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2-28 10:35: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目标、学法、设计理念和过程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内容丰富,活动多样。把这部分教材设计成活动,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展示莲的有关知识、文化等,开展以“莲文化的魅力”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一方面是通过吟诵、欣赏、解说、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共同展图的评比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理解莲在文化情感上被赋予的含义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自己高雅德志趣与追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完善自己的人格。

  说学生

  前几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们进行了关于“战争”、“爱”等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收集整理信息、口语表达能力,为本单元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

  ②(要求学生)学会分工合作,掌握探究事物的方法,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境渲染、对诗、个性化朗读等形式全方位了解莲及莲文化,浸润一点文化气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高尚道德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的熏陶,积累一定的审美经验,增强文化素养。

  活动重难点

  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理解莲在文化情感上被赋予的含义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志趣和追求。

  活动方法

  1、自主探究法:学生自己从各类媒体或书籍中查阅与莲有关的资料,设计并创办自己的手抄报。

  2、合作探究法: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设计丰富多彩的栏目,以小组的形式拼凑各自的手抄报为一个整体展图,既要有合作交流,又要有各自创意探究。

  3、自主展示法:所有学生搜集整理的资料,都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给大家。吟诵、欣赏、解说、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制作展示,展图的拼凑与展示等,都是学生自主的一个展示,都是在充分地展现学生的风采。

  说设计理念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应当“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讲、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并设计成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展示,充分体验了“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的学生自主能动性;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按照不同的版块设计手抄报,并组合拼凑形式多样的展图,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找到乐趣和位置,使彼此的智慧和思想相互碰撞,智慧更高,思想更深,创造力更强,成功的喜悦更浓。这所有的收获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又再次让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得到新的提高,从而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多样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融入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一次综合性学习:一节成果展示和一份手抄报及由手抄报拼凑而成的展图。而要达到这样的成果,需要学生在幕后做大量的搜集和整理资料工作。很多的学生甚至把有关莲的古诗文重温了一遍。而这些历史留下的精华,体现着作者思想的精髓,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无穷无尽的滋养。

  说过程

  一、自主探究,自我创意

  向学生简要介绍综合性学习课堂展示的内容和范围,指导学生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与特长,有分工、有合作地从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知识、莲与文学等方面去搜集、整理和探究,并对展示形式进行相关设计和制作。

  包括:

  (1)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

  (2)莲的历史、品种;

  (3)莲的图片、工艺品(含邮票、明信片、挂历、水墨画等);

  (4)莲的美食和药用;

  (5)莲的名胜古迹;

  (6)莲的诗文、故事、传说;

  (7)莲与佛教的关系;

  (8)通过对莲的观察与欣赏,自主选题出一期手抄报。

  二、成果汇报,资源共享

  由于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这节课便上成一堂绘声绘色的才能演示课,本节课一共分为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千姿百态的莲花——莲花图案欣赏

  上课初始,教师先让学生猜一则有关莲的谜语,在简要导入课题后,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莲的美丽图片:不同姿态的莲、赏莲胜地等,同时向学生介绍莲的分布、品种等大致情形及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人文内涵等知识。对于莲的历史、人文内涵这些知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所以可介绍得稍微详细一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充当的是美的使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并从中受到美的洗礼。

  其余的教学环节,教师则有意识地退居幕后,安排两位小主持人带领大家走近莲,感受莲文化的魅力。

  第二个教学环节:《莲花知识知多少》——学生将莲花的有关知识设计成各种形式进行展示

  学生们将莲花知识制作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展示。分四个展示:

  展示一:自说渊源历史

  展示二:解说——莲的用途知多少(学生自己讲解)

  展示三:答疑解惑——两个疑惑,你能帮我吗?

  1、藕断丝连

  2、千年古莲发芽

  展示四:知识竞赛,抢答完成

  这个环节集中地贯穿了听、说、唱、思考的内容,它能促使学生放开视野,主动关注课内外知识,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表演的兴趣,独立创编的意识。

  第三个教学环节:莲文化探胜——朗读比赛的展示

  课前搜集与莲有关的诗词、文章和故事、传说,然后选择一词一文进行朗读,要读出荷花的情韵,读出作者的感情。(小组推选,进行比赛)

  最后,教师让学生交流本课的探究所得,并再次运用多媒体演示莲的图片,在对莲的特色、品格、人文内涵作出评价之后,提出要求: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像莲那样有魅力的人。

  总的来说,这四个教学设计始终穿插了听、说、读、写、唱的基本能力,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它们环环相扣,逐层深入,较能受到学生的认可。

  效果展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课已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

  1、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掌握学习的方法。

  2、通过交流总结,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的水平。

  3、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具有合作意识。

  我的说课完毕,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同仁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找春天》。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找春天》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美丽的春天》第一课《春天来了》第一个主题活动。

  本课内容是《课程标准》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而编写的。本单元总体目标是:使学生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有好奇心,爱问“为什么”的习惯。这个单元在内容上从四个主题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主题一:春天来了;主题二:太阳照啊照;主题三:风儿吹呀吹;主题四:小苗快快长

  今天我说的是第一主题《春天来了》的第一课时《找春天》。这个主题教育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春天的活动,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

  2.说课时

  《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我计划教学为两课时,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品德生活》教材图文并茂,精选了很多卡通图片,这些精美的卡通图片,他们的言谈举止、面目表情非常贴近教室中的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非常爱看,都愿意与课本中的小朋友交朋友;文字很少,大多以小兔乖乖,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为呈现方式,这些问题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启发性,对儿童有很强的感染力。

  3.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来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根据教材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觉得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找春天》这一课的主题目标是:

  (1)积极参加找春天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3)体会农民耕种的辛苦以及他们对新一年的期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懂得欣赏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4.说教学重难点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难点是初步体会农民春耕春种的辛劳。

  5.说教学准备

  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要想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1)课前让小朋友们搜集、观察一些有关反映春天的资料。

  (2)播放电脑动画片,反映农民春耕春种的劳动场面。

  (3)播放春天美丽景色的资料。

  (4)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

  二.说教法

  制订了主体教学目标,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一年级儿童好动、爱玩的特殊性,我预设的基本教法是: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选择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从课程性质和儿童的特性而决定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课程,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活动,所以我设计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动、强调活动,让儿童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通过儿童的观察、搜集资料、讨论合作、亲身经历、体验,从中获得感受。生活知识的获得与思想品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感悟出来的,不是由老师硬性地传授给他们的。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主体,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根据这些基理念,所以我预设了上述基本教法。

  三.说学法

  关于学法,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在很多情况下,教法与学法是紧紧的交织在一起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内容,我以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活动一:生猜谜语 导入新课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标明,兴趣是儿童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自然的导入新课中。

  活动二:交流发现 寻找春天

  交流课前发现的活动中,学生把生活中的观察、发现,进行交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三:学生体验 了解春天

  本环节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演一演等方式从植物、动物、人类活动等方面了解和感受春天的特征。

  活动四:春冬对比 春天特征

  在上个环节中学生已经基本明确了春天的特征。通过本环节春天和冬天的季节变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春天特征的了解。视频的生动演示让学生在视觉上直观的感受到春天的变化,然后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完成填空内容,更好的掌握了春天的特征。

  活动五:感受春天 留住春天

  播放课件,学生通过欣赏春天花开的图片,不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而且自然过渡到留住春天这一环节,学生交流介绍了很多留住天的办法,然后动手去实践,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画一画、做一做、品一品的活动中,从不同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六:公园一角 课堂延伸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延伸。《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生活的教育。通过“公园一角”的环节,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应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和环保意识。

  活动七:课堂小结 课后延伸

  通过完成课后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收集春天的古诗” “和父母去郊游”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最后在音乐声中升华“亲近大自然”这一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为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各位评委,我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否科学,敬请各位指正。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联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亲历春天。让他们对春天的感触是发自内心的,真切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从中得到体验,获得快乐!

说课稿 篇3

  一、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们也主张“快乐数学“、”轻松数学“(在活动中努力探讨设计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生活活动,建构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的模式,促进幼儿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杜威曾说:“教育应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幼儿生活的本体,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一方面要努力寻找幼儿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现象,作为数学教育的题材。另一方面要把数学教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学习服务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设计背景:

  指南中提出,学习活动的内容应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轴心,即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有助于幼儿经验、视野的扩展和潜能的发挥。在一次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中,因为小老鼠的粗心,导致打错了电话给小猫,而紧张万分,而在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孩子们对其中用数字组合的电话号码十分感兴趣。他们在猜测小老鼠的好朋友的电话号码的种种可能。有的认为,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数字发生错误,有的说可能这串电话号码上的某些数字的位置弄错了。对此,他们对数字的神奇功能感到十分好奇。孩子关注的热点,往往是与他们的兴趣、需要密切相关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通过这样一个集体活动,目的是希望能够进一步帮助幼儿分享、梳理和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分析 :

  1、本次活动就以孩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为内容,通过综合化的形式、游戏化的过程,生活化的内容、经验化的讲述让幼儿发现、了解生活中的数字,并让孩子们学会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在生活中运用数字。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通过寻找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时钟、邮票、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让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通过想象讲述,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从而使幼儿在生活中常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2、理念:

  让活动成为孩子们生活的缩影

  3、重点:

  了解生活中的数字与人的密切关系

  四、实践过程:

  [活动前小调查]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数宝宝,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宝宝,请小朋友们从家里、教室里、学校里和平时的生活中看一看、找一找、问一问、想一想、记一记,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到过数宝宝?它们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的不同用途。

  2、通过简单的数字组合,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1、教具:0——9数字卡若干套,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我的名片”,水彩笔等。

  2、拍摄生活中有数字的场景录像资料:如汽车牌照、公共汽车站牌、电梯、公平称、车牌照。。。。。

  活动过程:

  一、寻找活动室里的数字

  1、发现“数字乐园”里有哪些数字?(出示0——9的数字卡)

  2、在咱们的活动室里,还有哪些地方也有这些数字?

  二、猜一猜:了解数字的用途

  1、 猜猜活动室里的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幼儿结合具体的物品,凭借自身生活经验,互相交流、猜猜这些物体上数字的用途)

  师小结:原来,数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数字,小朋

  友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呢?

  2、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观看录像,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物体上的数字,还把它们拍了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说说你们看到过这些地方的数字吗?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① 幼儿再次发现、寻找并思考:数字的用途。

  ② 交流:鼓励幼儿积极提问,老师和幼儿一起解答疑问并出示相关的

  图片。

  4、小结:原来,数字的用处还真多呢!它们有的用来编号,有的用来表示时间、地址,有的用来表示商品的价格,说明物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数字的用处还有好多呢,我们以后再去找一找,好吗?

  三、探讨数字的组合

  1、我的座号

  为了方便管理,老师在花名册里也给小朋友编了号数。你们知道1号是谁呀?2号呢?……我们班有没有42号的小朋友?说明我们班只有41个小朋友。

  请个别幼儿上来寻找自己的座号。

  2、发现问题:两位数的幼儿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号数?

  3、导出数字的组合。

  发现两个数字合在一起,就能够组合成自己的座号了。如:1和0可以组合成“10”……

  4、想一想:数字的其他组合法

  ▲除了可以组合成号数,我们还可以用这几个数字组合成哪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如:“1、1、0”可以组合成“110”,用“1、2、0”组合成“120”。。。。。

  ▲你还能找数字的其它组合吗?有何作用?(初步了解)

  小结:数字的神奇组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够用的到,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还有很多的数字组合,我们可以在分区的时候继续去发现。

  四、做一做:《我的名片》。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

  ▲学习在“名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家庭电话和姓名。

  师:这是一张空白的名片,现在请小朋友用数字组合的方法,填写出你们的号数、生日和能够找到你的家人的电话或手机,并粘贴在墙壁的《我的名片》上,用于你们的好朋友很清楚地知道你的生日及联系电话,便于在你们生日的这一天,为你们说上一句祝福的话。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面积的认识。(出示电子课本)它是来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2页第五单元“面积的认识”第一课时。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入我说课的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有“面”、“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和“面积”。“面积”的前概念是“面”。本节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所以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我从“面积”的前概念“面”来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理解“面”的含义,即物体表面,把这些面画下来就是一个封闭图形。然后在学生获得多种感性理解“面”的含义基础上,经过改造、加工、伸展,得出“面积”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圆片、小正方形、小三角形等)。

  学具:学生尺、硬卡纸。

  二、说教学策略、方法

  (1)直接引入法:

  从“面”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面”?见过什么“面”?这几个问题展开教学。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3)、合作探究法: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4)、比较法(观察比较法、重叠比较法、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比较):通过面积的比较,会选用恰当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5)、自学学习法: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学生齐鼓掌。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

  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老师的手掌面小。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我们的手掌面要大。

  师:请大家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积。(出示课件1)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呢?(出示课件2)

  生:黑板面大。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知

  1、初步感知

  师: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哪一个面大呢?

  生:黑板面大。

  师:(指黑板面)像这里,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表面的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出示课件3)

  师: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呢?你们能摸一摸吗?

  生: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并摸一摸)

  师: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如课桌、练习本、文具盒、信封、红领巾等等。这些物体都有面,这些面的面积有大有小。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比一比,说一说,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

  生举例说明。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哪位同学能归纳出“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呢?”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非常好!板书“物体表面”“大小”(出示课件4)。手拿出一个信封,比如这个信封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沿信封边缘描,出信封的形状)这个信封是什么形状?红领巾呢?像长方形、三角形等封闭图形有面积没有?

  师:对!封闭图形也有面积。请同学们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有面积呢?(出示课件5)

  生:图1和图4.

  师:很好,那么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呢?

  生: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非常好!前面我们提到,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现在,我们又知道,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有没有同学把这两句话概括一下,到底什么是面积?(出示课件6)

  师: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并出示课件,我们一起读一遍这一句话。

  师:(出示课件7)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请大家说一说两本书的面积一样吗?

  生:一样。

  师:很好,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的大小不变。

  2、面积大小的比较

  师:面积有大有小,那么如何比较面积的大小呢?

  师:刚才我们举了很多例子,比如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你们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呢?

  生:我一眼就看出来了。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很好,说明我们都是通过观察比较出来的。像这种面积相差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但当面积相差不大的时候,通过观察就比较困难了。

  师:在你们每个小组里都有一个信封,在信封里装有一些图形,其中有两个图形比较大,都是白色的,面积大小差不多。现在请大家一起思考,如何来比较这样两个图形的大小呢?现在分组讨论,可以将两个图形放在一起比一比。(出示课件8)

  师:刚才老师在下面看了看,发现我们采用了观察比较和重叠比较的方法好像都不太容易一下就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出示课件小精灵“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大家听懂小精灵的话了吗?如果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形状?请大家把信封里面其他的图片找出来摆一摆,试一试。

  师:刚才同学们在下面做了各种尝试。我们用这些图形作单位的时候,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分别出示课件9、10、11)如果要准确的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呢?(出示课件12)

  师:(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的时候不受摆放位置和方向的限制。国际上规定用正方形面积作为面积的单位。)(课件13)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现在请大家完成课后的62页的“做一做”。

  师:请同学讲一讲你在做这些题时是怎样思考的呢?

  (四)回顾整理,展望新知

  1、师: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课件14)

  2、师:其实关于面积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研究,比如说面积的度量,国际上就是规定了要用正方形作为度量面积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这些面积单位就是我们今后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说课稿 篇5

  这是一篇情节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找到了幸福,弄懂了幸福的的真正含义: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因为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在这节课中主要设有三个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请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对幸福的理解,在予以肯定的同时总结学生发言,再补充课题:幸福在哪里?激起学生再思考:真正的幸福在哪里?带着这样的问题自读课文,并抓出中心句: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然后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体现三个牧童领悟到“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词句,一边勾画一边思考为什么找这些句子。这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为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和全班汇报做好铺垫。此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十年后三个牧童的话和泉井的变化谈体会,在充分的交流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然后过渡到十年前,通过勾画重点词句,体会三个牧童清理泉眼时的心情,再设疑启发: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去追寻幸福的?通过理解智慧女儿的话,突破难点,使学生明白三个牧童十年前有幸福的感觉,可并不理解幸福的含义,历时十年后最终领会到幸福在普通的、正当的劳动中。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幸福的更多的认识,写写学习本课后的收获或感悟,使文本的内容得到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促进其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说课稿 篇6

  一、指导思想

  本课在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规范动作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围绕沙瓶进行的各种练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加强学生的活动体验,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沙瓶操和韵律带来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陶冶美的情操,树立终身健康观。

  二、教材分析

  本课沙瓶操的选用,是为了让学生达到“初步掌握一套轻器械体操”和“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运动”的水平目标,这些水平目标的实现光靠一两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本节课将学习目标定为了:对正确身体姿势的`体验和韵律、节奏的感知,在体验与感知中激发运动兴趣,并力图达到其他领域目标。

  在这个学习目标的统领下,选择了动感十足、节奏分明的音乐,编排设计了简单规范、易于重组的动作,采用了现代气息的情景设置,运用了易于操作、美观新奇的器械。

  三、设计思路

  本课以主题教学为主线,围绕沙瓶进行设计,以练习沙瓶操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在欢快、节奏感强的音乐中,体验沙瓶操带来的新奇感觉,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发展身体的协调性,陶冶美的情操。

  1.在学习中重视小组的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自创练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树立信心,从而能够大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与此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尝试运用教师所教的动作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自主练习和集体活动中的交往的能力,体验游戏带来的无限乐趣,在游戏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加强体育运动中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课让学生对所学的沙瓶操进行简单的动作变换并自编展示队形,以学生为立足点,把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组织、点拨,使之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去学去练,在师生心理相容,共同研究、平等讨论的良好氛围中,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大胆展示的教学目标。

  3.根据不同的组织形式和学习目标采用相应的评价形式和手段,让评价成为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如在集体练习时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集体评价,在分组时采用小组和学生相互评价,在小组间竞赛时采用教师评价和小组的相互评价;在分组练习时,采用了激励语的目标评价;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可采用伸大拇指、摸摸头、拍拍肩的动作和肢体触摸的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4.体现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用沙瓶操的引入,拓展课程内容资源;沙瓶的采用,开发课程器械资源;健身活动、竞赛主题的设置,触发现代健康观念的建立和终身体育态度的树立,激发对健身运动、社区体育的参与意识。

  5.注重使学生获得轻器械体操的动作感受。基本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较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是落实课程标准其他领域目标的重要载体。轻器械体操的动作感受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在这个手段中,让学生逐步实现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发展体能,进而增进身体全面健康的学习目的。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在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皇帝制度中的世袭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源于西周的宗法制度。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难点就要围绕中央集权制度来设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性思考。评价秦始皇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在初中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免与初中的知识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

  1、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服务于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史料图片呈现给学生。

  五、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提炼教材信息:(本环节约8~10分钟)本环节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炼本课的主要信息,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奠定基础。大部分知识点初中已学过,避免占用大量时间。

  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问题探究讨论:(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目的: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生生合作,互动探究,践行“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的新课程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探究(一):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突破重点1)

  中央集权制度,要联系韩非子的中央集权理论,实现知识的前后贯通;对于这一概念,只要学生能看到中央集权是与地方分权相对立这一点,就可以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三个方面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免与环节二简单重复。

  探究(二):秦朝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度?(突破重点2)

  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大臣对实行分封和郡县讨论文字(文字详见课本第17页),引导学生从这段史实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王绾,李斯和秦始皇以及淳于越的不同观点,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和利弊,认识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郡县只能服从中央,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具有进步意义。

  探究(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突破难点)

  通过学生讨论,结合教材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当时和对后世是具有进步意义以及消极影响

  (1)对秦朝当时:正由于有一个统一集中的中央政权,秦王朝才能积极开拓疆域,北拒匈奴,南吞百越,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正是有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才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才开驿道、修灵渠,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2)对后世: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建立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并不断完善与发展。对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消极影响:正是由于秦始皇专权,进行残酷的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统一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其暴政也成为历代的重要的史鉴之一。

  引导学生将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不仅要考虑其进步意义,还要考虑其消极影响,不仅看到对当时的影响,还要看到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学习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

说课稿 篇8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富区洪河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山珊,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研究探讨,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以下是我对《彩色世界》一课进行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彩色世界》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3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色彩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最感兴趣的内容。在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拓展“彩色世界”的丰富内涵--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 “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②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 “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的处理。

  难点:“彩色世界”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其中包括这样几个环节:

  (任务激趣---任务探究---任务实战---任务扩展---任务评价)

  五、教法阐述:采用“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 “小组合作法”、 “师生讨论法”等。

  六、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因此我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激趣,情境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任务探究,师生合作

  教师利用科教20xx电子教室,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同一图框进行添色,让学生观察发现,老师用的哪种方法最好,最方便,最快捷.(学生发现并探讨)

  生:老师,第一种方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添色,而第二种方法好快呀,你用小桶一倒就出来色彩了,真好看!

  师:那同学们,你们也想尝试着做一下吗?

  生:想!

  (三)任务实战,导学达标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任务:

  任务一:给学生发送一些画面框架,让学生跟据以上讨论结果选择你认为最适当的添色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彩色世界”的意义——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

  任务二:

  创作一幅体现各种“彩色世界”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进行比赛,优胜者发奖品:软盘和书签。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学生进行点评与指导。

  (五)任务评价,完成建构

  1、给学生制定一个量化考核表,让学生通过讨论并结合表内内容,自我评价,明白自己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学会的程度。表格具体如下:(请在完成的后面画圈)

  你

  完

  成

  了吗?

  涂色工具的使用

  自己创作一幅图画

  喷枪工具的使用

  给自己的作品涂色

  刷子工具的使用

  色彩给生活带来的意义

  取色工具的使用

  料桶工具的使用

  2、把学生好的作品发到育龙网上,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利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针对农村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这一学科不长时间,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5、分层教学的实施。农村学生跟据自己兴趣爱好的不同,学生学习的层次也有所不同,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说课稿 篇9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是浙教版五上年级的第三单元《交往是堂必修课》的第一课《诚信真可贵》。关于诚信这一主题,在我们品德学科中呈螺旋上升的目标结构,在四年级的“诚实”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单元交往这一主题,我把本课的目标重点定位在“守信”教育上,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目标: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什么叫诚信。2、体验自己与他人交往时诚信的重要性。3、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如何讲诚信的方法。4、激发学生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的愿望。至于具体怎样让学生做到诚信和当失信于人时如何补救,我打算把它们放到第二课时。

  为了实现这四个预定目标,我是这么安排整堂课的。整堂课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通过做游戏,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题:诚信。并通过让学生给自己打分,让他们对自己的诚信有所了解。

  第二个环节:体验诚信的重要性。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我除了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讲诚信的正面事例,还出示四组不讲诚信的反面例子。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环境下,我们绝不能回避这个社会阴暗的一面,我们所能做到的是在不违背真实的情况下努力向学生展示一个积极阳光的社会。

  第三个环节:辨析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我从《曾子杀猪》引入,通过两个辨析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碰到具体的问题要想办法灵活解决。

  第四个环节:制作诚信卡。这是一个机动环节。毕竟做一个诚信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建议学生做一张诚信卡来时时提醒、鞭策自己。诚信卡的内容可以多样化,让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是自己曾经失信于人或别人失信于自己的事例,也可以是诚信格言或诚信小故事。

  最后一个环节:我把高尔基的格言送给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也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的探索,我这样设计和教学中的处理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指教,谢谢!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0—62页《认识面积》。

  2、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他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物体的面,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物体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教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

  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看—看黑板的表面,课本的封面,体会物体有面。

  比—比黑板表面与国旗表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

  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国旗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

  摸—摸数学书封面和课桌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知这些面各自面积的大小。

  说—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

  新课开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表面与国旗表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初步含义,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比较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在说的环节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里体会: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2、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2)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

  课件出示例2,引导学生读题。如果学生说是直接看出大小,在肯定的基础上提醒学生:直接观察大小有时不太可靠,启发学生探索其他的比较方法。教师提供三种小图形(○□)请学生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摆一摆,测量一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不同不行,大小不同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主要通过观察法来比较。

  (2)完成P62页做一做,启发学生比较方法。

  (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区别面积和周长。

  4、全课总结,反思得失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优秀说课稿模板03-16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03-27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口语交际:劝告》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6篇)12-28

《墨梅》参赛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12-17

《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