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说课稿

时间:2021-01-10 11:54: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连加》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连加》说课稿(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连加》说课稿(精选5篇)

  《连加》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一册“连加”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的认识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针对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以上,在实际情况中有时还可以分成三个数或三个以上数的连续加法,这为高年级的多位数的连加算理学习做了铺垫准备。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起了认知的准备。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一个具体形象阶段,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事物或亲身实践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为适应儿童年龄特点,便于理解和掌握连加的意义,教材编排体现了直观性、趣味性、活动性等几个特点。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我指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认知目标: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技能目标:在理解连加意义的过程当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获得积极探索的情感体验。

  4、教学重点:

  学生正确掌握连加顺序----从左到右,和计算方法:把前两个数先相加,再把计算结果加上第三个数。

  5、教学难点:

  两步进行连加口算时,前两个数相加所得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容易发生困难。学生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因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第二步计算时发生困难。根据一年级学生这一思维特点所以确立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因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明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此,在本节课中采用“尝试探索”愉快式的教学法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诱导学生以疑激趣、以趣激思、以思促学、以学求创,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形成概念,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应当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因此,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了:设疑引新--尝试探索--拓展思维的教学模式,展开过程如下:

  (一)设疑引新,孕伏新知

  课伊始,教师拿粉笔作演示,这样直观明了地暗示连加的意义,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先拿2支,再拿1支,再拿2支,猜猜谁能说出老师手里有几支粉笔,并问一问是怎样算的。引导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自然生疑,老师手里到底有几支粉笔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儿童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存疑导入,唤起学生的回忆,以旧学新,提供新知识的背景有利于学生成功地类比迁移,提高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

  (二)尝试探索,实践内化

  1、借助形象,以趣激思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多媒体演示十位小朋友坐船过河图,提出问题:一只船只能坐5人,另一只船只能坐4人,该怎样乘船呢?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使他们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自然地开动脑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办法很多,教师给予点拨、启发,适时板书,说明一个数不但可以分成两个数,根据需要还能分成三个数、四个数。

  设计意图: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新知,由思考自然引申出本课的主题。通过多媒体演示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情感色彩和毫无情绪反映的纯粹认知活动是不存在的。为此,课堂教学中应使每一个儿童享受到脑力劳动成功的乐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形成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定向。

  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凭借以上图形的感知,学生知道5和4合起来是9,9再和1合起来是10。教师适时讲解,5和4先加,再加上1,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学生回答后探索新知:有两个加号,要做两次加法吗?师及时引出连加意义,揭示课题,掌握连加读法。

  设计意图:学生的认知过程随着感知的强烈,表象充分系统地建立,已能把形象的感知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这样安排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引疑激趣,突破难点

  课件先出示三只小鸟,又出示两只,再出示一只。尝试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师板书算式。用纸条写出算式,将3+2后面部分折叠,让学生默记3+2的得数,再打开折叠部分“+1”。再次出示十人过河图,让学生根据不同方法来看图列式,加深理解及时巩固,明确计算的步骤。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兴趣容易转移,针对这一特点,出示学生情有独钟的小动物,增加情趣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探究的欲望。这种疑惑,正蕴含着不解、猜度以及思维的发动;这惊奇,则蕴含着求索、发现以及对思维的刺激。至于哪种积极的探究欲望,可使学生获得想象力和猜度的乐趣,维系发现和创造的信心。通过讲讲练练,既抓住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4、回忆总结,系统建构

  请学生回答做连加时该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便于教师及时掌握情况,收取反馈信息,加深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基本题:

  (1)集体练习,摆一摆再填数,通过操作学具,巩固连加知识。

  (2)看图列连加算式计算。

  2、发展题:

  (1)听算连加题,利用口算卡片回忆计算方法,并出现5+0+3+2这样的四个数连加的题目,发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填数,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加都是8,填出问号中的数。

  3、综合题:结束练习时,开展口算比赛,优胜者奖小红花。分组比赛时播放一段音乐,活跃课堂气氛,把整节课推向高潮。临下课时,再分别请3个、4个、3个同学上来,请其余学生说出一道连加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连加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正如爱因斯坦告戒人们: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在这些综合性、趣味性强的练习中,充分体现了尝试教学和愉快教学,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觉得意犹未尽。萌发了创造欲望,主体参与意识增强。

  《连加》说课稿2

  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 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连加》说课稿3

  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连加、连减”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计算理解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验连加、连减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属于培养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计算出的得数,而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知识技能目标)

  (2)让学生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计算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

  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说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创设喂小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2、观察讨论,探讨研究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感受生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生活劳动,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观察意识。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数手指头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初步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质疑问,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有位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他叫小明,他家有个农场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经常在家里干活,今天他又来帮爸妈干活了。瞧!他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二、观察探索,学习连加

  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一: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谁会列式?

  板书:5+2

  操作二:又来了1只

  师:这时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列式?生说。师板演:5+2+1=8谁会读这个算式?读作:五加二再加一等于八。

  该怎么运算哪?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算出结果。(这个连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哪?你能用手指当做小鸡来数一数,说一说吗?)

  三、学习连减

  师: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请学生站起来指着图说说)

  生: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

  列示:8—2—2=4

  师: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你会读这个算是吗?

  生: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小结:像这样三个数用减号连起来的算式叫连减,在计算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剪掉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四、巩固深化

  做一做:课本上的两道题,看图列式说图意,用手计算。

  强调: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是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完成练习题。

  五、课外延伸

  学生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88—2—2=4

  说总结反思:

  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创新性,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积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连加》说课稿4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72页的内容《连加连减》,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说说我的具体做法。

  一、说教材:

  1、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教材的又一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教材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此一方面让学生根据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是教材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2、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认识连加法、连减法,会读写算式。

  ②、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地进行口算。

  ③、让学生按图的顺序找出规律,发展探索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②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二、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景。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

  2、观察讨论、探讨法。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口算题,学生开火车回答。

  2、出示看图列式题,学生抢答。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教学连加:

  1.动画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主题图中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问:现在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只小鸡?5+2=7)

  c、接着播放动画,又出现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主题图中出现“5”“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主题图中出现“5+2+1”)

  d、通过算式“5+2”和“5+2+1”对比让学生初步认识连加算式。

  要求学生结合板书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板书演示,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二)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引导学生试着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说说“8-2-2”的含义)

  4、谈论计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并总结

  5.小结并补充课题。

  三)、知识运用,巩固练习

  (1)做一做

  演示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讲述动画内容并列式。

  (2)比一比

  出示连加连减算式,指明学生口算比赛。

  (3)布置作业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连加》说课稿5

  一、教材简析:

  第一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寓教法和学法于教材中,数和形结合认数和计算结合,加法、减法穿插编排,注意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材安排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并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内容在教科书中的地位及作用:

  连加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以及填括号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掌握了连加后,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1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运用这方面计算方法,可以轻松地学会后面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顺序,学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为顺利地掌握第四单元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长远的观点讲,学好这方面知识可以为以后的学习乘法竖式、简便运算、应用题综合算式等新知识埋下伏笔。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设计如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口算能力。

  2、技能目标:

  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推理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口算基本技能。

  四、教法、学法:

  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我采用启发式教学,运用直观教具,摆学具,引导学生实际观察、操作,用多种感官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感知,以及“蹦一蹦、摘果子”的教学方法,将静态的挂图上的小鸟飞上树的.过程,通过演示使得画面动态化,使学生想象出一幅小鸟飞上树的动画片,使学生一目了然看到树上飞了两次后,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很容易地由直观具体的实物挂图通过演示过渡到抽象出来的算式,通过看图说图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分析、概括出连加的计算过程,既突出了重点,又分散了难点,为了延长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集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采用了“蹦一蹦,摘果子”的教学手段,这一手段用了两次,是在学生大脑皮层疲劳的关键时刻,再次激起学生的大脑兴奋,激发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对练习的积极参与,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学生是学习了1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学习连加的,通过演示,一步步地提问口答,用激励的语言启发学生说出老师演示的过程,记住做连加时要分两步进行口算,需要记住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多让学生说过程,适时板书计算过程,既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和主导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发达能力、观察、概括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性思维,练习中让学生摆小棒,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

  五、教学思想: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在整体性观点指引下,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优化教学过程入手,使教学中“操作――思维――表达”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动手、动画、动口能力。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及学生实际,本节课教学分六步进行。

  (一)复习旧知,辅垫迁移

  我设计了题目:

  1、口算。

  2、操作。

  3、准备题。

  通过复习强化唤起学生的回忆,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以上的复习辅垫,正是为实现转化创造迁移的条件,并力求形成同化新知识的准备状态,和积极的学习心向,可减少难点知识的教学难度。

  (二)通过例图,使学生对连加计算有形象认识。

  低年级儿童以形象、具体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的发展水平是比较低,所以我首先让学生看例图,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次飞来3只后,一共多少只?是一步,为连加计算作铺垫,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这是连加教学关键,再演示又飞来一只后,要算一共多少只?怎样计算,这样逐步演示小鸟飞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同时渗透并用鼓励的语言,启发学生说出连加的读法及计算方法,使学生对连加计算有了感性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揭示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师对上面例图引导的图同时,逐步列出连加算式,引导学生如何有层次地进行连加计算,这是重点,让学生结合直观生动演示小鸟飞来的过程,结合算式,用鼓励的语言启发学生说出连加的读法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思考计算过程,训练学生思维有序地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一步教学特别注意加强“说”的训练,以“说”促使学生思考,思考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说,说给同桌听一听,这些做法不但体现了面向全体,还能及时反馈矫正发挥学生间的相互启发作用,培养学生相互评价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脑、概括能力。

  (四)巩固练习,分层训练

  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我围绕重点、难点设计如下练习:

  1、摆摆算算第1题,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连加算式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图意,再填算式。

  通过对学具的观察与操作,思考与表达,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增加了学习兴趣。

  2、摆摆算算第2题,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顺序,并使学生逐步习惯,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记住,这是强化难点的训练。

  3、摆摆算算第3题,是过渡性的题目,目的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计算的顺序,为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4、折叠卡片出示连加练习,比第3题更高了一层次,是向连加算式的过渡,这一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理解和初步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

  5、摆摆算算第4题,直接让学生填空,就比较容易了。这说明,要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按其认识和知识发展规律,儿童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既可培养儿童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这3个层次的练习,由直观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突出了重点,又突出了难点,并能按照一定的思维有序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最后为了使学生运算技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我又设计了以下综合训练。

  1、练习十四第1题。

  通过动手摆,学生想,写出算式,手脑并用是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2、补充几个连加题用卡片出示。

  这一练习,采用的是“蹦一蹦,摘果子”的教学模式,再次激起了本节课的学习高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比较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五)作业安排

  第72页第2题。

  (六)板书设计:

  连 加

  2+3+1=6

  这节课只讲了这个例题,为了让学生记牢计算过程,这个板书特别醒目的突出了先算后算的过程,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在教学中,通过让儿童眼看、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活动,使儿童在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连加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愉快教育的思想,同时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能加深对连加意义的认识,又有机地渗透了算理。

【《连加》说课稿(精选5篇)】相关文章:

连加连减说课稿4篇11-14

连加连减说课11-18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15篇02-10

《跳绳》体育说课稿【精选】03-24

【精选】小学美术说课稿03-16

小学美术说课稿精选01-19

秋思的说课稿【精选】03-25

在家里说课稿【精选】03-25

小学语文《称赞》说课稿【精选】03-24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精选12-17