教学中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体会西门豹非凡的智慧和管理才能,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2、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体会出西门豹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迷信的巧妙。

  在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 运用不同手段创设情境

  1、问题情境

  在这节课一开始,师生共同回忆了几个学生们上节课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西门豹为什么治邺?他是怎样治邺的?结果怎样?围绕问题,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交流等方式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努力寻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交流中,学生锻炼了动脑、动口的能力。同时,老师的提问随着学生的思路转移,并进行必要的点拔。这样创设了师生间的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学中课堂气氛较热烈。

  2、生活情境

  在课堂上我几次创设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文本内容的生活情境。如:假如你就是西门豹,面对我们这些漳河边的百姓怎样说:假如活命的官绅、普通的百姓,你会作何感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创设生活情境的主人,他们角色表演领悟到了西门豹的机智。在这种情境里,教师不必做人物分析,学生已经轻松理解了课文了。学你此时就是那位差点被淹死的新娘、曾经失去女儿的老人、侥幸生不仅学懂了课文,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品味人物语言理解感悟

  在课堂上,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西门豹的语言,让他们透过语言文字,发现西门豹超常的智慧,感知西门豹平静的外表下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他惩恶扬善,崇尚科学的美好品质,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又学到了阅读方法,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语感,陶冶了情操。

  二、 开放的过程体现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搭建展示平台。学习课文时采取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彼此交流,相互补充,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说课稿 篇6

  五年级 (2)班 杨申杰

  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各位探讨《地球信箱》的教学,下面我从教学主题、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学板书四大块说说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透视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地球信箱》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通过新颖大胆的想象,把地球比喻成一个大信箱。把自然景物当成人来写,大自然的奥秘成为信的内容。最后写“我”深受启发,也加入了写信的行列。表达了“我”希望探晓改造大自然地愿望,抒发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目标定位

  五年级的学生无论是思想上和知识上都是一个过渡和提升的阶段,根据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会写“箱、邮、圣、脊、梁、腹、煤、迸、炽、佛”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让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2-5自然段开头的好处。

  3.通过阅读地球信箱的信件,感受大自然的美,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确定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球信箱的信件,感受大自然的美,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体会2-5自然段开头的好处。

  【教学难点】:了解拟人句的表达方法,体会语言美。

  二、说教法:创新教学方式

  教法,学法的利用。我想,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十六个字。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合作学习和提问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三、说教程:激活教学环节(第一课时)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步骤:

  (一)、鼓励找自信,直接导入主题。

  对于学生来说,充分的肯定是他们找到自信的根源。所以在开始我就用接对诗句的方法让他们找到自信的感觉。然后直接导入课题,板书。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小组上台展示预习成果。(生字新词) 成功导入后,我请一个学生带着“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的要求快领读课文,适时指正学生预习时的误读。读完后学习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课前预习检测,扫除字词句的障碍。接着让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讨论与交流中求得真学。

  (三)、再读课文,小组讨论,探究课文内容。

  首先肯定他们的预习成果。

  1、然后接着提问: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信件呢?里面又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的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①课文开头总的写地球是 ,盛满了无数爱的信件。 ②然后,作者具体写了地球信箱中的 封信,它们分别是: 写给 的; 写给 的; 写给 的; 写给 的。 ③最后作者想加入写信的行列,写给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伙伴: 、 、 、 。我期待它们变绿、变美、变得生机勃勃。

  2、读完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以上问题。老师做相应的指导。

  3、根据情况肯定小组讨论的活动程度。然后叫积极的同学上台以填空的形式回答问题,并组织同学或是自己读课文里的相关内容。

  通过以上环节:读课文——讨论——学生交流回答问题。一加强了小组合作交流,也让学生上台充分的展示自己,让其找到自信;二把课文内容梳理了一遍,把握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三同时让学生加强了读的训练,把握了重点。再继续提问,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呢?让学生继续质疑。

  4、最后让学生再默读课文,进行小结。

  四、说板书:回顾板书设计

  地球信箱

  地球是个大信箱

  落叶写给大地母亲

  太阳写给大地

  冬天写给春天

  过去写给今天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嫦娥奔月》以传统的神话故事为依托,主要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不让奸诈之人成仙称霸,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从此夫妻分离的感人故事。文中展示了嫦娥、后羿、逢蒙等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既有后羿射日的壮观场面,又有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的惊险情节;既反映了嫦娥的善良美丽,又表现了她义无反顾吞下仙药的机智勇敢。尤其是对嫦娥升天之后的景色描写以及后羿回来后与妻子天人永隔的场景描写,清冷凄美,有一种震摄人心的悲剧色彩。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所感染。

  二、说学情

  神话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民间特色,绝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喜爱且充满热情。五年级的孩子对于神话故事并不陌生,曾经学习过《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等多篇文章。本文语言文字优美动人,通俗易懂,学生阅读起来难度不大,并乐于从中感受到意境美。但如何让学生从故事本身走入故事背后,感受神话人物的内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2。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理解,读中想象。

  2。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语言平台,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思维表达能力。

  2。练习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2。感受并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五、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导入,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人物性格特征,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采取语文主题教学法同时学习了解了《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感受到了女娲勤劳、善良的品质。让学生从故事本身走入故事背后,感受神话人物的内心。

  六、说教学流程:

  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想到嫦娥奔月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让学生一边读第六自然段,一边想象画面。欣赏奔月之美。第六小节与课文的其他自然段有所不同,它是写景的,文字优美,加上插图,给人无限遐想,由嫦娥的心情引起大家的思考,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学习嫦娥善良美好的心灵。人物是故事的要素,体会人物形象是领会故事意蕴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抓手。神话故事中的几个人物:后羿、逢蒙、嫦娥,女娲,通过语言的品味、朗读、感悟,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最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

  三是语言的积累。月的遐思,月的美感,引起学生对咏月诗句的积累欲望。趁着孩子们兴趣正浓,出示咏月的诗词,孩子们读得兴趣盎然,不亦乐乎。

【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相关文章:

有关会议方案模板汇编七篇01-10

有关担保合同模板汇编七篇10-12

有关销售实习报告模板汇编七篇03-10

有关教师学习总结模板汇编七篇02-04

有关学生求职信模板汇编七篇02-08

有关离职申请书模板汇编七篇01-22

有关父母感谢信模板汇编七篇02-09

有关技术咨询合同模板汇编七篇12-08

有关幼儿园开学通知模板汇编七篇03-05

有关医生的辞职报告模板汇编七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