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演示文稿动起来》。下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1、教材分析;2、教法选择;3、学法指导;4、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西安交通大学版小学课本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五课,《演示文稿动起来》是PowerPoint这单元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静态的演示文稿,如在PowerPoint中利用文本框制作文字,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设置背景,对整个幻灯片进行浏览与放映等,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课设置动画效果的学习,可以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演示作品,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幻灯片动画效果和动画放映顺序的设置:
(2)过程与方式:通过直观演示、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和评价的影响,使学生熟练掌握设置动画效果和顺序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自他展示、自他激励、体验创作的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探索中陶冶情操。
3、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围绕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和动画放映顺序展开,所以把重点定位在动画效果的制作。而在设置过程中,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 “自定义动画”对话框上较难掌握,所以掌握“自定义动画”的操作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件。
二、说教法选择
本节课内容是操作性较强的一节课,而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中,“任务驱动”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可以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在本节课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采用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实践操作法2合作交流法3问题解决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本节课他设计下面教学环节:
1、展示实例,激发兴趣
良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上课后,以《龟兔赛跑》故事为蓝本直接制作两个不同的演示文稿,有动画的和没有动画的范例,创设教学导入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不同,同学们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呢?好在哪里?为什么?回答是肯定的,于是顺势导入课题:让幻灯片动起来。通过对比,发生强烈的反差,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能顺利实现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任务驱动,自主实践
设计的任务是利用“自定义动画”命令,为“快乐的六一” 幻灯片的气球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往往有学生在老师还未教之前就已经会了,所以他要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要求学生打开学生机的幻灯片自主练习,在这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三分钟后请一位学生上来试一试。接着根据学生的实际复习设置动画的方法,并强调“要设定一个对象的动画效果,必须先选定对象,再进行设置。”此任务的目的是为了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为完成后续的任务作铺垫,提起学生学习自定义动画的欲望和尝试的心理。
3、同伴互助,层层深入
“动物大家庭”幻灯片,按照要求设置动画的顺序。这样设计任务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带着问题,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分小组进行认真反复的实践,在这过程他给予必要的指导,然后同样请一位学生设置正确的放映“顺序和时间”。师生小结:要调整演示对象的顺序,该对象也必须首先选定。再通过调整顺序的上下按钮来调整各个对象播放的顺序
4、学生展示 归纳巩固
运用广播教学平台,将“乌鸦喝水”幻灯片按照故事情节设置动画效果。一边拨放动画,一边讲故事。在学生演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并强调学生们要注意观察播放时与开始时的差别。此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作品的整体效果作最后的修饰。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操作指导,重点指导对象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重点从版面设计方面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力。在学生制作的同时,用广播教学进行转播;制作完毕后,组织小组先进行展示,推荐出好的作品在大屏幕上展示,让学生说说设计思路和简要介绍图片资料。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的同时,充分体验到了创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快乐。
5、课后延伸,拓展知识。
对学生来说,除了掌握信息技术本身的技能外,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方面。于是他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布置以下任务:世界园艺博览会马上就要在西安召开了,请同学们以世园会为主题自制幻灯片来宣传一下西安。
说课稿 篇2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学生主体参与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本,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今天我以西师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鳟鱼》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 说教材
该教材出自西师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所作的一首歌曲,同时也是《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歌曲,三段式,降D大调,中速欢快地,表达的是“鳟鱼在清澈的河里欢快地的游来游去,后来不幸补一个冷酷无情的渔夫把水搅浑,使小鳟鱼上了钩”这样一个情景。
(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育期,思想日趋成熟。根据其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珍惜孩童时代像鳟鱼一样在水里自在的快乐。
2.能力目标:带着表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了解作曲家舒伯特以及懂得弱起小节是什么。
(二)教学重点:体会每一段表现出的不同情绪及作者的心情,我将采用分段聆听让学生来感受。
(三)教学难点:表情及音准
二、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采用了欣赏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发现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方面,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
很重要的,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采取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等进行自主学习。
三、 说教学手段
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为本堂课准备了如下教具:多媒体、音响设备、钢琴。
四、 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为本堂课设计了导入;进入主题,展开学习;主题延伸、扩大视野;创造情景,升华情感;结束五个环节。其中“进入主题,展开学习”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下面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与学法指导。
(一) 导入
首先我采用的是欣赏法:以欣赏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为切入点导入本课的学习。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首旋律,是学生对这首旋律产生疑问,从中发现不同之处。
(二) 进入主题,展开学习
1. 介绍词曲作者
在这一环节里我会采用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给同学们少许时间讨论各自对舒伯特的了解,然后综合学生的回答讲解舒伯特的有关信息。
2. 分段学习歌曲,感受每段作者不同的心情。
3. 首先让学生哼唱并熟悉降D大调音阶,对歌曲调式有初步感知与认识。然后播放歌曲《鳟鱼》,让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自主感受音乐,哼唱旋律,用模唱法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能力,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这首歌的难点句是:我会在钢琴上反复弹奏,让学生多次演唱,掌握音准。最后,以个人和小组方式检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诵歌词,对歌曲的处理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演示,对处理得恰当的小组给予合适的表扬,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 主题延伸、扩大视野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艺术“家族”的主要成员。在这里,通过对《鳟鱼》的学习,我将播放《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给他们讲解这首交响
乐的创作背景和作品体材,《鳟鱼五重奏》(1819年)是舒伯特进入创作成熟时期最早产生的一部室内乐作品。在此前两年,他写了一首后来成为德国民歌的《鳟鱼》,舒伯特把这首歌曲的曲调用作五重奏第四乐章(变奏曲)的主题,运用了各种技巧和手法,使每段变奏形成不同的画面和性格,更丰富了歌曲原有的戏剧性。整个作品清新、明快、形象生动,在创作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体裁:小行板,降D大调,主题与6段变奏。主题为歌曲《鳟鱼》,先以第一小提琴奏主题,弦乐陪衬。第一变奏把旋律分配给钢琴,弦乐琶音为衬托。第二变奏中提琴主奏,小提琴衬托,旋律移到低音提琴,钢琴奏复杂的快速经过句。第四变奏转调到三连音节奏,第五变奏也有转调,第六变奏和结尾使用原歌曲伴奏中钢琴的波浪音型。
(四) 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鳟鱼》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鳟鱼无忧无虑的快乐,就像儿童时代一样没烦恼,告诉学生每天都要开开心心的,珍惜现在的每件事,每个朋友以及每份快乐。
(五) 结束
在最后学生的情绪达到最激动的时刻,全体师生富有表情的齐唱《鳟鱼》这首歌结束本课。
五、 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鉴赏能力,使其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并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还请各位各位专家(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八年级科学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整个初中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既是已学过的密度、质量、重力及二力 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学习浮力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是突出了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 知欲;二是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 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 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 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增大和减小压强 的方法。据此确定下面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有效组织好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真正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对压强的知识和概念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压力虽然在生活中有感性认识,但认识可能是片面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探究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学生对“探制变量法”和科学探究的环节还不是很熟悉,还不能达到灵活地运用,这需要老师及时地作适当地引导。“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究活动的主人,学生掌握科学内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对人”和“对物”的感受导出探究的课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分析刚才的感受和回顾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合作对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进行评估和应用。综合应用引导探究法、目标导学、讲授和讨论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同时利用身边生活中可利用资源进行实验即弥补农村中学实验室器材不足现象,又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五、说教具:自制压力小桌、自制钉床、海绵、塑料袋、水、方形水槽、木块、钩码、白纸、一端削尖的铅笔、金属块等。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先 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然后设问钉床表演中用到了什么科学道理?然后我在这个地方不失时宜地跟上钉板的演示实验,一个钉板钉子数很多,一个很少,盛水密封的 塑料袋放上去,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在塑料袋上压玻璃并用小锤砸,学生会观察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原因的关键所在,学生很容易得到 每个钉子分摊力的大小不一样,钉子多的,每个钉子分摊的力就小,所以就不会有危险,进一步引导得出关键是和受力面积有关系,在这顺势提出压力的效果还和压 力的大小有关,这样的效果可以用压强来描述,从而引入到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二)探究新知
1. 压力
(1)压力的概念
教材没有给压力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压力。利用几幅图片说明,哪个是受力物,力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让学生充分感知压力指的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本 节课的难点之一是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化解的,用了一个演示实验,两个物体对齐分开放,上面搭上一块三合板,在三合板上加砝码,学生观察可 以发现三合板发生了形变,教师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关键是因为受到了压力的作用,教师继续提问,那压力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因 为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师举例,比方说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另外物体还会给水平面压力,根据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学生可以很快 得到重力大小等于压力大小。教师在这个地方顺势提问:是不是压力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呢?引导学生举出反例,比方说擦黑板,用手压着黑板擦,手给黑板擦一个压 力,黑板擦要压黑板,这时候黑板擦对黑板的压力是由手提供的,手一松,板擦由于重力作用会掉下来,所以这个地方压力并不是由重力提供的。继续回到实验上面 来,用手将三合板的一端缓缓抬起,观察三合板的形变程度,学生一眼看出形变变小了,引导学生得出此时压力的大小小于重力的大小,到此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得到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压力大小并不都等于重力的大小。考虑完大小,还要再考虑一下压力和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学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点肯定不同,方向 一般不同。
(2)压力的作用效果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需要,自己从老 师所给的器材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器材,并相互交流实验方案,并上台边模拟边讲解实验思路,其他同学补充,然后一起总结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 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会准确运用控制变量法完整回答相关结论。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提倡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A、提出问题: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让学生再做试一试中用手指同时夹铅笔的两端的小实验。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B、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C、设计实验
先 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 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
D、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 压力(填大或小) 受力面积(填大或小) 压力作用效果 (填明显或不明显)
1
2
3
E、分析得结论:
让学生自己在亲身的感受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利用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熟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在科学探究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养成团结合作、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压强:
对 于压强概念的建立,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前面我们已经实验探究过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且在描述关系的时候始终是控制某一个因 素不变的,强化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但现在如果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变化的话,我们又该如何来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单位 面积上的压力来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了压强的概念,类似于速度的定义的建立。
本课的难点之二压强概念里面的物理意义以及压强计算。在介绍完压强的公式以后,紧接着介绍压强的单位Pa,同时指出压强的单位是符合单位N/m2. 这样在描述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为0.5Pa的 物理意义就会得心应手。另外对计算一定要强化解题格式的规范。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从而得 出压强的定义。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 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利用改动的例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和应用情况反馈教学效果。
(三)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我还想知道……,让学生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对本节知识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加强学生的记忆。
(四)布置作业:测出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巩固新知。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搞好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本节课的板书以内容式展现,一目了然,直观显示出教材的思路,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说课稿 篇4
一说活动依据
1、依照“做守规则的好少年”活动要求,强化规则意识。
2、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 “法治”的理解。
二说活动目标
我和队员们共同确定如下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队员懂得课间活动的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安全规则。
2、在体验中,让队员感受到树立规则、自我保护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活动,树立队员法治意识,为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基础。
三、说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形式多样,有访谈、情景剧、童谣、作品展示等。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活动顺利开展,我和队员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1、各小队队员进行分工,有的负责搜集活动资料,有的准备活动道具,有的进行排练,还有的自主设计完成安全提示语。
2、中队辅导员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对小队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说活动设计
(小王子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因为很多学生读过《小王子》这本书,特别熟悉和喜欢小王子。他的到来让学生感到新奇好玩。创设情境,介绍嘉宾
队员们,今天有一个神秘人物也来参加我们的队会,他就是小王子。对地球一无所知的他,在访问了邻近的几座星球后来到地球,来参加4。1中队队会,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出示小王子图片及画外音,(大家好,认识我吗?我是你们喜欢的小王子,很高兴能参加你们的队会)掌声欢迎这个来自另一个星球的特殊嘉宾。
小王子,你知道吗?课间十分钟是队员们最美好的时光,可以游戏放松,但在课间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现象甚至一些安全隐患,今天希望你和我们共同开启课间十分钟的探究之旅。
环节一课间活动之我见
小王子,4。1中队队员们在开展活动时特别积极,太阳小队队员们主要负责观察课间活动时同学的表现,他们用自己的小眼睛观察着周围的大世界,请看他们发来的报道。
(学生一上场)大家好, 我是太阳小队队长,请大家随我的镜头看看课间的情况,出示图片:走廊里打闹、追逐;上下跨楼梯;趴在窗台往下望,上课铃一响,队员纷纷冲进教室·····操场上学生拿着绳子转圈轮着,两个人对着疯闹,爬云梯。
队员们,无论是室内的同学还是室外同学的课间表现,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学生二上场)星星小队——案例回放
刚才看了太阳小队的现场报道,我真为同学们捏一把汗。同学们课间活动不慎造成的意外伤害,已经达到恶劣的程度,请看视频,播放视频,我给大家带来这方面的案例,希望给每一个人敲响警钟)。
(学生三上场)大家好,我是月亮小队的队长,与那两个小队不同,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在课间捕捉了一些正能量的东西,请看我们的情景剧—课间十分钟。
下课了,有的队员相约一起看书,下棋,有的.队员在操场排队调长绳。有的同学主动去提醒走廊跑跳,阻止打架的学生。
师:
有目的的活动是促进队员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第三个小队展示的内容与前两个小队产生了鲜明的对比,队员意识到自己不文明的活动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同时更想让队员们进行深入的思考,让他们心灵有所触动,思想受到震撼,让遵守规则铭记在心。
环节二课间活动之我思
队员们,观看了三个小队提供图片和视频以及情景剧,你们有什么感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一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此时,队员们进入热烈的讨论交流环节,队友们对自己以前的表现做了深刻地反思,课间活动应该丰富多彩,但是应在守秩序守规则的前提下展开,他们决心改掉自身的不足,并主动去帮助其他学生,让课间活动有秩序,让校园更安全。
学生交流后,
主持人:小王子, 第一次参加这样活动,有何感想?
小王子:真没想到,课间活动那么丰富,挺有趣的,我也想参加;但看到课间那些不守规则,不文明的行为,我又感到害怕,如果发生危险可怎么办?
主持人:队员们,给小王子些信心好吗?
队员们情绪高扬,异口同声的说:我能行,我会做得更好!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大家议的充分,交流的全面,而小王子的疑虑让队员们情绪高昂信心满满,他们愿意为小王子做榜样,他们愿意将守秩序遵守规则熟记于心,并能践行在生活学习中。
这一环节的设计属于队员们的自主教育,我们都知道少先队最好的教育就是队员的自主教育。队员们把安全意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小王子的加入,队员们表达了发挥正能量的愿望,从而使遵规守纪切实落实到课间活动的行为中。
面对着铮铮誓言,三个小队又付诸哪些行动呢?
环节三课间活动之我行(图片形式出现)
太阳小队:
为了每一位队员铭记安全,他们小队设计提示语(含有队徽),将时刻提醒同学们遵守规则,秩序。
当走廊看到横冲直撞,出示提示语,告诉他轻声慢步守秩序;当看到有人滑楼梯时,出示提示语,告诉他右侧慢行保安全;当操场打架时,出示提示语,告诉他,团结友爱促和谐。当看到拥挤出门时,出示提示语,告诉他,礼让他人是美德。
星星小队制作了宣传画。
张贴到校园橱窗,让每一名队员课间活动安全有序。
月亮小队则编写拍手歌。
(小王子感悟画外音)今天有幸参加4。1中队队会,知道地球人的生活是有秩序讲规则的,我感受到小伙伴的热情,谢谢你们。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正能量的传播者。 4。1队员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六、总结提升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为了达成课间活动懂规则,守秩序这一目标,各小队队员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宣传课间安全知识、规则,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已了解了不少课间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并学会了如何预防,懂得遵守秩序规则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合作拍手歌《课间十分钟》,从而深化主题,也为本节课的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七、活动评价
此环节是活动的伸展,“争星创牌”活动是学校少先队充分发挥雏鹰奖章评价激励作用的体现,学校把“遵规守纪”作为一颗星提出来,要求每位少先队员懂得“从小学习做人”的目标要求。内容分四部分,自评、家长评提前进行,小队评和中队评现在进行。各小队《长大》中队小队月评展示。在评星活动,全体队员承诺:一定做一个“遵规守纪”的好队员。
(争相创牌——尊规守纪星现场评价)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队员在照镜子中进行自查,在正衣冠中明辩是非,在治治病中牢记法治。队员们全员参与,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客观评价每一位队员。再一次将活动推向高潮。
八、活动反思
队课活动结束了,然而,队员们仿佛得到重生,小王子作为特邀嘉宾贯穿整个活动,不但增加队员的新鲜感,极大调动队员的积极性,更感受到他善思好问乐学,愿意学习新知识新规则新秩序,愿意向自我挑战,而这正是我们开展队会的目的所在。
当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尽善尽美的,本次队课活动我们邀请了家长与孩子们一同参与,结果,家长只是看客,见证队员们的活动,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也是我和队员们设计活动时的疏忽,下次活动我们一定让家长参与设计,参与活动,参与评价。
说课稿 篇5
教材解读:
《10的游戏》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内容。本节课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与10有关的加减法。
2、从实例除法,列出形如□+a=10的式子,并求加数;会从实例出发列出形如10-□=b的式子,并求缺少的减数。
3、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与10有关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和是10的加法;被减数是10的减法。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目前已经基本掌握10以内数的分拆,也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加与减以及看数射线做加减法。本节课主要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体会加减法,熟练掌握与10有关的`加减法。
目标定位:
本节课我安排了破译密码游戏创设情景揭示课题,之后又有投球游戏、掷双色片、小矮人喝饮料等生动地引入加减法计算。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感受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其中为了避免出现有的孩子吃不饱的现象,设计练习让学生寻找在加减法中存在一些小秘密,让学生自主探究规律。
策略选择:
1、用破译密码、投球游戏揭示课题,引入与10有关的游戏,激发学习热情。
2、用双色片游戏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翻一翻,在自主探究中体会10的各种分拆。之后配上相关加法练习,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再引导学生发现加法游戏的小秘密,发现加法中的规律。
3、用数射线、小矮人喝饮料引入10的减法,再配上相关减法练习,加强减法计算能力。让学生尝试自主发现减法中也有小秘密。
4、巩固练习,利用小火车继续加强与10有关的加减法,进一步体会10的分拆。最后设计我能行的环节,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练习设计有层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单元中的《食物的消化》。
一、说教材。
人摄取的食物必须通过消化器官对事物的营养成分加以消化,才能吸收养料、供养身体、维持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等生命活动。因此,在学习了《我们吃什么》和《怎样搭配食物》后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消化器官,懂得消化器官保健的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学生健康生活与成长十分重要。针对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需要,本课中在指导学生了解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课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些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每天都在进行着食物的消化,对消化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和了解;陌生的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仔细的去探究过人体的整个消化器官,不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等。因此,本课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对食物的消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并结合课标理念,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1、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意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事物在消化道理的运动方式。
五、说教学准备。
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准备材料有:
1、人体消化器官展板一块2、多媒体课件3、饼干4、智慧星
(在这里我十分注重材料的准备工作,因为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前提,有结构的材料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六、说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基于这些理念,我对本课的设计和学法做如下思考:
1、情景教学: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2、在玩中学: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行获取信息,自我意义建构。
七、说教学过程。
《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游戏导入,初步感知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让学生当场吃一块饼干,体会饼干在自己体内的“旅行”过程,并用突围并茂的方式展示出来。这一活动学生是相当感兴趣的,因为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此时,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开始进入到上课的状态中来了。
2、自主学习,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首先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饼干在自己体内的“旅行”过程,并说说理由。这个环节是个开放性的环节,应该让学生大胆的说,尽可能多的说,这样可以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前概念,为接下来的概念教学做好铺垫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的了解本版的实际情况,以便接下来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交流中,由于学生的已有经验的欠缺,他们的答案各不相同,因此,他们急需知道一种正确的答案,当学生拥有了这样的心里之后,就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真正达到了明主高效的理念。
接下来,教师就应发挥好引领的角色了,教师出示正确的“食物消化过程”展板,让学生根据这块展板,以组为单位,学习是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这个环节是教师引领学生从个体研究走向集体研究的环节,正确的指导和引领能有效的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自我意义建构。
最后一个环节,科学上称为“回头再来看一看“的环节,这其实就是对科学概念的巩固环节,我让学生根据刚才建构的科学概念来检验自己的已有经验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消除学生前概念所具有的顽固性,同时也是新概念得到了正迁移。
3、建立模型,认识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
先让学生说说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方式,可能学生会说食物是掉下去的,我会让学生当场表演睡着吃食物,或倒立吃食物,进行对比实验。这种现场用实验证明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的严谨性。
在猜测之后,在用学生自己带来的材料建立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模型。在亲身的体验后,知道蠕动是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
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探究,自行获取信息,自我意义建构。
4、巩固运用,意识到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饮食习惯,并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来对其他同学的饮食习惯进行分析和指正。这其实就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评价的好坏可以看出学生本课学习的好坏,因此,我们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八、说教学评价。
1、对于学生提出的探究方法应给予肯定,对能提出多种探究方法的学生应给予赞赏。
2、板书的版面设计合理,能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结构图。
3、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说课稿 篇7
我从六个方面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设计及设计的原因依据
一、首先来说教材和学生特点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四课, 自主赏析篇目。本单元主要通过“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理解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从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意象明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鉴赏的最好的文本。
而我所教的学生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能够理解简单诗歌的表面内容,不能准确把握意象特征和关键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这学生情况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同时结合高考中对古典时能鉴赏能力的具体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杜甫激起沉郁顿挫的诗风(诵读感悟法)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走进作者)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与景,感受和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知识和能力目标意在巩固复习知人论世探究诗歌主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因为高中生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杜甫的大我精神可以幡然学生,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有正面的引导作用。
依据具体词句把握诗歌主旨、分析诗歌写作技巧,上、这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生成帮助比较大,而对高二学生来说通过具体词语深入体味暗含在诗歌内部的深沉情感较难,因此将这点设计为教学重难点
三、四、教法及学法
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诵读法、情境法、对比分析法,学法上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体验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了一个概念——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大意是说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我的教学思路是:导入激发兴趣——走进作者熟悉知人论世——诵读做到整体把握——探究明确主旨——能力拓展做到知识迁移——
1、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对诗人杜甫的了解和认识,我以描绘杜甫一生式的语言导入新课,让学生猜测描述的人物是谁?意在巩固诗人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为后面的“知人论世”做准备
2、走进作者部分,是在导入的基础上,对杜甫的一生有个更全面的了解,为课外鉴赏杜甫诗 歌打下良好基础。“含英咀华,吾知汝心”,这样设计意在加深杜甫在学生心中的深刻印象。 从课堂学生反映来看,效果很好。
3、诵读感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所以我设计了“诵读体味”这一环节。
首先学生结合课后诵读指导自读感知,然后我播放视频朗读,创设情境,录音之后学生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意在通过反复诵读,加之视频展示,学生可以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4、知人论世 探究主旨
对诗歌的语言、形象、主旨情感、技巧进行探究,主要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设立情境将学生引入具体情境之中,让学生与诗人杜甫展开对话,与诗人杜甫换位思考从而准确的体味本诗的内在韵味,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如下几个问题的探究来完成
在进入合作探究之前,我用如下几个问题进行点拨。
1、 你能将作者寻到的景物联想成一幅画面并描述出来吗?同学们能猜测一下在这满眼春色之中的诗人杜甫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吗?依据是什么?
(由这个问题的设计导入对具体词语“自”、“空”的品味,从语言的品味中探究诗人的内心情感,通过这一步骤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插入本诗的背景材料辅助学生对杜甫当时心境的理解引导学生与杜甫换位思考,感受诗人内心的寂寞苍凉同时引出诗人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的运用即本诗的.写作技巧一 ④ 读后两联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生依据后两联的具体词句展开探究
5、吟咏体味:全班齐诵本诗再次感受,深入体味作者的情感
6、拓展延伸:
我选择的篇目依然是杜甫的诗歌,难度略有提高,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五)板书设计
学生先做小结教师打出板书,意在巩固本课内容使学生对本课有个整体的回顾,同时查缺补漏弥补听课时的漏洞。
(四)作业设计 《书愤》让学生对比鉴赏,
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作业能够反应学生对这堂课的理解程度,可以及时反馈总结十年心酸欢乐,收获桃李芬芳
离开校园,走上讲台,不知不觉已经十年。回首十年树人路,除了些许的眼泪心酸,更多的是欢声笑语,桃李芬芳。
其实,生活本就不容易,作为被人称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就更加的不容易。因为它要忍受学生的不理解、顶撞和家长的无理取闹,要承受成绩高低比较的压力,还要接受工资待遇不高的生活现状。
在座的各位老师,当你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是否有想过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呢?我有过,而且有过很强烈的冲动,但是在父母的高压政策下又回到了这三尺讲台。如今时过境迁,少了20几岁的年轻冲动,多了30来岁的心境平和,知道了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如果你不学会接受和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接受是一种态度,原谅是一种风度。
我们在付出青春韶华、汗水心血的同时,也收获了一路的欢声笑语、桃李芬芳。校园整洁了,教室明亮了,设备先进了,学生听话了。当你走进校园,所教的学生面带微笑地和你打招呼,你的心是否如阳光灿烂?当你说出我们班要争得某某活动第一,学生便卯足了劲去拼搏时,你是否会由衷地感动?当节假日来临,你收到多少年前教过却想不起来名字学生的电话问候时,你是否有置身满园春色之感,没有后悔做一名老师呢?
回首这十年的点点滴滴,我不再后悔做一名教师。爱因斯坦说:能让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唯一源泉是教师的德与才。这次说课,我更能体会这句话的真谛。“上天眷顾有准备的人”这10年来,我认真准备每一堂课,认真学习PPT、白板等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的新技术,认真做好每一次培训的记录,做到学有所用。十年耕耘,在校领导和语文组同仁的帮助下,我在教学方面也有了进步,课堂教学得到认可,班级成绩较为突出,个人论文做过交流,课堂实录获过奖项,尤其是在今年东三省的说课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教育上我也收获很多:办公桌上“排队”站立的南果梨、教师节的蛋糕和鲜花,升旗冻手时送来的爱心手套,伤心委屈时的一个拥抱,运动场上夺冠时的尖叫,点点滴滴,是我一生的美好回忆,我庆幸我是一名教师。虽有学生的不理解,但那是少数;虽有成绩比较的压力,更有学生勇夺第一的斗志;我虽生活清贫,但我精神却富有,我有那么多的学生的关心和祝福,我有桃李满天下的芬芳。
最后,我想把自己的一点心得感悟与在座各位领导老师分享:
幸福,是要脚踏实地;快乐,是不要攀比炫耀!珍惜所选择的,爱自己所爱的,水中月,镜中花,未必就好看!深秋落木一点绿,初冬白雪沁心脾。谁说生活多磨难,不过是修行未断!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设计正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知识线条系列中的一个内容。线条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伴随儿童的成长,逐渐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让学生从比较鱼的大小,到认识鱼的形状和特点,再到通过欣赏农民画《戏鱼》,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鱼与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鱼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继而感受到艺术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深刻道理。因此我确定以下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鱼的形状和特点,引导学生大胆作画,画一条充满画面的大鱼,知道大小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2、增长学生知识,受美的熏陶,从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友善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审美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鱼的美,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用所学知识画一条充满画面的大鱼。
教学难点:
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把鱼画大画漂亮。
二、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法;评价展示法等。
三、学法指导
课堂开始以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彩的动画和图片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图片的直观欣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线条在绘画中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由四个环节组成。
(一)、谜语导入:
出示谜语:身体像树叶,尾巴像折扇,没脚也没手,能在水中游。 让学生都来猜谜语,以轻松的游戏方式切入主题,创设出问题情境,接着板书课题:《谁画的鱼最大》。这个环节中,我运用“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交替采用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二)、探究方法
1、展示海底动画。
海底的景色瑰丽无比,播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海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海里的主角和故事,学生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2、展示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作品中的鱼与自然界中的鱼有什么不同?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鱼的种类、形象特征,色彩和花纹图案,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了解艺术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学习简单的绘画方法,掌握画大鱼的方法。让学生课后继续加以探究,学会注意观察事物。作品的挑选紧密联系课题,通俗易懂,使教材内容得到有机补充,并使这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创作表现
小组合作,每人画出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鱼,引导花纹、图案、颜色的选择。
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我以“流动”组员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及时对学生在创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如构图中存在的过空现象、主角与背景的绘画顺序等,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有了以上的创作情境,学生对鱼的认识理解会在他们的作品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个性表现出来。
五、评价展示
1、教师把各小组完成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评奖。
2、在展示的作品中找出一条最小的鱼。讨论如何把小鱼变成大鱼。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讨论,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画面中可以利用线条的疏密来体现画面的美感,这种“探究性”评价方法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03-27
春风说课稿说课稿《春》11-18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6的乘法口诀》说课稿_说课稿10-28
说课稿数学说课稿初中11-28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说课稿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