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清华版《信息技术 小学版 智能机器人》教材第1单元第4课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初步灵活运用“直行”模块、“转向”模块、“多次循环”模块、“显示”模块编写程序,并初步了解参数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根据需要进行显示轨迹的设置。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习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控制模块库”中的“多次循环”模块编写程序,让机器人画图。
2.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根据需要进行显示轨迹的设置。
3.掌握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调试程序完成对机器人控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激发学生对机器人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根据需要进行显示轨迹的设置。
教学难点: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和方法。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1、任务一——如何让机器人画正六边形,并在仿真环境中留下轨迹。
(1)任务启动: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的氛围之中。
展示:正六边形的内角、外角。引导学生发现:画正六边形,机器人转向的角度是难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产生要动手编写程序的欲望。
(2)操作指导: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也可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4)信息反馈:学生就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
(5)归纳总结:通过表格来分析机器人转向的角度,并学习在仿真环境中如何根据需要进行显示轨迹的设置。
2、任务二——动手实践画正九边形。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自己进行上机尝试画正九边形。让学生体会正多边形转向角度和边数的关系,为总结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做准备。
(1)任务启动:
(2)操作指导:教师操作演示。
(3)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尝试新的创作。
(4)信息反馈:学生将信息填入老师布置的表格中,以小组合作汇报或展开答辩会等形式反馈。展示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5)归纳总结: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3、任务三——总结画正多边形的规律。
机器人循环的次数和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机器人转向的角度等于360度除以正多边形的边数。
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并找出规律来,从中让学生体会在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过程中运用到了数学知识,各个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我们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开阔视野,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任务四——拓展练习(机器人画电话)
在这部分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5、评价总结,再次深入展开,周而复始
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并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四、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5、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7、注重分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本课,教师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更注重问题,强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分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因此本节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我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说课稿 篇2
各位同仁、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画角,下面我就从教材的地位、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
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画角”之前,学生对于角已有一定的认识,已能对角进行分类。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各种角的特征。
技能目标:能够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和90°的角。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怎样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用
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才能理解和掌握画任意一个角。难点是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以及用三角板画角的和与差。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部分的知识基础。为了讲清知识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教法学法 (一)教法
考虑到我校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从摆活动角到体验画角,学生能够把量角的方法迁移到画角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本人试着通过多媒体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三角板画角的探究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直观演示法:
利用动画的演示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二)学法
我们常说:“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充要条件”,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 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把下列各角填入适当的括号内。
锐角、钝角、直角、平角。
2、说出下列各角。 3、思考:我们已经学过量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旧知的复习中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从已有量角的经验出发,为画角的引入做铺垫。】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师明确研究任务:画一个60°的角。
2、利用活动角,渗透角的画法。
引导学生自主活动:
(1)利用活动角和量角器,想办法摆一个60°的角。
(2)同学之间互相利用量角器检验。
(3)请摆得比较准确的同学介绍摆角的方法。
(4)尝试摆不同的角。
3、引导学生学习角的画法:
要求:利用量角器画一个60°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引导学生活动:
⑴尝试并体验画一个60°的角。
⑵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⑶请学生介绍自己画角的技巧。
【设计意图:从动手操作摆,到参与探索画。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思考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4、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5、讨论画角的步骤。
一画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五标度数,六检查。
(三)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
2、让学生质疑问难刚刚出现的问题。
师:大家有什么需要请教或者提醒别人注意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渗透画角的方法,重视自己的.问题,找出自己所犯的错误,从而真正掌握画角的诀窍】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
集体订正。提问: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的角吗?(提醒学生利用手中现有工具——三角板)
2、让学生画45°的角,由学生代表展示这两种方法。
3、提问: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我们常用的一副三角板有两个,每个角的度数如下:
下面我们来画一画。
⑴动手尝试:分别用一块三角板画角。(直接画30、45、60、90) ⑵使用两个三角板用加或减的方法画角。
⑶合作交流,按照同样的画法还可以画出哪些角?
(加一加75、105、120、135、150,减一减15度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在小组的共同活动中,获得了两种画角的方法,还通过合作得到了自己未曾发现的一些角,这样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愉悦。】
4、让学生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比较与三角板的画法,发现问题:
用三角板不容易画出的角,而用量角器能准确地画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画角时应该根据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并能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通过画线段图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总是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线段图来增强学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数混合运算(二)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这种类型应用题的解法。
三、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学目标:
1、利用议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议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策略
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本单元创设了三个问题情境,对问题的引入和解决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发现法教学法:教师不能直接把 /sxsk/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以及最后结论的推导与验证,都应该让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自己去完成。
自主探究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教学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这些结论应让学生自己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去得出。
五、教学流程(以分数混合运算一为例)
(一)旧知铺垫,提示课题
1、找出下列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
(1)梨的重量是苹果重量的4/5
(2)五年级男生人数占全班的5/8
2、说出下列各式的运算顺序
58×3÷2 95÷(5+14) 95÷5+14
3、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分数乘法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对话:我们班上有哪些兴趣小组?你曾参加哪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另外一个五年级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
(由于我校规模小,五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学生听到要介绍和他们同龄的孩子学习情况,顿时对将要出现的信息有兴趣了,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寻找数学信息,让学生读题中的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学关系。
3、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去提问题 /soft/,并独立解决
(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后,让学生各自去解决问题,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
4、指名学生提出问题,并将不同的问题板书。
如有学生会提出两个分问题①摄影小组有多少人?航模小组有多少人?③也可能会提一个总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5、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①“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表示什么?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
生:把气象小组人数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3份,摄影小组的人数相当于其中的1份。
老师引导画出线段图:
气象小组:
摄影小组:
②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表示什么?可以怎样画线段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
【精选说课稿三篇】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美术说课稿03-16
小学美术说课稿精选01-19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精选12-17
《荔枝》说课稿精选2篇12-17
《节日》说课稿(精选5篇)11-30
《草原》说课稿(精选7篇)12-01
《离骚》说课稿(精选3篇)12-14
生命生命说课稿(精选15篇)12-07
扁鹊治病说课稿(精选2篇)11-25
化学《元素》说课稿(精选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