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7 17:59: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主讲的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中的第一篇《富贵不能淫》的第二课时。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文言实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文意,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我将本节课目标定位为“四读”:译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分角色课文,挖掘大丈夫内涵;分层读文,分析写作特色;诵读课文,感悟情怀。

  教学过程以“读”为主线,采用板块化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每一读方式不同,重点各异,教学内容设计由浅入深,关注学情。

  导入选用有关“大丈夫”名言警句,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

  活动一译读课文,采用“独学—展示—评价”的方式,学生理清了行文思路,明析了文章写作内容。

  活动二采用分角色朗读,围绕“大丈夫”设置了三个问题,“举人物实例阐释大丈夫”“列举诗文阐释”“大丈夫之道的现实意义”,设计的三个问题突出了教学重点,且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利于学生知识系统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环节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不仅对大丈夫的内涵理解深刻,且感受合作的快乐,有助于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掌握学习重点,巩固学习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活动三分层读文,分析写作特色,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思维更活跃,理解更透彻,课堂更高效。

  活动四诵读课文,指导背诵技巧,感悟大丈夫情怀。此为本节课的难点,因此,设置选择题,让学生读文后,完成选择题目“大丈夫应该具备()的情怀”,巧妙地将难度降低,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板书设计为人形的思维导图,既凸显教学重点—“大丈夫”内涵,也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再现,并且将各个教学板块融为一体,设计比较新颖别致,利于激趣。

  课堂小结结合学习目标和思维导图,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检测内容紧扣教学重点,重视学科渗透,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任何一节课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认真反思之后,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改进:

  1。应该特别关注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学生接受能力。

  2。更多地让学生展示,课堂生成力求精彩纷呈。

  总之,我的课堂的驾驭能力和教学艺术都有待提高。今后,需虚心请教,静心学习,潜心教研,尽心教学,用心生活。

  谢谢大家,向大家学习,请各位领导、同事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说课稿 篇2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摆脱不必要的烦恼和忧虑,正确处理自己的心理矛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度过青春期。

  2、能力目标:能从容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变化,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

  3、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了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设定为:

  1、教学重点:学生体验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

  2、教学难点:学生能正视自身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学会解决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包括“悦纳生理变化”“直面矛盾心理”两个目题。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部分。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身体发育带来的困扰,会影响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和自我认同,影响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关注外在身体的发育变化到关注内心成长,是本课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从学情的角度看,进入初中以来,学生的身体外形,心理和精神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有必要通过学习掌握正确面对身体变化的态度,学会调节青春期矛盾心理的方法。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体验参与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与自身经验相结合,进行探讨,生成主要观点,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本课一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导入和三个环节。

  出示任务:猜一猜,这是什么词?

  提示一:请学生观看世界各国语言中(俄语、德语、泰语、芬兰语、法语、韩语等)的某词,并猜测其含义。

  提示二:“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_____。”(李大钊《时》)

  小结:在中国文化中,“青”是一种生命的颜色。在五行中,青还与春季有关,因为春天是草木生长的季节,此时的草木茂盛,颜色青绿,这正迎合了青的勃勃生机,所以春天也被称作“青春”——青色的春天,生长的春天。而在人的成长中青春一般指10-20周岁的青少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来看看《悄悄变化的我》。

  环节一:品味青春——成长的美好

  出示任务:我来比你来猜——关于青春的歌曲或影视作品

  反馈指导:教师需提前讲清游戏规则:每次抽取一人描述员到讲台前查看作品,其他同学猜测作品举手发言;描述员运用简洁语言描述,口头只能提示关键词(不能出现所猜字),可以辅助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述。(与青春有关的作品:歌曲《青春修炼手册》TFBOYS、歌曲《同桌的你》老狼、电影《致青春》、电视剧《你好旧时光》等)

  请学生品读歌词《青春修炼手册》,进行提问:

  1、这首歌哪几句歌词特别触动你?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

  2、这首歌反映了青春的哪些特点?你与歌词中描述的样子有哪些类似或不同的地方吗?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青春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这些关于青春的作品,都很阳光、美好、浪漫、让人怀念,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我们正漫步在这最美好的青春季节。而在这个时期,我们也在经历这种种美好和变化,比如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内心也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我们一起赶赴这场与青春的约定吧。

  环节二:正视青春——成长的变化

  出示任务:成长的变化之一:过年了,我们和亲人相聚时,他们是否看到你上中学后外貌发生的变化?反馈指导: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身体的变化?然后请学生欣赏青春期教育公益视频《成长的烦恼》并思考体会。[相辉1]

  出示任务:成长的变化之二:你是否遇到过以下问题:我不喜欢爸妈干涉我的事情,可是我遇到麻烦时还是希望他们出现;初中后,我有心里话不愿意和别人讲了,其实我也希望有人能理解我;我从小开始学习击剑,但是现在在初中新班级班会上,我却不敢上台表演“亮剑”了……

  请学生思考自己有过类似的问题吗?说明具体事例。

  鼓励学生多思考,然后结合公益广告《青春修炼手册》第6期讲解,探讨青春期容易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小结:伴随生理的发展,同学们自我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更加丰富。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候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如何更好地自我调节呢?下面通过《青春产品说明书》一起来探索下更好度过青春的方法吧。

  环节三:畅想青春——成长的期望

  20xx年的第一天朋友集体刷屏晒18岁,晒18岁体现了人们什么心态?

  这背后其实是大家集体怀念18岁,怀念青春。

  为学生讲解故事背景,

  请学生思考:猜测产品说明书里包含了哪些内容?

  结合故事及说明书内容请学生思考并感悟。

  请学生小组合作(4-6人一组)自编“13岁青春产品说明书”,内容包括青春的生理变化,青春的心理矛盾,13岁青春产品的“使用注意事项”或“维修指南”,其他内容可自拟……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变化。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是正常现象,掌握解决心理矛盾的方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更好地度过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不虚度青春。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号学员,石丽君,来自史家院九年制幼儿园。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健康活动《有趣的萝卜》。

  一、说设计意图

  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萝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蔬菜之一,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白萝卜、胡萝卜、卞萝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它营养丰富,吃法繁多,可煮汤、可凉拌、可红烧、可腌着吃,有的还可生吃呢!民间还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美称。

  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萝卜,但对萝卜的种类、用途、营养价值等还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幼儿不爱吃萝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萝卜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萝卜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爱萝卜的情感。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设定了以下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达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

  (二)能力发展目标: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目标: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述,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以上活动目标既有知识经验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又有愉悦情感的体验,融合了各领域的目标要求,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一)说活动重点:感知萝卜的有趣,主要是萝卜的特征、用途及生长过程。通过探索发现、多媒体课件、歌曲引路、游戏体验及品尝萝卜制品,使活动得到深化。

  (二)说活动难点:根据萝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通过小组商量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意识到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重难点突破的方法是通过让幼儿自己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的。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幼儿以及环境材料的积极互动,中班幼儿的思维还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必须借助丰富的环境材料来获得知识经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和目标,我为幼儿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准备:

  (一)物质准备:兔子玩具、各种萝卜、篮子每桌一套、创编歌曲、多媒体 课件、萝卜食品、轻音乐。

  (二)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

  (三)环境准备:操作台6张呈半圆形摆布在前面和侧面,便于操作评价。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操作,主要是探索萝卜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对萝卜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是指幼儿把具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活动,分类活动是观察活动的延伸和应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萝卜籽,共同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由于我利用了节奏快的旋律巧填歌词,编成了一首《萝卜歌》,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萝卜的生长过程,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萝卜生长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4、情境教学法: 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我就引入了幼儿喜欢的兔子形象,引发幼儿融入到看萝卜、分萝卜、品尝萝卜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二)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萝卜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分萝卜,引导幼儿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萝卜的生长过程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六、说活动过程

  为了能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育活动,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活动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情境:小兔的萝卜丰收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小兔形象,为幼儿创设了“小兔萝卜丰收”的语言情境和物质(萝卜)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萝卜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兔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环节(二)自由探索(看小兔的萝卜)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们为每组提供了充足的萝卜,供幼儿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轻音乐播放的.轻松氛围中,幼儿比比、摸摸、说说各自看到的萝卜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加工整理呢?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取萝卜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视线前面,故讲评时可结合实物进行,避免了空洞性。为了拓宽幼儿对萝卜的认识,教师还结合收集到的图片和实物萝卜作了一个概括,点到了课题中萝卜有趣的含义。

  环节(三)操作分类(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幼儿通过说一说、分一分、在尝试和自我纠正中完善各组的分类。这里主要是按萝卜的自然属性——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由于中班幼儿还不具备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故分类要求不是十分严格标准。我们允许产生错误和争论,引导幼儿在多次操作、反复尝试中积极思考,自己修正,学习到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儿分得有理,他们就完成了帮小兔整理萝卜的任务,就可以把分好的萝卜送到小兔家,这样幼儿就有了成功的体验。

  环节(四)游戏体验(体验萝卜的生长过程)

  幼儿感受知萝卜的特征后,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其生长过程。因此,及时设问“你们知道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吗?幼儿通过联系实际经验的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幼儿真切地理解萝卜怎样由一粒萝卜籽慢慢长大的过程,其动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图片死扳不动的传统方法。为了使幼儿的兴奋点上升,全体幼儿又在一曲《粉刷匠》旋律中自编自演了《萝卜歌》,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了成长过程的快乐。

  环节(五)品尝交流(情节: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食品)

  在讨论交流萝卜的用途后,大家一定很想品尝了,为了满足孩子嘴馋、控制能力弱等特点,我就及时安排了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的情节,,很自然地引导

  幼儿进行品尝交流萝卜的吃法,我们在每组提供的食品有:(生吃的、腌制的、红烧的、炒的、凉拌的)。大家吃吃讲讲,在兴奋的状态之中,幼儿也逐步意识到多吃萝卜(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在这一过程中萝卜的吃法也全面体会,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七、说活动延伸:审美延伸(萝卜小制作展示)

  活动结束,我们不能马上告一段落,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萝卜产生兴趣。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制作玩具,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教师通过几件小制作,引发幼儿对萝卜的创作欲望,使审美心理得到愉悦,进而为孩子有意愿投入下一个非正规性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同时,请幼儿把小兔和萝卜带走,既是为兔子帮忙的表现,又是为可能进行的制作创造条件,相信孩子会对萝卜产生持续的兴趣,或许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

  八、说活动特色

  1、教材取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强调“幼儿活动的选材既要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和“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2、通过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孩子探究,通过让孩子充分动手操作,通过玩来让孩子主动的去探索与发现,最终达到积极探究、身心健康,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节内容9加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6-1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9加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教学难点:凑十法的理解及运用

  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三、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人男女生混合组与4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两组的总人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再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

  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步骤。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得出结果。在摆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

  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图形的圈画凑成十,算出结果。再次感悟凑十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

  第四环节:抛去实物、图形的参加,直接进行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依赖实物、图形中走出,自己还会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吗?第一让学生填写数的拆分,第二拆分出的数和九凑成十,第三填写结果。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游戏、动手的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山》,并乐于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2、能表达歌曲节奏,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二、教学重点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采山》。

  2、能准确演唱十六分节奏。

  3、能从歌曲中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1、十六分节奏的掌握。

  2、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民歌风创作的歌曲,采用2/4拍,徴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生动形象,曲调欢快、活泼、清新,节奏比较紧凑,加上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具有朝气并富有流动感。生动的描述了小朋友采山的愉快心情。

  五、教学用具

  电子琴、卡片、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节奏。

  1、师生随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律动。

  2、师: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把我们带到了野外,山坡上长满了大大的蘑菇,大家想不想采蘑菇。

  3、师生互动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新授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对比练习,感受十六分音符时值的长短。

  先跟教师一起走上山坡吧!来到草地上,同学们高兴得又蹦又跳;发现蘑菇了,快跑去采吧。

  4、加上歌词训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十六分音符。

  3、师:是的,大山物产丰富,一到收获的时候,山民们就高高兴兴地去采摘他们看上的宝贝,他们称这一活动为采山(板书课题)。今天有小朋友真的要去采蘑菇,他们不仅采蘑菇还采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采山》中小朋友的喜悦吧!

  (二)、师生互动、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范唱。

  听了这首歌曲你觉得情绪怎样?

  2、学生复听歌曲。

  3、老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

  4、指导学生用“la”随音乐教唱曲调。

  七、实践体验、合作交流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音乐。

  八、课堂小结,结束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关于劳动的歌曲《采山》。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采山的小朋友在劳动中的喜悦心情和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学完这首歌曲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学生,在劳动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你们有信心吗?下课!(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同时本节也是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教材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洋流的概念,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

  B.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识记重要洋流的名称;

  C.通过临摹提高用图能力;

  D.学会用相关的知识规律来解释实际问题,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

  B.通过让学生绘制全球风带模式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培养学生的解图能力和观察探究能力;

  C.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兴趣,增强其客观、理性地思考问题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B.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3、教学重点: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依据新课标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4、教学难点: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

  依据:该部分的知识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地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足,存在知识缺陷,而归纳总结又是他们的薄弱环节,故确定其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心理上来看:

  高一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界中的地理现象觉得神秘,有一定的探究,渴望获取新知识。

  2、从知识储备上来看:

  学生的地理思维还较薄弱,特别是在探究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上存在较大困难,尽管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三、说教学方法:

  1、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的“三主”原则,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故而本课将采用读图分析法、绘图分析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进行授课。例如:①、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②、采用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课前准备 ①教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多媒体课件 ②学生:导学案

  四、说学法:

  1.读图分析法和归纳法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式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师生互动引导学习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绘制理想洋流模式图,逐步培养其动手能力。

  3、探究性学习法

  在课堂和课余时间要提供平台给学生讨论和展示的机会,因此准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法、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法等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绘图分析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绘制各海区洋流简图,逐步培养其动手能力,再通过对比洋流简图,寻找分析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比较法

  通过比较,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五、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大黄鸭漂流记

  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预期目标:创设文学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

  (2)问题导学,形成概念

  依据:以问题导航,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通过“知识迁移和同化”建构新知识的能力。

  1、洋流的概念 理解突破:由于洋流比较抽象,通过视频,使学生能够深刻掌握其概念。

  2、洋流的分类(按性质)教学手段:图表导学法 理解突破:以图表导学法降低教学和学习难度,从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中,列举出若干条南北向洋流为例,如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等。

  预期目标:学生学会并能够判断洋流性质。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上指出,由于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并不很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此时便围绕教学重点,抓住教学时机,设置了一些高潮,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起思想上的唤醒,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求索,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老师传授的地理知识。

  预期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愤悱心理”,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情感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从而进行有效教学,进而将学生带入第三个学习层次“洋流的形成”。

  (3)联系旧知,构建新知

  3、洋流的形成( 读图3.4 “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 )

  重点突破:首先让学生结合图3.4“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自学洋流的形成,并对比“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当学生对比结束后,我将与学生一边绘制简图,一边分析洋流的成因(见插图1)。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增强学生分析、归纳及动手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预期目标:学生动手做一遍后,能容易理解各洋流的成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第四个层次“洋流的分布规律”。

  (4)读图绘图,探究规律

  4、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的归纳分析,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过程化,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设置第二个教学高潮 动手、讨论、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来完成活动,第一小组完成“太平洋”部分,第二小组完成“大西洋”部分,第三小组完成“印度洋(冬季)”部分,第四小组完成“印度洋(夏季)”部分。分别在附图1中,完成下列步骤:

  活动步骤实施方法 及 预期目标

  ①标出该大洋洋流运行方向以“8”字模式法,引导学生得出其运行方向规律;

  ②标出该大洋各洋流名称引导学生速记洋流名称,并能够上台演示指明;

  ③给不同性质的洋流上色以太平洋为例,引导学生给该大洋东西岸的洋流上色,寒流上“蓝色调”,暖流上“红色调”,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类比其他几个大洋,观察得出其寒暖流分布规律。

  ④最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反馈讨论结果,并综合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教师作为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学会学习。

  点评总结 :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作适当点评,并给予鼓励肯定,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回顾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5)例题示范,突破难点

  案例分析(解开大黄鸭漂流记”之谜)

  (6)探究拓展,引申迁移

  拓展运用:案例1:《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14年》,见附文。

  假设学生若也是其中的一只鸭子,那他将会在14年的狂滔怒海中度过其漫漫的历险航行,结合案例说明,“鸭子们”如何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呢?试在附图2中设计其可能的漂流路线,作为课后家庭作业。

  附案例1: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14年

  “鸭子舰队”引发全球寻鸭热

  据英国媒体报道,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2.9万只塑料玩具的集装箱坠入大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鸭子舰队”在海洋上漂流了14年、3.5万公里之后,可能于明年抵达英国海岸。

  船只失事造就“鸭子舰队”

  据报道,“鸭子漂流记”是从1992年开始的。一家玩具工厂的货船从中国出发,打算穿越太平洋到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港。但是出发6500公里之后,货船在国际日界线附近的海洋上遇到猛烈风暴,一个装满2.9万只浴缸黄色塑料玩具的集装箱坠入大海并摔裂,令所有玩具、包括海狸、海龟、青蛙和橡皮鸭子等各种玩具漂浮在海面上,由于鸭子的数量较多,因此形成一只庞大的“鸭子舰队”随波逐流。

  在最初3年中,其中一批1.9万只鸭子完成了1万多公里的太平洋副热带环流,沿途经过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夏威夷等地洋面,平均每天漂流11公里。

  艰苦穿越北极南下

  但是,另一批大约1万只鸭子被甩出了洋流,向北漂去。1993年,当它们漂流到俄罗斯和美国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时,“鸭子舰队”被冻在寒冷的浮冰里,只能缓慢地向北极方向漂流3200公里。

  随后,“鸭子舰队”又开始南下,在向南漂流6400公里后,到达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当浮冰开始解冻后,这些鸭子终于得以解脱,向美国东海岸漂流3200公里。如今,这1万来只鸭子仍继续朝南方漂流。

  明年“入侵”英国

  如今,“鸭子舰队”在海洋上漂流14年之后,正向英国“入侵”。监视海洋残骸的科学家称,这支“鸭子舰队”不久前遇上了围绕加勒比海到英国之间海域的湾流,即将开始漂越大西洋。据预测,“鸭子舰队”很有可能在大西洋上漂流4800公里后,于20xx年的某个时候抵达英国海岸。

  六、说板书设计: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定义

  暖流

  2、洋流的分类

  寒流

  盛行风

  3、洋流的成因 陆地形状

  地转偏向力

  4、洋流的形成模式

  5、世界洋流的分布

  6、洋流的分布规律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七、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联系了实际生活,让学生的口、眼、手、脑动了起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的亮点为活动的设计,采用活动探究和小组竞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紧张的竞赛氛围下获取知识。

  本节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大部分环节都为自主探究,而学生的水平能力有限,个别探究活动可能难以实现。因此,教师要适时的进行补充与引导,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说课稿 篇7

  一、本课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学生自主练习法,使学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速度素质及奔跑能力,提高心肺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为新授课,根据学生特点,如好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崇拜体育明星;但是他们认识粗浅,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乐情来的快去的也快,难以持久等。根据以上特点由教师指导,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并使学生对体育的间接兴趣逐渐转化为自觉锻炼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蹲距式起跑是竞技短跑项目中采用的出发姿势,但是技术过程难度大,学生上肢支撑力量差,因此它不是学生跑的快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本次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蹲距式起跑的动作方法,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反应速度和起跑与起跑后快速跑结合起来。

  蹲踞式起跑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方法,正确掌握“各就位”和“预备”的技术动作;

  2、难点:快速反应,“预备”动作与“跑”动作的紧密衔接。

  四、教学内容

  1、蹲踞式起跑练习 2、快速反应游戏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初步了解蹲踞式起跑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速度素质及奔跑能力,提高心肺功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控及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能1、运动参与目标: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技健康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发展学生快速跑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社会适应目标: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六、教法

  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科学锻炼身体的常识和方法,学会了一些运动技能。因此在教法上不能“一刀切”,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练习的主动积极性,所以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设疑法:通过教师设疑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才能有兴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2、讲解示范法:通过讲解示范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激发学生模仿兴趣并练习、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讲解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观、直接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否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起重要作用;

  3、指导法:指导学生蹲踞式起跑的练习,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勤加练习;

  4、纠错法:针对蹲踞式起跑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动作的技术,在学生练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纠正,达到教学目标。

  七、学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经掌握一定的方法及运动技能,因此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因为自主学习法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首先采用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全身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2、游戏法:玩是天性,倡导学生“玩中学”,“玩中练”使体育课充满乐趣,有吸引力;

  3、合作学习法:合作是人在社会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只有会合作的人才能更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合作学习法主要用在分组练习和分组游戏中;

  4、体验法:学生只有不断地身体练习体验才能尝到体育带来的乐趣;

  5、展示竞争法:学习技术动作后让学生展示并通过比赛的方法增强竞争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八、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分钟。

  ① 体育课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安排见习学生;宣布课的内容、任务、要求;

  ② 准备活动

  1、柔韧性练习

  ①两手抓 ②弓步压腿

  ③侧压腿 ④体前屈

  2、辅助练习

  ①原地摆臂

  ②原地小步跑

  ③原地高抬腿

  二、基本部分:27分钟。

  ① 激趣动员。

  ② 蹲踞式起跑:

  教学法:设疑法。教师问学生蹲踞式起跑姿势是怎样的;学生自主体验,让学生自由练习; 教学法:讲解示范法。教师讲解示范蹲踞式起跑的方法,学生听记;在教师发信号下学生分组进行5—6次练习;

  ③ 学生交流体验。两人一组,一人发令,一人练习,然后交流心得体会3—4次; ④ 学生展示1—2次,师生共评;

  ⑤ 学生再次练习5—6次蹲踞式起跑接快速跑6—10米。

  ⑥ 游戏:各种口令多种方式起跑反应练习。

  教学法:教师讲解游戏方法要求及安全事项,游戏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三、结束部分:5分钟。

  ① 配合音乐放松,让学生身体得到恢复;

  ② 对课进行总结;

  ③ 整理场地器材。

  九、场地、器材

  田径场地、音乐播放机1台

  十、教学效果预计

  1、85%的学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方法;

  2、练习密度在35%——40% 、平均心率130次/分;

  3、预计本课对学生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竞争意识都可以得到提高。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了解了蹲踞式起跑动作方法,通过练习,较好掌握了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学生学习氛围还可以改进。

说课稿 篇8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观察、发现鞋底花纹的不同,并能大胆地表达表现。

  2、通过与鞋印做游戏,引发幼儿对自己鞋子的喜爱,体验和鞋子做朋友的快乐。

  活动流程:

  第一个环节:鞋子跳舞了

  第二个环节:我和鞋印做朋友

  第三个环节:鞋子、鞋印手拉手

  第一个环节“鞋子跳舞了”。小班的孩子好动、好玩,认识学习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鞋子跳舞了”就能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为了让孩子无拘无束地玩,在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上我从“大”上面做文章。我准备大的颜料盆,幼儿可以双脚踩在盆里;还有半个教室大的图画纸,图画纸不是以一张方方正正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一条大路的方式,弯弯的,围着教室展开,大路的宽度大约可以让四个孩子平排行走,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孩子自由的印画,同时又便于下一个环节孩子欣赏自己的作品;另外我还会和家长取的联系,发挥家长的资源和教育配合者的作用,让家长当天给孩子穿着一双鞋底花纹明显的鞋子。“鞋子跳舞”还离不开音乐。我会在活动中放一段欢快的背景音乐,并带着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一会儿在颜料盆里走走,一会儿在纸上跳跳、扭扭、踏踏,还可以跟着音乐引导幼儿快快的走、慢慢的走,让鞋印印满纸上的每一个角落。在活动中我还要关注一些胆小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的走、大胆的印,此外还要注意帮助动作过快过强的孩子,要他们小心,不撞痛别人、不打翻颜料盆……整个第一环节强调营造一种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让孩子体验鞋子跳舞的快乐,让孩子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第二个环节“我和鞋印做朋友”,这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环节。我要鼓励幼儿去观察、去发现鞋底花纹的不同,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一开始教师与孩子围坐在大路旁,告诉孩子我们跳舞跳累了要休息一下,鞋子也累了,让它也休息休息。这种带有情感的话语可以激发幼儿对自己鞋子的喜爱和保护的情感,也为了让孩子脱下鞋子,把鞋底朝上,可以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的鞋印。然后是一个分享交流的过程。分享交流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是让幼儿尽情尽兴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观察和发现中,孩子的积极性一定非常的高,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作品,同时,孩子一定会发现鞋底花纹也有不同:有的是一条条的,有的是有图形变化的,还有的印有小动物……通过观察使孩子们知道原来别人的鞋印和自己的不一样,有这么多的鞋印,丰富了孩子们的感性认识。这时我还会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我们的鞋印大小不一样?”“为什么这个鞋印只有半个”“为什么这个鞋印这么清楚?”“为什么这里鞋印多那里鞋印少?”……在观察比较中帮助孩子回忆跳舞时的情景——抬起脚跟走鞋印只留下半个,印出来清楚的是慢慢走的时候留下的,鞋印大小不一样是因为我们小朋友的脚大小不一样……在活动中,孩子的语言表达是一个关键问题,小班小朋友他们最初表达的一定是他们直观看到的东西,多数是以单词的形式出现,如圆圆的、弯弯的,有米老鼠等等,这时老师的作用除

  了帮助孩子表达清楚,还可以根据小班下期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增强的特点,通过编顺口溜的形式,把花纹与孩子生活中的某些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提高孩子的表述能力和想象力,这也是这个活动的难点部分,如一条条的就可以编成“鞋印鞋印真漂亮,就象小河流啊流”,又如鞋底有个米老鼠,就可以编成“鞋印鞋印真漂亮,米老鼠对我笑哈哈”……

  《课程指南》中提出3岁的儿童爱模仿的特点是非常突出的,模仿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所以我鼓励孩子跟着老师一起念、一起编。由于孩子表达能力有限,我要注意引导,如“鞋印鞋印真漂亮,圆圆的像什么呀?”孩子就会结合生活讲出像气球、像泡泡,教师应及时回应,把孩子的回答编进去,并鼓励孩子自己大胆的编,逐步从单词形式过渡到简单句子型。这个要求对孩子已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在看看、讲讲、编编中,幼儿的表达内容在不断的变化,这样不断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起幼儿学说顺口溜的兴趣。在整个活动中,老师要特别关注幼儿的回答,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如有孩子发现了自己的鞋印,老师就要加以表扬,并用“***小朋友鞋印真漂亮,……”以此激发孩子寻找自己的鞋印的兴趣。

  第三环节“鞋子和鞋印拉拉手做朋友”。孩子看了各种各样鞋底花纹,还和老师一起编了顺口溜,他们一定还想找找自己印的鞋印在哪里,所以我决定在最后一个环节再次让孩子们动一动。这时颜料也基本干了,因此最后一个环节就可以让孩子拿着自己的鞋子,看看、走走、找找,这时欢快的音乐再次响起,愉快的寻找游戏开始了。其实,这也是一个配对游戏,找到自己的鞋印就站上去或把鞋子放上去就代表朋友找到了,孩子们还可以相互之间看看找找,并自由进行交流“我的鞋印在这里”“我的鞋印弯弯象小河”……这一过程可再次让孩子们体验我和鞋子做游戏的快乐。

  整个活动都是围绕孩子自己的鞋子展开的,充分展现孩子自主的表达表现,在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学习、感知,满足了孩子的好动和好奇心,又能激发他们对自己鞋子的喜爱,知道鞋底的秘密。在活动中,老师是引领者,幼儿是主体,我会关注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的情况,会去帮助胆小的孩子去游戏、去表现;教师也要保护敢说敢做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给予肯定;还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们的潜力,可以引导他们从模仿开始,为每一个孩子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其次,活动中我还尽可能抓住活动中教育契机,利用孩子身边的一切资源进行整合,以给予孩子多元智能发展的机会,如:孩子在玩色时再现对颜色的认知、老师还可以提醒孩子在行走时尽量不要踩到别人的脚印,这可以促进幼儿走的动作发展;在观察时可以比较大小、多少等等。

  接下去,在延伸活动和其他活动中,我将继续引导幼儿开展“鞋印变变变”的活动,让幼儿在印好的鞋印上大胆想象和创造;请幼儿回家去观察大人的鞋子,看看爸爸妈妈的鞋底会有什么秘密、大人的鞋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丰富、充实,整合。

说课稿 篇9

  学生在读小学六年级时,本应对六年级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性的体系,然而,却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对于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运用和掌握仍然模糊不清,或出现不同单位的错位运用,或出现相同单位的模糊使用,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我仔细分析了教材和调查了学生之后,发现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知识属于空间观念方面的内容,学习比较抽象,难掌握;二是教材编排上没有很好地沟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系统性的甄别。因此,我尝试设计此课。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为通过复习旧的知识,能学到新的知识。纵观当前的复习课,无论是阶段性的复习,还是六年级的总复习,教师通常的做法是简单的复习旧知识,进而布置大量的练习,最终,只要学生会做题就可以了,丧失了复习课应有的意义。于是,我尝试改变。

  1.在这堂复习课中,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知识都是学生已有的,学生学过了,并应用其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大可不必再去做过多的重复。课始,我直接引导学生:“我们学过哪些常见的量?有哪些计量单位?”由于很长时间不接触有关量的知识,学生有些遗忘了。因此在这个环节,我尝试让学生自己整理学过的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勾起对旧知识的回忆,接着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知识再现出来,交流展示整理的结果,加深印象。

  2.复习课应该不仅仅是对旧知识的简单回顾,更重要的是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展示用不同形式整理的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后,我还注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提问“你能举例说明1米大约有多长,数学上是如何规定1平方厘米的大小?”等,让学生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相关的概念。把计量单位的意义这一学生自己整理时易忘记的知识点特别揭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此有了理论上的认识和科学的表述。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同伴互助等形式,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了不同的单位,并能够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掌握了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在名数的改写整理时,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方法,并进行归纳概括。

  3.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仅仅做到这一步,还是显得有些单薄、浅显。通过“线、面、体”知识的介绍,学生明白复习是个伟大的工程,不仅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并在系统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还是今后新知识学习的一种扎实的底蕴。教学过程中在经历梳理常用计量单位同时,学生也进一步弄清了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了系统的知识网络。也通过选择一些幽默的复习题材,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一节课下来,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是全程的参与,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深层次的参与。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随着教师“听力风暴”的不断启动,倾听认真,能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地思考状态,师生、生生之间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学生也不断涌现智慧的火花。

  同时,教学中也存了许多不尽人意,总结了以下几点:

  1.在分散难点,个个击破的同时,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如:对比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还比较肤浅,不够深入。

  2.在教学组织方面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在交流汇报时,不能主动提出意见或问题;教学过程中课堂驾驭能力也略显不足。我意识到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课堂上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学生,是我应该思考和改进的方面;如何把握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跟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设计教学也是应该努力追求的方向。

  3.在以后的教学中,设计习题时,考察的内容应该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应当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基本认识。关注学生的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本节课的习题设计形式有些单一,这样容易给学生带来厌倦、疲劳感,需要改变习题呈现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资料补充时间过长,课堂教学节奏不够紧凑,造成超时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课前预设不够完善;在时间的把握上不够精准。

  5.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些着急,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当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不能立即回答,我就代替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在此也暴露出学生对旧知识已经遗忘了很多,单凭一节课、两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板块知识结构只是个结构而已,具体的、细节的知识,还需在综合复习的过程中慢慢巩固。

  学海无涯,丝丝缕缕却又永无止境。我的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精华】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优秀说课稿模板03-16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合集10篇05-23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05-07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03-22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精华】水教案模板合集10篇03-13

【精华】学习计划模板合集4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